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朕的大明朕做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道。
既然是皇帝从内帑出银多发,不用国帑出银,他没理由反对。 “臣亦赞同。”
第三个表态的是工部尚书徐光启。
皇帝多发钱给下面的士卒,这是好事儿,没理由反对。
“陛下,如此赏赐,恐与我大明祖制不符。”
就在这个时候,礼部尚书孙如游突然拱手道。
“昔年,戚继光戚少保以鸳鸯阵大败倭寇,朝廷所发赏银,戚少保以职位不同,分主兵、辅兵、火头诸职分赏,与陛下所定首、中、末三功相似。”
说着,孙如游向皇帝躬身拜了拜。
“然斩首之数,除朝廷赏银外,还关乎士卒升迁,不可不察。”
他的目的,不是反对皇帝改了赏赐方式。
而是在变相的提醒皇帝,斩首数量,还关乎着士卒的升官儿。
“士卒升迁功绩之算,依照前制。”
听到孙如游的话,朱由校看了一眼孙如游,沉思后道。
这个孙如游挺会替自己考虑的。
“陛下明见。”
见到皇帝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孙如游这下不反对了,拱手道。
“臣亦赞同。”
见到其诸部主官都同意了皇帝的赏赐发放方式,兵部尚书黄克瓒最后一个拱手赞同道。
不过,他总感觉事情有些不对。
“此事就如此定下,朕稍后让人运赏至辽东,令熊廷弼按功行赏。”
“臣代辽东将士谢陛下隆恩。”
听到皇帝的话,在孙承宗的带领下,一众从辽东回来的人连忙跟随孙承宗站起来躬身谢恩道。
皇帝虽然改了赏赐规矩,但从毕自严方才的话里也听明白了,皇帝这是给诸人每军都多发了赏银的。
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平身,朱由校看向在场的众人说出了今天要议的第二件事。
“今天要说的第二件事,就是顺天府改制之事。”
“朕前番已经下了圣旨,吏部人都选的如何了?”
“回陛下,臣已具本,请皇上御览。”
听到皇帝说到了这件事,周应秋从袖子中拿出一份奏章,交给了下来的太监,对皇帝,或者说对在场众人解释道。
“顺天府扩编两县,城外以乡管辖各里,分设乡长、乡警、乡老三职。城内则分为各个字铺,以坊统管各铺,分设坊长、坊警、坊老。长、警、老三职,长为其间之总,负责劝课农桑、赋税收缴之责,警则负责巡视治安、防火防盗。老为民间长者,负责教化、小民矛盾调停。”
“县内增设税务、巡检、刑名三局,分别负责税务、治安、审案之务。”
先是说明了此次顺天府改制的具体内容,而后周应秋看了眼已经在皱眉沉思的众人,一甩袖子,接着道。
“陛下前番为官员实俸、涨俸,又明旨废优免之事。如今,吏部已选定四县知县,然其下乡官却无法选出。”
“嗯。”
听着周应秋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看向孙如游问道。
“朕前番下旨,大婚之后再开恩科,准备的如何了?”
“回陛下,礼部已明诏天下,正待各地士子入京。”
听到皇帝说自己,孙如游拱手道。
“既然各地士子还未进京,那恩科之事放在今秋吧。”
闻言,朱由校一挥手,面上写着不在乎的道。
“但顺天府改制、缺员之事,厄待解决。今日回去后,礼部传诏顺天府,依前番国子监恩科之例,再开一科,就叫做官考吧。但凡有秀才功名在身者,俱可应考,以分数高低排序,授顺天府内新设众职。”
“。。。”
听着皇帝的话,在场众人俱是一惊,相互看了起来。
“陛下,兹事体大,若不经廷议,恐致朝臣惶恐,议论纷纷。”
对于皇帝的这个决策,礼部尚书孙如游拱手问道。
“此事朕已思虑再三,不必再议。”
闻言,朱由校挥了挥手,果断的对他任命的顺天府“知府”董应举道。
“董爱卿与众位臣工将本次改制之事详细的说一说。”
“臣遵旨。”
闻言,坐在周应秋身后的董应举也从袖子中掏出一本奏章,翻开后,给在场的众人念了起来。
主要内容就是新设官员、清丈田亩、重编人口。
以及最重要的所有田亩、人口悉数纳税和惩罚机制。
听着周应秋拿出一份新政总纲给在场众人宣读,天津知府袁可立捻着自己的胡子低头思索着。
官员扩编,新增行政级别,是皇帝在用皇权强制性的让官府权力来替代宗族权力,加强朝廷对民间的控制力。
而清丈田亩、重编人口,所有田亩人口悉数纳税,则是给朝廷开源。
而最后的惩罚机制,这是打击对朝廷,或者说对皇帝不恭顺之人埃
这惩罚机制下去,税绝对能收的上来。
毕竟,抄别人一半的家产给举报人埃
这甜枣下去,谁能抵挡的住?
