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诸天一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长生子朝着道玄子问道:“师叔,您突然召集我们前来,是有何要事?”
道玄子环视左右,然后朗声说道:“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有一件大事要和大家商议。”
长生子道:“敢问师叔,是何大事?”
道玄子看了看坐在他身旁的叶千秋和北冥子,然后朗声道:“五国合纵攻秦失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经听说了吧。”
长生子和十大长老皆是微微颔首。
天人二宗的人虽然都在太乙山修行,但道家弟子在山下游历的也有不少。
七国之间的事情,天人二宗的掌门、长老,都是十分关心的。
当今之天下,诸子百家之中就没有一家不关心天下大局的。
道玄子道:“大周天下分裂至此,天下一统之气象,已经在秦。”
“改朝换代之时不远矣。”
“诸位师侄认为天下一统之后,我道家该何去何从?”
长生子敏锐的发现了道玄子话语之中的端疑,他朝着道玄子问道:“师叔此话何意?”
“即便是天下归于一统,人宗也一样和从前一般无二。”
“师叔如何会有何去何从的想法?”
道玄子听了却是摇头道:“天下凝一,是大势。”
“在这大势面前,天人二宗也无法置身其外。”
长生子蹙眉道:“师叔,您就别卖关子了。”
“您就说,到底是什么事吧。”
道玄子闻言,道:“那好,那我就开门见山了。”
“我已经和北冥师兄商定,欲将天人二宗重归于一。”
“道家分裂近三百年,也该在这天下一统的大势面前,顺势而为。”
道玄子此言一出,登时惹得长生子和十大长老惊讶无比。
“什么!”
“天人二宗重归于一?”
“这……”
饶是长生子早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但也没有想到道玄子所言的大事,居然是这样的大事。
长生子看了看在一旁端坐的北冥子、叶千秋还有赤松子三人。
不禁开口问道:“道玄师叔,您此话当真?”
道玄微微颔首,道:“自然当真,如此大事,难道还能有假不成?”
“你们可以说一说对于此事的看法。”
长生子和十大长老相互交流眼神。
道家分裂天人二宗近三百年。
这近三百年来,可是从未有人想过要重归一统。
即便有人这般想过,但也没有这样堂而皇之的将这想法给提出来过。
因为,想要办成这件事,的确很不容易。
这时,只听得十长老之中的其中一名长老问道:“道玄师叔,天人二宗理念不同。”
“如何能重归于一?”
其余长老尽数附和道:“是啊,是啊。”
“天人二宗对于道的理解不尽相同。”
“不然,也不会在三百年前分开。”
“若是重归于一,恐怕还是要滋生出不少矛盾。”
就在这时,道玄子朝着叶千秋看去,朗声道:“你们的疑惑,想必太玄子可以给你们解答。”
“太玄子?”
长生子和一众长老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叶千秋的身上。
他们对于叶千秋并不算熟悉,但也不陌生。
太玄子叶千秋入太乙山半年有余。
时常和北冥子、道玄子这两位天人二宗辈分最高之人形影不离。
太玄子的本事,他们也是在观妙台上见识过的。
此时,听到道玄子让太玄子来解释,众人尽数看着叶千秋,想要从他的嘴里听一听,到底有什么高见。
叶千秋看到道玄子将难题甩到了他这里来,却是一点都不惊慌。
只见叶千秋端坐在原地,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朗声道:“道家之所以分为了天人二宗,便是因为天人二宗对道的理解不同。”
“但每个人对于道的理解皆是不尽相同的。”
“为什么非要争个高低,论个高下?”
“诸位可曾想过,道家本就为一,道理、道义本就没有高下,都属于道家的范畴。”
“正是因为天人二宗的先辈过于执着义理之争,方才让道家分为了天人二宗。”
“然则,这种分裂其实是对于大道理解的狭隘所致。”
“道乃理之假名。”
“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藏于密,无所不包,无所不贯,弥纶天地,贯彻十分,万物之真宰也。”
“道发于天曰天道,发于地曰地道,发于人曰人道,相互传授曰圣道。”
“道乃万物之成轨,万有不可离也,离则险象丛生也。”
“何谓天道?”
