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世外李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6章

    老杨和明军都是干木匠活儿的好手,没多久窝棚的大框架就建成了。使用了榫卯结构,建得精巧结实。

    志远说:“杨叔,我看您这木工手艺非同一般。”

    老杨说:“我这手艺,是跟着我岳父学的。开始是有时给我岳父帮帮忙,没想到渐渐迷上了这一行,越干就越顺手了。”

    明强说:“爹,这空框架子没床板,人怎么睡呢?”

    老杨说:“儿子,你老爹自有法子。”

    老杨把橡木椽子用尺子量了,锯成一段一段的,然后用斧子一剖两半。明军用一把偏斧,把剖面大致修理平整,把背面的两端砍成斜面。然后拿过去剖面朝上,稳稳当当地摆放到了下面的框架上。明强看出了门道,接过明军手里的木头一个挨一个地摆放好,拼成了一张床铺。

    志远说:“这办法真好,睡着不硌人,也稳当。”

    看到小河边长着一大片细而柔韧的野芦苇,老杨笑着说:“这芦苇就像是给咱们准备的。窝棚里铺的、顶子上苫的、挡风墙用的就都是它了。”

    窝棚修好了,几个人看了都很满意。

    “窝棚离地面有两尺多高,这样就不受下面潮气的影响了。”老杨说,“唐教授,如果哪次我等不住你,我会把带给你的东西放在窝棚里。要是你先来,一定记住别急着进窝棚,先用棍子把里面到处敲打一下仔细看看,以防有蛇藏在里面。”

    “谢谢杨叔的提醒,我一定会注意的。”志远说。

    “时候不早了,咱抓紧时间赶路。”老杨说,“明强,把马和驴叫过来,驮上东西走吧。”

    往马背上绑东西的时候,志远发现一个荆条筐里有三只鸡。

    明军说:“大红公鸡能辟邪,是我娘从我舅家给你捉来的。过了正月鸡就开始下蛋了,有两只母鸡,下的蛋就够你吃了。”

    老杨说:“两个母鸡中,黄母鸡是明军送你的。”

    明强说:“爹,我哥是唐教授的学生,我也是。所以那只花母鸡,应该算是我送给唐教授的。”

    老杨笑着说:“你娘就是这么说的,你满意了吧?”

    进入密林,红色和黄色的新鲜落叶下,是一层厚厚的腐叶,脚踩下去松松软软的。树木上依然有不少未落的叶子,遮蔽的林内光线昏暗。

    “这一带地方几十年前有过一次大火,烧了有半个来月,树木全被毁了。”老杨说,“现在这些林子是后来生长起来的,所以这里面枯枝倒树比较少,路就好走一些。”

    走出树林到了仙子岭下,一条小河上有一座护栏有些破损的石拱桥,跨河建在两个巨大的石头上。

    “这座桥建得好,洪水一般威胁不到它。”志远说,“当年建桥肯定花了不少的银子,桥的主人应该是那位剃头留辫子的大官吧?”

    “除了他还能有谁。”老杨笑着说,“这样的石桥一共有三座,石窑沟里的那两座比这建得还气派。两边上下山的路,也是人家修的,一些稀泥滩路段都用大石块铺了。加上开挖石窑洞,花的银子那可就很多了。”

    大家过了石桥,沿着山路开始上山。明军拿着砍刀,时不时把有些挡路的藤蔓荆条砍开。拐来转去的走了好长的时间,终于气喘吁吁地到了山岭上。耳边风声呼呼响,山腰云朵匆匆飘过。志远一看,山岭两边是迥然不同的景象。

    两边最明显的反差,那就是北高南低。北面的山,好似近在眼前,雄伟高大突兀;南面的山,好似远在深谷,大多平缓低矮。北面已是霜叶斑斓的山中秋景;而南面那些低矮的山上,绿色仍固守着大部分阵地。志远再极目南望,又都是青幽幽的崇山峻岭了。

    “怪了,石窑沟里啥时候有了这么大的一个水面?”老杨惊奇地说。

    志远顺着老杨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下面是一个鱼形小盆地。蓝宝石一样的小湖,正好位于鱼的头部,仿佛就是这条鱼本来就该有的一个大眼睛。此时这条鱼正躲在一座小山后面,用晶莹美丽的眼睛,望着高山顶上这些来访的客人。

    “唐教授,看见下面那座小山了吧?”老杨说,“那些石窑洞,就在小山的南面。这上面风太大,咱们快走。”

    南面的山坡上,原始森林的面貌保存得很好,这里有许多高大挺拔的参天大树。有些杉树和橡树大得令人惊叹,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没想到这里会有这么大的树!”志远说,“如此丰富宝贵的资源没有合理利用,可惜了。”

    老杨说:“那场大火没能烧到山这面,才保住了这些大树。再往下走走,你还能看到更大的树。”

    山路盘陀,走了足有两个多小时才到山下,进入一个溪水奔流的峡谷。再看对面,那座在仙子岭上看到的小山,其实并不小,而且也有相当的高度,山上林木繁茂。沿溪流走出阴暗的峡谷,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石桥高架在溪流之上,桥头两边各有一个威武的石狮。桥两边汉白玉护栏板上,是一幅幅三国演义中人物故事的浮雕。

    志远说:“深山之中,竟有如此精美的建筑!”