“袁世振为本次顺天府改制主官,稍后要将所行之事一一列举,交给吏部、都察院。”
“吏部、都察院要起到对新政施行的监督之任,一月一察,行考成之责。”
“朕前番已言,官吏合流,再无官吏之分,对于勇于推行新政的人,要优先提拔。”
“对于懒惰怠政、阳奉阴违者,一律罢黜,永不叙用。”
“敢断章取意、曲解新政,给朕搞出歪嘴和尚唱邪经之事的,一经查实,斩首示众,三代禁举1
“臣领旨。”
听到皇帝杀气腾腾的话,吏部尚书周应秋与左都御史张问达连忙出列躬身道。
皇帝已经这么说了,再要是反对,哪就真的能回家养老了。
听着皇帝的话,张问达有些头疼。
拦不了,真的拦不了。
这事儿真的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干的好、干的积极优先升官。
不干的、瞎干的,不是罢黜就是杀头。
一没有众正盈朝,二是皇帝有主见,三是言路堵塞。
清流根本就什么事儿都做不了。
又有周应秋、毕自严、袁世振、董应举这些献媚之徒,皇帝真的是为所欲为埃
“陛下,新政之事,是否可以算上天津?”
听到皇帝对顺天府的新政,思虑再三后,袁可立站起来拱手说道。
“天津方才改卫为府,百废待兴。臣以为若与顺天府同行新政,两地可相为对比,查缺补漏。”
闻言,朱由校拿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陷入了沉思。
“天津。”
(本章完)
道。
既然是皇帝从内帑出银多发,不用国帑出银,他没理由反对。 “臣亦赞同。”
第三个表态的是工部尚书徐光启。
皇帝多发钱给下面的士卒,这是好事儿,没理由反对。
“陛下,如此赏赐,恐与我大明祖制不符。”
就在这个时候,礼部尚书孙如游突然拱手道。
“昔年,戚继光戚少保以鸳鸯阵大败倭寇,朝廷所发赏银,戚少保以职位不同,分主兵、辅兵、火头诸职分赏,与陛下所定首、中、末三功相似。”
说着,孙如游向皇帝躬身拜了拜。
“然斩首之数,除朝廷赏银外,还关乎士卒升迁,不可不察。”
他的目的,不是反对皇帝改了赏赐方式。
而是在变相的提醒皇帝,斩首数量,还关乎着士卒的升官儿。
“士卒升迁功绩之算,依照前制。”
听到孙如游的话,朱由校看了一眼孙如游,沉思后道。
这个孙如游挺会替自己考虑的。
“陛下明见。”
见到皇帝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孙如游这下不反对了,拱手道。
“臣亦赞同。”
见到其诸部主官都同意了皇帝的赏赐发放方式,兵部尚书黄克瓒最后一个拱手赞同道。
不过,他总感觉事情有些不对。
“此事就如此定下,朕稍后让人运赏至辽东,令熊廷弼按功行赏。”
“臣代辽东将士谢陛下隆恩。”
听到皇帝的话,在孙承宗的带领下,一众从辽东回来的人连忙跟随孙承宗站起来躬身谢恩道。
皇帝虽然改了赏赐规矩,但从毕自严方才的话里也听明白了,皇帝这是给诸人每军都多发了赏银的。
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平身,朱由校看向在场的众人说出了今天要议的第二件事。
“今天要说的第二件事,就是顺天府改制之事。”
“朕前番已经下了圣旨,吏部人都选的如何了?”