“道乃生成万物之基本,为宇宙真正之本体,体用合一,实有不可思议之神妙,难言其实质,乃赋于物性,造成形形色色之境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不同的现象,井井有序,不爽丝毫。”
“熙熙万物,芸芸众生,错综复杂,如无道之主宰,岂能井井有序、不爽丝毫者哉!故曰天有天道。”
“何谓地道?”
“地有金、木、水、火、土凝结而成,上应大气五行之变,下循地质五质五行之性,故万物五族分野。”
“天地以三百六十度相运应,周天以二十四节节度,故万物有万殊之差别,天有不测之变,地有成、住、坏、空,纯乃依其法度,如无道主之,不知其所以矣,故曰地有地道。”
“何谓人道?”
“人道乃人类自然之道德律,为人处世之根本,为人人应负起之道德,由个性推为群性,圆整道德世界,循此道德之本,人情和谐、家乐国治、天下大同矣。”
“然则,此三者若是只单寻一道,那无异于是鼠目寸光。”
“天道、地道、人道,三者归于源头,才是道家。”
“任何一道单独列出,都不足以为道。”
“天地人合一,方才是道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道分阴阳,人道有男女;天道日月循环,人也要按时休息;天道四时代兴,人有生老病死;天道上善若水,人道也要心性柔和;天道天在上、地在下,人道也要男性主刚强、女性主敦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道家之所以是道家,并非是天人二宗任何一宗所能单独代表的。”
“只有天人合一,方才是道家。”
“因为区区义理之争,便要将道家分为天人二宗,已然违背了大道之理。”
“如果,仅仅是因为对于道的理解不同,就可以将一个完整的道家分为天人二宗。”
“那么将来,有人对道的理解又发生了分歧,那么是不是又要将天人二宗再一分为好几宗?”
“既然对道的理解不同,为何不干脆如同阴阳家一般,叛出道家,自立一派。”
“前人所犯之错,当由后人改之。”
“若是无人改之,那便是错上加错,而今天下一统之势已经出现,如果诸位还想让道家传承下去,就不该抱着天人之别。”
“天下尚且能裂而重合,道家天人二宗加起来也不过区区数百人而已,如何就不能重归于一!”
叶千秋掷地有声,朝着长生子和那一众人宗长老看去。
只见长生子和那一众人宗长老,个个端坐于原地,久久无言。
叶千秋从天地人三方面阐述了道的存在,又直接否认了天人二宗单独存在的合理性。
长生子和一众人宗长老不得不佩服叶千秋对于天地人三道的理解。
只是,纵然佩服叶千秋,众人也一时间难以拿得定主意。
这时,只听得坐在上首的道玄子继续说道:“太玄子所言,诸位想必听的一清二楚。”
“其实道家天人二宗合二为一,也是为了道家的将来考虑。”
“若是天下一统,诸子百家也定然要被新天子所忌惮。”
“我道家的影响力在七国之间,诸位都是清楚的,若是天人二宗不能齐心协力,难免会给人可趁之机。”
“最终受损失的还是道家。”
“我们都是道家弟子。”
“道家传承至今殊为不易。”
“天人二宗的弟子终究和阴阳家的那些人不一样。”
“阴阳家背叛了道家,但是我们却不能背叛道家。”
“为了道家的未来,我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将天人二宗重归于一!”
长生子和一众人宗长老闻言,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这时,只听得那边的赤松子朗声道:“长生师兄,天人二宗合而为一,我是赞同的。”
“长生师兄乃是深明大义之人,应该能明白两位师叔和太玄子的一番苦心。”
长生子闻言,微微一叹,然后开口说道:“太玄子所言,的确精彩。”
“天人二宗合一,在面对更大的危机和风险时,确实是有更好的抵御危机和风险的能力。”
“赤松师弟能为道家着想,同意此事。”
“我长生又岂是不明理之人。”
“只是,二宗若是重归于一,这掌门之位,又该由谁出任?”