    老杨说:“南面的河上也有一座石桥,比这座桥还要大一些。”

    说话间大家过了桥。绕过山头一看,眼前平坦开阔,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蒿草、灌木和小树。那个湖泊由于树木的遮挡,只能看见一部分水面。

    “长蒿草小树的地方,都是原先的耕地。”老杨说,“唐教授,你看那一长溜门和窗户,就是石窑洞。”

    志远从望着湖面的方向转过头,只见高高的红色山崖下,那些久经风吹日晒的门窗显得有些苍白。走近一些,可以看到还有残留的窗纸。门和窗户是直接在山石上开挖出来的,有较深的门洞和窗洞。窗棂粗笨古朴,里面有关闭的木板窗扇,镶着一尺多宽的木窗台。

    “这些门窗看起来都完好无损。”志远说,“我能有这样的好地方藏身,真是三生有幸。”

    “听我娘说,当年人们搬走的时候,家具太重都留下了。”明军说,“咱们挑几件最好的家具,让唐教授使用。”

    老杨笑着说:“现在唐教授来到这里,就是这儿的主人。这里的一切,包括这些窑洞,都归唐教授所有了。”

    “杨叔说得对。我住在这里,实际上就成了这里的主人。但我不过是这里一个匆匆的过客,包括这里原来真正的主人,也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世界上的人和事、财产的所有权,总是处在这样不断的变化之中。杨叔,那个瞭望塔一样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志远指着一座有四五米高的木塔问。

    “那叫罐楼,是专门用来储存玉米棒子的。”老杨说,“玉米存在里面不容易坏,老鸦和老鼠也糟蹋不上。”

    老杨领着大家,分开蒿草绕过灌木丛来到一个窑洞前。卸下东西给马和驴摘了鞍子,让它们打了滚儿去饮水吃草。

    “唐教授,咱得先拜一下山神爷。”老杨拿出香烛烧纸小声说,似乎怕惊动了山神。“你不要见怪,来到了山里,最好还是按山里的老规矩办。”志远点了点头。

    老杨带领大家来到一个神龛前,用衣袖拂去神像身上的灰尘,拔掉神龛下地面上的蒿草。大家随着老杨跪拜在神龛前,点烛焚香燃纸。老杨一边叩拜,一边口中念叨着:“山神爷,我们今天送唐教授到这里躲难来了。唐教授是大城市来的人,今后一个人住在这里,求求你老人家在各方面多多照应。”明军把一瓶白酒递给老杨,老杨打开酒在地上洒了一些,然后供到神像面前。

    明强点燃了挂在一棵小树上的鞭炮,清脆的爆响声在山崖间回荡。不少山鸡惊叫着腾空飞起,蒿草丛中也乱成一片,犹如水面起了波澜。野兽在其中慌乱地奔跑,大花和小花不停地狂叫。

    “草窝子里蹿腾着跑的,那是鹿。”明军说,“一直往前冲的,是野猪。”

    一阵混乱过后,志远看见对面二百来米远的地方,树木丛中露出了一座石桥。

    “桥跟前都长起了树。”明军说,“这地方再有几年没人来住,庄稼地就都变成树林子了。”

    “以前山里人种地,都是放火烧林子。”老杨说,“烧过的林地种几年庄家,地不肥了就扔下让它自己再长树,树长起来又烧了种地。”

    “这就是过去的刀耕火种。”志远说,“树木是宝贵的生态和生活资源,这样烧了太可惜。”

    “所以国家把这做法禁止了。”老杨和大家回到放东西的窑洞前,“明军、明强,这窑洞就是你们姥姥、姥爷以前的家。几十年前,我骑马带着迎亲的队伍,就是从这里用毛驴把你娘接走的。我是忘不了这里的,咱们今晚就住这里面。”

    老杨几步跨上台阶,抽出门扣上生锈的大铁钉,吱呀呀一声拉开厚重的木门。大家跟着进去,里面很深很宽敞。由于门窗都关着,所以家具和炕席上的尘土不是很多。

    老杨说:“明强,你先找些柴火把炕烧了。我们几个把隔壁的灶房打扫一下,收拾好锅灶准备做饭。”

    老杨开了灶房的门,进去打开大窗户上的木窗扇,里面顿时豁亮起来。窗子下面是灶台,离灶台不远,是用石块垒墙支起的又大又厚的案板。这个窑洞也挺深挺宽大的,靠里面堆放着一些木料、杂物和柴火。面柜上方、大案板两侧,有好几个装厨具碗碟的窑窝。大家找来几把旧笤帚,扫去蛛网和灰尘。

    明军拿起一个瓦盆说:“爹,我去河里端些水,准备些土倒上水让沃着,一会儿和泥安锅灶用。”

    “不用跑那么远。”老杨说,“出门走几步就有一条原先修的水渠,是从上面一个泉眼引过来的。这水夏天是凉的,冬天是温的,再冷的天都不结冰。”

    “我也打些水,把案板和面柜擦洗一下。”志远说着跟明军出了门,在行李中找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