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白家留宿落难人 (1/2)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民间春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灾民纷涌武昌镇,客栈爆满住无门;好心婆婆善指点,白家留宿落难人。)
这是一个比较简陋的小院落,位于武昌镇西街北侧一条小巷子的边上。当耿家父子们疲惫不堪地走到这里的时候,小院儿对面的门槛儿上坐着一位正在哄小孩子玩儿的老婆婆。耿老爹放下挑担,走上前来恭恭敬敬地拱手问到:“请问老人家,您知道附近可有人家愿意留宿过江落难客的?”
这位老婆婆仔细打量一番耿老爹,再看看耿正兄妹三人之后,说:“看你们着实很难,但我们家里是没有空房子可以住的。”
想一想,又指着对面的院门儿说:“要不你去这家问问看,或许可以暂留你们住一宿的。倒不是因为他们家房子多,而是他们的当家人白百大是一个船运夫,这些天正好出江押运送货去了,家里只有婆姨乔氏和丫头小青俩人。只要她们母女俩暂时搬一起住,就可以给你们腾挪出一个屋子来的。”
耿老爹一听这家只有母女俩人,马上再次对老婆婆拱手施礼,说:“多谢老人家了。不过,这家既然眼下家里只有母女俩人,我父子们去借宿恐怕多有不便。不如另选一家试试,还请老人家再为我们指点一家如何?”
然而让耿老爹没有想到的是,老婆婆听了这话,反而更加坚持自己的看法了。她热情地说:“真得没有比这家更合适的了呢!这家人虽然家景比较贫寒一些,但人品极好,非常乐善好施,街坊邻居没有不夸赞的。这母女俩人手工刺绣活计做得不错,平时总不适闲。更重要的是,这家人的为人处事,实在是极好的。要依我说,你们爷儿几个还是进去问一问得好!”
听老婆婆如此说,耿老爹决定硬着头皮去碰碰运气。更何况,就眼下这么个情况,要想找个临时借宿的地儿实在是太难了。于是,他再次谢过老婆婆之后,就将挑担放在白家门外,然后走上前去轻轻叩门。
和老婆婆玩儿的那个小娃儿看见门前突然出现了这么多陌生的面孔,转身跑回自家院儿里去了。老婆婆赶快起身追回去,嘴里喊着:“小伢子,别跑啊,给你姆妈添乱了,看她打你屁股!”
轻叩几声之后,耿老爹耐心地等在门外。少顷,“咣当”一声院门儿打开了。来开门的是一个约莫十七、八岁,衣着虽然很朴素,但容貌却楚楚可人的女娃儿。这姑娘非常谨慎而又不适礼貌地问:“请问您找谁?”
耿老爹说:“请问这是白大哥家吗?”
看来人一脸倦容,但很是面善,并且又提到了爹的姓氏,姑娘就将耿老爹让进院儿里。
耿老爹迈步进门时,才现脚下并没有门槛儿。
进入院儿内,一眼看到正面西侧只有大小三间屋子,而且中间位置的那间所谓的“屋子”,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大约有半间房子宽的过厅而已,有点儿类似于北方宅院的堂屋,但并没有屋门。而在正面东侧的大片地方只有几间简易棚房,里面似乎堆满了木料、砖瓦、柴火等杂物。在简易棚房的前面,种了几架西红柿,亦或茄子什么的蔬菜,以及一些花花草草什么的。
很快,一位约莫四十岁左右的妇人从西侧的屋子里走了出来。但她没有一直往前走,而是端端正正地站在台阶上注视着这位陌生的来客。耿老爹心下里想:这二位应该就是白家母女俩了。
想到这里,耿老爹恭恭敬敬地站在院子中间拱手施礼,说:“请问您是白夫人,这位就是小青姑娘了?”
妇人未答是否,只问道:“客官从哪里来?来我家有何事?”
耿老爹就简单扼要地与女主人说明事由,说自己是北方人,带着三个孩子来汉口镇开了个店。遇到洪灾,小店给毁了,没有办法逃难过来的,特别提到自己还带着一个比小青姑娘小几岁的女儿。由于镇上所有的客栈都已经住满人了,眼下实在无处可住,恳请能够在舍下借宿一晚。这母女俩听了耿老爹坦诚的叙述和恳求之后很是同情。她们快地交换一下眼色,然后又相互点点头。
乔氏说:“我们家房子不多,平日里是不会留客人住的。照你说,你们爷儿几个实在是遭难了啊。我看你是个实在人,就先带孩子们住下来吧。我们家的房子你也看到了,除了中间的过厅之外,能住人的也就这东、西两间了。西边这一间带有厨房的,是我和小青她爹住的,小青住东边那间。她爹现在出江送货去了不在家,估计还得几日才能回来。这样吧,让小青搬到我和她爹这边的屋子里来,你们暂且住在她的屋子里吧。挤是挤了一些,但总归还是比那些露宿街头的人们要好一些呢!”