长生子看向赤松子,他的意思很明确,赤松子做掌门人,他是不服气的。
赤松子却是微微一笑,道:“若是二宗归一,道家新掌门人将是太玄子。”
长生子一听,登时一愣,随后,他朝着赤松子问道:“你愿意放弃掌门之位?”
赤松子笑道:“若是道家能变得更好,区区一宗掌门之位,即便放弃了又何妨?”
这时,道玄子在旁道:“长生,赤松为了道家一统,甘愿放弃天宗掌门之位,你可不能落于人后呐。”
长生子沉吟片刻,而后说道:“既然师叔也已经决定了让二宗重归于一。”
“那我又岂能不顾大局。”
“我同意天人二宗重归于一。”
道玄闻言,面色一喜,随即看向人宗十大长老。
这些长老看到长生子都松口了,于是也不再多言,纷纷表示赞同道家一统。
天人二宗的理念之争,因为叶千秋对于天地人三道的阐述,也有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决方式。
众人在天人合一的目标上达成一致,气氛顿时就轻松了不少。
这时,只听得长生子道:“太玄子适才所言,最好还是著成典籍经卷,好方便后人翻阅。”
叶千秋点头道:“我正有此意。”
“纵观我道家之学说,庄子、杨子之学都是互有相通,又有矛盾之处。”
“道家重归一统之后,应当明确一个理念,那就是无论诸子谁人之理论,皆是基于在道的理解之上形成的。”
“无道则不成道家。”
“所以,我欲著写一篇《道经》,整合道家诸子文章,统合诸子之道理,将诸子于道的理解和意见合并规整,完善我道家的学说体系。”
“《道经》成书之日,便是召集天人二宗弟子,宣布道家重归一统之时。”
“诸位意下如何?”
叶千秋此言一出,算是让众人都吓了一跳。
就连提出让叶千秋将先前之言编写成册的长生子也是心里咯噔一下。
“太玄子要著写《道经》?”
“完善道家学说体系?”
长生子和一众人宗长老都愣住了。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这太玄子是奔着圣贤之位去了。
古往今来,诸子百家之中,能真正被诸子百家之人称为圣贤的可就那么几个人而已。
而道家之中,能被称之为圣贤的,只有老子、庄子、杨子、列子几人而已。
自从庄子、杨子逝去之后,道家便再无可著书成经,独领风骚的人物。
当今之世,儒墨为两大显学。
儒家虽然在七国之中不受重用,但儒家现存一位荀子,那可是可以比肩儒家孔孟的人物。
故而,在稷下学宫之中,儒家声名很大。
道家虽然有不小的力量,影响力也不小,但是,道家已经有百年没有出现过能够著书成经的圣贤人物。
如果太玄子真的能够著成一部融合道家诸子之长,完善道家学说体系的《道经》,那道家之声威,定然大涨。
众人听闻了叶千秋对于天地人三道的阐述,深知当世之中,对于大道理解之深者,恐怕无人能出太玄子其右。
此时,倒是纷纷期待起来。
这时,只听得长生子朗声道:“若是太玄师伯能著成这一卷《道经》,那定然可让天人二宗弟子心悦诚服。”
长生子这一开口,众人敏锐的察觉到了他对叶千秋称呼的改变。
先前,他称呼叶千秋为太玄子,现在直接改称太玄师伯。
而道玄子和北冥子亦是不住点头,齐齐说道:“太玄道兄若是真能著成此篇,那便是我道家新圣。”
叶千秋微微一笑,站起身来,道:“那就请诸位静候佳音。”
说罢,叶千秋的身形消失在了无功斋之中。
紧接着,北冥子道:“我也先走一步。”
话音一落,北冥子的身形也消失在了无形之中。
……
大竹峰,心斋。
这里是道家天宗存放道家典籍之地。
叶千秋和北冥子正在此间查阅资料。
道家历代先贤文章在此心斋之中皆可找到。
叶千秋欲著写《道经》,最主要的还是要将道家历代先贤的文章先给再重读一遍。
一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想着要编写《道经》。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天人二宗的了解越深。
他便知道,想要道家彻底从身心上一统,必须要对道家的学说体系进行整理。
道家诸子之学,本就各自有矛盾之处。
