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县委班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泥漫一直点着烟抽,今天的杨泥漫心事重重,别人跟他说话,他不理,老婆问他话,他当没听见。一屋子的人说说笑笑,把他的脸色说不过来,就是一片子阴,阴得很。吃黑饭的时候,还不见林雅雯找上门来,杨泥漫就觉事态严重了。
杨泥漫不是无缘无故地阴脸,也不是毫无缘由地发愁,杨泥漫自己做下的事,自己清楚。当初卖地,他是村委会主任,负责写合同、收钱、给人家指地儿。这些事,一开始做得很规范,头是头,尾是尾,一点也不乱。忽然有一天,乱了,再后来,就乱得他也不清楚了。这乱跟一个人有关,杨泥漫跟这人,多少有些瓜葛。
杨泥漫发愁的,就是这事。
杨泥漫最近听到很多消息,都跟这人有关,有消息说这人要出事了,惹了大麻烦。也有消息说,他的合伙人出了事,有可能要殃及到他。总之,都是些让杨泥漫听了心冷的消息。杨泥漫并不是怕这人会连带到他,没啥可连带的,他杨泥漫一个平头老百姓,还没活到让人家连带的份上。他是怕,这人一旦出事,北湖的盖子就捂不住,迟早让别人揭开,一揭开,他这个村支书就当到头了!
“泥漫,你倒是说句话呀,把我们叫来,又不说话。”他的堂叔杨老三坐不住了,杨老三本来要跟徐大嗓子去,念及到泥漫是他侄,跟来了。这阵他有些后悔,心想与其这么干座着,还不如去徐大嗓子家,至少,徐大嗓子家还能蹭一顿酒喝。
“说啥,能说啥?!”杨泥漫恨了一声,原又点上烟,抽。
这天的林雅雯并没到他家,村民们白等了一下午。走时,一个个脸上灰灰的,好像上了多大的当。
第二天,乡党委突然下发文件,免去杨泥漫村支书职务,由杨泥漫的侄子杨树槐接任。乡党委此举,让湖湾村人哑巴了。
杨树槐二十八岁,年轻有为,十八岁当兵,二十二岁复员回乡,在部队上学下一门技术,是远近有名的电焊工。让杨树槐接任村支书,是林雅雯早就有的打算,只是时机一直不成熟,没跟乡党委建议。现在不能再拖了,要想彻底解决北湖的问题,就得先把湖湾村基层组织建设好,没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村民的思想就无法统一,行动更是统一不起来。
林雅雯瞅准杨树槐,有多层原由。杨树槐是杨泥漫侄子,让他取代杨泥漫,杨泥漫虽是心中不快,但也不至于闹得很僵,毕竟,新班子还要靠老班子扶持,这点上,林雅雯看得远,也想得周到。还有,杨树槐的老丈人是湖湾村的首富,人称陈百万的陈大包工头。开始几年,陈百万搞建筑,事业干得风风火火,杨树槐刚复员时,就在他手下干。后来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翁婿俩逐渐退了出来,陈百万目前搞长途返运,养着十几辆车,杨树槐小俩口开家电焊铺,生意也做得红火。北湖最初搞开发,买地最多的还是陈百万。眼下一号和三号区,他们翁婿俩持有的地最多,如果能把他们翁婿调动起来,一号和三号区的问题就能解决掉一大半。这是林雅雯的私心,到了这种时候,她也不能不动私心。当然,最重要的,是杨树槐干事的魄力,让一些能干事的年轻人担当村级班子的主角,是林雅雯刚到县上就提出的一个建议,可惜祁茂林太保守,老是强调稳定,沙湖县村级班子老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发现杨树槐,还是许灵的功劳,林雅雯让许灵摸底,许灵像发现宝贝一样向她推荐了杨树槐。
宣布当天,林雅雯找杨树槐谈话,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县上想把一号和三号两个区先启动起来,搞苗圃基地,你有没有信心?”
年轻的杨树槐还不大习惯跟县长面对面说话,他扣了扣头,憨笑着说:“信心当然有,就是怕政策变。”
“政策你放心,一旦方案确定,我代表政府跟你签字,五十年不变,怎么样?”
