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综]无面女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分折价换成黄金和白银,或是换上具有收藏价值的名贵刀具。
至于那被扶桑视为珍宝的茶碗,别说是船上富商和译者,就连那船老大都是觉得毫无意义之物。
“这碗看着都是坏的。”海上无聊,明月又长得冰雪可爱,性格也好,自然惹来船上海员的好感,好感一上,就听到了许多的八卦,比如说有船员见过那珍贵的茶碗,这茶碗造型难看,用料更是粗糙,烧的瓷釉更是“不知所谓。”也就扶桑人才会将之当做珍宝。
而明月却从沈韵的时代知道,这种茶碗叫做曜变天目茶碗,在21世纪的扶桑已经成了无价国宝。
(这就是审美的差别吧。)
◇◇
译者并未直接将信转交给对方的译者。他在担心对方会因为接下这信儿惹上大祸。
扶桑之地的各项规矩极为死板,毫无回转的余地,又时常因为一些译者眼中的不可思议的理由,导致自杀之类事情频发。
实在是匪夷所思。
译者只是小心翼翼的夸耀:“松田君可知道我们船上有何等了不起的人物吗?”
作为熟人,察觉上官和下属都不在的松田左卫门也轻松回答:“哦,王译,您的船上可是有什么大人物?”
“是让那安南的国王软硬兼施,要他留在国内做官,也绝不屈从这一蛮夷国主的大人物。”
清廷换明的事情,与这些能与东南亚的诸多国家通商的大商人毫无瓜葛。
这些船只来自闽地,自古以来,在朝廷眼中,闽地出才子,可也是穷困潦倒之地,富庶者极富,穷者极穷,就算是海禁令下数道,依旧无法禁止商人扬帆与周围邻国的通(走)商(私)。
毕竟暴利当前,若是不走海上之行商之路,就是一村接一村的饿死,与其饿死,不如在海上一搏生路。
就着粗茶咽下一个囊后,山翁才缓缓开口:“明月,如你所想,我们将在这船上等上多久?”
明月又在煮第二壶的热水。
热水总是不够多。
煮好的热水可用来煮茶,也可以用来洗漱,若是去煮海水,煮出来的盐粒也不能吃。自古以来的流传的“盐田法”也要有地才行。
但是明月记得的却是多次蒸煮几次的科学实验。
试了几次,盐还是带着苦味。
仔细想想,沈韵念书的时候学的粗盐煮成细盐的方法,那些粗盐本身也是经过几道工序才留给实验室的实验道具。
这么一想,也很是无奈。
“这盐够好了。”山翁觉得这盐已经足够,“又不是巴蜀之地的卤水,能有这等效果也是极好的。不过废碳的很。”
这倒也是。
海上炭火本来储备就不多,能拿来煮茶也已经是船上的商家敬重“征君”的身份,和那些烂到家了的东林党相比,率军与清廷打过胜仗,又两次不顾海上风浪前往扶桑求援的征君,就算不能带回一兵一卒,也比那些只知道在安南之地互相抨击的“大官”们好得太多。
“这盐珍贵的很,可不要浪费了。”山翁又说道,“明月,收好这些细盐,说不定后来还能用来换点什么东西。”
(这也能叫细盐啊。)
明月叹了口气。
(可惜我身怀屠龙之术,却无群众基础,不能屠龙,只能等两百多年后的伟人了。)
思及此处,又是叹息。
“大约要等上几日吧。”明月回答,“消息要散出去,等此地儒者愿冒死前来,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
毕竟在沈韵的世界里,这个时代的儒生要违背幕府的闭关锁国令,怕是要鼓起几辈子的勇气也行。
愿意践行“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人也是太少了。
她是这么想的。
但是等却没等上几天。
来的是一个人。
或者是什么其他人。
黑发,肤洁,唇红,齿白。
眉眼中带着风流。
总而言之,就是山翁年轻时候说过的“秦淮河上的浪荡子”。
明月抬头,握紧怀中袖刀:“何人?”
