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从万历到永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崇祯六年底,民军进入河南以后,当地饥民纷纷蚁附,民军实力陡然增长。在此后的一个月内,民军在河南中西部地区横冲直撞,接连攻克了一系列州县。
河南是大明朝柔软的腹部,统治力量薄弱,加上思想准备不足,官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十二月,官军在挨了一系列组合拳之后,渐渐清醒过来,对民军发起了反扑。新任河南巡抚玄默率汤九洲、左良玉两大帅在舞阳、保安、泌阳三次打败民军。
民军人数虽多,但都是些乌合之众,战斗力不强,只能避实击虚,无法与官军进行野战争锋。在被官军痛殴几次之后,民军在平原无法立足,开始向河南西部和湖广的山区转移。
山区是民军的避风港,每当民军受伤的时候,就会躲进深山老林里休养,等到恢复元气之后再出来活动。官军在平原地区虽然能战胜民军,但是没有力量进山围剿,一旦民军进入山中,官军只能望山兴叹。
这是长期困扰官军的一个问题,也是明末民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一个主要原因。
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也决定了明朝的命运。
然而,当局者并没有认清这个问题,也没有朝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去努力,文官集团往往纸上谈兵,提出一些与解决问题毫无益处的战略,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布局,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国家长期消耗下去,最终被活活拖垮。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民军大规模向山区转移,急坏了一个人,此人就是郧阳抚治蒋允仪。
郧阳位于陕西、河南、四川、湖广四省交界处,属于四不管地区,辖区内崇山峻岭,是落草为寇的好去处,自古以来就容易产生匪患,号称“盗贼薮渊”。
民军在向山区转移的时候,郧阳是必经之地,也是理想的目的地,于是这里很快就成了民军的总部基地。
蒋允仪看到大量民军聚集到郧阳地区,料到民军早晚会对郧阳城发起攻击,自己既无力阻止民军进入,也很难保证郧阳城门不失,他己经看到,自己的悲剧很快就要上演,于是他大声疾呼。
他向皇帝上疏诉苦:郧阳是个穷苦的地方,他到任两年来干了不少工作,又是修城,又是积米,又是制造武器,又是练兵,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由于郧阳底子太薄,这点成绩只能免强维持局面。就像是一个穷苦人家,弄了一斗米就能度过灾年一样,只能维持生计,干不了别的事情。
言外之意就是民军进入郧阳我无力阻拦,郧阳失守我也负不了责任。
虽然蒋允仪表示“臣不愧死,亦应愤死”,“所惜者皇上封疆耳”,但是从他说话的意思看,为自己解套,打预防针的意图在忧国忧君这个高尚的外衣下,呼之欲出。
蒋允仪说得很委婉,但是他说得有道理,小小的郧阳确实对付不了如潮水般涌来的民军。不过他的道理并没有被接受,因为崇祯是一个只看结果,不看原因的人,他没有功夫研究原因,而是非常直接、毫不留情地追究责任,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办人。
陕西出了问题,办胡廷宴,主抚出了问题,办杨鹤,山西出了问题,办宋统殷,河南出了问题,办樊尚燝。民军一路流窜,大明的总督、巡抚掉了一地。
按照这个规律,现在民军流窜到郧阳,该办蒋允仪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崇祯下令把蒋允仪革职拿问,同时启用大名兵备道卢象升为右佥都御史兼郧阳抚治。
事实上,蒋允仪并非庸碌之辈,他在郧阳任上颇有政绩,深得民心,因此,当锦衣卫抓捕蒋允仪的时候,当地老百姓哭声一片。
崇祯不讲程序正义,只知道杀鸡骇猴,杀一儆佰。所有被他处理过的人,都觉得自己很冤,不管他换人的结果如何,他的做法必然会失去人心,长此以往,没有人再会为朱家王朝卖命了。随着时局逐渐艰危,这种做法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大,以至于明朝灭亡之际,崇祯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好在接替蒋允仪出任郧阳抚治的卢象升也不是等闲之辈,卢象升进士出人,为人忠义,政绩突出,历年的考核都是“治行卓异”,最为难得的是,卢象升虽然是一个文人,却勇武有胆略,有“了却君王天下事”之志,因此被吏部会推出任郧阳抚治这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职务(只有艰苦的差事才没有人走后门)。
卢象升受命于危难之时,但他还并不是挑大梁的,真正的中流砥柱是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
陈奇瑜是山西保德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当过洛阳知县、礼科给事中、陕西副使等职,崇祯五年,延绥巡抚张福臻的部下发生哗变,被崇祯罢免,当时任陕西右布政使的陈奇瑜接替张福臻出任延绥巡抚。
陈奇瑜上任时正赶上洪承畴在陕西对民军大开杀戒,陈奇瑜乘风破浪,指挥部下剿杀了截山虎、一条龙、开山鹞、马红狼、隔沟飞、一块铁等,战绩不俗,使延绥一带“诸渠魁略尽”。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
陈奇瑜当过礼科给事中,嘴上功夫相当了得,据说当年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时,陈奇瑜也跟风弹劾。
因此陈奇瑜不仅干得好,而且说得比干得还要好。他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说道,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将士们争先效命,擒斩了匪首一百七... -->>
