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猛虎王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将由此卡断我军后方的第二大交通线,这个责任,恐怕您我都无法担当得起啊!”“所以我说,这是巴维尔的一手毒招,令我军左右为难,救也不是,不救也不是。”伊萨一边说一边缓缓整理思路:“鸡鸣镇要塞乃吉卡斯宰相亲自设计和督工建造的永固防御工事,围墙高大、角堡密布、设施完善、军粮和武器充足。一万苏来尔人在此驻守,即使他们的战斗力再弱,凭着人数与工事优势,也能支撑不少日子。”
“叛军曾有言,攻城是啃骨头,野战是吃肉。作为非正规部队,他们的攻坚能力很弱,只能凭借人海战术进行弥补。因此,我建议派出两至三万精锐骑兵,迅速突破镇外包围封锁线,冲入镇内协防。有三至四万正规军镇守鸡鸣镇要塞,即便十几二十万叛军也难以攻破,必然在工事外碰得头破血流,尸横遍野。”
“如此布置,我们可以利用鸡鸣镇大大消耗叛军力量,同时我军在中央郡辖区的整体防御体系也能保持基本完整,各防区的守卫力量不会遭到什么削弱。此外,即便出现意外情况,作战失败,我军骨干力量犹存,不至于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
“伊萨前辈,您的战法固然非常稳妥,但您不觉得这有些过于消极了吗?就算如您所愿,达成战役目标,守住了鸡鸣镇,重创叛军,也只是被动的防御战,敌军主力尚在,可以继续在我部辖区内挑发事端,鼓捣叛乱。”
正所谓性格即命运,虽同为塞尔骑将出身,但老成持重的伊萨与霸气十足的兹波林,指挥风格完全迥异。
大胆进取一向为塞尔大将军所崇尚,像杜安等詹鲁人那样醉心于常规的要塞攻防,绝不合兹波林的胃口。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是消灭敌军,而非执着于一城一地之得失。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后,失去军队防御的国土和城池自然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巴维尔及其手下,平时分散各处,剿不尽、杀不绝,此时抱团云集,正是千载难逢的聚歼良机,中央郡的叛乱恰可以一战而定,省却日后无数麻烦。”
“可盗匪人数超逾十万,意图全歼只怕不易吧!”伊萨提醒道。
“不,恰恰相反。”兹波林解释着:“巴维尔聚东西两岸叛匪,人数大致在十至二十万之间,如若像您建议的那样增援固守,敌人攻坚也好、打援也好、两者兼顾也好,兵力都居于绝对优势,可以视战情从容定夺。您所做的,正是巴维尔所希望的,而绝不做敌人所希望的事,则是我的行事原则。”
“遍布辖区的堡垒,是保护兵士安全的屏障,但反过来看,又未尝不是锁住我军手脚的枷锁。敌人主力已经集结,我军仍分片据守,等若自我瓦解,等待敌人来各个击破,而以主力对主力、以机动对机动,方是抢回主动,赢取胜利的正解。独眼龙预布重兵,企图据点与援军通吃,咱们就重兵进剿,实施反包围,看看他的胃口够不够大,能不能吞掉我们!巴维尔不是想来一场野战围歼吗?咱们就跟他玩一局大的,看到底是谁歼灭谁!”
“我军整个中央郡东区总计只有十三万卫护部队,驻守黑岩城的部队约莫六万,其余七万分散于各大小要塞。巨木堡前线又无法增援,我们从哪里能调集到如此多的军队,完成战略反包围呢?”伊萨依然有些迷茫。
“这个我算过,人数足够。我军辖区内的部队已然从各中小据点向大型要塞集结。可命令各路指挥官,留下最低限度的防御力量扼守主干道外,其余兵力全部向鸡鸣镇进发。这些部队的总数,约莫有五万人左右。”
“黑岩城守军,除留下一万人驻守外,其余五万人全部随我出征。”
“厚土郡历来是我国的西北边陲重地,大约有五万驻军,可即向厚土城的普内尔总督求援,请其至少派三万部队南向兜击叛军。”
“所有这些部队,再加上驻守鸡鸣镇的一万苏来尔人,我军总兵力将达到十四万之多。”
兹波林边掰着指头算数,边用红笔在地图上画出本方参战部队的来源地、集结点和进击方向。
十几个黑色箭头从东岸辖区各处激活,在兹波林的笔下延伸着,射向鸡鸣镇。
最粗的一根箭头,就是自黑岩城出发沿白杨大道杀向鸡鸣镇,由兹波林亲自统帅的五万大军。
果然是一场豪赌!伊萨看后心中暗叹。兹波林几乎相当于完全不要后方,将所有能调动的力量抽至极限,来与自由军团主力决一死战。
这样的气魄与决心,伊萨扪心自问,自己确实无法做到。或许,这就是当年的小伙子成长为本国最高军职的秘诀吧!
