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科学家闯汉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蝗虫卵...蝗虫卵...”秦大郎回到家里,不断的在嘴里念道着。
他母亲一边编着草席,一边听着秦大郎嘴里的叨叨,不由问道“我儿,你这是怎么了?怎么一直在说...说什么虫卵?”
秦大郎抓了抓脑袋,一股灰土杂夹着头皮屑到处飞舞。
“娘,刚刚县里传话,说为了防止明年蝗灾,要烧田,另外如果抓到蝗虫幼虫或者虫卵,都可以换粮食。”
秦母立刻摇头笑道“那虫卵才多大一点,就算换了粮食,还不够你塞牙缝呢,官府就知道瞎胡闹。”
“官府说按十二倍重量换粮呢!娘,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斤的虫卵,那就有十二斤的口粮了!”
“十二倍?”
“对,还说收得多,可以免徭役呢...自从二弟被过路的军队抓走了后,娘你身边就我一个人了,要是我服了徭役,谁来照顾娘啊。”秦大郎说着,不由有些想自己那不知生死的二弟了。
“这样说来,倒是可以找找,哎,我记得你小时候不是和我说过,在河滩那边不是看到过好多蝗虫没有翅膀在地上爬么,老人都说是水里的虾在变蝗,我看那里肯定有!”
秦大郎一听,觉得有理,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就拿着一把新发的锄头往河滩走。
到了河滩,秦大郎先看了看水里的鱼虾,发现没看到有虾变成蝗虫往岸爬,便开始在河滩便乱挖想看看能不能找到虫卵。
古人由于对蝗虫的认识很少,又因为蝗虫和虾有一定的共同点,因此认为蝗虫和虾是一体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生物。
这种化生观念其实最有名的就是《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的描述了。
包括蛊虫,也是如此,蛊虫最早的意思其实是仓库里的害虫,也就是米虫,由于古人不明白米虫是怎么出现的,只观察到本来干干净净的米缸里突然有了虫子,便认定是米化成了虫,这点在后来名将杜预对《左传》注解中有所体现,他注解为“谷久积则变为飞虫。”正是这化生的思想体现。
秦大郎挖了两下,突然挖出一团细长的米粒状的东西,不由大喜的蹲下来仔细看,捡了一个捏了捏,顿时那虫卵破了,流出污血。
“是虫卵!是虫卵!”
秦大郎看着这长长的河滩,这得有多少粮食...不是,是虫卵啊。
“大郎!你在干吗呢?”
有村民看着秦大郎在河滩边上,好奇的问道。
秦大郎也老实,挥手道“虫卵!这河滩边上好多啊!”
“什么?有虫卵?我来看看!”
村民立刻跑过来看,见秦大郎果然挖出了一团虫卵,虽然不多,一小团大概也就不到一百粒吧,但换算一下十二倍,那也有一千粒大米了吧,那得有半两了吧,别觉得少,这才一团,秦大郎要是这样挖一天,不得挖出几斤粮食出来啊。
“这真的是这河边挖出来的?”
“对,太靠近河的地方没有,这里干一些,土地硬一些的地方才有,你看,我再挖挖看!”
说着,秦大郎又随便挖了几下,果然又挖出了一团虫卵,这下,那村民信了。
“大郎,你可不能吃独食,带我们一起挖啊,我去叫人,我们一起来挖虫卵!”
那村民激动的就往家里跑,一边跑一边喊道“大家快回去拿工具啊,秦大郎在河滩那找到了好多虫卵啊!”
“啥?河滩边有虫卵?”
“快走!快走!慢了可就没了!”
秦大郎这边已经挖了十多块虫卵,堆在一起还有些吓人,但在其他人眼里,这哪里是虫卵啊,这都是粮食啊!
“都听我的!每个人分地方挖,不许抢!大郎,你告诉大伙怎么挖,有什么诀窍!”村里的老人端起了架子,开始充当起总指挥的身份。
但在村子里大家也都认这个,都老老实实按照分好的区域开始挖起来。
只见河滩边上很快就被挖了一遍,看着堆在一起,像小山一样的虫卵,大家是又开心又害怕。
这么多虫卵,要是等明年都变成了蝗虫,大伙还有活头吗?
