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红楼]宠后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又一回得胜的徒元徽兴高采烈带着儿子回了宫,康安先去给母后请安,然后再出宫去见三皇叔。
徒元徽忙于政务,便先回了御书房,结果再回凤仪宫时,才发现冯玉儿竟是不许他进东暖阁了。
身后小德子低声道:“皇上,您瞧瞧。”
徒元徽先时没注意到,等顺着小德子指的方向看去,却见康安跪在西暖阁的地上,一脸无辜地远远望着徒元徽。
“你又犯了什么错?”徒元徽走到康安跟前,蹲下身子问道。
“是母后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今日儿臣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便是大不孝,她让我跪两个时辰,回去还得罚抄《孝经》百遍。”康安甚觉自己是代父皇受过,因为父皇之前明明说,这一回让他涉险,专为了磨炼他。
“对,你母后罚得对!”徒元徽冲着东暖阁的方向高声道。
康安立刻低下头,果然人不可貌相,觉得父皇也是可卿口中常说的,面上一套,背后一套的那种人。
“你这么不知爱惜自己,可不伤了你母后的心,”徒元徽又提高了嗓门,“皇后娘娘如今大着肚子,你身为独子,除了要体贴关怀,更当保重自己,不得出任何差池,可太子到底做了些什么?”
康安无语,任由这父皇作态。
“这《孝经》百遍不够,再抄三百遍才好!”徒元徽看热闹不嫌事大,还跟着凑了个趣。
康安垂下眼。
看着东暖阁毫无动静,心中又明白了些。
徒元徽见这苦肉计显然没有奏效,不免有些悻悻然,当晚只能没趣地在西暖阁安了寝。
然后次日一大早,便有消息传过来,徒元升昨晚突发急症,一时救治不及,竟是殁了。
不仅徒元徽震惊,满朝文武都是觉得无法相信,虽然徒元徽在朝堂上尚未宣布此事,但众人已有所耳闻,九月二十八日城外校杨有人试图刺杀皇上,后被一举剿灭,而据说当时,徒元升也在场。
少不得有人疑惑,难道想刺杀永明帝的竟然是徒元升,而他的暴亡,会不会被人所逼?
徒元徽用实际行动粉碎了这些猜测,在朝会上,徒元徽红了眼眶表示,对徒元升的英年早逝,他既觉得吃惊又感到痛心,他没想到,徒元升刚刚帮着自己平定了樊贼的一场叛乱,这么快便匆匆离世了。
随后,除了宣布为徒元升风光大葬外,徒元徽不但追复了他的爵位荣衔,还让其长子承继王府,众人心下都觉得宽慰,觉得三王爷徒元升倒也算死后哀荣了。
设灵头一日,在朝内几位重臣陪和下,徒元徽携太子徒康安亲临三王府致祭,太子以子侄之礼向灵柩叩拜,并且哭得极为伤心,连徒元徽也在一旁红了眼眶。
徒元晔一身邋遢地出现在灵前,原来,他想和姓樊的一起找死,却被徒元升打晕带去了原地,这般回来,一切尘埃落定,而三哥却死了。
徒元徽看了徒元晔一眼,让人将其带了过来。
“老三走前留下信,你和丽秋走吧!”
徒元晔不理徒元徽。
“你一直以为丽秋挂着东宫,其实都是为了你,她知道你会输,不想你死而已。那所谓的东宫簪子,是我以前赐给她的一个承诺,她保护那簪子就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保住你的命!”
徒元晔终于回过头去看徒元徽了。
徒元徽却背过身去:“你还在朝,朕说是放心你,你这性子也会疑神疑鬼,行了,最后一个机会,义忠亲王徒元晔伤心过度,也病死了,康远即了你的位子,也别在朕面前出现!”
说完,徒元徽就走了。
而徒元晔在地上久久不语。
***
徒元升的书房里,阿英前来见徒元徽。
阿英身穿孝服,眼圈虽是红肿,面上却平静无波,只形容间,让人有无限落寞之感。
“阿英,老三到底是如何走的?”
