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北洋权魔段祺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潮下的无奈
细雨霏霏,天空混沌,给人以沉闷、压抑感。
9月4日清晨,象坊桥一带再度喧嚣,武装军警和游动岗哨控制了附近街区。今天,是总统选举日。但这并没有给京畿人民带来喜庆,只有风雨飘摇的街道,残缺不全的红绿标语,仿佛多少作了一点诠释。
大选之前,徐树铮带着段祺瑞的使命来到天津,单独拜会了徐世昌。
“菊人老”,他以少有的谦和说,“安福系,交通系和研究系已大致达成协议,督军团也形成共识,大家一致推举先生为下届总统。先生众望所归,可喜可贺。”
徐世昌乃前清老官僚,现年64岁。处世圆滑,城府极深,不管在前清乱世,袁世凯祸国,还是段祺瑞当政;抑或在翻云覆雨,变幻无常的政坛上,他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应裕自如,成了经久不衰的混世枭雄。从心理上讲,他十分讨厌老段和小徐,更不赞成老段的内外政策,但他知道他们控制着安福国会,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借助他们的力量。因此,他一直讨好皖系。今天看来,他这一“宝”算押对了。他笑道:“嘻嘻,过奖了。合肥,河间,王聘老乃北洋三杰,三人中又顶数合肥资望素著。既然王聘老不合流俗,河间又固辞总统,不如举合肥继之,最为合适。”他知道段祺瑞无意于此,所以才敢这样说。
“菊人老不必过谦。芝老一再声明固辞,这总统人选非先生莫属了。”“嘻嘻,老朽只有勉为其难了。”
同样,小徐对老徐也无好感。他嫌他太圆滑,太世故。本来他早对总统重诞三尺,现在又来这一套,真没意思。但小徐是来摸底的,将来老段还用得着他,所以不好得罪他。于是,小徐直截了当地问:“新总统上台伊始,就要对内阁去留做出抉择。先生对此有何设想?”徐世昌早就猜出小徐来意,慎言道:“合肥人才难得,老朽极愿与他合作。再说,老朽能有今日,多亏合肥成全,我怎能忘记他呢?”
小徐要的就是此话,高兴地说:“好啊,二公如能携手,真乃珠联璧合。中国有希望了!请问菊人老,现在段总理应该做些什么?”
徐世昌说:“合肥,河间素来有隙,这次河间落选必有怨尤。若处理不周,恐酿成大患。为此,老朽以为二公相约下台为好。不知合肥能否肯暂时委屈一下?”
小徐说:“只要段总理能再登揆阁,我想这事不难做到。先生对副总统人选有何考虑?”“至于副总统嘛,老朽不便多言。还是由国会考虑吧。”
小徐正因一个副座许给两人而发愁,本想让老家伙拿个意见也好解脱;谁知老东西转轴儿太多,只好作罢。小徐还有点不放心,又问:“段总理的参战督办兼职,您看……?”
就徐世昌的本意而言,老段的参战督办也给他“撸”了。但这很危险,惹恼老段会翻船的。他朗笑道:“哈哈,只要合肥愿意,这个职务永远是他的。”“好,告辞了。”
小徐带着“黄油球”的许诺离津,回京劝说老段于8月1日发表了辞职通电……上午10时,46名参、众两院议员集会大厅。10天前就当选的参议院议长梁士诒,副议长朱启钤,众议院议长王揖唐,副议长刘恩格,秘书长王印川都大模大样坐在主席台上。
这些来自各省的议员,都是皖系以每票400元,800元,100元不等的价格收卖来的,最高者达5000元一张。结果光用于拉拢议员的费用就高达1000多万元!这400多名议员中,安福系竟占80多名,其余的是新旧交通系和研究系。这些议员当选后分别被段祺瑞政府聘请为顾问、咨议、参议等职,每人月薪高达00元到1000元不等。所以,这些议员大多成为皖系死心塌地的走狗。安福国会则成了皖系名符其实的工具。