——次日
两个衙役骂骂咧咧的来到村里,这年头又没汽车又没公交的,他们还没马,全靠两双铁脚板,这一路走得都快累死了。
“烧田了!烧田了!都准备的怎么样了?”
“两位官老爷,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点火!”村里的几个老人笑着上前接话。
“那就开始烧吧...你那后面是啥?”一个衙役指着村民们放在后面用破草席盖着的东西。
“都是我们挖的虫卵,两位官老爷过目!”
这一打开盖在上面的草席,只见一口棺材,里面都是虫卵,看的两个衙役不由哆嗦了一下。
“你们疯了?放棺材里干嘛?”
那老人苦笑了一下说道“我们村里也没啥好东西装的,这还是小老儿我自己的寿材呢。”
“这么多?你们就昨天一天?”
“对,挖到了天擦黑,我们才想起来这烧田的事情还没做,又打着火把准备烧田,你看,大伙累的不行啊。”
“你们这一下可以换不少粮食啊,你们村明年要好过了,好,等会派几个人推着这玩意和我们去县衙,顺便领粮食回来!”
“多谢!多谢!这是我们抓的鱼,两位老爷路上辛苦,拿回去补补身子。”
“会做事,开始烧田吧!”
随着一声吆喝,烧田开始了。
烧田除虫可不是马强发明的,而是先秦就开始的,《小雅·大田》中有言“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说的就是以火烧田来去除虫害的方法。
当然,先秦的古人不明白火烧田为什么可以去除虫害,只以为田中有神,只要烧其大火,神就会把害虫丢到火里烧死。
所以烧田绝对不是什么落后风俗,而是古人从数千年的耕种中发现的最科学便宜可行的灭虫肥田的办法。
在此时的青州,这样的烧田到处都是。
——平原国
“好熟悉的天啊!”马强看着因为集中烧田而导致有些灰色的天空,不由深吸了一口气。
好久没有看到这样有后世风味的天空了。
... -->>
“蝗虫卵...蝗虫卵...”秦大郎回到家里,不断的在嘴里念道着。
他母亲一边编着草席,一边听着秦大郎嘴里的叨叨,不由问道“我儿,你这是怎么了?怎么一直在说...说什么虫卵?”
秦大郎抓了抓脑袋,一股灰土杂夹着头皮屑到处飞舞。
“娘,刚刚县里传话,说为了防止明年蝗灾,要烧田,另外如果抓到蝗虫幼虫或者虫卵,都可以换粮食。”
秦母立刻摇头笑道“那虫卵才多大一点,就算换了粮食,还不够你塞牙缝呢,官府就知道瞎胡闹。”
“官府说按十二倍重量换粮呢!娘,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斤的虫卵,那就有十二斤的口粮了!”
“十二倍?”
“对,还说收得多,可以免徭役呢...自从二弟被过路的军队抓走了后,娘你身边就我一个人了,要是我服了徭役,谁来照顾娘啊。”秦大郎说着,不由有些想自己那不知生死的二弟了。
“这样说来,倒是可以找找,哎,我记得你小时候不是和我说过,在河滩那边不是看到过好多蝗虫没有翅膀在地上爬么,老人都说是水里的虾在变蝗,我看那里肯定有!”
秦大郎一听,觉得有理,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就拿着一把新发的锄头往河滩走。
到了河滩,秦大郎先看了看水里的鱼虾,发现没看到有虾变成蝗虫往岸爬,便开始在河滩便乱挖想看看能不能找到虫卵。
古人由于对蝗虫的认识很少,又因为蝗虫和虾有一定的共同点,因此认为蝗虫和虾是一体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生物。
这种化生观念其实最有名的就是《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的描述了。
包括蛊虫,也是如此,蛊虫最早的意思其实是仓库里的害虫,也就是米虫,由于古人不明白米虫是怎么出现的,只观察到本来干干净净的米缸里突然有了虫子,便认定是米化成了虫,这点在后来名将杜预对《左传》注解中有所体现,他注解为“谷久积则变为飞虫。”正是这化生的思想体现。
秦大郎挖了两下,突然挖出一团细长的米粒状的东西,不由大喜的蹲下来仔细看,捡了一个捏了捏,顿时那虫卵破了,流出污血。
“是虫卵!是虫卵!”