“我……”男子眨了眨眼睛,“你看得到我?”
“航于海上,夜不能视,与死何异?”
“唉,唐人的话真难说。”对方挠了挠头,“你能说扶桑的话吗?”
他说的扶桑话听上去有些奇怪,可倒是明月听得懂的扶桑话。
和沈韵生活的21世纪的扶桑国语有些不同,但是能听得懂。
明月又想到,沈韵生活的时代,那扶桑国语其实是花街柳巷的吉原妓~女所说的话。
来自乡下的武士第一次到吉原,听到了吉原的妓~女们所用的语言,以为这才是城里人用的高贵的语言,等这些乡下武士们执掌政府大权,就把吉原学会的话当做是国语普及了。
那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吉原?
(听说扶桑也刚刚天下平定没多少年,就已经有了吉原这等地方……)
槽点太多,明月一时不知道如何说。
“会一点,你来这里有什么事情?”
男子听到明月的遣词用句,觉得有些奇妙。
“唉,真是有趣。”他兴致勃勃地回答,“教你日语的老师,难道不曾说过,这是吉原里流行的用法吗?”
(还真是啊。)
“那你又是如何学会的?”
“我么?我住在吉原。”男子的回答让明月心中一惊。
“我只是听闻长崎来了唐国的船,实在好奇唐人长什么样子,便想上船看看。”
“哦,你看到了。”明月冷漠的回答,“那你现在可以走了。”
“你不叫人抓我吗?”
“你能上来,自然能下去。”明月回答,“不送了。”
她也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话,根据她在那位伊丽莎白公主殿下身上所学到的知识,一个人若是想引诱你加入自己的话题,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不要接他的话。
“唉,”对方招了招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和你有什么关系?”
“哦。”对方笑了起来,“我呢,我母亲给我起名鲤伴,鲤鱼的鲤,陪伴的伴,是不是很有意思,以鲤鱼当名字……”
“孔子得鲁王礼,礼物是鲤鱼,当时他正好生有一子,得此礼物,便给儿子起名孔鲤。”明月态度还是很冷淡,“这个名字数千年的孔圣人已经给自己的儿子用过了。”
(所以有什么好得意的?)
自称鲤伴的年轻人恍然大悟的点点头。
“我父亲没怎么学过这些,所以一直不明白这个名字的理由,他还总说不告诉我这个名字的缘由。经姑娘解释,我才得知原委。原来如此,看来是我母亲书念得多一些。”
(他也能说很流利的唐话。
刚才绝对是故意的。)
明月在心里“呸”了一声,而对方却如同鱼一般,从船上一跃入了水。
竟不曾发出丝毫落水之声。
明月走到船边,试着往下看去,水中只有明月倒悬。
忽然,水中月散,有一人从涟漪之中而出。
月光碎于浪中,黑发逶迤。
他的双眼之中有明月倒悬。
“下次见啦,唐国的小姑娘。”
他的声音很轻,明明在船下的水中,可声音却清晰地传入了明月的耳中。
随后,他潜入水中。
明月重新回到了水里,而水中之人再也没有出现。
就在她发愣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呼喊之声。
“明月,你怎么晚上不睡,跑来船边?”
“我……”明月看向了身后的山翁,“道长……”
她摇了摇头。
“我心中烦忧,睡不着。”
“我也烦忧,睡不着。”山翁爽快得回答,“可烦忧再多,也不能颠倒世间。你说三百年后,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已知此事,我心中激昂之情未退,也睡不着。但过上几日,我能睡的比之前的都好。”
“可那是三百年之后的事情了。”明月反问,“山翁知道这些事情,不会觉得无可奈何?”
“明月,明月。”山翁叹气,“你可知道清廷入关,巴蜀之地死伤之惨,十室九空。”
“将来……”
将来,川军出川,不负国人。
“将来……”
“三百年后,可还有十室九空?”