若是不将这些矛盾之处给通通规整于道理之下,将来说不定还会有人因为所谓的义理之争再让道家陷入分裂之中。
诸子百家之中,道家的学说算是最为晦涩难懂的。
一般弟子只能通晓其中最为粗浅的道理。
便是如同北冥子、道玄子这样的太上长老,修行了百年以上,对于道家学说的理解,也不是样样皆通,有些东西,连他们也是一知半解,更别提让他们著书立说了。
叶千秋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在思想上,让道家弟子形成只有一个道家的共识。
这将是叶千秋所著写的《道经》的最高纲领。
叶千秋几百年所学,融合了后世前世的种种道家理念。
想要著写出这一篇《道经》来,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中涉及到天道、人道、阴阳、五行,种种各方面的东西。
叶千秋一连在心斋之中呆了三个月。
直到三个月后,才开始正式在大竹峰的幽林小筑之中开始闭关著写《道经》。
平日里,幽林小筑只有北冥子和道玄子陪伴叶千秋。
《道经》的著写不在一时一日,叶千秋估计最少得耗费半年之功。
北冥子和道玄子的作用就是不要让旁人打扰到叶千秋。
太乙山上,还是那般宁静。
可是有些东西,却是在慢慢的发生着改变。
时间过的飞快,一转眼,便已经又过了三个月的时间。
叶千秋编著的《道经》已经成了大半。
这一卷《道经》,叶千秋打算写十二篇。
如今,已经写完了七篇,还剩下五篇没有完成。
此时,正是夏末的夜里。
幽林小筑之中清凉无比。
叶千秋还在仔细打磨着《道经》前七篇的字句。
北冥子和道玄子分别拿了一篇来仔细研读。
只听得北冥子看着书简念念有词,嘀嘀咕咕的念道:“天道渺渺,人道茫茫,何为天,何为道。”
“敢问天下人,何为道,何为无道。”
“道即为道,不合道即为无道,道可道,非常道,道罚天,天罚人,人罚心,心罚万物。”
“天道渺耶?人道茫耶?何为道耶?”
“吾即为道,道即为吾。”
r />
长生子朝着道玄子问道:“师叔,您突然召集我们前来,是有何要事?”
道玄子环视左右,然后朗声说道:“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有一件大事要和大家商议。”
长生子道:“敢问师叔,是何大事?”
道玄子看了看坐在他身旁的叶千秋和北冥子,然后朗声道:“五国合纵攻秦失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经听说了吧。”
长生子和十大长老皆是微微颔首。
天人二宗的人虽然都在太乙山修行,但道家弟子在山下游历的也有不少。
七国之间的事情,天人二宗的掌门、长老,都是十分关心的。
当今之天下,诸子百家之中就没有一家不关心天下大局的。
道玄子道:“大周天下分裂至此,天下一统之气象,已经在秦。”
“改朝换代之时不远矣。”
“诸位师侄认为天下一统之后,我道家该何去何从?”
长生子敏锐的发现了道玄子话语之中的端疑,他朝着道玄子问道:“师叔此话何意?”
“即便是天下归于一统,人宗也一样和从前一般无二。”
“师叔如何会有何去何从的想法?”
道玄子听了却是摇头道:“天下凝一,是大势。”
“在这大势面前,天人二宗也无法置身其外。”
长生子蹙眉道:“师叔,您就别卖关子了。”
“您就说,到底是什么事吧。”
道玄子闻言,道:“那好,那我就开门见山了。”
“我已经和北冥师兄商定,欲将天人二宗重归于一。”
“道家分裂近三百年,也该在这天下一统的大势面前,顺势而为。”
道玄子此言一出,登时惹得长生子和十大长老惊讶无比。
“什么!”
“天人二宗重归于一?”
“这……”
饶是长生子早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但也没有想到道玄子所言的大事,居然是这样的大事。
长生子看了看在一旁端坐的北冥子、叶千秋还有赤松子三人。
不禁开口问道:“道玄师叔,您此话当真?”
道玄微微颔首,道:“自然当真,如此大事,难道还能有假不成?”
