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大穿越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五十六章、引狼入室(上)
南直隶,芜湖,长江之畔,丁家洲
滔滔江水拍打着被血水染红的堤岸,猎猎秋风吹散了多日萦绕不去的硝烟。放眼望去,不计其数的两军尸首,以及数百艘残破的战船残骸,正在江面上起起伏伏、载浮载沉,零星还有袅袅的余烟冒出。
一场双方动员兵马十余万众,战船逾千艘的大会战,刚刚在这里宣告结束。
但东西两军从开战到结束,总共仅仅历时不到四十八小时,就以东军丢盔弃甲而告终。
事实上,由于一路上都在各处分兵留守,扫荡地方的缘故,当进抵芜湖的时候,西军主帅卢象升手头不过五万余兵力。而驻防芜湖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麾下的东军却有七万之众。
粗看上去,此战貌似是西军以少攻多,风险颇大,但实际情形却完全是两码事。
西军的卢象升虽只提兵五万,其中的战兵却有两万多人,还有作为杀手锏的三千铁骑,只是在水师方面较弱而已。不过,此战乃是以上游伐下游,并非渡江南征,而且进军路线的沿途皆是江南富庶之地,大军所需的一切粮秣都可以就地征集,无需依靠船只从后方转运,因此水师的重要性并不那么显著。
而东军的吕维祺虽有七万之众,其中真正像样的战兵不过一万余人,骑兵更是只有寥寥数百,其余皆是临时征集来的乌合之众。除了长江水师稍强于西军之外,剩下的简直一无是处。
没办法,毕竟西军的行动是精心策划、蓄谋已久,而东军却是仓促应战、左支右绌。
更重要的是,对于西军来说,此战乃是“以正讨逆”,拥有大义名分上的绝对优势。
——崇祯皇帝不管再怎么治国无方,毕竟也是毋庸置疑的皇明正统,中国传统的忠君思想,终究不是那么容易消磨掉的。虽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比如这江南东林党的士人们就多半都是嘴上忠义无双,胸中的忠心却一毫也无。但忠君爱国的话说得多了,不少人也就搞得连自己的信了。
毕竟东林党上下去年还在吹捧崇祯皇帝是“圣人再世”、“天降圣君”,如今却不但翻脸拥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鲁王次子当什么“永和帝”,惹得天下朱明宗室骂声一片,迄今没有任何一个藩王愿意承认这位永和帝的皇位,眼下甚至还要跟崇祯皇帝这位“圣君”刀兵相见,怎么看都是丧心病狂,在做大逆不道的事情。
无论南京朝堂上的东林党大佬们如何舌灿莲花、颠倒黑白,硬是把前不久还在满口称赞的崇祯“圣君”给描述成十恶不赦的魔王再世,但是以古代的信息流通速度,在底下还是有很多人的脑子怎么也转不过弯来。当然,就算脑子转不过弯来也不打紧,反正这年头的忠君爱国思想也就是那么回事,当兵的军汉们只会更关心自己的口粮和饷银。只要给足了军饷,哪怕公开说要他们扯旗造反杀皇帝,也是一点都没问题。
但问题是,这执政南京的东林党,素来就最最看不起粗鄙武夫,平日里发一文钱的犒赏都要肉疼万分,恨不得这些下贱兵卒整日喝西北风就能过活。哪里舍得让他们吃香的喝辣的?于是,芜湖这七万东军之中,只有主帅兵部尚书吕维祺的一万多嫡系部队,能够领到五成到七成的军饷,然后再靠劫掠乡民补齐剩下的缺口。至于其余的杂牌军,则多半都是刚刚征集起来的壮丁,训练程度和战斗力都让人绝望,军械装备更是跟乞丐的打狗棒仿佛。还有一些地主缙绅的乡勇团练,论训练和战斗力倒是还不错,可惜就是不太听从军令。而传统的大明卫所兵就更是别提了,基本都早早地退化成了农奴,武器也普遍朽烂不堪,后勤更是一片混乱,甚至有不少军户连口粮都要自备,结果还没走出金陵地界,就已经有饿死的了。
所以,在抵达战场之后,吕维祺根本不敢把手下这帮乌合之众拉出来野战,只是让他们死守营垒不出。可由于西军是沿着长江两岸水陆并进,所以东军也不得不在长江两岸同时立寨布防,进一步分散了兵力。
久经沙场的卢象升在稍作试探之后,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对手的外强中干,并且从容布置了破敌方略——先是假意以水师攻击东军的丁家洲水寨和江北大营,吸引吕维祺的注意力。然后集中全部的战兵和铁骑,对东军的江南大营发起摧枯拉朽的总攻击,在短短两个时辰之内,就成功地把东军营寨烧成了一片火海。
惊闻南岸溃败之后,吕维祺赶忙提兵渡江来援,亲自披甲执盾、手握宝剑站在船甲板上督战,可惜为时已晚。仓促登岸的东军,先是被己方溃兵冲得阵脚大乱,随即又被卢象升亲自率领的精锐骑兵打了个对穿——西军虽然也以在湖广招募的新兵为主,但好歹是有不少从北方战场一路转战带过来的老底子,此时被卢象升这个著名的勇将带领,对付江南这些只能欺负闹事农民的弱旅,自然是摧枯拉朽、无往而不利... -->>