“不会。没有了。”
“那就好了。”山翁叹气,“我本是川人,想抗清廷,三十年来辗转千里,却只见神州陆沉,思来想去,我无变法之才,又无变法之能,时间未到,一切皆无法可想。还好,我已知清廷国诈几何,心中颇为宽慰。”
山翁之前的大半人生过的如此惊心动魄,他又是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是否和征君一样,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只变得成这般心灰意冷至极?
“……山翁。”明月觉得山翁太过豁达,豁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山翁真是豁达。”
“我的梅树还活着呢。”山翁说的是自己室内的梅树。
梅树移植入盆,从山上道观带至安南,又经吕松,过马六甲,行至扶桑,这一路上,许多人都熬不下去,但是这梅却活得好好的。
“等到了扶桑之地,便要寻一地种梅。”
“我陪您。”
“哦,你还没种过梅树吧,其中有一诀窍。”
“什么诀窍?”
“要先养鹤。”
山翁不仅想种梅树,还想养鹤。
三人在船上等了半月有余,便等来了一位叫做小林的儒者。
他是长崎本地有名望的儒生,听闻那位“征君”到了扶桑,却无法下船,便连夜奔走至主藩主府上,求见藩主,说明来意,听闻有明的名士东渡扶桑,藩主也是欣喜不已,却畏惧那幕府,便星夜兼程上奏幕府。
却在此事,小林儒生已经上了船。
他毫不畏惧的上了船,见了征君,以笔相谈,相谈甚欢。
“朝闻道,夕死可矣。”
他说的唐语很是古怪,但是却极为诚恳。
待人走后,征君却犹豫不已。
“扶桑,扶桑……”征君叹气,“扶桑人,性情执拗,心胸狭隘、量窄意偏……恐为中华之祸。”
他心中不安,山翁全解:“征君何须如此畏惧?不如这般去想,教书,育人,你教好弟子,移情改性,这便好了。”
“若是如此可行,岂有清之祸端?”
山翁又道:“唉,你这不是执拗了?”
明月觉得让道长劝解就好,她只是盼着早些下船的好。
分折价换成黄金和白银,或是换上具有收藏价值的名贵刀具。
至于那被扶桑视为珍宝的茶碗,别说是船上富商和译者,就连那船老大都是觉得毫无意义之物。
“这碗看着都是坏的。”海上无聊,明月又长得冰雪可爱,性格也好,自然惹来船上海员的好感,好感一上,就听到了许多的八卦,比如说有船员见过那珍贵的茶碗,这茶碗造型难看,用料更是粗糙,烧的瓷釉更是“不知所谓。”也就扶桑人才会将之当做珍宝。
而明月却从沈韵的时代知道,这种茶碗叫做曜变天目茶碗,在21世纪的扶桑已经成了无价国宝。
(这就是审美的差别吧。)
◇◇
译者并未直接将信转交给对方的译者。他在担心对方会因为接下这信儿惹上大祸。
扶桑之地的各项规矩极为死板,毫无回转的余地,又时常因为一些译者眼中的不可思议的理由,导致自杀之类事情频发。
实在是匪夷所思。
译者只是小心翼翼的夸耀:“松田君可知道我们船上有何等了不起的人物吗?”
作为熟人,察觉上官和下属都不在的松田左卫门也轻松回答:“哦,王译,您的船上可是有什么大人物?”
“是让那安南的国王软硬兼施,要他留在国内做官,也绝不屈从这一蛮夷国主的大人物。”
清廷换明的事情,与这些能与东南亚的诸多国家通商的大商人毫无瓜葛。
这些船只来自闽地,自古以来,在朝廷眼中,闽地出才子,可也是穷困潦倒之地,富庶者极富,穷者极穷,就算是海禁令下数道,依旧无法禁止商人扬帆与周围邻国的通(走)商(私)。
毕竟暴利当前,若是不走海上之行商之路,就是一村接一村的饿死,与其饿死,不如在海上一搏生路。
就着粗茶咽下一个囊后,山翁才缓缓开口:“明月,如你所想,我们将在这船上等上多久?”
