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华音流韶·梵花坠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失去了距离的保障,骑兵又发挥不出什么威力来。
那该怎么办?
卓王孙道:“就算攻破城墙,骑兵冲进去,必将面临巷战。那是火枪最能发挥威力的地方。不知道阁下的骑兵能不能也同样发挥威力?”
李如松又是一窒。巷战,是骑兵最害怕的战斗方式。无法冲锋,无法提高速度,还要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骑兵的优势被完全瓦解。
他本自信满满,但现在,却发现他的计划漏洞百出,一无是处。该怎么办?难道现在他们就无计可施了吗?
卓王孙悠悠道:“何况两万多倭兵被困在内城中,他们是困兽。若是强行攻击,必将遭到殊死的反抗。”
这一点,身经百战的李如松当然有体会。但,那是否就意味着放弃平壤城?
那先前的两场战争不就白打了?
卓王孙的目光收回,转注于那位白衣男子身上:“杨盟主,说说你的计策。”
杨逸之沉吟着:“倭贼之所以坚守内城,并没有弃城而逃,是因为他们相信一定会有援兵到来。从汉城到平壤,共七日的路程。每一日左右的路程处,就建有一座栅垒,驻扎军队。所以,最迟一日之内,栅垒之内的倭兵就会得到消息,前来救援。消息会不断地传到下面的栅垒中,最终传入汉城。援兵也会源源不断地前来。”
李如松吃了一惊:“这样说来,我们若不撤退,时间越长,就对我们越不利了?”
杨逸之点了点头。
李如松张嘴要说什么?但看了卓王孙一眼,终于,没有说出。
卓王孙微笑道:“杨盟主这样说,想必已有对策?”
杨逸之点了点头:“平壤之兵最大的希望,就是栅垒乃至汉城的援兵。如果援兵不到来呢?他们的军心必定慌乱。军心一旦慌乱,战斗力就会锐减。而同时”
他打开地图,在平壤外城处画了个圆圈:“平壤城中的粮草多储备在外城中,内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最多能够两万人吃一天的。我们只要趁着夜色,将外城中的粮草全都炸掉,不出一天,内城中的倭军的恐慌就会达到极点。没有援军、没有粮草,他们必然会弃城而逃。我们此时发动攻击,必可全歼敌人。”
卓王孙点点头:“如此说来,最重要的就是要令栅垒乃至汉城不要派出援兵了。如何做到?”
杨逸之微微笑了笑:“只要将这些栅垒都攻占下来就可以了。在下愿领一支令箭,夤夜前往。”
卓王孙微笑着注视着他。杨逸之白衣落落,神情中并没有夸耀的自信,却没有人怀疑他的话。
李如松胸中的热血又开始沸腾起来。
仿佛再度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第三日,跟第二日并没有分别,只是天气更加阴沉了。
内城中的倭兵眼巴巴地看着南方。他们在估算着时间,援兵到来的时间。随着日影一点点地移动,他们的盼望越来越炽烈。
奇怪的是,明军也没有任何动静。牡丹峰上,一片平静。
突然,轰隆隆几声巨响传来,倭兵惊骇地发现,外城中的几座粮仓,全都燃起了大火。他们这才意识到,内城中并没有存储太多粮草。他们本能地想要出城抢救粮仓,但随即意识到这必将遭受明军炮火与骑兵的猛击。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仓被烧成灰烬,勉强安慰着彼此:援兵就快到了,就算失去这些粮仓也没有什么。
援兵就快到了!
黎明的第一束光线照临大地时,平秀吉就身着峨冠博带,坐在内城最高的将台上,他面前有一枝菊花,一杯茶。
似乎,如此残忍的战争,与他绝不相干。他的淡然,让每个日出之国士兵心中都兴起了希望。
卓王孙也端坐在牡丹峰上,与平秀吉遥遥相望。
这场战争,更像是他们奕的一盘棋局,虽然伏尸百万,却无足轻重。
不如悠悠一杯茶。
倭兵焦躁地摩擦着手中的火枪,盼望着明军突然骚乱起来。那是援军到来的信号,然后,他们就可以从内城中杀出去,杀他个痛快淋漓。
但是,明军的队形仍然是那么整齐,黑洞洞的铁炮周围,仍然堆积着那么多弹药。
时间,逐渐滑过去,黎明,又快变成了正午。
突然,明军的队伍后面真的传来了一阵骚动。这就像是惊喜一般冲击着倭军的心理,他们吃惊地握紧了火枪,站了起来。
突然,明军的队伍分开,露出一只马标。
那是一面旌旗,四周镶着金灿灿的边。马标的形状是一只凶猛的老虎,昂首咆哮。上面镶嵌着七宝。但它的华丽,却只能凭借想象,因为,此时的马标已经破败不堪,上面染满了血污。
李如松擎着他,马飞驰,绕着平壤内城跑了一圈。然后,将马标掷在地上。
所有的倭兵都看到了。他们忍不住喃喃呼喊:“那是立花统虎大人的马标啊!”立花统虎,是小西行长手下的名将,镇守的,正是平壤到汉城的第一座栅垒。马标是大名的象征,倭军将马标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丢失了马标,也就丢失了大名的尊严,马标的所有人往往要切腹谢罪。而今,镇守第一栅垒的立花统虎的马标,却染满血污被执在明朝大将手中。这其中所含有的意义,让每一位倭兵都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火枪。
“援军,已不可能到来了吗?”
