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从万历到永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军的羞辱极大地刺激了崇祯皇帝。
应该说崇祯对辽东问题是十分重视的,他继位后立即办了两件事,一是诛杀魏忠贤,清除所谓阉党。二是启用袁崇焕,筹划平辽事宜。
然而当他办完这两件事后,就开始没完没了地收获苦果。
平辽不仅毫无进展,人家反到平到家门口。
收复永平四城后,崇祯就急于报仇雪耻,大凌河一战惨败后,崇祯就再也没有机会对后金用兵了。
陕西民变、东江变乱、孔有德叛乱接连发生,一个比一个热闹,他只好把辽东问题放在一边,专心致志地解决国内问题,对后金一直是“忍”字当头。
国内问题略有好转的时候,后金己经变成了分庭抗理的清朝了。
当年努尔哈赤称汗,明军发兵平叛,如今皇太极称帝,自己却无力讨伐,无力讨伐也就罢了,人家还打上门来。
是可忍,孰不可忍。
种种迹象表明,崇祯皇帝是一个性格操切的人,他也会忍耐,但他的耐心很有限,尤其是在受到刺激的时候。
清军入寇促使他急切地想结束内乱,以便全力对外。
如何加快结束内乱?首推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唯有招抚。崇祯的心里己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政策需要人落实,总结经验教训,他也没有忘记在人事上找原因。
兵部尚书张凤翼和宣大总督梁廷栋死后,需要合适的人员来接替,以此为契机,崇祯进行了人事上的调整。
清兵入寇时,在中原战场“剿匪”屡建奇功的五省总督卢象升也奉旨前来入卫京师,清兵退出后,卢象升接替自杀的梁廷栋任宣大总督。
然而谁来接替兵部尚书张凤翼呢?崇祯环顾廷臣,没有一个能看上眼的,最终他把目光落在了曾任宣大总督,现在丁忧在家的杨嗣昌身上。
杨嗣昌何许人也,能够进入崇祯的法眼?
说起杨嗣昌大家可能不太熟,但是说起他丁忧的对象,大家一定了解,那就是我们前文提到过的“气功大师”杨鹤。
杨嗣昌之所以受到崇祯的青睐,与他父亲没有什么关系,主要归功于笔杆子出政权。
和明朝许多学而优则仕的文官一样,杨嗣昌在文学的功底和理论修养十分高深,出口成章,落笔生花,但是在实践上,尤其是在战争实践上缺少经验。
万历三十八年,杨嗣昌中进士并步入仕途,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清吏司主事员外郎,天启二年回籍养病。
崇祯元年,在辞旧迎新的大潮中他和他的父亲杨鹤一起喷薄而出,被起用为河南按察司副史,分巡河南兵备道,后调任山海关内兵备道、山永巡抚。
崇祯七年杨嗣昌又升任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佥督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杨嗣昌上任以后,发挥理论优势,六次上疏陈述军事,提出许多新建议,崇祯看了以后颇为欣赏。
不久,杨鹤在戍所(袁州)死去,按照惯例,杨嗣昌回家丁忧,接着他的母亲也去世,他就长期在家守孝,丁忧对他来说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这让他躲过一劫,否则自杀的不是梁廷栋而是他了。
崇祯十年三月,崇祯用人心切,杨嗣昌奉旨夺情复出,接替张凤翼任兵部尚书。
杨嗣昌不仅文笔好,口才也不错。崇祯皇帝召见时,他侃侃而谈,才思阔达,深得皇帝赞赏,从此引为肱股,对其言听计从,叹道:“恨用卿晚!”
杨嗣昌虽然是个孝子,但是他的主张却与他父亲杨鹤背道而驰。
杨鹤主张养元气,强调休养生息,却... -->>
清军的羞辱极大地刺激了崇祯皇帝。
应该说崇祯对辽东问题是十分重视的,他继位后立即办了两件事,一是诛杀魏忠贤,清除所谓阉党。二是启用袁崇焕,筹划平辽事宜。
然而当他办完这两件事后,就开始没完没了地收获苦果。
平辽不仅毫无进展,人家反到平到家门口。
收复永平四城后,崇祯就急于报仇雪耻,大凌河一战惨败后,崇祯就再也没有机会对后金用兵了。
陕西民变、东江变乱、孔有德叛乱接连发生,一个比一个热闹,他只好把辽东问题放在一边,专心致志地解决国内问题,对后金一直是“忍”字当头。
国内问题略有好转的时候,后金己经变成了分庭抗理的清朝了。
当年努尔哈赤称汗,明军发兵平叛,如今皇太极称帝,自己却无力讨伐,无力讨伐也就罢了,人家还打上门来。
是可忍,孰不可忍。
种种迹象表明,崇祯皇帝是一个性格操切的人,他也会忍耐,但他的耐心很有限,尤其是在受到刺激的时候。
清军入寇促使他急切地想结束内乱,以便全力对外。
如何加快结束内乱?首推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唯有招抚。崇祯的心里己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政策需要人落实,总结经验教训,他也没有忘记在人事上找原因。
兵部尚书张凤翼和宣大总督梁廷栋死后,需要合适的人员来接替,以此为契机,崇祯进行了人事上的调整。
清兵入寇时,在中原战场“剿匪”屡建奇功的五省总督卢象升也奉旨前来入卫京师,清兵退出后,卢象升接替自杀的梁廷栋任宣大总督。
然而谁来接替兵部尚书张凤翼呢?崇祯环顾廷臣,没有一个能看上眼的,最终他把目光落在了曾任宣大总督,现在丁忧在家的杨嗣昌身上。
杨嗣昌何许人也,能够进入崇祯的法眼?
说起杨嗣昌大家可能不太熟,但是说起他丁忧的对象,大家一定了解,那就是我们前文提到过的“气功大师”杨鹤。
杨嗣昌之所以受到崇祯的青睐,与他父亲没有什么关系,主要归功于笔杆子出政权。
和明朝许多学而优则仕的文官一样,杨嗣昌在文学的功底和理论修养十分高深,出口成章,落笔生花,但是在实践上,尤其是在战争实践上缺少经验。
万历三十八年,杨嗣昌中进士并步入仕途,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清吏司主事员外郎,天启二年回籍养病。
崇祯元年,在辞旧迎新的大潮中他和他的父亲杨鹤一起喷薄而出,被起用为河南按察司副史,分巡河南兵备道,后调任山海关内兵备道、山永巡抚。
崇祯七年杨嗣昌又升任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佥督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杨嗣昌上任以后,发挥理论优势,六次上疏陈述军事,提出许多新建议,崇祯看了以后颇为欣赏。
不久,杨鹤在戍所(袁州)死去,按照惯例,杨嗣昌回家丁忧,接着他的母亲也去世,他就长期在家守孝,丁忧对他来说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这让他躲过一劫,否则自杀的不是梁廷栋而是他了。
崇祯十年三月,崇祯用人心切,杨嗣昌奉旨夺情复出,接替张凤翼任兵部尚书。
杨嗣昌不仅文笔好,口才也不错。崇祯皇帝召见时,他侃侃而谈,才思阔达,深得皇帝赞赏,从此引为肱股,对其言听计从,叹道:“恨用卿晚!”
杨嗣昌虽然是个孝子,但是他的主张却与他父亲杨鹤背道而驰。
杨鹤主张养元气,强调休养生息,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