“都说五十年不变,有时你们早上说的事,下午就变。”杨树槐看假憨,说出的话却一点不憨。林雅雯让他的话说得没了词,是啊,哪项政策出台前,都是做了保证的,结果呢?农民们真是让政策变怕了,变得对政府越来越不敢有信心。林雅雯没在这事上跟杨树槐多说,杨树槐能当着她的面提出这问题,说明他还是一个有思想的年轻人。
林雅雯开始跟杨树槐交底,她想把自己心中描绘的那副蓝图完整地呈现在这位年轻的村支书面前。
一号区和三号区连着,靠近湖湾村,当初划区,是由近到远划的,离村子近的两个区,划给了湖湾村,远的,划给了乡上和县上。林雅雯想,先想办法把一三两个区统一到一起,平整后集中种树苗,树苗她已跟林业厅联系好,由林业厅无偿提供。种植技术,由县上聘请专家,进村指导。这是一项远期工程,不能指望一两年就见效益。林雅雯的想法是,县上设立一项基金,专门用来扶持种树的农民。除一三两个区外,还可以向农民提供优质树苗,让农民在自己的庄稼地里种。但凡退耕种树的,由县上按当年最高亩产,对农民进行补偿,种树所得,归农民自己所有。三年后,树苗成材,由县上统一收回,每棵树的价格按市场价定,收益归农民所有。但必须保证,要把树继续种在沙漠里。这项政策要是真能到位,农民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那么,不用县上再发动,周边农民也会行动起来。这样就会形成以湖湾村为中心,苏武乡及周边乡村互动的一个大的防护林体系。
落实这一方案,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水土保持技术,不能因为种树加大对地下水的开采,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用水量,方案她已交给孙悦她们去做了。另一项就是资金。资金难度确实不小,林雅雯想分三步走,第一步,县上先挤出二百万,专款专用,用来做前期投资。第二步,就是向市上、省里争取扶持性资金,重点解决农民退地补偿。第三步,林雅雯想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争取支持。胡杨河流域的生存与消亡,牵动的绝不只是流域内百姓的心,但凡有点社会责任感的,都在关注这一流域的未来。林雅雯在跟强光景交待这一任务时,怀着无比神圣的心情说:“这是一项百年大业,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尽自己所能,把这项光彩事业做好,做大。”她来北湖那一天,强光景已带着资料去省城找媒体了。她相信,有了全社会的互动,北湖的绿色屏障一定能建设起来!
大方向她已确定,现在就是一个骨头接一个骨头往下啃。一三号区的难题,交给年轻的杨树槐去啃。二号区的难题,交给田发良。其他几个区,林雅雯还不想动。只要这三个区行动起来,另外三个,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当然,另外三个区的背后,还隐着别的矛盾。林雅雯想,必要的时候,她就去找朱天成,看他怎么说!
杨泥漫一直点着烟抽,今天的杨泥漫心事重重,别人跟他说话,他不理,老婆问他话,他当没听见。一屋子的人说说笑笑,把他的脸色说不过来,就是一片子阴,阴得很。吃黑饭的时候,还不见林雅雯找上门来,杨泥漫就觉事态严重了。
杨泥漫不是无缘无故地阴脸,也不是毫无缘由地发愁,杨泥漫自己做下的事,自己清楚。当初卖地,他是村委会主任,负责写合同、收钱、给人家指地儿。这些事,一开始做得很规范,头是头,尾是尾,一点也不乱。忽然有一天,乱了,再后来,就乱得他也不清楚了。这乱跟一个人有关,杨泥漫跟这人,多少有些瓜葛。
杨泥漫发愁的,就是这事。
杨泥漫最近听到很多消息,都跟这人有关,有消息说这人要出事了,惹了大麻烦。也有消息说,他的合伙人出了事,有可能要殃及到他。总之,都是些让杨泥漫听了心冷的消息。杨泥漫并不是怕这人会连带到他,没啥可连带的,他杨泥漫一个平头老百姓,还没活到让人家连带的份上。他是怕,这人一旦出事,北湖的盖子就捂不住,迟早让别人揭开,一揭开,他这个村支书就当到头了!