当王揖唐宣布开会时,旁听席上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影响会议质量。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显然蕴含着某种敌意和不满。还有人故意把椅子弄得咯吱作响。
王揖唐的讲话冗长而空泛,他的口才更难让人恭维,他从三皇五帝一直啰嗦到武昌首义,袁氏立国,黄陂正位,张勋复辟,段氏“拨乱”。滔滔不绝地说了半个多小时,还没有结束的意思。人们早就不耐烦了。
“议长先生,”旁听席上有人发难,大声吼叫,“外界盛传议员们每人得到出席费几百元,有少数议员多达5000元,这是怎么回事?请解释:”显然,此人系来自没得到好处的议员。“听说收买议员的钱是安福俱乐部垫付的,安福的钱是从日本借款中挪用的。可有其事”另一个人双手卷成喇叭筒站起来嚷。
“请答复”,“请解释”,“不要回避”,“请问议长,你拿了多少出席费?说真话”……会场大乱。喊声、骂声、怪叫声响成一片。王揖唐意识到这是故意发难。他跟正、副议长耳语几句之后,宣布:“对不起,今天是总统选举,不是质询答辩,本议长无答疑义务。请两院议员注意,不要受干扰,下面开始投票……”
投票开始了。与会议员实到46名,徐世昌以45票的绝对多数当选总统。
这些天,段祺瑞悲观失望,气急败坏。他又害了“癫狂症”,看什么都不顺眼,整天关在屋里抽烟走路,寝食俱废。不几天就憔悴得像个大烟鬼。
自从他发表辞职电,很久不到国务院办公。国务秘书送来的公文、函电他看也不看,但也不让别人看,任凭堆放在桌子上。他的下台已成定局,单等徐世昌宣誓就职时公布了。
怕死偏遇掘墓人。就在这时,驻日公使章宗祥派人送来恶讯:日本寺内内阁即将垮台,鉴于欧战即将结束,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日本天皇决定更换内阁。无疑,这对段祺瑞又是一声晴天霹雳。因为段内阁之所以能够生存,段祺瑞能够复职,主要靠寺内支持。如果没有他,皖系政权早就垮台了。自1917年1月寺内上台,到今年9月这一年多时间里,光借给段政府,包括以铁路、银行、电讯、森林、矿产等作抵押的借款,就多达亿多日元。超过以前日本政府对中国借款总和的倍多。当然,日本因此而攫取的利益,远远超过此数,远远超过“二十一条”……这样一来,段祺瑞重登揆阁的希望更加渺茫了!
但是,段祺瑞最大特点是坚韧不拔,死不服输。他听到以上消息后,立刻吼叫道:“备车!”于是,爬上汽车来到国务院。一进总理办公厅,秘书长方枢吓了一跳:天哪,这是一个疯子!只几天不见,他的脸色灰暗,头发蓬乱,衣冠不整,心力交瘁。扣子系错了,前衿上沾着许多污秽。他立刻传令徐树铮、李思浩(财长),曹汝霖(银行总裁)来开会。他要在自己和寺内内阁下台前,再向日本借款1亿日元,作为下台后控制北京政府、各省督军和训练参战军的经费。
9月4日,驻日公使章宗祥和日本外相后藤,达成满蒙四路000万元垫款合同〔〕和高徐——济顺二路000万元借款协定〔〕。8日,段内阁又以国库券作抵押,向日本政府签定000万日元的参战借款协定。段祺瑞一次次出卖国家主权,至于日后造成什么恶果,他一概在所不计了。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段祺瑞以为事出机密,实际上他的卖国行径早就暴露无遗了。不久,北京的《晨报》、《大中》、《中华新报》、《国民公报》、《经世》、《亚陆》和《民强》等8家大报,相继登出段祺瑞大举借外债的卖国行为。段祺瑞羞成怒,竞命徐树铮指令警察厅封闭了8家报馆。引起国内外一片哗然。
9月9日,即参战借款后第二天,寺内内阁垮台了,代之以原敬内阁。受世界潮流影响和西南军政府的游说,原敬内阁决定对寺内支持皖系,助长中国内战的政策作一调整。
这对段祺瑞是致命一击!
