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而已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峰兄:

    收到了几期语丝,看见有鲁迅在广东(2)的一个广告,说是我的言论之类,都收集在内。后来的另一广告上,却变成“鲁迅著”了。我以为这不大好。

    我到中山大学的本意,原不过是教书。然而有些青年大开其欢迎会。我知道不妙,所以首先第一回演说,就声明我不是什么“战士”“革命家”倘若是的,就应该在北京,厦门奋斗;但我躲到“革命后方”(3)的广州来了,这就是并非“战士”的证据。

    不料主席的某先生(4)——他那时是委员——接着演说,说这是我太谦虚,就我过去的事实看来,确是一个战斗者,革命者。于是礼堂上劈劈拍拍一阵拍手,我的“战士”便做定了。拍手之后,大家都已走散,再向谁去推辞?我只好咬着牙关,背了“战士”的招牌走进房里去,想到敝同乡秋瑾(5)姑娘,就是被这种劈劈拍拍的拍手拍死的。我莫非也非“阵亡”不可么?

    没有法子,姑且由它去罢。然而苦矣!访问的,研究的,谈文学的,侦探思想的,要做序,题签的,请演说的,闹得个不亦乐乎。我尤其怕的是演说,因为它有指定的时候,不听拖延。临时到来一班青年,连劝带逼,将你绑了出去。而所说的话是大概有一定的题目的。命题作文,我最不擅长。否则,我在清朝不早进了秀才了么?然而不得已,也只好起承转合,上台去说几句。但我自有定例:至多以十分钟为限。可是心里还是不舒服,事前事后,我常常对熟人叹息说:不料我竟到“革命的策源地”来做洋八股了。

    还有一层,我凡有东西发表,无论讲义,演说,是必须自己看过的。但那时太忙,有时不但稿子没有看,连印出了之后也没有看。这回变成书了,我也今天才知道,而终于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里面是怎样的东西。现在我也不想拿什么费话来捣乱,但以我们多年的交情,希望你最好允许我实行下列三样——

    一,将书中的我的演说,文章等都删去。

    二,将广告上的著者的署名改正。

    三,将这信在语丝上发表。

    这样一来,就只剩了别人所编的别人的文章,我当然心安理得,无话可说了。但是,还有一层,看了鲁迅在广东,是不足以很知道鲁迅之在广东的。我想,要后面再加上几十页白纸,才可以称为“鲁迅在广东”

    回想起我这一年的境遇来,有时实在觉得有味。在厦门,是到时静悄悄,后来大热闹;在广东,是到时大热闹,后来静悄悄。肚大两头尖,像一个橄榄。我如有作品,题这名目是最好的,可惜被郭沫若先生占先用去了。(6)但好在我也没有作品。

    至于那时关于我的文字,大概是多的罢。我还记得每有一篇登出,某教授便魂不附体似的对我说道:“又在恭维你了!

    看见了么?”我总点点头,说“看见了。”谈下去,他照例说“在西洋,文学是只有女人看的。”我也点点头,说“大概是的罢。”心里却想:战士和革命者的虚衔,大约不久就要革掉了罢。

    照那时的形势看来,实在也足令认明了我的“纸糊的假冠”(7)的才子们生气。但那形势是另有缘故的,以非急切,姑且不谈。现在所要说的,只是报上所表见的,乃是一时的情形;此刻早没有假冠了,可惜报上并不记载。但我在广东的鲁迅自己,是知道的,所以写一点出来,给憎恶我的先生们平平心——

    一“战斗”和“革命”先前几乎有修改为“捣乱”的趋势,现在大约可以免了。但旧衔似乎已经革去。

    二,要我做序的书,已经托故取回。期刊上的我的题签,已经撤换。

    三,报上说我已经逃走,或者说我到汉口去了。写信去更正,就没收。

    四,有一种报上,竭力不使它有“鲁迅”两字出现,这是由比较两种报上的同一记事而知道的。

    五,一种报上,已给我另定了一种头衔,曰:杂感家。

    (8)评论是“特长即在他的尖锐的笔调,此外别无可称。”然而他希望我们和现代评论合作。为什么呢?他说:“因为我们细考两派文章思想,初无什么大别。”(此刻我才知道,这篇文章是转录上海的学灯(9)的。原来如此,无怪其然。写完之后,追注。)

    六,一个学者(10),已经说是我的文字损害了他,要将我送官了,先给我一个命令道:“暂勿离粤,以俟开审!”

    阿呀,仁兄,你看这怎么得了呀!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11)了。

    “孔子曰:‘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怕未必有这样侥幸的事罢,唉唉,呜呼!但那是其实没有什么的,以上云云,真是“小病呻吟”

    我之所以要声明,不过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以为我是坐在高台上指挥“思想革命”而已。尤其是有几位青年,纳罕我为什么近来不开口。你看,再开口,岂不要永“勿离粤,以俟开审”了么?语有之曰: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此之谓也。

    我所遇见的那些事,全是社会上的常情,我倒并不觉得怎样。我所感到悲哀的,是有几个同我来的学生,至今还找不到学校进,还在颠沛流离。我还要补足一句,是:他们都不是共产党,也不是亲共派。其吃苦的原因,就在和我认得。

    所以有一个,曾得到他的同乡的忠告道:“你以后不要再说你是鲁迅的学生了罢。”在某大学里,听说尤其严厉,看看语丝,就要被称为“语丝派”;和我认识,就要被叫为“鲁迅派”的。

    这样子,我想,已经够了,大足以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