“你们可以说一说对于此事的看法。”
长生子和十大长老相互交流眼神。
道家分裂天人二宗近三百年。
这近三百年来,可是从未有人想过要重归一统。
即便有人这般想过,但也没有这样堂而皇之的将这想法给提出来过。
因为,想要办成这件事,的确很不容易。
这时,只听得十长老之中的其中一名长老问道:“道玄师叔,天人二宗理念不同。”
“如何能重归于一?”
其余长老尽数附和道:“是啊,是啊。”
“天人二宗对于道的理解不尽相同。”
“不然,也不会在三百年前分开。”
“若是重归于一,恐怕还是要滋生出不少矛盾。”
就在这时,道玄子朝着叶千秋看去,朗声道:“你们的疑惑,想必太玄子可以给你们解答。”
“太玄子?”
长生子和一众长老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叶千秋的身上。
他们对于叶千秋并不算熟悉,但也不陌生。
太玄子叶千秋入太乙山半年有余。
时常和北冥子、道玄子这两位天人二宗辈分最高之人形影不离。
太玄子的本事,他们也是在观妙台上见识过的。
此时,听到道玄子让太玄子来解释,众人尽数看着叶千秋,想要从他的嘴里听一听,到底有什么高见。
叶千秋看到道玄子将难题甩到了他这里来,却是一点都不惊慌。
只见叶千秋端坐在原地,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朗声道:“道家之所以分为了天人二宗,便是因为天人二宗对道的理解不同。”
“但每个人对于道的理解皆是不尽相同的。”
“为什么非要争个高低,论个高下?”
“诸位可曾想过,道家本就为一,道理、道义本就没有高下,都属于道家的范畴。”
“正是因为天人二宗的先辈过于执着义理之争,方才让道家分为了天人二宗。”
“然则,这种分裂其实是对于大道理解的狭隘所致。”
“道乃理之假名。”
“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藏于密,无所不包,无所不贯,弥纶天地,贯彻十分,万物之真宰也。”
“道发于天曰天道,发于地曰地道,发于人曰人道,相互传授曰圣道。”
“道乃万物之成轨,万有不可离也,离则险象丛生也。”
“何谓天道?”
“道乃生成万物之基本,为宇宙真正之本体,体用合一,实有不可思议之神妙,难言其实质,乃赋于物性,造成形形色色之境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不同的现象,井井有序,不爽丝毫。”
“熙熙万物,芸芸众生,错综复杂,如无道之主宰,岂能井井有序、不爽丝毫者哉!故曰天有天道。”
“何谓地道?”
“地有金、木、水、火、土凝结而成,上应大气五行之变,下循地质五质五行之性,故万物五族分野。”
“天地以三百六十度相运应,周天以二十四节节度,故万物有万殊之差别,天有不测之变,地有成、住、坏、空,纯乃依其法度,如无道主之,不知其所以矣,故曰地有地道。”
“何谓人道?”
“人道乃人类自然之道德律,为人处世之根本,为人人应负起之道德,由个性推为群性,圆整道德世界,循此道德之本,人情和谐、家乐国治、天下大同矣。”
“然则,此三者若是只单寻一道,那无异于是鼠目寸光。”
“天道、地道、人道,三者归于源头,才是道家。”
“任何一道单独列出,都不足以为道。”
“天地人合一,方才是道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道分阴阳,人道有男女;天道日月循环,人也要按时休息;天道四时代兴,人有生老病死;天道上善若水,人道也要心性柔和;天道天在上、地在下,人道也要男性主刚强、女性主敦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道家之所以是道家,并非是天人二宗任何一宗所能单独代表的。”
“只有天人合一,方才是道家。”
“因为区区义理之争,便要将道家分为天人二宗,已然违背了大道之理。”
“如果,仅仅是因为对于道的理解不同,就可以将一个完整的道家分为天人二宗。”
“那么将来,有人对道的理解又发生了分歧,那么是不是又要将天人二宗再一分为好几宗?”
“既然对道的理解不同,为何不干脆如同阴阳家一般,叛出道家,自立一派。”
“前人所犯之错,当由后人改之。”
“若是无人改之,那便是错上加错,而今天下一统之势已经出现,如果诸位还想让道家传承下去,就不该抱着天人之别。”
“天下尚且能裂而重合,道家天人二宗加起来也不过区区数百人而已,如何就不能重归于一!”