耿老爹说:“多谢夫人和这位妹子的好意!您也听说有不少露宿街头的人了?”
乔氏说:“听说了啊。唉,这场少见的大洪灾可把人们给害苦了!”
说着转身吩咐女儿:“小青,快去把你的被褥和刺绣活计什儿搬到这边屋里来,我去看看那几个落难的娃娃们!”
小青答应一声,去东边的屋子搬东西去了。
乔氏陪同耿老爹一起出门来接耿正兄妹三人。父子们进门后,将挑担和行李卷放在院子里,方才放心地长长出了一口气。
小青把自己的被褥搬到母亲屋里之后,又将刺绣活计什儿抱了出来,转头对耿正兄妹三人说:“我搬完了,你们把行李搬进去吧!”
于是,父子四人一起动手,把所有的行李都挪进了东边的屋子里放下来。此时,各人只感觉浑身上下已经没有一点儿力气了,都软软地坐在那张挺宽敞的大床边上,再也不想动弹了。
看着耿老爹父子四人疲惫不堪的样子,乔氏说:“还没有吃饭吧?我这就给你们做点儿便饭去!”
耿老爹忙说:“不劳您费心了,我们带着干粮呢,只要有点儿热水喝也就行了。”
乔氏不依,说:“那怎么行呢?娃娃们已经疲累得这个样子了。”
耿老爹说:“那就麻烦您熬点儿粥吧,我挑的这箩筐里还有些米呢!”
乔氏摆摆手说:“别,不用动你们带的那点儿米了。我们家的日子虽然没有多么富裕,但几顿便饭还有得吃。喝点儿粥也好,家里正好有新鲜的百合和莲子,喝点儿百合莲子粥清心安神呢。我再炒一个油菜蘑菇,你把干粮拿出来,将就着吃了好早点儿歇了。”
转头又招呼女儿:“小青,水罐里还有不少温热的开水呢,你快给客人每人倒上一大碗吧!”
说着就要去熬粥。耿英站起身来要去帮忙,被乔氏拦住了,说:“丫头啊,快去洗把脸歇着吧,看你累得够呛。”
在如此的困境中,耿家父子四人能遇到这样的好人着实是不易了。父子们洗把脸,又喝了一大碗温热的开水,感觉体力恢复了一些。一会儿,乔氏母女已经熬好了一大锅百合莲子粥,炒了一大盘子油菜蘑菇。小青过来对大家说:“我姆妈说,你们这个屋里东西多,乱呢。都到我们那边屋里吃饭吧!”
“多谢多谢!”
耿老爹说着,端起装有1o个大饼的大盘子,带着耿正兄妹三人,跟随小青来到西边的屋子里。
乔氏接过盘子,说:“就将就点儿吃你们自己带的干粮吧。”
又说:“我们娘儿俩也还没有吃晚饭呢,正好大家一块儿吃。”
于是,乔氏招呼大家围坐在一张不大不小的圆桌边,将一大盘香喷喷的油菜蘑菇和大饼盘子摆在桌子上,然后给每人盛上一碗百合莲子粥,笑眯眯地说:“平日里经常是我们娘儿俩吃饭,总感觉这张圆桌太大了。今儿个看来,还嫌小了呢!”
小青对乔氏说:“姆妈,你把中午剩的米饭给我!”
耿英忙说:“娘娘您别拿剩米饭了,让小青姐姐尝尝我做的大饼。”
耿老爹也说:“拿啥剩米饭呢?大家都吃大饼吧。如果这些不够吃,箩筐里还有呢!”
乔氏说:“这大的大饼这么多了,哪里能吃得了呢。”
乔氏一边说着,一边自己也坐下来,高兴地对女儿说:“那就都吃这位妹子做的大饼吧,我闻着就香呢!”
