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明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十四章
忽传贺胜桥、咸宁悉落入敌手,南逃之路已绝。倭寇攻占田家镇后,兵势汹汹,又陷浠水、黄陂等处;倭军一部迫近兰溪、阳逻,锐不可当。民皆星散,房屋一空。倭寇一部攻拔信阳,又沿平汉铁路南下,经应山、安陆、云梦、应城向汉阳、汉口迂回。由此,东、北、南三路已绝,惟有西路可逃。民皆讻讻,折回城中,或转而西逃,或藏身家中,听天由命。倭军前锋进至张家墩,悍然炮击汉口城。民如惊蚁,四散乱窜。汉奸于隐蔽处点火造势,以为内应,惊扰城中军民。蒋中正见大势已去,急令二十万守城军撤走;又令:“将凡有可能被敌军利用之虞的设施均予以破坏!”军令既下,爆破声此起彼伏,日则黑烟腾空,夜则火光照天。武汉大乱,纷纷攘攘,哭声不绝。
汉口保育院内,众皆焦虑不安。李昆源至汉口留守机关交涉,请求拨付车辆船只。蒋夫人亲自过问难童事宜,故得留守机关特别照应。汉口保育院之难童依次撤离。蒋夫人亲临保育院,指导撤离工作。余楚声忙于填表编队,预备途中食物药品。蒋夫人道:“阳新、大冶、鄂城已失守,日寇波田支队逼至葛店,不日将至武汉。我欲往衡阳,楚声可与我同行。”楚声道:“现保育院仍有近千难童,我不能就此离去。”蒋夫人知其意决,遂留下手谕,道:“途中如有难处,可凭此手谕求助于当地机关。”言罢凄怆相别。
时满城狼藉,商铺尽闭,街头旧物横陈。原本不思离城者,亦裹财出逃。难民扶老携幼,背包挑担,聚积码头,急候船只。船少人众,皆争先靠前,混乱不堪,以致有人被挤落江中。有人大呼:“东洋鬼不日即至,在此待船,如同待死!不若徒步入川,尚能捡得性命。”众皆以为然,散去近半,人流夹江西行,两岸哭声不绝。
余楚声带三百余难童至码头。众难民冲突上前,欲与难童争船。军警挥棍乱击,将难民阻拦于岸边。安顿完毕,楚声反身下船,嘱护送人员道:“教会小学尚有五百难童,我去照应孩儿们。你们且好好照看船上孩童。”众难童不舍,扯衣哭道:“余老师,一起走吧!”楚声挥手道:“孩儿们放心,余老师坐下一趟船走。”忽见福来牵着妹妹,挤出人群,双双跪下,哭道:“余老师,谢谢你的大恩大德。”桃桃哭道:“余老师,我还能见着你么?”楚声笑道:“桃桃先到宜昌,余老师随后便到。”言罢挥手示意。桃桃依依回望,道:“余老师快来哟!”船刚驶出汉口港,忽三架倭机飞临,猛击汽船。须臾间,烟火腾空,汽船倾覆。三百余众皆落水,于浪中扑腾呼号,天地不应,逐流而去。两岸之民俱引颈惊望,呼叫不绝。楚声立于岸边,不知所措,嘶声哭喊,眼睁睁看着难童成江中冤鬼。宝莲亦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李昆源惊闻噩耗,不胜悲戚。忽汉口留守处送来一批枪支,言江中无船,余者当步行离城,枪支可供老师防身之用。宝莲摆弄枪支,切齿道:“我穆宝莲,乃女中丈夫,目睹今日惨剧,平生第一次大哭,心中仇恨如火。我欲留守武汉,屠戮倭狗!”众人皆劝。忽保育总会从长沙来电,令李昆源与汉口租界联系,寻求外国领事馆之人道援助。事不宜迟,李昆源急往英国领事馆求助。忽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来电,言:民生公司留轮船一艘,专供保育院师生离城之用。
众皆大喜,趁夜将难童带至江边。时卢作孚已在船上迎候。李昆源道谢不已。卢作孚道:“听言谢家昌夫人亦在此处?”李昆源唤楚声上前。卢作孚道:“谢太太可曾听说卢作南其人?”楚声道:“卢作南乃中华英豪,去岁淞沪之战时,卢作南助谢家昌渡河。忽倭机飞至,卢作南裹国旗大呼:‘大汉不沉!中华不亡!’后赴水身亡。”卢作孚执楚声之手,噙泪道:“卢作南乃卢某之弟,谢将军倡导大义,将舍弟事迹言传,在下不胜感激!”楚声道:“卢先生今日拯难童于危难,亦当世之英雄。”于是众难童鱼贯登船。待众难童安顿已定,卢作孚方辞别离船。