秦大郎看着这长长的河滩,这得有多少粮食...不是,是虫卵啊。
“大郎!你在干吗呢?”
有村民看着秦大郎在河滩边上,好奇的问道。
秦大郎也老实,挥手道“虫卵!这河滩边上好多啊!”
“什么?有虫卵?我来看看!”
村民立刻跑过来看,见秦大郎果然挖出了一团虫卵,虽然不多,一小团大概也就不到一百粒吧,但换算一下十二倍,那也有一千粒大米了吧,那得有半两了吧,别觉得少,这才一团,秦大郎要是这样挖一天,不得挖出几斤粮食出来啊。
“这真的是这河边挖出来的?”
“对,太靠近河的地方没有,这里干一些,土地硬一些的地方才有,你看,我再挖挖看!”
说着,秦大郎又随便挖了几下,果然又挖出了一团虫卵,这下,那村民信了。
“大郎,你可不能吃独食,带我们一起挖啊,我去叫人,我们一起来挖虫卵!”
那村民激动的就往家里跑,一边跑一边喊道“大家快回去拿工具啊,秦大郎在河滩那找到了好多虫卵啊!”
“啥?河滩边有虫卵?”
“快走!快走!慢了可就没了!”
秦大郎这边已经挖了十多块虫卵,堆在一起还有些吓人,但在其他人眼里,这哪里是虫卵啊,这都是粮食啊!
“都听我的!每个人分地方挖,不许抢!大郎,你告诉大伙怎么挖,有什么诀窍!”村里的老人端起了架子,开始充当起总指挥的身份。
但在村子里大家也都认这个,都老老实实按照分好的区域开始挖起来。
只见河滩边上很快就被挖了一遍,看着堆在一起,像小山一样的虫卵,大家是又开心又害怕。
这么多虫卵,要是等明年都变成了蝗虫,大伙还有活头吗?
——次日
两个衙役骂骂咧咧的来到村里,这年头又没汽车又没公交的,他们还没马,全靠两双铁脚板,这一路走得都快累死了。
“烧田了!烧田了!都准备的怎么样了?”
“两位官老爷,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点火!”村里的几个老人笑着上前接话。
“那就开始烧吧...你那后面是啥?”一个衙役指着村民们放在后面用破草席盖着的东西。
“都是我们挖的虫卵,两位官老爷过目!”
这一打开盖在上面的草席,只见一口棺材,里面都是虫卵,看的两个衙役不由哆嗦了一下。
“你们疯了?放棺材里干嘛?”
那老人苦笑了一下说道“我们村里也没啥好东西装的,这还是小老儿我自己的寿材呢。”
“这么多?你们就昨天一天?”
“对,挖到了天擦黑,我们才想起来这烧田的事情还没做,又打着火把准备烧田,你看,大伙累的不行啊。”
“你们这一下可以换不少粮食啊,你们村明年要好过了,好,等会派几个人推着这玩意和我们去县衙,顺便领粮食回来!”
“多谢!多谢!这是我们抓的鱼,两位老爷路上辛苦,拿回去补补身子。”
“会做事,开始烧田吧!”
随着一声吆喝,烧田开始了。
烧田除虫可不是马强发明的,而是先秦就开始的,《小雅·大田》中有言“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说的就是以火烧田来去除虫害的方法。
当然,先秦的古人不明白火烧田为什么可以去除虫害,只以为田中有神,只要烧其大火,神就会把害虫丢到火里烧死。
所以烧田绝对不是什么落后风俗,而是古人从数千年的耕种中发现的最科学便宜可行的灭虫肥田的办法。
在此时的青州,这样的烧田到处都是。
——平原国
“好熟悉的天啊!”马强看着因为集中烧田而导致有些灰色的天空,不由深吸了一口气。
好久没有看到这样有后世风味的天空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