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五章 长裙很好 (1/2)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来自未来的导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每年的一月进行;九十六位记者投票产生最后的优胜;奥斯卡的风向标;电影奖项鸡肋。将这些所有要素拼凑到一起,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好莱坞外国电影协会在创立金球奖之初,一定没有想到它会沦为奥斯卡的附庸,他们野心勃勃的试图颠覆美国电影奖项的“江湖”,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以至于在1956年,不堪忍受压榨的协会在金球奖中增添了电视奖项。
时值时日,这项当时看起来无比可笑的决定,竟然成为了拯救金球奖的救命稻草——如果没有了电视奖项,金球奖能否生存?那似乎已是肯定的事情。
安德拉-贾马尔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在二十二岁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以计件稿酬记者的身份入行,随后的日子里,他表现出了这个年纪年轻人少有的搏命精神。无论是龙卷风来袭,还是连环车祸,他都能第一时间出现在“前线”,采访到第一首素材。
正是由于这种搏命精神,他一路高升,最后成功拥有了这件世界知名日报的记者证。
可不要小看这张小小的记者证,这是多少从事新闻行业的计件记者的梦想。在跨进第八大道860号的双重大门前,安德拉-贾马尔允许自己愉快的偷看一眼拱门上的装饰铭文,他告诉自己这就是《纽约时报》,少年时代的梦想,新闻界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他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办公室。
但这一系列荣耀和愉快习惯在去年戛然而止,他开始觉得那张挂在双重大门的铭牌如此刺眼,就像一张没有形状的鬼脸,在对他咯咯冷笑;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那个华裔,是他让《纽约时报》成为全纽约,甚至全美国的笑柄;是他让那曾经神圣的新闻界神殿变成了一个笑话,可恶的家伙——安德拉是这样形容他的。
隐藏于一群记者之中,无人知晓,无人注意。这就是安德拉此刻的现状。如果之前,他会将属于《纽约时报》的记者证戴在胸前,享受着别人羡慕嫉妒的目光;但现在,他并不准备这样做。将记者证揣在衣兜里,只有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小心翼翼,躲躲闪闪。可即便是这样,他仍然要承受各种别样的目光。
是晦涩嘲讽吗?或许有;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可怜。《纽约时报》的记者被同行可怜,这是从前无法想象的事情;但现在,它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不容狡辩,无法扭转。
没有摄影记者跟随,安德拉不得不自己解决相片的问题。从前作为文字记者的他开始体验摄影记者艰难的生活。他高举相机,努力保持身体平衡,可左右的碰撞依旧令其重心不稳——可以想象照片出来的效果,那一定是糟糕透顶的。
安德拉不经想到了湖人队的那个爆炸头小子,他是怎么在投篮的时候保持上半身平衡的?无人知晓。
哈利贝瑞从红毯上走过,利落的短发,优雅的妆容,一脸和煦的微笑——尽管谁都知道她此刻的尴尬。
低胸露肩短裙被雨水侵透,紧紧贴合着身体,倘不是寒冷的天气令设计师采用了相对厚重的布料,她已经走光了。但即便没有走光,也能看出**的形状,并不算坚挺,有些下垂的模样。
那是最私密的**,是属于私人的领地,却这样曝露于大众的视野之下,任由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任由文字描写。她一定在诅咒这场雨水,安德拉想。他并没有手下留情,而是快速按下快门,趁着身体还未失去平衡,拍下几张照片。
哈利贝瑞的心情被雨水折腾的一团糟,匆匆应付了几句采访便离开红毯,甚至忘记了在签名板上签名——没人提醒他,事实上,忘记这一点的女星们太多了。
这或许是安德拉经历的最糟糕的红毯秀,没有美丽,没有惊艳,有的只是无休止的尴尬和妄图快速结束尴尬的步伐,所有人都这样。
安德拉的两手感觉酸痛,长时间高举相机让那孱弱的身体部件不堪重负。他开始怀念起那可爱的摄影同伴,一个金发美人。他曾经妄图染指那个尤物,但被拒绝了。这不难想象,纽约的土著女孩总是心高气傲,她们可看不上安德拉这个既不帅、又没有钱、还格外木讷的小记者。
那个金发波斯猫为了约会自己的新男友,上飞机前的一个小时陷进了车轮。生活就是这样,无法预料。安德拉还没来得及参加她的追悼会,就被派往了“前线”,按照主编的说法:我们要完成她的遗志。
是的,如果采访金球奖真是她的遗志的话,安德拉笑了笑,将视线重新透到了红毯上。
又是一个剧组的联合走秀——《指环王》这个圣诞节前后最让人疯狂的一部电影。宏大的世界观,出彩的人物设计,恢宏的气势,当然少不了维塔公司的特效设计,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大片就这样成型。
而且听说这只是第一部,导演的小试牛刀;之后还会有第二部、第三部。如果续集表现的好,还会出前传、后传、番外片。反正托尔金先生的原著有足够的剧情任由编剧发挥。安德拉仿佛看到了好莱坞大片时代的到来,就像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星球大战》引领着好莱坞进入另一个时代,《指环王》也可能做到同样的事情。
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一脸络腮胡子,头发凌乱如狮子的胖子就是《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其貌不扬,之前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a级电影,但《指环王》让他打了个漂亮... -->>