这让他们的恐惧变得很无力。他们倚在城墙上,倒在房屋旁,感到一阵虚脱。
阴沉的天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将台之上,裹在白色宽袍里的平秀吉,在最后一缕暮色中,举杯,向着卓王孙遥祝一杯茶。
第四日。
天才一亮,倭兵都焦急地爬起来,向城下张望。
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期待什么。
但,才望了一眼,他们就忍不住叫了起来。
漆黑的大炮群前,泥土里,昨日李如松掷下的马标旁,躺着另一只马标。那也是镶着金边的马标,上面用金线装饰着琉璃绘着一只鹰。却一样破败血污,几乎被泥土沾满。
所有的倭兵都认得,那是镇守第二座栅垒的森忠政的马标。就在夜色之中,明军显然出动大军,拔除了第二座栅垒。
他们失望地盘坐在地上,甚至失去了站起来的勇气。
“援军真的不会来了呢。”
他们抬头。将台之上,平秀吉的脸色仍那么平静,面前摆着的那杯茶,仍泛着淡淡的香气,与旁边的枯菊搭配成一幅绝妙的图画。
但士兵们已不再相信,他们还能够百战百胜。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整整一天没有吃饭,有的人,甚至染上了可怕的疾病。
困守在这座狭小而闷塞的内城中,他们所等待的结局也许只有一个。
死亡。
勇气渐渐瓦解。
只有将台之上,与牡丹峰上,那两个仿佛神明一样的身形,却仍是那么萧然。似乎人间的一切苦难,都不能让他们有丝毫的沾染。
第五日,所有?倭兵在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扑到城墙上,向下张望。他们发现,已经有很多的人扑过去了,但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
城下泥土中,掷下的马标已经变成了三个。
他们好像早就认为这理所当然,并没有惊呼,只是沉默地接受。
这座城,已经是死城了。
若是三天之前,他们还有勇气冲出城去,跟明军拼个你死我活。但现在,他们却只能坐下来,哀叹。
“就算八幡大菩萨,也救不了我们了啊!”他们仰望的目光,正好能看到将台上那个萧然静寂的身影。他面前,仍然摆着那杯茶,他的面容,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难道,他们的生死,本就没有放在这个人心上吗?
他们的恐慌,化成一声哀叹。
倭兵的表情,连一丝都没有被李如松遗漏。
他们的计划,早就制定好了。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当第五日的夜晚来临时,他暗暗给部下打气:“振作起来!倭兵快撑不住了!我们一定要抓紧这最后的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南方少布置一些人,埋伏三千士兵在大同江畔,听我的号令,随时出击。北方多设置一些旌旗,找几百个嗓门大的,晚上多喊一喊,让他们误以为我们还驻扎在那里。其他的人全部撤走。东西两侧的,时刻作好战斗的准备?”
“早早就造好饭,今晚就是决战的时刻!”
夜,黑了下来。
倭兵密切地注视着明军的动静。
他们看到明军造好了饭的时候,感觉到饥火几乎要将自己燃尽。但他们只有忍耐。慢慢地,他们发现,南侧的明军,在撤退。
他们肯定是想趁着夜色去袭击第四座栅垒,然后好将马标掷在泥土里,让我们的斗志瓦解。这一次,不能让他们如愿了。
倭兵们握紧了手中的火枪。
每个人都意识到,这或许是他们最后的机会。粮草早已耗尽,他们已经饿了快三天了。再饿下去,他们绝对无法抵挡明军的一次冲锋。
只?今天晚上,是最后的机会。他们悄悄地跟在明军背后,在明军偷袭栅垒的时候,他们突然涌出来,里应外合,打明军个措手不及,不但能解救自己,也可以解救栅垒。至不济,也能突围出去。
让我们吃一顿饱饭吧!