说着掰开一个大饼,把一半递给女儿,说:“大家喝口粥,快就着菜吃啊!唉,一定饿坏了。出门在外的不容易,又赶上这天灾。”
<... -->>
(灾民纷涌武昌镇,客栈爆满住无门;好心婆婆善指点,白家留宿落难人。)
这是一个比较简陋的小院落,位于武昌镇西街北侧一条小巷子的边上。当耿家父子们疲惫不堪地走到这里的时候,小院儿对面的门槛儿上坐着一位正在哄小孩子玩儿的老婆婆。耿老爹放下挑担,走上前来恭恭敬敬地拱手问到:“请问老人家,您知道附近可有人家愿意留宿过江落难客的?”
这位老婆婆仔细打量一番耿老爹,再看看耿正兄妹三人之后,说:“看你们着实很难,但我们家里是没有空房子可以住的。”
想一想,又指着对面的院门儿说:“要不你去这家问问看,或许可以暂留你们住一宿的。倒不是因为他们家房子多,而是他们的当家人白百大是一个船运夫,这些天正好出江押运送货去了,家里只有婆姨乔氏和丫头小青俩人。只要她们母女俩暂时搬一起住,就可以给你们腾挪出一个屋子来的。”
耿老爹一听这家只有母女俩人,马上再次对老婆婆拱手施礼,说:“多谢老人家了。不过,这家既然眼下家里只有母女俩人,我父子们去借宿恐怕多有不便。不如另选一家试试,还请老人家再为我们指点一家如何?”
然而让耿老爹没有想到的是,老婆婆听了这话,反而更加坚持自己的看法了。她热情地说:“真得没有比这家更合适的了呢!这家人虽然家景比较贫寒一些,但人品极好,非常乐善好施,街坊邻居没有不夸赞的。这母女俩人手工刺绣活计做得不错,平时总不适闲。更重要的是,这家人的为人处事,实在是极好的。要依我说,你们爷儿几个还是进去问一问得好!”
听老婆婆如此说,耿老爹决定硬着头皮去碰碰运气。更何况,就眼下这么个情况,要想找个临时借宿的地儿实在是太难了。于是,他再次谢过老婆婆之后,就将挑担放在白家门外,然后走上前去轻轻叩门。
和老婆婆玩儿的那个小娃儿看见门前突然出现了这么多陌生的面孔,转身跑回自家院儿里去了。老婆婆赶快起身追回去,嘴里喊着:“小伢子,别跑啊,给你姆妈添乱了,看她打你屁股!”
轻叩几声之后,耿老爹耐心地等在门外。少顷,“咣当”一声院门儿打开了。来开门的是一个约莫十七、八岁,衣着虽然很朴素,但容貌却楚楚可人的女娃儿。这姑娘非常谨慎而又不适礼貌地问:“请问您找谁?”
耿老爹说:“请问这是白大哥家吗?”
看来人一脸倦容,但很是面善,并且又提到了爹的姓氏,姑娘就将耿老爹让进院儿里。
耿老爹迈步进门时,才现脚下并没有门槛儿。
进入院儿内,一眼看到正面西侧只有大小三间屋子,而且中间位置的那间所谓的“屋子”,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大约有半间房子宽的过厅而已,有点儿类似于北方宅院的堂屋,但并没有屋门。而在正面东侧的大片地方只有几间简易棚房,里面似乎堆满了木料、砖瓦、柴火等杂物。在简易棚房的前面,种了几架西红柿,亦或茄子什么的蔬菜,以及一些花花草草什么的。
很快,一位约莫四十岁左右的妇人从西侧的屋子里走了出来。但她没有一直往前走,而是端端正正地站在台阶上注视着这位陌生的来客。耿老爹心下里想:这二位应该就是白家母女俩了。
想到这里,耿老爹恭恭敬敬地站在院子中间拱手施礼,说:“请问您是白夫人,这位就是小青姑娘了?”
妇人未答是否,只问道:“客官从哪里来?来我家有何事?”
耿老爹就简单扼要地与女主人说明事由,说自己是北方人,带着三个孩子来汉口镇开了个店。遇到洪灾,小店给毁了,没有办法逃难过来的,特别提到自己还带着一个比小青姑娘小几岁的女儿。由于镇上所有的客栈都已经住满人了,眼下实在无处可住,恳请能够在舍下借宿一晚。这母女俩听了耿老爹坦诚的叙述和恳求之后很是同情。她们快地交换一下眼色,然后又相互点点头。
乔氏说:“我们家房子不多,平日里是不会留客人住的。照你说,你们爷儿几个实在是遭难了啊。我看你是个实在人,就先带孩子们住下来吧。我们家的房子你也看到了,除了中间的过厅之外,能住人的也就这东、西两间了。西边这一间带有厨房的,是我和小青她爹住的,小青住东边那间。她爹现在出江送货去了不在家,估计还得几日才能回来。这样吧,让小青搬到我和她爹这边的屋子里来,你们暂且住在她的屋子里吧。挤是挤了一些,但总归还是比那些露宿街头的人们要好一些呢!”