明月又在煮第二壶的热水。
热水总是不够多。
煮好的热水可用来煮茶,也可以用来洗漱,若是去煮海水,煮出来的盐粒也不能吃。自古以来的流传的“盐田法”也要有地才行。
但是明月记得的却是多次蒸煮几次的科学实验。
试了几次,盐还是带着苦味。
仔细想想,沈韵念书的时候学的粗盐煮成细盐的方法,那些粗盐本身也是经过几道工序才留给实验室的实验道具。
这么一想,也很是无奈。
“这盐够好了。”山翁觉得这盐已经足够,“又不是巴蜀之地的卤水,能有这等效果也是极好的。不过废碳的很。”
这倒也是。
海上炭火本来储备就不多,能拿来煮茶也已经是船上的商家敬重“征君”的身份,和那些烂到家了的东林党相比,率军与清廷打过胜仗,又两次不顾海上风浪前往扶桑求援的征君,就算不能带回一兵一卒,也比那些只知道在安南之地互相抨击的“大官”们好得太多。
“这盐珍贵的很,可不要浪费了。”山翁又说道,“明月,收好这些细盐,说不定后来还能用来换点什么东西。”
(这也能叫细盐啊。)
明月叹了口气。
(可惜我身怀屠龙之术,却无群众基础,不能屠龙,只能等两百多年后的伟人了。)
思及此处,又是叹息。
“大约要等上几日吧。”明月回答,“消息要散出去,等此地儒者愿冒死前来,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
毕竟在沈韵的世界里,这个时代的儒生要违背幕府的闭关锁国令,怕是要鼓起几辈子的勇气也行。
愿意践行“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人也是太少了。
她是这么想的。
但是等却没等上几天。
来的是一个人。
或者是什么其他人。
黑发,肤洁,唇红,齿白。
眉眼中带着风流。
总而言之,就是山翁年轻时候说过的“秦淮河上的浪荡子”。
明月抬头,握紧怀中袖刀:“何人?”
“我……”男子眨了眨眼睛,“你看得到我?”
“航于海上,夜不能视,与死何异?”
“唉,唐人的话真难说。”对方挠了挠头,“你能说扶桑的话吗?”
他说的扶桑话听上去有些奇怪,可倒是明月听得懂的扶桑话。
和沈韵生活的21世纪的扶桑国语有些不同,但是能听得懂。
明月又想到,沈韵生活的时代,那扶桑国语其实是花街柳巷的吉原妓~女所说的话。
来自乡下的武士第一次到吉原,听到了吉原的妓~女们所用的语言,以为这才是城里人用的高贵的语言,等这些乡下武士们执掌政府大权,就把吉原学会的话当做是国语普及了。
那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吉原?
(听说扶桑也刚刚天下平定没多少年,就已经有了吉原这等地方……)
槽点太多,明月一时不知道如何说。
“会一点,你来这里有什么事情?”
男子听到明月的遣词用句,觉得有些奇妙。
“唉,真是有趣。”他兴致勃勃地回答,“教你日语的老师,难道不曾说过,这是吉原里流行的用法吗?”
(还真是啊。)
“那你又是如何学会的?”
“我么?我住在吉原。”男子的回答让明月心中一惊。
“我只是听闻长崎来了唐国的船,实在好奇唐人长什么样子,便想上船看看。”
“哦,你看到了。”明月冷漠的回答,“那你现在可以走了。”
“你不叫人抓我吗?”
“你能上来,自然能下去。”明月回答,“不送了。”
她也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话,根据她在那位伊丽莎白公主殿下身上所学到的知识,一个人若是想引诱你加入自己的话题,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不要接他的话。
“唉,”对方招了招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和你有什么关系?”
“哦。”对方笑了起来,“我呢,我母亲给我起名鲤伴,鲤鱼的鲤,陪伴的伴,是不是很有意思,以鲤鱼当名字……”
“孔子得鲁王礼,礼物是鲤鱼,当时他正好生有一子,得此礼物,便给儿子起名孔鲤。”明月态度还是很冷淡,“这个名字数千年的孔圣人已经给自己的儿子用过了。”
(所以有什么好得意的?)