这个简单的愿望,激发了他们最后一丝悍然。
夜,完全黑了下来。
大同江的水,默默地流着。如果说河流是大地的血液,那此时的大同江看来,就像一条巨大而哀伤的创口。
倭兵悄悄地越过城墙,明军没有发现。
他们或许可以偷袭明军,但明军迅速就能反应过来。正面对战,他们只会像鼹鼠一样被击溃。所?,他们很有默契地贯彻了最初的作战方针,远远地跟着偷袭栅垒的明军,准备在明军发起攻击的时候下手。这样,便可以与栅垒的守军内外夹击,抓住最好的战机。
明军全都骑着高头大马,行动像是闪电一般。倭兵竭尽全力地奔跑,才能够跟上他们。也许,只有这样的速度,才能够将几天的路程在几个时辰内走完,达到偷袭栅垒的目的吧!
才过了半个时辰,倭兵已经精疲力竭。三日未能饮食的疲乏,一下子全都涌出来了。他们再也无法贯彻作战方针,拼命地跑到大同江边,疯狂地喝着水。
就算是这样,能够填饱肚子也行。
他们感?到自己软弱得像是一根稻草就能压倒。
就在这时,猛然一声炮响。
闪电般前行的明军骑兵,忽然掉头过来,向倭兵发起了闪电般的冲锋。
本只有芦苇丛的大同江畔,突然漫山遍野都是人。早就埋伏好的明军养精蓄锐,一个个像是恶虎般冲出来,展开了有效而残忍的杀戮。
而背后,黑压压的大军正踏着整齐而严谨的步伐,像是山岳般压过来。
挣扎着在大同江边饮水的倭兵,此时却连作战的阵型都无法维持。
这是一场单纯的杀戮。
炮火将夜空照亮,火枪的光芒,却凌乱而黯淡。
倭兵单兵作战的优势?已完全不存在。饥饿、疲乏、恐惧、绝望将他们完全压垮,他们就像是捆好的稻草一般,被成片地斩倒。
鲜血,将大同江染红。形成一道真实的创口。
只不过一个时辰,两万倭兵,就全军覆没。当黎明的光芒再度照满这片大地时,李如松一步一步,向牡丹峰走去。
他手中捧着的,是绘着金边,没有丝毫血污的,加藤清正的马标。
失去了距离的保障,骑兵又发挥不出什么威力来。
那该怎么办?
卓王孙道:“就算攻破城墙,骑兵冲进去,必将面临巷战。那是火枪最能发挥威力的地方。不知道阁下的骑兵能不能也同样发挥威力?”
李如松又是一窒。巷战,是骑兵最害怕的战斗方式。无法冲锋,无法提高速度,还要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骑兵的优势被完全瓦解。
他本自信满满,但现在,却发现他的计划漏洞百出,一无是处。该怎么办?难道现在他们就无计可施了吗?
卓王孙悠悠道:“何况两万多倭兵被困在内城中,他们是困兽。若是强行攻击,必将遭到殊死的反抗。”
这一点,身经百战的李如松当然有体会。但,那是否就意味着放弃平壤城?
那先前的两场战争不就白打了?
卓王孙的目光收回,转注于那位白衣男子身上:“杨盟主,说说你的计策。”
杨逸之沉吟着:“倭贼之所以坚守内城,并没有弃城而逃,是因为他们相信一定会有援兵到来。从汉城到平壤,共七日的路程。每一日左右的路程处,就建有一座栅垒,驻扎军队。所以,最迟一日之内,栅垒之内的倭兵就会得到消息,前来救援。消息会不断地传到下面的栅垒中,最终传入汉城。援兵也会源源不断地前来。”
李如松吃了一惊:“这样说来,我们若不撤退,时间越长,就对我们越不利了?”
杨逸之点了点头。
李如松张嘴要说什么?但看了卓王孙一眼,终于,没有说出。
卓王孙微笑道:“杨盟主这样说,想必已有对策?”
杨逸之点了点头:“平壤之兵最大的希望,就是栅垒乃至汉城的援兵。如果援兵不到来呢?他们的军心必定慌乱。军心一旦慌乱,战斗力就会锐减。而同时”
他打开地图,在平壤外城处画了个圆圈:“平壤城中的粮草多储备在外城中,内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最多能够两万人吃一天的。我们只要趁着夜色,将外城中的粮草全都炸掉,不出一天,内城中的倭军的恐慌就会达到极点。没有援军、没有粮草,他们必然会弃城而逃。我们此时发动攻击,必可全歼敌人。”
卓王孙点点头:“如此说来,最重要的就是要令栅垒乃至汉城不要派出援兵了。如何做到?”