耿老爹说:“多谢夫人和这位妹子的好意!您也听说有不少露宿街头的人了?”
乔氏说:“听说了啊。唉,这场少见的大洪灾可把人们给害苦了!”
说着转身吩咐女儿:“小青,快去把你的被褥和刺绣活计什儿搬到这边屋里来,我去看看那几个落难的娃娃们!”
小青答应一声,去东边的屋子搬东西去了。
乔氏陪同耿老爹一起出门来接耿正兄妹三人。父子们进门后,将挑担和行李卷放在院子里,方才放心地长长出了一口气。
小青把自己的被褥搬到母亲屋里之后,又将刺绣活计什儿抱了出来,转头对耿正兄妹三人说:“我搬完了,你们把行李搬进去吧!”
于是,父子四人一起动手,把所有的行李都挪进了东边的屋子里放下来。此时,各人只感觉浑身上下已经没有一点儿力气了,都软软地坐在那张挺宽敞的大床边上,再也不想动弹了。
看着耿老爹父子四人疲惫不堪的样子,乔氏说:“还没有吃饭吧?我这就给你们做点儿便饭去!”
耿老爹忙说:“不劳您费心了,我们带着干粮呢,只要有点儿热水喝也就行了。”
乔氏不依,说:“那怎么行呢?娃娃们已经疲累得这个样子了。”
耿老爹说:“那就麻烦您熬点儿粥吧,我挑的这箩筐里还有些米呢!”
乔氏摆摆手说:“别,不用动你们带的那点儿米了。我们家的日子虽然没有多么富裕,但几顿便饭还有得吃。喝点儿粥也好,家里正好有新鲜的百合和莲子,喝点儿百合莲子粥清心安神呢。我再炒一个油菜蘑菇,你把干粮拿出来,将就着吃了好早点儿歇了。”
转头又招呼女儿:“小青,水罐里还有不少温热的开水呢,你快给客人每人倒上一大碗吧!”
说着就要去熬粥。耿英站起身来要去帮忙,被乔氏拦住了,说:“丫头啊,快去洗把脸歇着吧,看你累得够呛。”
在如此的困境中,耿家父子四人能遇到这样的好人着实是不易了。父子们洗把脸,又喝了一大碗温热的开水,感觉体力恢复了一些。一会儿,乔氏母女已经熬好了一大锅百合莲子粥,炒了一大盘子油菜蘑菇。小青过来对大家说:“我姆妈说,你们这个屋里东西多,乱呢。都到我们那边屋里吃饭吧!”
“多谢多谢!”
耿老爹说着,端起装有1o个大饼的大盘子,带着耿正兄妹三人,跟随小青来到西边的屋子里。
乔氏接过盘子,说:“就将就点儿吃你们自己带的干粮吧。”
又说:“我们娘儿俩也还没有吃晚饭呢,正好大家一块儿吃。”
于是,乔氏招呼大家围坐在一张不大不小的圆桌边,将一大盘香喷喷的油菜蘑菇和大饼盘子摆在桌子上,然后给每人盛上一碗百合莲子粥,笑眯眯地说:“平日里经常是我们娘儿俩吃饭,总感觉这张圆桌太大了。今儿个看来,还嫌小了呢!”
小青对乔氏说:“姆妈,你把中午剩的米饭给我!”
耿英忙说:“娘娘您别拿剩米饭了,让小青姐姐尝尝我做的大饼。”
耿老爹也说:“拿啥剩米饭呢?大家都吃大饼吧。如果这些不够吃,箩筐里还有呢!”
乔氏说:“这大的大饼这么多了,哪里能吃得了呢。”
乔氏一边说着,一边自己也坐下来,高兴地对女儿说:“那就都吃这位妹子做的大饼吧,我闻着就香呢!”
说着掰开一个大饼,把一半递给女儿,说:“大家喝口粥,快就着菜吃啊!唉,一定饿坏了。出门在外的不容易,又赶上这天灾。”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