“泥漫,你倒是说句话呀,把我们叫来,又不说话。”他的堂叔杨老三坐不住了,杨老三本来要跟徐大嗓子去,念及到泥漫是他侄,跟来了。这阵他有些后悔,心想与其这么干座着,还不如去徐大嗓子家,至少,徐大嗓子家还能蹭一顿酒喝。
“说啥,能说啥?!”杨泥漫恨了一声,原又点上烟,抽。
这天的林雅雯并没到他家,村民们白等了一下午。走时,一个个脸上灰灰的,好像上了多大的当。
第二天,乡党委突然下发文件,免去杨泥漫村支书职务,由杨泥漫的侄子杨树槐接任。乡党委此举,让湖湾村人哑巴了。
杨树槐二十八岁,年轻有为,十八岁当兵,二十二岁复员回乡,在部队上学下一门技术,是远近有名的电焊工。让杨树槐接任村支书,是林雅雯早就有的打算,只是时机一直不成熟,没跟乡党委建议。现在不能再拖了,要想彻底解决北湖的问题,就得先把湖湾村基层组织建设好,没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村民的思想就无法统一,行动更是统一不起来。
林雅雯瞅准杨树槐,有多层原由。杨树槐是杨泥漫侄子,让他取代杨泥漫,杨泥漫虽是心中不快,但也不至于闹得很僵,毕竟,新班子还要靠老班子扶持,这点上,林雅雯看得远,也想得周到。还有,杨树槐的老丈人是湖湾村的首富,人称陈百万的陈大包工头。开始几年,陈百万搞建筑,事业干得风风火火,杨树槐刚复员时,就在他手下干。后来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翁婿俩逐渐退了出来,陈百万目前搞长途返运,养着十几辆车,杨树槐小俩口开家电焊铺,生意也做得红火。北湖最初搞开发,买地最多的还是陈百万。眼下一号和三号区,他们翁婿俩持有的地最多,如果能把他们翁婿调动起来,一号和三号区的问题就能解决掉一大半。这是林雅雯的私心,到了这种时候,她也不能不动私心。当然,最重要的,是杨树槐干事的魄力,让一些能干事的年轻人担当村级班子的主角,是林雅雯刚到县上就提出的一个建议,可惜祁茂林太保守,老是强调稳定,沙湖县村级班子老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发现杨树槐,还是许灵的功劳,林雅雯让许灵摸底,许灵像发现宝贝一样向她推荐了杨树槐。
宣布当天,林雅雯找杨树槐谈话,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县上想把一号和三号两个区先启动起来,搞苗圃基地,你有没有信心?”
年轻的杨树槐还不大习惯跟县长面对面说话,他扣了扣头,憨笑着说:“信心当然有,就是怕政策变。”
“政策你放心,一旦方案确定,我代表政府跟你签字,五十年不变,怎么样?”
“都说五十年不变,有时你们早上说的事,下午就变。”杨树槐看假憨,说出的话却一点不憨。林雅雯让他的话说得没了词,是啊,哪项政策出台前,都是做了保证的,结果呢?农民们真是让政策变怕了,变得对政府越来越不敢有信心。林雅雯没在这事上跟杨树槐多说,杨树槐能当着她的面提出这问题,说明他还是一个有思想的年轻人。
林雅雯开始跟杨树槐交底,她想把自己心中描绘的那副蓝图完整地呈现在这位年轻的村支书面前。
一号区和三号区连着,靠近湖湾村,当初划区,是由近到远划的,离村子近的两个区,划给了湖湾村,远的,划给了乡上和县上。林雅雯想,先想办法把一三两个区统一到一起,平整后集中种树苗,树苗她已跟林业厅联系好,由林业厅无偿提供。种植技术,由县上聘请专家,进村指导。这是一项远期工程,不能指望一两年就见效益。林雅雯的想法是,县上设立一项基金,专门用来扶持种树的农民。除一三两个区外,还可以向农民提供优质树苗,让农民在自己的庄稼地里种。但凡退耕种树的,由县上按当年最高亩产,对农民进行补偿,种树所得,归农民自己所有。三年后,树苗成材,由县上统一收回,每棵树的价格按市场价定,收益归农民所有。但必须保证,要把树继续种在沙漠里。这项政策要是真能到位,农民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那么,不用县上再发动,周边农民也会行动起来。这样就会形成以湖湾村为中心,苏武乡及周边乡村互动的一个大的防护林体系。
落实这一方案,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水土保持技术,不能因为种树加大对地下水的开采,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用水量,方案她已交给孙悦她们去做了。另一项就是资金。资金难度确实不小,林雅雯想分三步走,第一步,县上先挤出二百万,专款专用,用来做前期投资。第二步,就是向市上、省里争取扶持性资金,重点解决农民退地补偿。第三步,林雅雯想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争取支持。胡杨河流域的生存与消亡,牵动的绝不只是流域内百姓的心,但凡有点社会责任感的,都在关注这一流域的未来。林雅雯在跟强光景交待这一任务时,怀着无比神圣的心情说:“这是一项百年大业,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尽自己所能,把这项光彩事业做好,做大。”她来北湖那一天,强光景已带着资料去省城找媒体了。她相信,有了全社会的互动,北湖的绿色屏障一定能建设起来!
大方向她已确定,现在就是一个骨头接一个骨头往下啃。一三号区的难题,交给年轻的杨树槐去啃。二号区的难题,交给田发良。其他几个区,林雅雯还不想动。只要这三个区行动起来,另外三个,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当然,另外三个区的背后,还隐着别的矛盾。林雅雯想,必要的时候,她就去找朱天成,看他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