“如果这样的话,独眼龙主力若驻扎于鸡鸣镇周边,定然是在劫难逃。不过,我方辖区内部,也将极其空虚啊!”“一万人马足够力保黑岩城不失,中小据点可以完全放弃,大型要塞只需防守即可,无须出外野战。这样,形成一个以点控线,以线带面的粗线条防御体系。小股敌军渗透进来,其实也无妨,只要卡住风险要冲,其他无关紧要的地区暂且放弃也没关系,等歼灭了叛军主力后,可以回头从容地收拾他们。”
“嗯。”伊萨慢慢地醒过味来:“分进合击,正面决胜。一旦各个箭头合拢,围攻鸡鸣镇的叛军将遭到我方大军的反包围,陷入内有心腹大患、外遭重兵围剿的绝境,变成一片夹心肉馅,除了正面硬拚外,再没有其他选择。”
“不过,这场仗也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好打呀!敌军以逸待劳,扼守鸡冠山和鸡啄岭两处高地,占据地利,进可居高临下地冲锋,退可依托山势防守,而想剿灭叛军,我方却只有仰攻一途。”老将军又提出了疑问。
战前决策,必须千锤百炼,方可万无一失,算无遗策。
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不断进行反证,不仅可以丰富视野,不遗漏任何足以影响战争胜败的要素,还能对所有可能性作出充分估计,令作战计划趋于完美,面面俱到。
“看似如此,实则不然。”兹波林虽然大胆,却并不鲁莽,相反,心思相当缜密:“以逸待劳,自然是叛军的优势,仰攻却大可不必。鸡冠山和鸡啄岭两山,确实是居高临下,利于攻守。但这两座山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山上没有溪流瀑布,缺乏水源,不可能长期驻扎。叛军如若妄想倚山顽抗,只能是自找灭亡。我军只须完成反包围,封锁通路,完全可以严阵以待,等着对方下山来正面决战。巴维尔的所谓地利,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泡影罢了。”
“我不得不承认,你把我说服了。”老将军颔首道,沉迷于军略探讨的他,这才记起一直站在墙角处的密尔顿:“对了,这个小孩如何处理?”
“既然他已经知道了我军的全盘谋划,我也只好带他亲征了。”兹波林泛起冷酷的笑容:“他目睹了叛乱产生、发展和兴起的全过程,自然也有权看到叛乱的结局,看到叛军是如何被彻底灭亡的!”
“作为本场战役的见证人,他将亲眼瞧见,自己那些刁蛮的叔叔伯伯们是怎样一个可耻的下场!战役结束后,经由这小孩的嘴巴,将告诫那些心怀叵测、蠢蠢欲动的刁民们,什么叫做战争、什么叫做屠杀!”
将由此卡断我军后方的第二大交通线,这个责任,恐怕您我都无法担当得起啊!”“所以我说,这是巴维尔的一手毒招,令我军左右为难,救也不是,不救也不是。”伊萨一边说一边缓缓整理思路:“鸡鸣镇要塞乃吉卡斯宰相亲自设计和督工建造的永固防御工事,围墙高大、角堡密布、设施完善、军粮和武器充足。一万苏来尔人在此驻守,即使他们的战斗力再弱,凭着人数与工事优势,也能支撑不少日子。”
“叛军曾有言,攻城是啃骨头,野战是吃肉。作为非正规部队,他们的攻坚能力很弱,只能凭借人海战术进行弥补。因此,我建议派出两至三万精锐骑兵,迅速突破镇外包围封锁线,冲入镇内协防。有三至四万正规军镇守鸡鸣镇要塞,即便十几二十万叛军也难以攻破,必然在工事外碰得头破血流,尸横遍野。”
“如此布置,我们可以利用鸡鸣镇大大消耗叛军力量,同时我军在中央郡辖区的整体防御体系也能保持基本完整,各防区的守卫力量不会遭到什么削弱。此外,即便出现意外情况,作战失败,我军骨干力量犹存,不至于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
“伊萨前辈,您的战法固然非常稳妥,但您不觉得这有些过于消极了吗?就算如您所愿,达成战役目标,守住了鸡鸣镇,重创叛军,也只是被动的防御战,敌军主力尚在,可以继续在我部辖区内挑发事端,鼓捣叛乱。”
正所谓性格即命运,虽同为塞尔骑将出身,但老成持重的伊萨与霸气十足的兹波林,指挥风格完全迥异。
大胆进取一向为塞尔大将军所崇尚,像杜安等詹鲁人那样醉心于常规的要塞攻防,绝不合兹波林的胃口。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是消灭敌军,而非执着于一城一地之得失。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后,失去军队防御的国土和城池自然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巴维尔及其手下,平时分散各处,剿不尽、杀不绝,此时抱团云集,正是千载难逢的聚歼良机,中央郡的叛乱恰可以一战而定,省却日后无数麻烦。”
“可盗匪人数超逾十万,意图全歼只怕不易吧!”伊萨提醒道。
“不,恰恰相反。”兹波林解释着:“巴维尔聚东西两岸叛匪,人数大致在十至二十万之间,如若像您建议的那样增援固守,敌人攻坚也好、打援也好、两者兼顾也好,兵力都居于绝对优势,可以视战情从容定夺。您所做的,正是巴维尔所希望的,而绝不做敌人所希望的事,则是我的行事原则。”
“遍布辖区的堡垒,是保护兵士安全的屏障,但反过来看,又未尝不是锁住我军手脚的枷锁。敌人主力已经集结,我军仍分片据守,等若自我瓦解,等待敌人来各个击破,而以主力对主力、以机动对机动,方是抢回主动,赢取胜利的正解。独眼龙预布重兵,企图据点与援军通吃,咱们就重兵进剿,实施反包围,看看他的胃口够不够大,能不能吞掉我们!巴维尔不是想来一场野战围歼吗?咱们就跟他玩一局大的,看到底是谁歼灭谁!”
