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达歌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下寨”的青年人也知道我俩相好的事,就很少来玩了。有时还来玩,也都是趁我不在或者是“阿武”从“农中”回来的时候。我记得第二年的夏天,有一次我回城里去办事,早上搭上了一辆拉煤的车,一路摇摇晃晃地到了城里。我把事情办完后,就到老英女友负责的商店买了几斤内部供应的猪油,还有一些其它东西,背了一大包。这时已经是下午4点过钟了,也不想在城里住一晚,就急匆匆地往回赶路。车是没有的,35华里的路全凭两只脚走,又背着很多东西。我走了近四个小时,到寨子时已是晚上快9点钟了,但是,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因为很快就要见到老英了。我满心欢喜地走到门口时,听见里面有许多人的说话声,从门缝一瞧,寨子里的那些年青人在老英住的屋子里坐得满满的。我在外面等了好一会儿,见他们没有走的意思。没有办法,我就从土墙的“空空”中爬进了厨房。我也不吱声,也不点灯,在那黑黑的厨房坐了下来等他们走。由于赶了一夜的路,坐下来不一会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听到老英关门的“咣当”声,我才醒来。老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提着煤油灯进来,看见我靠着一大包东西坐在地上,惊得说不出话来。赶快过来拉我起来,知道我还未吃晚饭,就赶紧烧火煮饭。吃完饭后都快午夜了,老英心疼不已,直埋怨那伙人“烂板凳”赖着不走......。
那一年秋种时节,有一天下午,我干完了农活,就到老英那里去,老英她们队下午有活干,她就去了,留下我一个人替她守家。我在屋里看书时,有两个女知青来找老英,我在屋里头回答说:“不在”她俩以为我骗她们,就使劲“嘭嘭”地敲门,要进屋来看着。我当时冲劲上来,就是不开门。她们敲了半天,起了疑心,回队里一说,队里的人以为我与老英大白天在屋里搞见不得人的事。就马上跑来几个人,他们更是使劲敲门,声音很大,我就更不肯开门了。结果他们几个人急忙就从土墙的“空空”中爬了进来。一进来看,只有我一个人。二话不说,满屋子搜寻老英,床底下也不放过,他们认为老英不好意思躲起来了。他们不顾我的抗议,搜来搜去,结果没有搜到,一句话不说,灰溜溜的跑出去了。老英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气得大哭了一场。我俩找大队支书告状,支书充当“和事佬”他说:“反正你们也没出什么事,他们搜是不对,但那还不是你们知青乱讲的结果”这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事传开后,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到城里,传到老英的家里去了。老英的母亲立马就跑到乡下来,找到我教训了一通。她说:“我家老英是‘火烧粑粑——早有主的了’,你就别想再打什么歪主意了,即使老英肯跟你,打死我也不会同意的”等等。她干脆采取断然措施,第二天就把老英带回城里,与我“隔离”开了。这一招真是“绝”呀。就这样,我与老英的两人小灶就散伙了,我成了落单的“孤雁”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是一名“游击队员”在几个知青伙食团里混饭吃,东家混一餐,西家混一餐。我原来在的“上寨”三名女知青见我可怜,就邀我加入她们的团伙。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是从“上寨”团伙中跑出来的,现在又要跑回去。看来,我不是一匹“好马”了。当然,她们欢迎我回去,除了我会讲故事外,还有另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就是有劳动力挑水了。为什么呢?因为“上寨”知青点位于全寨子的最高、最僻静处,环境好是好,但有一个问题,几处水井离知青住处都比较远,而且还是在山下面。从最近的叫做“蜂糖井”的井里挑一担水上来,要爬上百级台阶的山路。井水是好井水呀“蜂糖井”嘛,水甜甜的,但是要费力气才能得到。有一回下雨天,又冷,水缸里没有水了,几位女知青你等我,我等你,谁也怕下山去挑水,真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喝”了。于是,她们就在附近的田里舀田水来煮饭吃,被房东大嫂看见了,传了开来,笑遍了全寨子人。