每年的一月进行;九十六位记者投票产生最后的优胜;奥斯卡的风向标;电影奖项鸡肋。将这些所有要素拼凑到一起,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好莱坞外国电影协会在创立金球奖之初,一定没有想到它会沦为奥斯卡的附庸,他们野心勃勃的试图颠覆美国电影奖项的“江湖”,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以至于在1956年,不堪忍受压榨的协会在金球奖中增添了电视奖项。
时值时日,这项当时看起来无比可笑的决定,竟然成为了拯救金球奖的救命稻草——如果没有了电视奖项,金球奖能否生存?那似乎已是肯定的事情。
安德拉-贾马尔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在二十二岁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以计件稿酬记者的身份入行,随后的日子里,他表现出了这个年纪年轻人少有的搏命精神。无论是龙卷风来袭,还是连环车祸,他都能第一时间出现在“前线”,采访到第一首素材。
正是由于这种搏命精神,他一路高升,最后成功拥有了这件世界知名日报的记者证。
可不要小看这张小小的记者证,这是多少从事新闻行业的计件记者的梦想。在跨进第八大道860号的双重大门前,安德拉-贾马尔允许自己愉快的偷看一眼拱门上的装饰铭文,他告诉自己这就是《纽约时报》,少年时代的梦想,新闻界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他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办公室。
但这一系列荣耀和愉快习惯在去年戛然而止,他开始觉得那张挂在双重大门的铭牌如此刺眼,就像一张没有形状的鬼脸,在对他咯咯冷笑;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那个华裔,是他让《纽约时报》成为全纽约,甚至全美国的笑柄;是他让那曾经神圣的新闻界神殿变成了一个笑话,可恶的家伙——安德拉是这样形容他的。
隐藏于一群记者之中,无人知晓,无人注意。这就是安德拉此刻的现状。如果之前,他会将属于《纽约时报》的记者证戴在胸前,享受着别人羡慕嫉妒的目光;但现在,他并不准备这样做。将记者证揣在衣兜里,只有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小心翼翼,躲躲闪闪。可即便是这样,他仍然要承受各种别样的目光。
是晦涩嘲讽吗?或许有;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可怜。《纽约时报》的记者被同行可怜,这是从前无法想象的事情;但现在,它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不容狡辩,无法扭转。
没有摄影记者跟随,安德拉不得不自己解决相片的问题。从前作为文字记者的他开始体验摄影记者艰难的生活。他高举相机,努力保持身体平衡,可左右的碰撞依旧令其重心不稳——可以想象照片出来的效果,那一定是糟糕透顶的。
安德拉不经想到了湖人队的那个爆炸头小子,他是怎么在投篮的时候保持上半身平衡的?无人知晓。
哈利贝瑞从红毯上走过,利落的短发,优雅的妆容,一脸和煦的微笑——尽管谁都知道她此刻的尴尬。
低胸露肩短裙被雨水侵透,紧紧贴合着身体,倘不是寒冷的天气令设计师采用了相对厚重的布料,她已经走光了。但即便没有走光,也能看出**的形状,并不算坚挺,有些下垂的模样。
那是最私密的**,是属于私人的领地,却这样曝露于大众的视野之下,任由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任由文字描写。她一定在诅咒这场雨水,安德拉想。他并没有手下留情,而是快速按下快门,趁着身体还未失去平衡,拍下几张照片。
哈利贝瑞的心情被雨水折腾的一团糟,匆匆应付了几句采访便离开红毯,甚至忘记了在签名板上签名——没人提醒他,事实上,忘记这一点的女星们太多了。
这或许是安德拉经历的最糟糕的红毯秀,没有美丽,没有惊艳,有的只是无休止的尴尬和妄图快速结束尴尬的步伐,所有人都这样。
安德拉的两手感觉酸痛,长时间高举相机让那孱弱的身体部件不堪重负。他开始怀念起那可爱的摄影同伴,一个金发美人。他曾经妄图染指那个尤物,但被拒绝了。这不难想象,纽约的土著女孩总是心高气傲,她们可看不上安德拉这个既不帅、又没有钱、还格外木讷的小记者。
那个金发波斯猫为了约会自己的新男友,上飞机前的一个小时陷进了车轮。生活就是这样,无法预料。安德拉还没来得及参加她的追悼会,就被派往了“前线”,按照主编的说法:我们要完成她的遗志。
是的,如果采访金球奖真是她的遗志的话,安德拉笑了笑,将视线重新透到了红毯上。
又是一个剧组的联合走秀——《指环王》这个圣诞节前后最让人疯狂的一部电影。宏大的世界观,出彩的人物设计,恢宏的气势,当然少不了维塔公司的特效设计,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大片就这样成型。
而且听说这只是第一部,导演的小试牛刀;之后还会有第二部、第三部。如果续集表现的好,还会出前传、后传、番外片。反正托尔金先生的原著有足够的剧情任由编剧发挥。安德拉仿佛看到了好莱坞大片时代的到来,就像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星球大战》引领着好莱坞进入另一个时代,《指环王》也可能做到同样的事情。
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一脸络腮胡子,头发凌乱如狮子的胖子就是《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其貌不扬,之前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a级电影,但《指环王》让他打了个漂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