叶千秋掷地有声,朝着长生子和那一众人宗长老看去。
只见长生子和那一众人宗长老,个个端坐于原地,久久无言。
叶千秋从天地人三方面阐述了道的存在,又直接否认了天人二宗单独存在的合理性。
长生子和一众人宗长老不得不佩服叶千秋对于天地人三道的理解。
只是,纵然佩服叶千秋,众人也一时间难以拿得定主意。
这时,只听得坐在上首的道玄子继续说道:“太玄子所言,诸位想必听的一清二楚。”
“其实道家天人二宗合二为一,也是为了道家的将来考虑。”
“若是天下一统,诸子百家也定然要被新天子所忌惮。”
“我道家的影响力在七国之间,诸位都是清楚的,若是天人二宗不能齐心协力,难免会给人可趁之机。”
“最终受损失的还是道家。”
“我们都是道家弟子。”
“道家传承至今殊为不易。”
“天人二宗的弟子终究和阴阳家的那些人不一样。”
“阴阳家背叛了道家,但是我们却不能背叛道家。”
“为了道家的未来,我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将天人二宗重归于一!”
长生子和一众人宗长老闻言,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这时,只听得那边的赤松子朗声道:“长生师兄,天人二宗合而为一,我是赞同的。”
“长生师兄乃是深明大义之人,应该能明白两位师叔和太玄子的一番苦心。”
长生子闻言,微微一叹,然后开口说道:“太玄子所言,的确精彩。”
“天人二宗合一,在面对更大的危机和风险时,确实是有更好的抵御危机和风险的能力。”
“赤松师弟能为道家着想,同意此事。”
“我长生又岂是不明理之人。”
“只是,二宗若是重归于一,这掌门之位,又该由谁出任?”
长生子看向赤松子,他的意思很明确,赤松子做掌门人,他是不服气的。
赤松子却是微微一笑,道:“若是二宗归一,道家新掌门人将是太玄子。”
长生子一听,登时一愣,随后,他朝着赤松子问道:“你愿意放弃掌门之位?”
赤松子笑道:“若是道家能变得更好,区区一宗掌门之位,即便放弃了又何妨?”
这时,道玄子在旁道:“长生,赤松为了道家一统,甘愿放弃天宗掌门之位,你可不能落于人后呐。”
长生子沉吟片刻,而后说道:“既然师叔也已经决定了让二宗重归于一。”
“那我又岂能不顾大局。”
“我同意天人二宗重归于一。”
道玄闻言,面色一喜,随即看向人宗十大长老。
这些长老看到长生子都松口了,于是也不再多言,纷纷表示赞同道家一统。
天人二宗的理念之争,因为叶千秋对于天地人三道的阐述,也有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决方式。
众人在天人合一的目标上达成一致,气氛顿时就轻松了不少。
这时,只听得长生子道:“太玄子适才所言,最好还是著成典籍经卷,好方便后人翻阅。”
叶千秋点头道:“我正有此意。”
“纵观我道家之学说,庄子、杨子之学都是互有相通,又有矛盾之处。”
“道家重归一统之后,应当明确一个理念,那就是无论诸子谁人之理论,皆是基于在道的理解之上形成的。”
“无道则不成道家。”
“所以,我欲著写一篇《道经》,整合道家诸子文章,统合诸子之道理,将诸子于道的理解和意见合并规整,完善我道家的学说体系。”
“《道经》成书之日,便是召集天人二宗弟子,宣布道家重归一统之时。”
“诸位意下如何?”
叶千秋此言一出,算是让众人都吓了一跳。
就连提出让叶千秋将先前之言编写成册的长生子也是心里咯噔一下。
“太玄子要著写《道经》?”
“完善道家学说体系?”