好了,这回我去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老英呢,迟迟不见回来,慢慢地我也就习惯了“上寨”知青们的生活圈子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与一伙知青正在热火朝天地挖土方、平地基,准备在一处叫“波当些”的地方修建知青房,把住在老乡家里的知青都搬出来单独住。突然,我看见老英她站在远处,向我招手,喊我外号。我丢下锄头就朝她走去,许多正在干活的知青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在路上,老英告诉我,她这次回来,她妈妈叫那男生也跟着来了。她们走到乡下后,一进门,两人就吵了起来,那男生想要打她,所以她就跑来找我去帮忙。
我俩到了老英的住处时,那男生在那儿黑着个脸,气鼓鼓的,如同俗话所说那样:“正架起锅子等豆炒(吵)呢”那男生我认识,原来都是中学校友,他低我一级。当时,我也不管那么多了,上去就对他说:“你凭什么要打老英?!老英有什么错?!你要敢打她,我就喊人来打你!你们之间的事我讲不清楚,但是你也只能好好说。我与老英并不是如外面传说的那样,至于老英嫁不嫁给你,那也得老英自愿。订了亲也不是铁板钉钉子,你想强迫是不行的”然后,我又对老英说:“如果他再要打你,你就来找我”
大概是,那男生见来硬的不行,后来就变成来软的。他又缠又磨地求老英,希望老英按原来两家订亲的约定嫁给他。
那时候,正在闹“文化大革命”除了“造反”、“革命”是大事,生产都是小事无人管。这些事就更小得提不起来,没有人出来多管闲事了。何况她们俩还是所谓“订亲”了的,乡下人是认这一套的。
然而,尽管那男生死缠烂磨,老英还是不愿意。
老英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娶她。如果我愿要她,她就坚决跟我走。我说:“我愿意,但是你母亲,还有那男生......?”老英说:“我是我,我妈是我妈,至于那男生,我们只是‘订亲’,并没有结婚,他管得了吗。”
老英的感情天平是早已倾向我了。那男生对老英已没有办法说服,就叫上几个我认识的中学校友,找到我父母,向他们哀求,要我不要破坏他的亲事等等。我父母很生气,把我喊回家里,狠狠教训了一大通,下令我必须与老英断绝来往。他们说:“只能搭桥,不能拆桥,何况还是一个学校里的同学,就更不能充当‘第三者’”等等。我回到乡下后,又有不少好朋友来说服我,一定要我放弃老英。还说什么:“现在老英可以对订了亲的人变心,以后难道她就不会对你也变心吗?”“何况你现在还是个知青,将来还不知怎么样呢,人家那男生可很快就是国家干部了”
我彷徨了,犹疑了。如果我决心要跟老英继续好,上对父母交待不了,下难以面对众人的非议。然而,选择放弃也是不容易的。这时候我该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难题,即使是冥思苦想,也仍然找不出答案。我看过一个故事,乾隆皇帝给参加殿试的进士们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要进士们对下联,谁对上谁就是状元。但是,这就是一个绝对。一名进士想了不久,觉得无法应对,第一个做出了放弃的回答,结果乾隆皇帝钦点他为状元。所以,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算了吧,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必要去走独木桥呢?我左想右想,最终我选择了放弃。
时至今日,我方明白,其实那些只是托词而已。只能说明,我与老英的感情,还没有深到不可动摇的地步。
老英知道了我的选择后,哭了一场,回城里去了,很久都没有回来。后来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她嫁给了那男生。那男生后来分配回县城在县水电局当干部,每月40多元工资,在一九七零年时是可以养得起老婆的。因此,老英只是偶尔回生产队来要她那“人七”的口粮,不再要那靠劳动工分的“劳三”粮了。所以,一直到知青返城时,我都很少见到老英了。
多年以后,我见到了老英,她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了(那年月,是没有什么计划生育的)。她变样了,不再是我们当年那个围着鲜红色围巾的年青又漂亮的老英了。她说她的小日子倒也过得不错。只是对我仍然一往情深,责怪我没有坚持到底。在我没有成家之前,她还来我工作的单位里看望我,依然亲热地喊着我的外号。直到我结婚以后,她就不再来了。