段祺瑞权衡利弊,认为还是支持曹锟当副总统合算:一、曹三比张作霖更容易驾驭,如能满足他这一愿望,不仅他会站到皖系一边,而且吴佩孚也不会如此离经叛道;二,徐世昌主张“虚此席以待南方领袖”,遭到曹三忌恨,如把这一角色给他,这对徐世昌也是一种制约;三,张作霖陈兵京畿,成了段祺瑞肘腋之患,如果把曹三拉过来,对奉张是一种牵制。这种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正巧,因张作霖免了徐树铮副总司令之职,小徐... -->>
大潮下的无奈
细雨霏霏,天空混沌,给人以沉闷、压抑感。
9月4日清晨,象坊桥一带再度喧嚣,武装军警和游动岗哨控制了附近街区。今天,是总统选举日。但这并没有给京畿人民带来喜庆,只有风雨飘摇的街道,残缺不全的红绿标语,仿佛多少作了一点诠释。
大选之前,徐树铮带着段祺瑞的使命来到天津,单独拜会了徐世昌。
“菊人老”,他以少有的谦和说,“安福系,交通系和研究系已大致达成协议,督军团也形成共识,大家一致推举先生为下届总统。先生众望所归,可喜可贺。”
徐世昌乃前清老官僚,现年64岁。处世圆滑,城府极深,不管在前清乱世,袁世凯祸国,还是段祺瑞当政;抑或在翻云覆雨,变幻无常的政坛上,他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应裕自如,成了经久不衰的混世枭雄。从心理上讲,他十分讨厌老段和小徐,更不赞成老段的内外政策,但他知道他们控制着安福国会,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借助他们的力量。因此,他一直讨好皖系。今天看来,他这一“宝”算押对了。他笑道:“嘻嘻,过奖了。合肥,河间,王聘老乃北洋三杰,三人中又顶数合肥资望素著。既然王聘老不合流俗,河间又固辞总统,不如举合肥继之,最为合适。”他知道段祺瑞无意于此,所以才敢这样说。
“菊人老不必过谦。芝老一再声明固辞,这总统人选非先生莫属了。”“嘻嘻,老朽只有勉为其难了。”
同样,小徐对老徐也无好感。他嫌他太圆滑,太世故。本来他早对总统重诞三尺,现在又来这一套,真没意思。但小徐是来摸底的,将来老段还用得着他,所以不好得罪他。于是,小徐直截了当地问:“新总统上台伊始,就要对内阁去留做出抉择。先生对此有何设想?”徐世昌早就猜出小徐来意,慎言道:“合肥人才难得,老朽极愿与他合作。再说,老朽能有今日,多亏合肥成全,我怎能忘记他呢?”
小徐要的就是此话,高兴地说:“好啊,二公如能携手,真乃珠联璧合。中国有希望了!请问菊人老,现在段总理应该做些什么?”
徐世昌说:“合肥,河间素来有隙,这次河间落选必有怨尤。若处理不周,恐酿成大患。为此,老朽以为二公相约下台为好。不知合肥能否肯暂时委屈一下?”
小徐说:“只要段总理能再登揆阁,我想这事不难做到。先生对副总统人选有何考虑?”“至于副总统嘛,老朽不便多言。还是由国会考虑吧。”
小徐正因一个副座许给两人而发愁,本想让老家伙拿个意见也好解脱;谁知老东西转轴儿太多,只好作罢。小徐还有点不放心,又问:“段总理的参战督办兼职,您看……?”
就徐世昌的本意而言,老段的参战督办也给他“撸”了。但这很危险,惹恼老段会翻船的。他朗笑道:“哈哈,只要合肥愿意,这个职务永远是他的。”“好,告辞了。”
小徐带着“黄油球”的许诺离津,回京劝说老段于8月1日发表了辞职通电……上午10时,46名参、众两院议员集会大厅。10天前就当选的参议院议长梁士诒,副议长朱启钤,众议院议长王揖唐,副议长刘恩格,秘书长王印川都大模大样坐在主席台上。
这些来自各省的议员,都是皖系以每票400元,800元,100元不等的价格收卖来的,最高者达5000元一张。结果光用于拉拢议员的费用就高达1000多万元!这400多名议员中,安福系竟占80多名,其余的是新旧交通系和研究系。这些议员当选后分别被段祺瑞政府聘请为顾问、咨议、参议等职,每人月薪高达00元到1000元不等。所以,这些议员大多成为皖系死心塌地的走狗。安福国会则成了皖系名符其实的工具。
当王揖唐宣布开会时,旁听席上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影响会议质量。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显然蕴含着某种敌意和不满。还有人故意把椅子弄得咯吱作响。