杨逸之微微笑了笑:“只要将这些栅垒都攻占下来就可以了。在下愿领一支令箭,夤夜前往。”
卓王孙微笑着注视着他。杨逸之白衣落落,神情中并没有夸耀的自信,却没有人怀疑他的话。
李如松胸中的热血又开始沸腾起来。
仿佛再度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第三日,跟第二日并没有分别,只是天气更加阴沉了。
内城中的倭兵眼巴巴地看着南方。他们在估算着时间,援兵到来的时间。随着日影一点点地移动,他们的盼望越来越炽烈。
奇怪的是,明军也没有任何动静。牡丹峰上,一片平静。
突然,轰隆隆几声巨响传来,倭兵惊骇地发现,外城中的几座粮仓,全都燃起了大火。他们这才意识到,内城中并没有存储太多粮草。他们本能地想要出城抢救粮仓,但随即意识到这必将遭受明军炮火与骑兵的猛击。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仓被烧成灰烬,勉强安慰着彼此:援兵就快到了,就算失去这些粮仓也没有什么。
援兵就快到了!
黎明的第一束光线照临大地时,平秀吉就身着峨冠博带,坐在内城最高的将台上,他面前有一枝菊花,一杯茶。
似乎,如此残忍的战争,与他绝不相干。他的淡然,让每个日出之国士兵心中都兴起了希望。
卓王孙也端坐在牡丹峰上,与平秀吉遥遥相望。
这场战争,更像是他们奕的一盘棋局,虽然伏尸百万,却无足轻重。
不如悠悠一杯茶。
倭兵焦躁地摩擦着手中的火枪,盼望着明军突然骚乱起来。那是援军到来的信号,然后,他们就可以从内城中杀出去,杀他个痛快淋漓。
但是,明军的队形仍然是那么整齐,黑洞洞的铁炮周围,仍然堆积着那么多弹药。
时间,逐渐滑过去,黎明,又快变成了正午。
突然,明军的队伍后面真的传来了一阵骚动。这就像是惊喜一般冲击着倭军的心理,他们吃惊地握紧了火枪,站了起来。
突然,明军的队伍分开,露出一只马标。
那是一面旌旗,四周镶着金灿灿的边。马标的形状是一只凶猛的老虎,昂首咆哮。上面镶嵌着七宝。但它的华丽,却只能凭借想象,因为,此时的马标已经破败不堪,上面染满了血污。
李如松擎着他,马飞驰,绕着平壤内城跑了一圈。然后,将马标掷在地上。
所有的倭兵都看到了。他们忍不住喃喃呼喊:“那是立花统虎大人的马标啊!”立花统虎,是小西行长手下的名将,镇守的,正是平壤到汉城的第一座栅垒。马标是大名的象征,倭军将马标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丢失了马标,也就丢失了大名的尊严,马标的所有人往往要切腹谢罪。而今,镇守第一栅垒的立花统虎的马标,却染满血污被执在明朝大将手中。这其中所含有的意义,让每一位倭兵都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火枪。
“援军,已不可能到来了吗?”
这让他们的恐惧变得很无力。他们倚在城墙上,倒在房屋旁,感到一阵虚脱。
阴沉的天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将台之上,裹在白色宽袍里的平秀吉,在最后一缕暮色中,举杯,向着卓王孙遥祝一杯茶。
第四日。
天才一亮,倭兵都焦急地爬起来,向城下张望。
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期待什么。
但,才望了一眼,他们就忍不住叫了起来。
漆黑的大炮群前,泥土里,昨日李如松掷下的马标旁,躺着另一只马标。那也是镶着金边的马标,上面用金线装饰着琉璃绘着一只鹰。却一样破败血污,几乎被泥土沾满。
所有的倭兵都认得,那是镇守第二座栅垒的森忠政的马标。就在夜色之中,明军显然出动大军,拔除了第二座栅垒。
他们失望地盘坐在地上,甚至失去了站起来的勇气。
“援军真的不会来了呢。”
他们抬头。将台之上,平秀吉的脸色仍那么平静,面前摆着的那杯茶,仍泛着淡淡的香气,与旁边的枯菊搭配成一幅绝妙的图画。
但士兵们已不再相信,他们还能够百战百胜。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整整一天没有吃饭,有的人,甚至染上了可怕的疾病。
困守在这座狭小而闷塞的内城中,他们所等待的结局也许只有一个。
死亡。
勇气渐渐瓦解。
只有将台之上,与牡丹峰上,那两个仿佛神明一样的身形,却仍是那么萧然。似乎人间的一切苦难,都不能让他们有丝毫的沾染。
第五日,所有?倭兵在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扑到城墙上,向下张望。他们发现,已经有很多的人扑过去了,但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
城下泥土中,掷下的马标已经变成了三个。
他们好像早就认为这理所当然,并没有惊呼,只是沉默地接受。
这座城,已经是死城了。
若是三天之前,他们还有勇气冲出城去,跟明军拼个你死我活。但现在,他们却只能坐下来,哀叹。
“就算八幡大菩萨,也救不了我们了啊!”他们仰望的目光,正好能看到将台上那个萧然静寂的身影。他面前,仍然摆着那杯茶,他的面容,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难道,他们的生死,本就没有放在这个人心上吗?