去年,我再次见到了老英,她很明显地变老了,成了真正的“老英”了。
2006年4月
nbsp; “下寨”的青年人也知道我俩相好的事,就很少来玩了。有时还来玩,也都是趁我不在或者是“阿武”从“农中”回来的时候。我记得第二年的夏天,有一次我回城里去办事,早上搭上了一辆拉煤的车,一路摇摇晃晃地到了城里。我把事情办完后,就到老英女友负责的商店买了几斤内部供应的猪油,还有一些其它东西,背了一大包。这时已经是下午4点过钟了,也不想在城里住一晚,就急匆匆地往回赶路。车是没有的,35华里的路全凭两只脚走,又背着很多东西。我走了近四个小时,到寨子时已是晚上快9点钟了,但是,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因为很快就要见到老英了。我满心欢喜地走到门口时,听见里面有许多人的说话声,从门缝一瞧,寨子里的那些年青人在老英住的屋子里坐得满满的。我在外面等了好一会儿,见他们没有走的意思。没有办法,我就从土墙的“空空”中爬进了厨房。我也不吱声,也不点灯,在那黑黑的厨房坐了下来等他们走。由于赶了一夜的路,坐下来不一会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听到老英关门的“咣当”声,我才醒来。老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提着煤油灯进来,看见我靠着一大包东西坐在地上,惊得说不出话来。赶快过来拉我起来,知道我还未吃晚饭,就赶紧烧火煮饭。吃完饭后都快午夜了,老英心疼不已,直埋怨那伙人“烂板凳”赖着不走......。
那一年秋种时节,有一天下午,我干完了农活,就到老英那里去,老英她们队下午有活干,她就去了,留下我一个人替她守家。我在屋里看书时,有两个女知青来找老英,我在屋里头回答说:“不在”她俩以为我骗她们,就使劲“嘭嘭”地敲门,要进屋来看着。我当时冲劲上来,就是不开门。她们敲了半天,起了疑心,回队里一说,队里的人以为我与老英大白天在屋里搞见不得人的事。就马上跑来几个人,他们更是使劲敲门,声音很大,我就更不肯开门了。结果他们几个人急忙就从土墙的“空空”中爬了进来。一进来看,只有我一个人。二话不说,满屋子搜寻老英,床底下也不放过,他们认为老英不好意思躲起来了。他们不顾我的抗议,搜来搜去,结果没有搜到,一句话不说,灰溜溜的跑出去了。老英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气得大哭了一场。我俩找大队支书告状,支书充当“和事佬”他说:“反正你们也没出什么事,他们搜是不对,但那还不是你们知青乱讲的结果”这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事传开后,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到城里,传到老英的家里去了。老英的母亲立马就跑到乡下来,找到我教训了一通。她说:“我家老英是‘火烧粑粑——早有主的了’,你就别想再打什么歪主意了,即使老英肯跟你,打死我也不会同意的”等等。她干脆采取断然措施,第二天就把老英带回城里,与我“隔离”开了。这一招真是“绝”呀。就这样,我与老英的两人小灶就散伙了,我成了落单的“孤雁”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是一名“游击队员”在几个知青伙食团里混饭吃,东家混一餐,西家混一餐。我原来在的“上寨”三名女知青见我可怜,就邀我加入她们的团伙。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是从“上寨”团伙中跑出来的,现在又要跑回去。看来,我不是一匹“好马”了。当然,她们欢迎我回去,除了我会讲故事外,还有另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就是有劳动力挑水了。为什么呢?因为“上寨”知青点位于全寨子的最高、最僻静处,环境好是好,但有一个问题,几处水井离知青住处都比较远,而且还是在山下面。从最近的叫做“蜂糖井”的井里挑一担水上来,要爬上百级台阶的山路。井水是好井水呀“蜂糖井”嘛,水甜甜的,但是要费力气才能得到。有一回下雨天,又冷,水缸里没有水了,几位女知青你等我,我等你,谁也怕下山去挑水,真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喝”了。于是,她们就在附近的田里舀田水来煮饭吃,被房东大嫂看见了,传了开来,笑遍了全寨子人。好了,这回我去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老英呢,迟迟不见回来,慢慢地我也就习惯了“上寨”知青们的生活圈子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与一伙知青正在热火朝天地挖土方、平地基,准备在一处叫“波当些”的地方修建知青房,把住在老乡家里的知青都搬出来单独住。突然,我看见老英她站在远处,向我招手,喊我外号。我丢下锄头就朝她走去,许多正在干活的知青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在路上,老英告诉我,她这次回来,她妈妈叫那男生也跟着来了。她们走到乡下后,一进门,两人就吵了起来,那男生想要打她,所以她就跑来找我去帮忙。