忽江边难民趁机抢登汽船,阵势大乱。众人相腾挤,哭喊声一片。汽船急离码头。楚声悲怆回首,昏黄灯光下,一片悲伤绝望人群,渐渐模糊。翌晨,船达岳口,众心稍安。忽倭机从云中扑出,突击江中汽船。各船颤如惊兔,裂浪竞逃。船上难童皆匍匐,惊栗而哭。宝莲暴怒,举枪便射。忽旁近之新升隆号中弹,轰然爆炸,船覆人亡。楚声骇然,眼看着船上人逐流而去。船至宜昌,楚声最后下船,见难童皆无恙,只觉今日方从鬼门关出来。
徐镜平亲至码头迎候,见楚声等人无恙,与楚声相拥,喜极而泣。镜平将众人带至安欧娜女中。此校为英国教会所办。楚声道:“校中悬挂英国国旗,倭机必有所忌惮。”镜平道:“宜昌素称‘川鄂咽喉’,乃兵家必争之地。倭寇欲断我国后路,频繁轰炸宜昌。上月中旬,我校举行“九一八”周年祭,忽倭机猛轰城区,致使我校三十名难童罹难。可见倭寇已肆无忌惮。”楚声听罢,不觉回望东天。
前近三峡,航道狭窄,滩多浪急,大船难以溯江而上。凡进川者,皆于此换船上行。时进川物资皆滞于此,连绵数里,由军警看护。难民自东涌来,将此山僻之地挤得水泄不通。难民皆欲换乘入川,苦候船票。然人多船少,又兼政府人员囤积船票,以图暴力,大部难民难以如愿。自通惠路至船码头,大街小巷尽是难民,凡旅店客栈、学校,皆无立锥之地;客栈奇贵,贫苦难民难以支付,或露宿街头,或栖身屋檐,尽皆凄惶失魂。
安顿完毕,楚声急欲西行。徐镜平道:“宜昌为西进据点,各地难民皆聚于此,船票奇缺。交通部规定:凡西进之中国船只,五成装兵工署之军备;余者之七成为公务人员所有,其余三成由轮船公司卖票。我久居于此,每日至售票厅里碰运气,俱失望而归。此处难民皆涌至民生宜昌分公司,以期大运;押运货物之军官甚至掏枪威胁要船。”楚声愕然道:“势迫如此,满街难民,岂不在此待死!”徐镜平道:“现今境况:倭寇据有武汉,兵锋西指;又值深秋,长江将近枯水期,若船运迟缓,捱至冬季,则大型设备无法入川,大损国力。”... -->>
第四十四章
忽传贺胜桥、咸宁悉落入敌手,南逃之路已绝。倭寇攻占田家镇后,兵势汹汹,又陷浠水、黄陂等处;倭军一部迫近兰溪、阳逻,锐不可当。民皆星散,房屋一空。倭寇一部攻拔信阳,又沿平汉铁路南下,经应山、安陆、云梦、应城向汉阳、汉口迂回。由此,东、北、南三路已绝,惟有西路可逃。民皆讻讻,折回城中,或转而西逃,或藏身家中,听天由命。倭军前锋进至张家墩,悍然炮击汉口城。民如惊蚁,四散乱窜。汉奸于隐蔽处点火造势,以为内应,惊扰城中军民。蒋中正见大势已去,急令二十万守城军撤走;又令:“将凡有可能被敌军利用之虞的设施均予以破坏!”军令既下,爆破声此起彼伏,日则黑烟腾空,夜则火光照天。武汉大乱,纷纷攘攘,哭声不绝。
汉口保育院内,众皆焦虑不安。李昆源至汉口留守机关交涉,请求拨付车辆船只。蒋夫人亲自过问难童事宜,故得留守机关特别照应。汉口保育院之难童依次撤离。蒋夫人亲临保育院,指导撤离工作。余楚声忙于填表编队,预备途中食物药品。蒋夫人道:“阳新、大冶、鄂城已失守,日寇波田支队逼至葛店,不日将至武汉。我欲往衡阳,楚声可与我同行。”楚声道:“现保育院仍有近千难童,我不能就此离去。”蒋夫人知其意决,遂留下手谕,道:“途中如有难处,可凭此手谕求助于当地机关。”言罢凄怆相别。
时满城狼藉,商铺尽闭,街头旧物横陈。原本不思离城者,亦裹财出逃。难民扶老携幼,背包挑担,聚积码头,急候船只。船少人众,皆争先靠前,混乱不堪,以致有人被挤落江中。有人大呼:“东洋鬼不日即至,在此待船,如同待死!不若徒步入川,尚能捡得性命。”众皆以为然,散去近半,人流夹江西行,两岸哭声不绝。