沉默了半晌之后,阿英才道:“三爷昨日回来,似乎心情极好,一个人在书房待了好久,并不许人进去打扰,闲暇日久,三爷已养成笔记当年战事的习惯,有时写到兴奋之处,甚至通宵达旦,所以我并没有觉得异常,是……我疏忽了。”
徒元徽招手,
阿英起身,从近处书格里选了几本已然装好的册子,递给了小德子。
翻看了几页之后,徒元徽不得不赞叹,徒元升确实是位儒将,这一笔一划间,不但尽述他经历过的大小战役,还将每次作战的战略考量、战术得失、以及杀场上胜利失败的原因分析得极透彻。
“后来三爷唤我进来,又吵着要喝酒,”阿英下意识地看了看徒元徽,道:“他说今日高兴,好不容易地,皇上终于肯信他了。”
徒元徽心下不免一黯,没想到徒元升竟如此看重自己的信任,不过仔细想想,自己却防了徒元升一辈子。
“本来三爷的病并不能再喝酒,可我瞧着他难得高兴,不忍扫他的意,便取过酒来,谁想到,三爷不顾劝阻,竟是酩酊大醉,”阿英这时猛地泪如泉涌,“服侍三爷睡到床上,我便去为他熬醒酒汤,没想到再回来时,三爷已然奄奄一息,我才知道,他是用酒服了鹤顶红。”
就知道可能是自尽,真是个傻的。
这时阿英从怀中取出几封书信来,“三爷临走前,给我指了指枕边三封遗书,这才闭上眼。”
小德子接过信,直接递到徒元徽的手上。
遗书皆是以蜡封缄,除了弘圣帝和甄贵太妃的外,还有一封,居然是给冯玉儿的,看着信封上“冯婉瑜亲启”五个字,徒元徽心中百般滋味,却再无一点妒意。
“他可还说过些什么?”徒元徽开口问道。
“回皇上,三爷只提到,对外称他乃暴病而亡,也好留些颜面。”阿英垂头答道,
徒元徽叫过小德子:“将这两封遗书尽速送往西山行宫,还有甄贵太妃老年丧子,怕是承受不了打击,派个太医去跟前看着。”
回到御书房,徒元徽取出一直揣在怀中的那封徒元升给冯玉儿的信,思忖了半天,手屡次伸到蜡封处,最后却都缩了回来,想过半天,还是一跺脚,亲自拿着信去了凤仪宫。
今日东暖阁倒是让他进了,不过冯玉儿半靠在榻上,正自闭目养神,并不愿和他招呼,显得极为冷淡。
知道她还在因为康安遇险的事怨怪自己,徒元徽的确理亏,加上这会子脑子里还转着徒元升的事,他心情也好不到哪里,便随便寻了把椅子,闷不吱声地坐下。
一时间,屋里夫妻二人皆是默默无语,过了好一阵,徒元徽终于站起身来,道:“老三临走前,给你留下封书信,你瞧瞧吧!”说着将信放到榻边小几上,然后径自走了出去。
冯玉儿不免有些诧异,徒元升去世的事她也听说过,心中自是觉得遗憾,心叹这么好的人竟是不长命,只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徒元升最后还会给她留下遗书。
“皇嫂钧鉴,升今日绝笔,以此拜别……”
冯玉儿看完,终究只是叹了口气,要说还有其他,完全没有。
自从得知徒元升暴病而亡,甄贵太妃已是数日滴米未尽,今日皇帝派人送来徒元升的绝笔,甄贵太妃瞧过信,更是哭得肝肠寸断。
“娘娘,保重身子啊,三爷不是说了,请您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赵嬷嬷在一旁流着泪劝道。
“这么个老实孩子,竟得了如此下场,都是为人所害啊,”甄贵太妃嚎啕不止,捶胸顿足,“儿啊,你走之后,让为娘如何活得下去!”
“娘娘,您节哀,别让三爷在天上瞧着您难过。”赵嬷嬷无奈地叹道。
“我自已肚子里爬出来的儿子,凡事最肯替人着想,却不料那些人一个个都想逼死他,”甄贵太妃咬着牙道:“老家伙为了扒灰,拿着我儿当枪使,还有皇帝,若非他将元升扔到西北,何至于落下一身毛病,这会子要他假惺惺地赏什么死后哀荣,还不是他心里有鬼,做给外头人看的!”
“别说了,娘娘,当心……啊!”赵嬷嬷觉得甄贵太妃已有些口不择言,万一这些话传到外头,大家都得不着好。
这边赵嬷嬷刚服侍精疲力竭的甄贵太妃昏睡过去,便听到外头闹出好大的动静,免不得心中又能是一慌。
住在西山行宫的都不免心怀隐忧,那便是,说不得皇帝哪一天便派了人过来,将里头的人,从上到下全给收拾了,真要如此,便是叫天不应,叫天不灵。
胡思乱想了半天,赵嬷嬷还是出了甄贵太妃的屋,朝着人多的地方走了过去,这才发现,大家都围在弘圣帝的院子外,个个皆伸着脖子想往里头瞧,却没谁有胆量进去。
等走上前去,赵嬷嬷拉住一个平常还算说得来的太监,问,“这里头出了何事?”
太监回身道:“太上皇独个把自己关在屋里,这会子正大发雷霆,您瞧,连陈公公都只敢站在屋外。”
这时,从太上皇的屋里头传出一声巨响,把众人都吓了一跳,想必是什么花瓶之类的大件给碎了。
屋外人皆“哇”了一声,下意识地往后退让几步。
有人忍不住问,“到底出了啥事?”