“我军整个中央郡东区总计只有十三万卫护部队,驻守黑岩城的部队约莫六万,其余七万分散于各大小要塞。巨木堡前线又无法增援,我们从哪里能调集到如此多的军队,完成战略反包围呢?”伊萨依然有些迷茫。
“这个我算过,人数足够。我军辖区内的部队已然从各中小据点向大型要塞集结。可命令各路指挥官,留下最低限度的防御力量扼守主干道外,其余兵力全部向鸡鸣镇进发。这些部队的总数,约莫有五万人左右。”
“黑岩城守军,除留下一万人驻守外,其余五万人全部随我出征。”
“厚土郡历来是我国的西北边陲重地,大约有五万驻军,可即向厚土城的普内尔总督求援,请其至少派三万部队南向兜击叛军。”
“所有这些部队,再加上驻守鸡鸣镇的一万苏来尔人,我军总兵力将达到十四万之多。”
兹波林边掰着指头算数,边用红笔在地图上画出本方参战部队的来源地、集结点和进击方向。
十几个黑色箭头从东岸辖区各处激活,在兹波林的笔下延伸着,射向鸡鸣镇。
最粗的一根箭头,就是自黑岩城出发沿白杨大道杀向鸡鸣镇,由兹波林亲自统帅的五万大军。
果然是一场豪赌!伊萨看后心中暗叹。兹波林几乎相当于完全不要后方,将所有能调动的力量抽至极限,来与自由军团主力决一死战。
这样的气魄与决心,伊萨扪心自问,自己确实无法做到。或许,这就是当年的小伙子成长为本国最高军职的秘诀吧!
“如果这样的话,独眼龙主力若驻扎于鸡鸣镇周边,定然是在劫难逃。不过,我方辖区内部,也将极其空虚啊!”“一万人马足够力保黑岩城不失,中小据点可以完全放弃,大型要塞只需防守即可,无须出外野战。这样,形成一个以点控线,以线带面的粗线条防御体系。小股敌军渗透进来,其实也无妨,只要卡住风险要冲,其他无关紧要的地区暂且放弃也没关系,等歼灭了叛军主力后,可以回头从容地收拾他们。”
“嗯。”伊萨慢慢地醒过味来:“分进合击,正面决胜。一旦各个箭头合拢,围攻鸡鸣镇的叛军将遭到我方大军的反包围,陷入内有心腹大患、外遭重兵围剿的绝境,变成一片夹心肉馅,除了正面硬拚外,再没有其他选择。”
“不过,这场仗也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好打呀!敌军以逸待劳,扼守鸡冠山和鸡啄岭两处高地,占据地利,进可居高临下地冲锋,退可依托山势防守,而想剿灭叛军,我方却只有仰攻一途。”老将军又提出了疑问。
战前决策,必须千锤百炼,方可万无一失,算无遗策。
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不断进行反证,不仅可以丰富视野,不遗漏任何足以影响战争胜败的要素,还能对所有可能性作出充分估计,令作战计划趋于完美,面面俱到。
“看似如此,实则不然。”兹波林虽然大胆,却并不鲁莽,相反,心思相当缜密:“以逸待劳,自然是叛军的优势,仰攻却大可不必。鸡冠山和鸡啄岭两山,确实是居高临下,利于攻守。但这两座山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山上没有溪流瀑布,缺乏水源,不可能长期驻扎。叛军如若妄想倚山顽抗,只能是自找灭亡。我军只须完成反包围,封锁通路,完全可以严阵以待,等着对方下山来正面决战。巴维尔的所谓地利,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泡影罢了。”
“我不得不承认,你把我说服了。”老将军颔首道,沉迷于军略探讨的他,这才记起一直站在墙角处的密尔顿:“对了,这个小孩如何处理?”
“既然他已经知道了我军的全盘谋划,我也只好带他亲征了。”兹波林泛起冷酷的笑容:“他目睹了叛乱产生、发展和兴起的全过程,自然也有权看到叛乱的结局,看到叛军是如何被彻底灭亡的!”
“作为本场战役的见证人,他将亲眼瞧见,自己那些刁蛮的叔叔伯伯们是怎样一个可耻的下场!战役结束后,经由这小孩的嘴巴,将告诫那些心怀叵测、蠢蠢欲动的刁民们,什么叫做战争、什么叫做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