我俩到了老英的住处时,那男生在那儿黑着个脸,气鼓鼓的,如同俗话所说那样:“正架起锅子等豆炒(吵)呢”那男生我认识,原来都是中学校友,他低我一级。当时,我也不管那么多了,上去就对他说:“你凭什么要打老英?!老英有什么错?!你要敢打她,我就喊人来打你!你们之间的事我讲不清楚,但是你也只能好好说。我与老英并不是如外面传说的那样,至于老英嫁不嫁给你,那也得老英自愿。订了亲也不是铁板钉钉子,你想强迫是不行的”然后,我又对老英说:“如果他再要打你,你就来找我”
大概是,那男生见来硬的不行,后来就变成来软的。他又缠又磨地求老英,希望老英按原来两家订亲的约定嫁给他。
那时候,正在闹“文化大革命”除了“造反”、“革命”是大事,生产都是小事无人管。这些事就更小得提不起来,没有人出来多管闲事了。何况她们俩还是所谓“订亲”了的,乡下人是认这一套的。
然而,尽管那男生死缠烂磨,老英还是不愿意。
老英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娶她。如果我愿要她,她就坚决跟我走。我说:“我愿意,但是你母亲,还有那男生......?”老英说:“我是我,我妈是我妈,至于那男生,我们只是‘订亲’,并没有结婚,他管得了吗。”
老英的感情天平是早已倾向我了。那男生对老英已没有办法说服,就叫上几个我认识的中学校友,找到我父母,向他们哀求,要我不要破坏他的亲事等等。我父母很生气,把我喊回家里,狠狠教训了一大通,下令我必须与老英断绝来往。他们说:“只能搭桥,不能拆桥,何况还是一个学校里的同学,就更不能充当‘第三者’”等等。我回到乡下后,又有不少好朋友来说服我,一定要我放弃老英。还说什么:“现在老英可以对订了亲的人变心,以后难道她就不会对你也变心吗?”“何况你现在还是个知青,将来还不知怎么样呢,人家那男生可很快就是国家干部了”
我彷徨了,犹疑了。如果我决心要跟老英继续好,上对父母交待不了,下难以面对众人的非议。然而,选择放弃也是不容易的。这时候我该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难题,即使是冥思苦想,也仍然找不出答案。我看过一个故事,乾隆皇帝给参加殿试的进士们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要进士们对下联,谁对上谁就是状元。但是,这就是一个绝对。一名进士想了不久,觉得无法应对,第一个做出了放弃的回答,结果乾隆皇帝钦点他为状元。所以,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算了吧,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必要去走独木桥呢?我左想右想,最终我选择了放弃。
时至今日,我方明白,其实那些只是托词而已。只能说明,我与老英的感情,还没有深到不可动摇的地步。
老英知道了我的选择后,哭了一场,回城里去了,很久都没有回来。后来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她嫁给了那男生。那男生后来分配回县城在县水电局当干部,每月40多元工资,在一九七零年时是可以养得起老婆的。因此,老英只是偶尔回生产队来要她那“人七”的口粮,不再要那靠劳动工分的“劳三”粮了。所以,一直到知青返城时,我都很少见到老英了。
多年以后,我见到了老英,她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了(那年月,是没有什么计划生育的)。她变样了,不再是我们当年那个围着鲜红色围巾的年青又漂亮的老英了。她说她的小日子倒也过得不错。只是对我仍然一往情深,责怪我没有坚持到底。在我没有成家之前,她还来我工作的单位里看望我,依然亲热地喊着我的外号。直到我结婚以后,她就不再来了。
去年,我再次见到了老英,她很明显地变老了,成了真正的“老英”了。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