“回陛下,臣已具本,请皇上御览。”
听到皇帝说到了这件事,周应秋从袖子中拿出一份奏章,交给了下来的太监,对皇帝,或者说对在场众人解释道。
“顺天府扩编两县,城外以乡管辖各里,分设乡长、乡警、乡老三职。城内则分为各个字铺,以坊统管各铺,分设坊长、坊警、坊老。长、警、老三职,长为其间之总,负责劝课农桑、赋税收缴之责,警则负责巡视治安、防火防盗。老为民间长者,负责教化、小民矛盾调停。”
“县内增设税务、巡检、刑名三局,分别负责税务、治安、审案之务。”
先是说明了此次顺天府改制的具体内容,而后周应秋看了眼已经在皱眉沉思的众人,一甩袖子,接着道。
“陛下前番为官员实俸、涨俸,又明旨废优免之事。如今,吏部已选定四县知县,然其下乡官却无法选出。”
“嗯。”
听着周应秋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看向孙如游问道。
“朕前番下旨,大婚之后再开恩科,准备的如何了?”
“回陛下,礼部已明诏天下,正待各地士子入京。”
听到皇帝说自己,孙如游拱手道。
“既然各地士子还未进京,那恩科之事放在今秋吧。”
闻言,朱由校一挥手,面上写着不在乎的道。
“但顺天府改制、缺员之事,厄待解决。今日回去后,礼部传诏顺天府,依前番国子监恩科之例,再开一科,就叫做官考吧。但凡有秀才功名在身者,俱可应考,以分数高低排序,授顺天府内新设众职。”
“。。。”
听着皇帝的话,在场众人俱是一惊,相互看了起来。
“陛下,兹事体大,若不经廷议,恐致朝臣惶恐,议论纷纷。”
对于皇帝的这个决策,礼部尚书孙如游拱手问道。
“此事朕已思虑再三,不必再议。”
闻言,朱由校挥了挥手,果断的对他任命的顺天府“知府”董应举道。
“董爱卿与众位臣工将本次改制之事详细的说一说。”
“臣遵旨。”
闻言,坐在周应秋身后的董应举也从袖子中掏出一本奏章,翻开后,给在场的众人念了起来。
主要内容就是新设官员、清丈田亩、重编人口。
以及最重要的所有田亩、人口悉数纳税和惩罚机制。
听着周应秋拿出一份新政总纲给在场众人宣读,天津知府袁可立捻着自己的胡子低头思索着。
官员扩编,新增行政级别,是皇帝在用皇权强制性的让官府权力来替代宗族权力,加强朝廷对民间的控制力。
而清丈田亩、重编人口,所有田亩人口悉数纳税,则是给朝廷开源。
而最后的惩罚机制,这是打击对朝廷,或者说对皇帝不恭顺之人埃
这惩罚机制下去,税绝对能收的上来。
毕竟,抄别人一半的家产给举报人埃
这甜枣下去,谁能抵挡的住?
“袁世振为本次顺天府改制主官,稍后要将所行之事一一列举,交给吏部、都察院。”
“吏部、都察院要起到对新政施行的监督之任,一月一察,行考成之责。”
“朕前番已言,官吏合流,再无官吏之分,对于勇于推行新政的人,要优先提拔。”
“对于懒惰怠政、阳奉阴违者,一律罢黜,永不叙用。”
“敢断章取意、曲解新政,给朕搞出歪嘴和尚唱邪经之事的,一经查实,斩首示众,三代禁举1
“臣领旨。”
听到皇帝杀气腾腾的话,吏部尚书周应秋与左都御史张问达连忙出列躬身道。
皇帝已经这么说了,再要是反对,哪就真的能回家养老了。
听着皇帝的话,张问达有些头疼。
拦不了,真的拦不了。
这事儿真的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干的好、干的积极优先升官。
不干的、瞎干的,不是罢黜就是杀头。
一没有众正盈朝,二是皇帝有主见,三是言路堵塞。
清流根本就什么事儿都做不了。
又有周应秋、毕自严、袁世振、董应举这些献媚之徒,皇帝真的是为所欲为埃
“陛下,新政之事,是否可以算上天津?”
听到皇帝对顺天府的新政,思虑再三后,袁可立站起来拱手说道。
“天津方才改卫为府,百废待兴。臣以为若与顺天府同行新政,两地可相为对比,查缺补漏。”
闻言,朱由校拿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陷入了沉思。
“天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