>
又一回得胜的徒元徽兴高采烈带着儿子回了宫,康安先去给母后请安,然后再出宫去见三皇叔。
徒元徽忙于政务,便先回了御书房,结果再回凤仪宫时,才发现冯玉儿竟是不许他进东暖阁了。
身后小德子低声道:“皇上,您瞧瞧。”
徒元徽先时没注意到,等顺着小德子指的方向看去,却见康安跪在西暖阁的地上,一脸无辜地远远望着徒元徽。
“你又犯了什么错?”徒元徽走到康安跟前,蹲下身子问道。
“是母后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今日儿臣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便是大不孝,她让我跪两个时辰,回去还得罚抄《孝经》百遍。”康安甚觉自己是代父皇受过,因为父皇之前明明说,这一回让他涉险,专为了磨炼他。
“对,你母后罚得对!”徒元徽冲着东暖阁的方向高声道。
康安立刻低下头,果然人不可貌相,觉得父皇也是可卿口中常说的,面上一套,背后一套的那种人。
“你这么不知爱惜自己,可不伤了你母后的心,”徒元徽又提高了嗓门,“皇后娘娘如今大着肚子,你身为独子,除了要体贴关怀,更当保重自己,不得出任何差池,可太子到底做了些什么?”
康安无语,任由这父皇作态。
“这《孝经》百遍不够,再抄三百遍才好!”徒元徽看热闹不嫌事大,还跟着凑了个趣。
康安垂下眼。
看着东暖阁毫无动静,心中又明白了些。
徒元徽见这苦肉计显然没有奏效,不免有些悻悻然,当晚只能没趣地在西暖阁安了寝。
然后次日一大早,便有消息传过来,徒元升昨晚突发急症,一时救治不及,竟是殁了。
不仅徒元徽震惊,满朝文武都是觉得无法相信,虽然徒元徽在朝堂上尚未宣布此事,但众人已有所耳闻,九月二十八日城外校杨有人试图刺杀皇上,后被一举剿灭,而据说当时,徒元升也在场。
少不得有人疑惑,难道想刺杀永明帝的竟然是徒元升,而他的暴亡,会不会被人所逼?
徒元徽用实际行动粉碎了这些猜测,在朝会上,徒元徽红了眼眶表示,对徒元升的英年早逝,他既觉得吃惊又感到痛心,他没想到,徒元升刚刚帮着自己平定了樊贼的一场叛乱,这么快便匆匆离世了。
随后,除了宣布为徒元升风光大葬外,徒元徽不但追复了他的爵位荣衔,还让其长子承继王府,众人心下都觉得宽慰,觉得三王爷徒元升倒也算死后哀荣了。
设灵头一日,在朝内几位重臣陪和下,徒元徽携太子徒康安亲临三王府致祭,太子以子侄之礼向灵柩叩拜,并且哭得极为伤心,连徒元徽也在一旁红了眼眶。
徒元晔一身邋遢地出现在灵前,原来,他想和姓樊的一起找死,却被徒元升打晕带去了原地,这般回来,一切尘埃落定,而三哥却死了。
徒元徽看了徒元晔一眼,让人将其带了过来。
“老三走前留下信,你和丽秋走吧!”
徒元晔不理徒元徽。
“你一直以为丽秋挂着东宫,其实都是为了你,她知道你会输,不想你死而已。那所谓的东宫簪子,是我以前赐给她的一个承诺,她保护那簪子就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保住你的命!”
徒元晔终于回过头去看徒元徽了。
徒元徽却背过身去:“你还在朝,朕说是放心你,你这性子也会疑神疑鬼,行了,最后一个机会,义忠亲王徒元晔伤心过度,也病死了,康远即了你的位子,也别在朕面前出现!”
说完,徒元徽就走了。
而徒元晔在地上久久不语。
***
徒元升的书房里,阿英前来见徒元徽。
阿英身穿孝服,眼圈虽是红肿,面上却平静无波,只形容间,让人有无限落寞之感。
“阿英,老三到底是如何走的?”