长生子和一众人宗长老都愣住了。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这太玄子是奔着圣贤之位去了。
古往今来,诸子百家之中,能真正被诸子百家之人称为圣贤的可就那么几个人而已。
而道家之中,能被称之为圣贤的,只有老子、庄子、杨子、列子几人而已。
自从庄子、杨子逝去之后,道家便再无可著书成经,独领风骚的人物。
当今之世,儒墨为两大显学。
儒家虽然在七国之中不受重用,但儒家现存一位荀子,那可是可以比肩儒家孔孟的人物。
故而,在稷下学宫之中,儒家声名很大。
道家虽然有不小的力量,影响力也不小,但是,道家已经有百年没有出现过能够著书成经的圣贤人物。
如果太玄子真的能够著成一部融合道家诸子之长,完善道家学说体系的《道经》,那道家之声威,定然大涨。
众人听闻了叶千秋对于天地人三道的阐述,深知当世之中,对于大道理解之深者,恐怕无人能出太玄子其右。
此时,倒是纷纷期待起来。
这时,只听得长生子朗声道:“若是太玄师伯能著成这一卷《道经》,那定然可让天人二宗弟子心悦诚服。”
长生子这一开口,众人敏锐的察觉到了他对叶千秋称呼的改变。
先前,他称呼叶千秋为太玄子,现在直接改称太玄师伯。
而道玄子和北冥子亦是不住点头,齐齐说道:“太玄道兄若是真能著成此篇,那便是我道家新圣。”
叶千秋微微一笑,站起身来,道:“那就请诸位静候佳音。”
说罢,叶千秋的身形消失在了无功斋之中。
紧接着,北冥子道:“我也先走一步。”
话音一落,北冥子的身形也消失在了无形之中。
……
大竹峰,心斋。
这里是道家天宗存放道家典籍之地。
叶千秋和北冥子正在此间查阅资料。
道家历代先贤文章在此心斋之中皆可找到。
叶千秋欲著写《道经》,最主要的还是要将道家历代先贤的文章先给再重读一遍。
一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想着要编写《道经》。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天人二宗的了解越深。
他便知道,想要道家彻底从身心上一统,必须要对道家的学说体系进行整理。
道家诸子之学,本就各自有矛盾之处。
若是不将这些矛盾之处给通通规整于道理之下,将来说不定还会有人因为所谓的义理之争再让道家陷入分裂之中。
诸子百家之中,道家的学说算是最为晦涩难懂的。
一般弟子只能通晓其中最为粗浅的道理。
便是如同北冥子、道玄子这样的太上长老,修行了百年以上,对于道家学说的理解,也不是样样皆通,有些东西,连他们也是一知半解,更别提让他们著书立说了。
叶千秋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在思想上,让道家弟子形成只有一个道家的共识。
这将是叶千秋所著写的《道经》的最高纲领。
叶千秋几百年所学,融合了后世前世的种种道家理念。
想要著写出这一篇《道经》来,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中涉及到天道、人道、阴阳、五行,种种各方面的东西。
叶千秋一连在心斋之中呆了三个月。
直到三个月后,才开始正式在大竹峰的幽林小筑之中开始闭关著写《道经》。
平日里,幽林小筑只有北冥子和道玄子陪伴叶千秋。
《道经》的著写不在一时一日,叶千秋估计最少得耗费半年之功。
北冥子和道玄子的作用就是不要让旁人打扰到叶千秋。
太乙山上,还是那般宁静。
可是有些东西,却是在慢慢的发生着改变。
时间过的飞快,一转眼,便已经又过了三个月的时间。
叶千秋编著的《道经》已经成了大半。
这一卷《道经》,叶千秋打算写十二篇。
如今,已经写完了七篇,还剩下五篇没有完成。
此时,正是夏末的夜里。
幽林小筑之中清凉无比。
叶千秋还在仔细打磨着《道经》前七篇的字句。
北冥子和道玄子分别拿了一篇来仔细研读。
只听得北冥子看着书简念念有词,嘀嘀咕咕的念道:“天道渺渺,人道茫茫,何为天,何为道。”
“敢问天下人,何为道,何为无道。”
“道即为道,不合道即为无道,道可道,非常道,道罚天,天罚人,人罚心,心罚万物。”
“天道渺耶?人道茫耶?何为道耶?”
“吾即为道,道即为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