崇祯六年底,民军进入河南以后,当地饥民纷纷蚁附,民军实力陡然增长。在此后的一个月内,民军在河南中西部地区横冲直撞,接连攻克了一系列州县。
河南是大明朝柔软的腹部,统治力量薄弱,加上思想准备不足,官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十二月,官军在挨了一系列组合拳之后,渐渐清醒过来,对民军发起了反扑。新任河南巡抚玄默率汤九洲、左良玉两大帅在舞阳、保安、泌阳三次打败民军。
民军人数虽多,但都是些乌合之众,战斗力不强,只能避实击虚,无法与官军进行野战争锋。在被官军痛殴几次之后,民军在平原无法立足,开始向河南西部和湖广的山区转移。
山区是民军的避风港,每当民军受伤的时候,就会躲进深山老林里休养,等到恢复元气之后再出来活动。官军在平原地区虽然能战胜民军,但是没有力量进山围剿,一旦民军进入山中,官军只能望山兴叹。
这是长期困扰官军的一个问题,也是明末民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一个主要原因。
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也决定了明朝的命运。
然而,当局者并没有认清这个问题,也没有朝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去努力,文官集团往往纸上谈兵,提出一些与解决问题毫无益处的战略,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布局,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国家长期消耗下去,最终被活活拖垮。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民军大规模向山区转移,急坏了一个人,此人就是郧阳抚治蒋允仪。
郧阳位于陕西、河南、四川、湖广四省交界处,属于四不管地区,辖区内崇山峻岭,是落草为寇的好去处,自古以来就容易产生匪患,号称“盗贼薮渊”。
民军在向山区转移的时候,郧阳是必经之地,也是理想的目的地,于是这里很快就成了民军的总部基地。
蒋允仪看到大量民军聚集到郧阳地区,料到民军早晚会对郧阳城发起攻击,自己既无力阻止民军进入,也很难保证郧阳城门不失,他己经看到,自己的悲剧很快就要上演,于是他大声疾呼。
他向皇帝上疏诉苦:郧阳是个穷苦的地方,他到任两年来干了不少工作,又是修城,又是积米,又是制造武器,又是练兵,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由于郧阳底子太薄,这点成绩只能免强维持局面。就像是一个穷苦人家,弄了一斗米就能度过灾年一样,只能维持生计,干不了别的事情。
言外之意就是民军进入郧阳我无力阻拦,郧阳失守我也负不了责任。
虽然蒋允仪表示“臣不愧死,亦应愤死”,“所惜者皇上封疆耳”,但是从他说话的意思看,为自己解套,打预防针的意图在忧国忧君这个高尚的外衣下,呼之欲出。
蒋允仪说得很委婉,但是他说得有道理,小小的郧阳确实对付不了如潮水般涌来的民军。不过他的道理并没有被接受,因为崇祯是一个只看结果,不看原因的人,他没有功夫研究原因,而是非常直接、毫不留情地追究责任,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办人。
陕西出了问题,办胡廷宴,主抚出了问题,办杨鹤,山西出了问题,办宋统殷,河南出了问题,办樊尚燝。民军一路流窜,大明的总督、巡抚掉了一地。
按照这个规律,现在民军流窜到郧阳,该办蒋允仪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崇祯下令把蒋允仪革职拿问,同时启用大名兵备道卢象升为右佥都御史兼郧阳抚治。
事实上,蒋允仪并非庸碌之辈,他在郧阳任上颇有政绩,深得民心,因此,当锦衣卫抓捕蒋允仪的时候,当地老百姓哭声一片。
崇祯不讲程序正义,只知道杀鸡骇猴,杀一儆佰。所有被他处理过的人,都觉得自己很冤,不管他换人的结果如何,他的做法必然会失去人心,长此以往,没有人再会为朱家王朝卖命了。随着时局逐渐艰危,这种做法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大,以至于明朝灭亡之际,崇祯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好在接替蒋允仪出任郧阳抚治的卢象升也不是等闲之辈,卢象升进士出人,为人忠义,政绩突出,历年的考核都是“治行卓异”,最为难得的是,卢象升虽然是一个文人,却勇武有胆略,有“了却君王天下事”之志,因此被吏部会推出任郧阳抚治这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职务(只有艰苦的差事才没有人走后门)。
卢象升受命于危难之时,但他还并不是挑大梁的,真正的中流砥柱是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
陈奇瑜是山西保德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当过洛阳知县、礼科给事中、陕西副使等职,崇祯五年,延绥巡抚张福臻的部下发生哗变,被崇祯罢免,当时任陕西右布政使的陈奇瑜接替张福臻出任延绥巡抚。
陈奇瑜上任时正赶上洪承畴在陕西对民军大开杀戒,陈奇瑜乘风破浪,指挥部下剿杀了截山虎、一条龙、开山鹞、马红狼、隔沟飞、一块铁等,战绩不俗,使延绥一带“诸渠魁略尽”。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
陈奇瑜当过礼科给事中,嘴上功夫相当了得,据说当年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时,陈奇瑜也跟风弹劾。
因此陈奇瑜不仅干得好,而且说得比干得还要好。他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说道,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将士们争先效命,擒斩了匪首一百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