他们的恐慌,化成一声哀叹。
倭兵的表情,连一丝都没有被李如松遗漏。
他们的计划,早就制定好了。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当第五日的夜晚来临时,他暗暗给部下打气:“振作起来!倭兵快撑不住了!我们一定要抓紧这最后的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南方少布置一些人,埋伏三千士兵在大同江畔,听我的号令,随时出击。北方多设置一些旌旗,找几百个嗓门大的,晚上多喊一喊,让他们误以为我们还驻扎在那里。其他的人全部撤走。东西两侧的,时刻作好战斗的准备?”
“早早就造好饭,今晚就是决战的时刻!”
夜,黑了下来。
倭兵密切地注视着明军的动静。
他们看到明军造好了饭的时候,感觉到饥火几乎要将自己燃尽。但他们只有忍耐。慢慢地,他们发现,南侧的明军,在撤退。
他们肯定是想趁着夜色去袭击第四座栅垒,然后好将马标掷在泥土里,让我们的斗志瓦解。这一次,不能让他们如愿了。
倭兵们握紧了手中的火枪。
每个人都意识到,这或许是他们最后的机会。粮草早已耗尽,他们已经饿了快三天了。再饿下去,他们绝对无法抵挡明军的一次冲锋。
只?今天晚上,是最后的机会。他们悄悄地跟在明军背后,在明军偷袭栅垒的时候,他们突然涌出来,里应外合,打明军个措手不及,不但能解救自己,也可以解救栅垒。至不济,也能突围出去。
让我们吃一顿饱饭吧!
这个简单的愿望,激发了他们最后一丝悍然。
夜,完全黑了下来。
大同江的水,默默地流着。如果说河流是大地的血液,那此时的大同江看来,就像一条巨大而哀伤的创口。
倭兵悄悄地越过城墙,明军没有发现。
他们或许可以偷袭明军,但明军迅速就能反应过来。正面对战,他们只会像鼹鼠一样被击溃。所?,他们很有默契地贯彻了最初的作战方针,远远地跟着偷袭栅垒的明军,准备在明军发起攻击的时候下手。这样,便可以与栅垒的守军内外夹击,抓住最好的战机。
明军全都骑着高头大马,行动像是闪电一般。倭兵竭尽全力地奔跑,才能够跟上他们。也许,只有这样的速度,才能够将几天的路程在几个时辰内走完,达到偷袭栅垒的目的吧!
才过了半个时辰,倭兵已经精疲力竭。三日未能饮食的疲乏,一下子全都涌出来了。他们再也无法贯彻作战方针,拼命地跑到大同江边,疯狂地喝着水。
就算是这样,能够填饱肚子也行。
他们感?到自己软弱得像是一根稻草就能压倒。
就在这时,猛然一声炮响。
闪电般前行的明军骑兵,忽然掉头过来,向倭兵发起了闪电般的冲锋。
本只有芦苇丛的大同江畔,突然漫山遍野都是人。早就埋伏好的明军养精蓄锐,一个个像是恶虎般冲出来,展开了有效而残忍的杀戮。
而背后,黑压压的大军正踏着整齐而严谨的步伐,像是山岳般压过来。
挣扎着在大同江边饮水的倭兵,此时却连作战的阵型都无法维持。
这是一场单纯的杀戮。
炮火将夜空照亮,火枪的光芒,却凌乱而黯淡。
倭兵单兵作战的优势?已完全不存在。饥饿、疲乏、恐惧、绝望将他们完全压垮,他们就像是捆好的稻草一般,被成片地斩倒。
鲜血,将大同江染红。形成一道真实的创口。
只不过一个时辰,两万倭兵,就全军覆没。当黎明的光芒再度照满这片大地时,李如松一步一步,向牡丹峰走去。
他手中捧着的,是绘着金边,没有丝毫血污的,加藤清正的马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