沉默了半晌之后,阿英才道:“三爷昨日回来,似乎心情极好,一个人在书房待了好久,并不许人进去打扰,闲暇日久,三爷已养成笔记当年战事的习惯,有时写到兴奋之处,甚至通宵达旦,所以我并没有觉得异常,是……我疏忽了。”
徒元徽招手,
阿英起身,从近处书格里选了几本已然装好的册子,递给了小德子。
翻看了几页之后,徒元徽不得不赞叹,徒元升确实是位儒将,这一笔一划间,不但尽述他经历过的大小战役,还将每次作战的战略考量、战术得失、以及杀场上胜利失败的原因分析得极透彻。
“后来三爷唤我进来,又吵着要喝酒,”阿英下意识地看了看徒元徽,道:“他说今日高兴,好不容易地,皇上终于肯信他了。”
徒元徽心下不免一黯,没想到徒元升竟如此看重自己的信任,不过仔细想想,自己却防了徒元升一辈子。
“本来三爷的病并不能再喝酒,可我瞧着他难得高兴,不忍扫他的意,便取过酒来,谁想到,三爷不顾劝阻,竟是酩酊大醉,”阿英这时猛地泪如泉涌,“服侍三爷睡到床上,我便去为他熬醒酒汤,没想到再回来时,三爷已然奄奄一息,我才知道,他是用酒服了鹤顶红。”
就知道可能是自尽,真是个傻的。
这时阿英从怀中取出几封书信来,“三爷临走前,给我指了指枕边三封遗书,这才闭上眼。”
小德子接过信,直接递到徒元徽的手上。
遗书皆是以蜡封缄,除了弘圣帝和甄贵太妃的外,还有一封,居然是给冯玉儿的,看着信封上“冯婉瑜亲启”五个字,徒元徽心中百般滋味,却再无一点妒意。
“他可还说过些什么?”徒元徽开口问道。
“回皇上,三爷只提到,对外称他乃暴病而亡,也好留些颜面。”阿英垂头答道,
徒元徽叫过小德子:“将这两封遗书尽速送往西山行宫,还有甄贵太妃老年丧子,怕是承受不了打击,派个太医去跟前看着。”
回到御书房,徒元徽取出一直揣在怀中的那封徒元升给冯玉儿的信,思忖了半天,手屡次伸到蜡封处,最后却都缩了回来,想过半天,还是一跺脚,亲自拿着信去了凤仪宫。
今日东暖阁倒是让他进了,不过冯玉儿半靠在榻上,正自闭目养神,并不愿和他招呼,显得极为冷淡。
知道她还在因为康安遇险的事怨怪自己,徒元徽的确理亏,加上这会子脑子里还转着徒元升的事,他心情也好不到哪里,便随便寻了把椅子,闷不吱声地坐下。
一时间,屋里夫妻二人皆是默默无语,过了好一阵,徒元徽终于站起身来,道:“老三临走前,给你留下封书信,你瞧瞧吧!”说着将信放到榻边小几上,然后径自走了出去。
冯玉儿不免有些诧异,徒元升去世的事她也听说过,心中自是觉得遗憾,心叹这么好的人竟是不长命,只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徒元升最后还会给她留下遗书。
“皇嫂钧鉴,升今日绝笔,以此拜别……”
冯玉儿看完,终究只是叹了口气,要说还有其他,完全没有。
自从得知徒元升暴病而亡,甄贵太妃已是数日滴米未尽,今日皇帝派人送来徒元升的绝笔,甄贵太妃瞧过信,更是哭得肝肠寸断。
“娘娘,保重身子啊,三爷不是说了,请您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赵嬷嬷在一旁流着泪劝道。
“这么个老实孩子,竟得了如此下场,都是为人所害啊,”甄贵太妃嚎啕不止,捶胸顿足,“儿啊,你走之后,让为娘如何活得下去!”
“娘娘,您节哀,别让三爷在天上瞧着您难过。”赵嬷嬷无奈地叹道。
“我自已肚子里爬出来的儿子,凡事最肯替人着想,却不料那些人一个个都想逼死他,”甄贵太妃咬着牙道:“老家伙为了扒灰,拿着我儿当枪使,还有皇帝,若非他将元升扔到西北,何至于落下一身毛病,这会子要他假惺惺地赏什么死后哀荣,还不是他心里有鬼,做给外头人看的!”
“别说了,娘娘,当心……啊!”赵嬷嬷觉得甄贵太妃已有些口不择言,万一这些话传到外头,大家都得不着好。
这边赵嬷嬷刚服侍精疲力竭的甄贵太妃昏睡过去,便听到外头闹出好大的动静,免不得心中又能是一慌。
住在西山行宫的都不免心怀隐忧,那便是,说不得皇帝哪一天便派了人过来,将里头的人,从上到下全给收拾了,真要如此,便是叫天不应,叫天不灵。
胡思乱想了半天,赵嬷嬷还是出了甄贵太妃的屋,朝着人多的地方走了过去,这才发现,大家都围在弘圣帝的院子外,个个皆伸着脖子想往里头瞧,却没谁有胆量进去。
等走上前去,赵嬷嬷拉住一个平常还算说得来的太监,问,“这里头出了何事?”
太监回身道:“太上皇独个把自己关在屋里,这会子正大发雷霆,您瞧,连陈公公都只敢站在屋外。”
这时,从太上皇的屋里头传出一声巨响,把众人都吓了一跳,想必是什么花瓶之类的大件给碎了。
屋外人皆“哇”了一声,下意识地往后退让几步。
有人忍不住问,“到底出了啥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