第一百五十六章、引狼入室(上)
南直隶,芜湖,长江之畔,丁家洲
滔滔江水拍打着被血水染红的堤岸,猎猎秋风吹散了多日萦绕不去的硝烟。放眼望去,不计其数的两军尸首,以及数百艘残破的战船残骸,正在江面上起起伏伏、载浮载沉,零星还有袅袅的余烟冒出。
一场双方动员兵马十余万众,战船逾千艘的大会战,刚刚在这里宣告结束。
但东西两军从开战到结束,总共仅仅历时不到四十八小时,就以东军丢盔弃甲而告终。
事实上,由于一路上都在各处分兵留守,扫荡地方的缘故,当进抵芜湖的时候,西军主帅卢象升手头不过五万余兵力。而驻防芜湖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麾下的东军却有七万之众。
粗看上去,此战貌似是西军以少攻多,风险颇大,但实际情形却完全是两码事。
西军的卢象升虽只提兵五万,其中的战兵却有两万多人,还有作为杀手锏的三千铁骑,只是在水师方面较弱而已。不过,此战乃是以上游伐下游,并非渡江南征,而且进军路线的沿途皆是江南富庶之地,大军所需的一切粮秣都可以就地征集,无需依靠船只从后方转运,因此水师的重要性并不那么显著。
而东军的吕维祺虽有七万之众,其中真正像样的战兵不过一万余人,骑兵更是只有寥寥数百,其余皆是临时征集来的乌合之众。除了长江水师稍强于西军之外,剩下的简直一无是处。
没办法,毕竟西军的行动是精心策划、蓄谋已久,而东军却是仓促应战、左支右绌。
更重要的是,对于西军来说,此战乃是“以正讨逆”,拥有大义名分上的绝对优势。
——崇祯皇帝不管再怎么治国无方,毕竟也是毋庸置疑的皇明正统,中国传统的忠君思想,终究不是那么容易消磨掉的。虽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比如这江南东林党的士人们就多半都是嘴上忠义无双,胸中的忠心却一毫也无。但忠君爱国的话说得多了,不少人也就搞得连自己的信了。
毕竟东林党上下去年还在吹捧崇祯皇帝是“圣人再世”、“天降圣君”,如今却不但翻脸拥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鲁王次子当什么“永和帝”,惹得天下朱明宗室骂声一片,迄今没有任何一个藩王愿意承认这位永和帝的皇位,眼下甚至还要跟崇祯皇帝这位“圣君”刀兵相见,怎么看都是丧心病狂,在做大逆不道的事情。
无论南京朝堂上的东林党大佬们如何舌灿莲花、颠倒黑白,硬是把前不久还在满口称赞的崇祯“圣君”给描述成十恶不赦的魔王再世,但是以古代的信息流通速度,在底下还是有很多人的脑子怎么也转不过弯来。当然,就算脑子转不过弯来也不打紧,反正这年头的忠君爱国思想也就是那么回事,当兵的军汉们只会更关心自己的口粮和饷银。只要给足了军饷,哪怕公开说要他们扯旗造反杀皇帝,也是一点都没问题。
但问题是,这执政南京的东林党,素来就最最看不起粗鄙武夫,平日里发一文钱的犒赏都要肉疼万分,恨不得这些下贱兵卒整日喝西北风就能过活。哪里舍得让他们吃香的喝辣的?于是,芜湖这七万东军之中,只有主帅兵部尚书吕维祺的一万多嫡系部队,能够领到五成到七成的军饷,然后再靠劫掠乡民补齐剩下的缺口。至于其余的杂牌军,则多半都是刚刚征集起来的壮丁,训练程度和战斗力都让人绝望,军械装备更是跟乞丐的打狗棒仿佛。还有一些地主缙绅的乡勇团练,论训练和战斗力倒是还不错,可惜就是不太听从军令。而传统的大明卫所兵就更是别提了,基本都早早地退化成了农奴,武器也普遍朽烂不堪,后勤更是一片混乱,甚至有不少军户连口粮都要自备,结果还没走出金陵地界,就已经有饿死的了。
所以,在抵达战场之后,吕维祺根本不敢把手下这帮乌合之众拉出来野战,只是让他们死守营垒不出。可由于西军是沿着长江两岸水陆并进,所以东军也不得不在长江两岸同时立寨布防,进一步分散了兵力。
久经沙场的卢象升在稍作试探之后,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对手的外强中干,并且从容布置了破敌方略——先是假意以水师攻击东军的丁家洲水寨和江北大营,吸引吕维祺的注意力。然后集中全部的战兵和铁骑,对东军的江南大营发起摧枯拉朽的总攻击,在短短两个时辰之内,就成功地把东军营寨烧成了一片火海。
惊闻南岸溃败之后,吕维祺赶忙提兵渡江来援,亲自披甲执盾、手握宝剑站在船甲板上督战,可惜为时已晚。仓促登岸的东军,先是被己方溃兵冲得阵脚大乱,随即又被卢象升亲自率领的精锐骑兵打了个对穿——西军虽然也以在湖广招募的新兵为主,但好歹是有不少从北方战场一路转战带过来的老底子,此时被卢象升这个著名的勇将带领,对付江南这些只能欺负闹事农民的弱旅,自然是摧枯拉朽、无往而不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