余楚声带三百余难童至码头。众难民冲突上前,欲与难童争船。军警挥棍乱击,将难民阻拦于岸边。安顿完毕,楚声反身下船,嘱护送人员道:“教会小学尚有五百难童,我去照应孩儿们。你们且好好照看船上孩童。”众难童不舍,扯衣哭道:“余老师,一起走吧!”楚声挥手道:“孩儿们放心,余老师坐下一趟船走。”忽见福来牵着妹妹,挤出人群,双双跪下,哭道:“余老师,谢谢你的大恩大德。”桃桃哭道:“余老师,我还能见着你么?”楚声笑道:“桃桃先到宜昌,余老师随后便到。”言罢挥手示意。桃桃依依回望,道:“余老师快来哟!”船刚驶出汉口港,忽三架倭机飞临,猛击汽船。须臾间,烟火腾空,汽船倾覆。三百余众皆落水,于浪中扑腾呼号,天地不应,逐流而去。两岸之民俱引颈惊望,呼叫不绝。楚声立于岸边,不知所措,嘶声哭喊,眼睁睁看着难童成江中冤鬼。宝莲亦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李昆源惊闻噩耗,不胜悲戚。忽汉口留守处送来一批枪支,言江中无船,余者当步行离城,枪支可供老师防身之用。宝莲摆弄枪支,切齿道:“我穆宝莲,乃女中丈夫,目睹今日惨剧,平生第一次大哭,心中仇恨如火。我欲留守武汉,屠戮倭狗!”众人皆劝。忽保育总会从长沙来电,令李昆源与汉口租界联系,寻求外国领事馆之人道援助。事不宜迟,李昆源急往英国领事馆求助。忽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来电,言:民生公司留轮船一艘,专供保育院师生离城之用。
众皆大喜,趁夜将难童带至江边。时卢作孚已在船上迎候。李昆源道谢不已。卢作孚道:“听言谢家昌夫人亦在此处?”李昆源唤楚声上前。卢作孚道:“谢太太可曾听说卢作南其人?”楚声道:“卢作南乃中华英豪,去岁淞沪之战时,卢作南助谢家昌渡河。忽倭机飞至,卢作南裹国旗大呼:‘大汉不沉!中华不亡!’后赴水身亡。”卢作孚执楚声之手,噙泪道:“卢作南乃卢某之弟,谢将军倡导大义,将舍弟事迹言传,在下不胜感激!”楚声道:“卢先生今日拯难童于危难,亦当世之英雄。”于是众难童鱼贯登船。待众难童安顿已定,卢作孚方辞别离船。
忽江边难民趁机抢登汽船,阵势大乱。众人相腾挤,哭喊声一片。汽船急离码头。楚声悲怆回首,昏黄灯光下,一片悲伤绝望人群,渐渐模糊。翌晨,船达岳口,众心稍安。忽倭机从云中扑出,突击江中汽船。各船颤如惊兔,裂浪竞逃。船上难童皆匍匐,惊栗而哭。宝莲暴怒,举枪便射。忽旁近之新升隆号中弹,轰然爆炸,船覆人亡。楚声骇然,眼看着船上人逐流而去。船至宜昌,楚声最后下船,见难童皆无恙,只觉今日方从鬼门关出来。
徐镜平亲至码头迎候,见楚声等人无恙,与楚声相拥,喜极而泣。镜平将众人带至安欧娜女中。此校为英国教会所办。楚声道:“校中悬挂英国国旗,倭机必有所忌惮。”镜平道:“宜昌素称‘川鄂咽喉’,乃兵家必争之地。倭寇欲断我国后路,频繁轰炸宜昌。上月中旬,我校举行“九一八”周年祭,忽倭机猛轰城区,致使我校三十名难童罹难。可见倭寇已肆无忌惮。”楚声听罢,不觉回望东天。
前近三峡,航道狭窄,滩多浪急,大船难以溯江而上。凡进川者,皆于此换船上行。时进川物资皆滞于此,连绵数里,由军警看护。难民自东涌来,将此山僻之地挤得水泄不通。难民皆欲换乘入川,苦候船票。然人多船少,又兼政府人员囤积船票,以图暴力,大部难民难以如愿。自通惠路至船码头,大街小巷尽是难民,凡旅店客栈、学校,皆无立锥之地;客栈奇贵,贫苦难民难以支付,或露宿街头,或栖身屋檐,尽皆凄惶失魂。
安顿完毕,楚声急欲西行。徐镜平道:“宜昌为西进据点,各地难民皆聚于此,船票奇缺。交通部规定:凡西进之中国船只,五成装兵工署之军备;余者之七成为公务人员所有,其余三成由轮船公司卖票。我久居于此,每日至售票厅里碰运气,俱失望而归。此处难民皆涌至民生宜昌分公司,以期大运;押运货物之军官甚至掏枪威胁要船。”楚声愕然道:“势迫如此,满街难民,岂不在此待死!”徐镜平道:“现今境况:倭寇据有武汉,兵锋西指;又值深秋,长江将近枯水期,若船运迟缓,捱至冬季,则大型设备无法入川,大损国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