自称鲤伴的年轻人恍然大悟的点点头。
“我父亲没怎么学过这些,所以一直不明白这个名字的理由,他还总说不告诉我这个名字的缘由。经姑娘解释,我才得知原委。原来如此,看来是我母亲书念得多一些。”
(他也能说很流利的唐话。
刚才绝对是故意的。)
明月在心里“呸”了一声,而对方却如同鱼一般,从船上一跃入了水。
竟不曾发出丝毫落水之声。
明月走到船边,试着往下看去,水中只有明月倒悬。
忽然,水中月散,有一人从涟漪之中而出。
月光碎于浪中,黑发逶迤。
他的双眼之中有明月倒悬。
“下次见啦,唐国的小姑娘。”
他的声音很轻,明明在船下的水中,可声音却清晰地传入了明月的耳中。
随后,他潜入水中。
明月重新回到了水里,而水中之人再也没有出现。
就在她发愣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呼喊之声。
“明月,你怎么晚上不睡,跑来船边?”
“我……”明月看向了身后的山翁,“道长……”
她摇了摇头。
“我心中烦忧,睡不着。”
“我也烦忧,睡不着。”山翁爽快得回答,“可烦忧再多,也不能颠倒世间。你说三百年后,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已知此事,我心中激昂之情未退,也睡不着。但过上几日,我能睡的比之前的都好。”
“可那是三百年之后的事情了。”明月反问,“山翁知道这些事情,不会觉得无可奈何?”
“明月,明月。”山翁叹气,“你可知道清廷入关,巴蜀之地死伤之惨,十室九空。”
“将来……”
将来,川军出川,不负国人。
“将来……”
“三百年后,可还有十室九空?”
“不会。没有了。”
“那就好了。”山翁叹气,“我本是川人,想抗清廷,三十年来辗转千里,却只见神州陆沉,思来想去,我无变法之才,又无变法之能,时间未到,一切皆无法可想。还好,我已知清廷国诈几何,心中颇为宽慰。”
山翁之前的大半人生过的如此惊心动魄,他又是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是否和征君一样,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只变得成这般心灰意冷至极?
“……山翁。”明月觉得山翁太过豁达,豁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山翁真是豁达。”
“我的梅树还活着呢。”山翁说的是自己室内的梅树。
梅树移植入盆,从山上道观带至安南,又经吕松,过马六甲,行至扶桑,这一路上,许多人都熬不下去,但是这梅却活得好好的。
“等到了扶桑之地,便要寻一地种梅。”
“我陪您。”
“哦,你还没种过梅树吧,其中有一诀窍。”
“什么诀窍?”
“要先养鹤。”
山翁不仅想种梅树,还想养鹤。
三人在船上等了半月有余,便等来了一位叫做小林的儒者。
他是长崎本地有名望的儒生,听闻那位“征君”到了扶桑,却无法下船,便连夜奔走至主藩主府上,求见藩主,说明来意,听闻有明的名士东渡扶桑,藩主也是欣喜不已,却畏惧那幕府,便星夜兼程上奏幕府。
却在此事,小林儒生已经上了船。
他毫不畏惧的上了船,见了征君,以笔相谈,相谈甚欢。
“朝闻道,夕死可矣。”
他说的唐语很是古怪,但是却极为诚恳。
待人走后,征君却犹豫不已。
“扶桑,扶桑……”征君叹气,“扶桑人,性情执拗,心胸狭隘、量窄意偏……恐为中华之祸。”
他心中不安,山翁全解:“征君何须如此畏惧?不如这般去想,教书,育人,你教好弟子,移情改性,这便好了。”
“若是如此可行,岂有清之祸端?”
山翁又道:“唉,你这不是执拗了?”
明月觉得让道长劝解就好,她只是盼着早些下船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