王揖唐的讲话冗长而空泛,他的口才更难让人恭维,他从三皇五帝一直啰嗦到武昌首义,袁氏立国,黄陂正位,张勋复辟,段氏“拨乱”。滔滔不绝地说了半个多小时,还没有结束的意思。人们早就不耐烦了。
“议长先生,”旁听席上有人发难,大声吼叫,“外界盛传议员们每人得到出席费几百元,有少数议员多达5000元,这是怎么回事?请解释:”显然,此人系来自没得到好处的议员。“听说收买议员的钱是安福俱乐部垫付的,安福的钱是从日本借款中挪用的。可有其事”另一个人双手卷成喇叭筒站起来嚷。
“请答复”,“请解释”,“不要回避”,“请问议长,你拿了多少出席费?说真话”……会场大乱。喊声、骂声、怪叫声响成一片。王揖唐意识到这是故意发难。他跟正、副议长耳语几句之后,宣布:“对不起,今天是总统选举,不是质询答辩,本议长无答疑义务。请两院议员注意,不要受干扰,下面开始投票……”
投票开始了。与会议员实到46名,徐世昌以45票的绝对多数当选总统。
这些天,段祺瑞悲观失望,气急败坏。他又害了“癫狂症”,看什么都不顺眼,整天关在屋里抽烟走路,寝食俱废。不几天就憔悴得像个大烟鬼。
自从他发表辞职电,很久不到国务院办公。国务秘书送来的公文、函电他看也不看,但也不让别人看,任凭堆放在桌子上。他的下台已成定局,单等徐世昌宣誓就职时公布了。
怕死偏遇掘墓人。就在这时,驻日公使章宗祥派人送来恶讯:日本寺内内阁即将垮台,鉴于欧战即将结束,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日本天皇决定更换内阁。无疑,这对段祺瑞又是一声晴天霹雳。因为段内阁之所以能够生存,段祺瑞能够复职,主要靠寺内支持。如果没有他,皖系政权早就垮台了。自1917年1月寺内上台,到今年9月这一年多时间里,光借给段政府,包括以铁路、银行、电讯、森林、矿产等作抵押的借款,就多达亿多日元。超过以前日本政府对中国借款总和的倍多。当然,日本因此而攫取的利益,远远超过此数,远远超过“二十一条”……这样一来,段祺瑞重登揆阁的希望更加渺茫了!
但是,段祺瑞最大特点是坚韧不拔,死不服输。他听到以上消息后,立刻吼叫道:“备车!”于是,爬上汽车来到国务院。一进总理办公厅,秘书长方枢吓了一跳:天哪,这是一个疯子!只几天不见,他的脸色灰暗,头发蓬乱,衣冠不整,心力交瘁。扣子系错了,前衿上沾着许多污秽。他立刻传令徐树铮、李思浩(财长),曹汝霖(银行总裁)来开会。他要在自己和寺内内阁下台前,再向日本借款1亿日元,作为下台后控制北京政府、各省督军和训练参战军的经费。
9月4日,驻日公使章宗祥和日本外相后藤,达成满蒙四路000万元垫款合同〔〕和高徐——济顺二路000万元借款协定〔〕。8日,段内阁又以国库券作抵押,向日本政府签定000万日元的参战借款协定。段祺瑞一次次出卖国家主权,至于日后造成什么恶果,他一概在所不计了。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段祺瑞以为事出机密,实际上他的卖国行径早就暴露无遗了。不久,北京的《晨报》、《大中》、《中华新报》、《国民公报》、《经世》、《亚陆》和《民强》等8家大报,相继登出段祺瑞大举借外债的卖国行为。段祺瑞羞成怒,竞命徐树铮指令警察厅封闭了8家报馆。引起国内外一片哗然。
9月9日,即参战借款后第二天,寺内内阁垮台了,代之以原敬内阁。受世界潮流影响和西南军政府的游说,原敬内阁决定对寺内支持皖系,助长中国内战的政策作一调整。
这对段祺瑞是致命一击!
段祺瑞权衡利弊,认为还是支持曹锟当副总统合算:一、曹三比张作霖更容易驾驭,如能满足他这一愿望,不仅他会站到皖系一边,而且吴佩孚也不会如此离经叛道;二,徐世昌主张“虚此席以待南方领袖”,遭到曹三忌恨,如把这一角色给他,这对徐世昌也是一种制约;三,张作霖陈兵京畿,成了段祺瑞肘腋之患,如果把曹三拉过来,对奉张是一种牵制。这种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正巧,因张作霖免了徐树铮副总司令之职,小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