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惴惴不安 (2/2)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会提出什么异议。
太子又对帐下诸将的作用和和秉性,尤其是那些青年将佐一一做了详细介绍,好让父王对这些将来的股肱大臣有所了解。
这次出征,太子提拔了不少的年轻人,比如郦商、刘季、桓礼和萧晨等人,但也有不少原来的宗室子弟,这次表现也很是不错好几位宗室都已经升到了校尉、都尉和万户长等官。更有一帮热血子弟,分散在各部,充当文化使者,传授文字典章,公孙东更是出任镇北将军,开府办事,可见太子并不歧视排斥宗室,这样一来,原本宗室之中对于太子用人颇有些微词的,也都无话可说,加上太子功名赫赫,国内民用大为丰阜,如今朝中尚留的那些宗室看在眼里,对于变革一事也都转而有所支持。
朝局如此和谐,张耳等人又很是尽力,燕王喜当然顺心的很。
燕王喜笑道:“我儿出征辛苦,这次回来,就好好在京中歇歇,元儿他们也都赶紧派人接来,也好陪你。”
太子丹谢了父王,轻声道:“父王,儿臣这次回来,只怕还是不能在京中多留。”
燕王喜奇道:“这是为何?如今政事变革颇顺,燕赵两国又是交好,南边平安无事,我儿还要出京作甚?”
太子丹沉吟一下,道:“前年秦赵之争,可说是两败俱伤,去年又是大灾,各国诸侯无力征伐。如今秋收已毕,据儿臣所知,各国都是丰收,尤其是秦,关中以渠浇灌,成千里沃野,国用甚足,以儿臣之见,只怕各国又有大战。”
“秦国终是强于各诸侯,我燕初定北地,虽小有收获,但北地丁口甚少,难当大用,还需小心应对,不能让秦人如意,方可保我大燕安宁。”
“儿臣南下,也可与赵遥相呼应,以便制秦。”
燕王喜听了,知道太子丹说的有道理,既有国事,燕王喜也就罢了,只是在宫中多次设宴,款待太子门下将佐,鼓励诸人为国效力。
二十天之后,太子出京南下,这次南下,只是备战,范增被燕王喜又加封了太保,复位为相,不再随太子南下。
别看太子在京中时间不长,还需要常常陪伴父王,接待朝中大臣拜谒,但就是这样,太子丹还忙中偷闲,为刘邦、郦商、桓礼、曹参等人从燕国大臣之家各自定了一门亲事。也好将这些外来贤才们都好好的融合到燕国中来。
一路南来,沿途所见,秋收早已完毕,今年的一年两熟,着实让庶民看到了好处。故而沿途田中,大都已经长出了青青的麦苗。太子让刘季等人,直接从蓟城奔上谷,收容整理漠南万户集合的兵马,自己则带着侍卫亲军和郦商所部,直接到武阳城。
太子丹一路行来,也是有些奇怪,按说今年诸侯必有大战,为何到了现在,燕国居然还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
别处没消息也就罢了。燕国出兵北伐东胡五个多月之久,诸侯想必早就知道了消息,或许在诸侯各国判断,太子丹出兵北征,一定是战事耗费甚巨,一时无力难顾,燕国又被赵国隔绝在北,除非是联合燕赵两国,或是联赵制燕都还可行,至于其他的想法,有赵国在中间,燕国可是出不上什么力的。
但赵国不应该也没消息呀。
如今形势,秦国独强,魏韩疲弱,单以魏韩两国,已经很难对秦国有什么巨大的威胁,在秦人眼里,如果只是想攻略几个城池,捞点便宜,那攻魏也好,伐韩也罢,都是不难。可是要一统天下,则必须将赵国打趴下不可。
这不是说赵国实力就是冠绝诸侯,而是赵国的位置。
齐在东,楚在南,虽然实力下降了不少,可都是人口众多,土地广阔的大国,攻取这两国,非举全力不可。
可秦要举全力对付齐或楚,赵国却是在秦军得侧背,真要是秦国全力攻伐齐或楚,赵国大兵突出,自后相攻,则秦军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要想在一统天下中,取得决定性的优势,秦国必须灭掉赵国,或者把赵国打到爬不起来的地步才行。
原来的历史中,秦自嬴政亲政,几乎无年不战,或大或小而已,去年消停,只不过是因为旱灾罢了。
前年秦在赵吃了大亏,以秦王政宁折不弯的秉性,今年肯定会对赵动手,一来是继续一统的进程,二来也是报上次战败之仇。
可赵国怎么就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在历史没改变之前,姬丹自觉还可以凭借着先见之机从中渔利,可这两年,可是让他推着历史转了几次方向,这后面的事件,是不是还会如期发生,与过去有什么不一样,太子丹现在可是没底,正因为如此,这平静的局势,反倒让太子丹有些惴惴不安(未完待续)
会提出什么异议。
太子又对帐下诸将的作用和和秉性,尤其是那些青年将佐一一做了详细介绍,好让父王对这些将来的股肱大臣有所了解。
这次出征,太子提拔了不少的年轻人,比如郦商、刘季、桓礼和萧晨等人,但也有不少原来的宗室子弟,这次表现也很是不错好几位宗室都已经升到了校尉、都尉和万户长等官。更有一帮热血子弟,分散在各部,充当文化使者,传授文字典章,公孙东更是出任镇北将军,开府办事,可见太子并不歧视排斥宗室,这样一来,原本宗室之中对于太子用人颇有些微词的,也都无话可说,加上太子功名赫赫,国内民用大为丰阜,如今朝中尚留的那些宗室看在眼里,对于变革一事也都转而有所支持。
朝局如此和谐,张耳等人又很是尽力,燕王喜当然顺心的很。
燕王喜笑道:“我儿出征辛苦,这次回来,就好好在京中歇歇,元儿他们也都赶紧派人接来,也好陪你。”
太子丹谢了父王,轻声道:“父王,儿臣这次回来,只怕还是不能在京中多留。”
燕王喜奇道:“这是为何?如今政事变革颇顺,燕赵两国又是交好,南边平安无事,我儿还要出京作甚?”
太子丹沉吟一下,道:“前年秦赵之争,可说是两败俱伤,去年又是大灾,各国诸侯无力征伐。如今秋收已毕,据儿臣所知,各国都是丰收,尤其是秦,关中以渠浇灌,成千里沃野,国用甚足,以儿臣之见,只怕各国又有大战。”
“秦国终是强于各诸侯,我燕初定北地,虽小有收获,但北地丁口甚少,难当大用,还需小心应对,不能让秦人如意,方可保我大燕安宁。”
“儿臣南下,也可与赵遥相呼应,以便制秦。”
燕王喜听了,知道太子丹说的有道理,既有国事,燕王喜也就罢了,只是在宫中多次设宴,款待太子门下将佐,鼓励诸人为国效力。
二十天之后,太子出京南下,这次南下,只是备战,范增被燕王喜又加封了太保,复位为相,不再随太子南下。
别看太子在京中时间不长,还需要常常陪伴父王,接待朝中大臣拜谒,但就是这样,太子丹还忙中偷闲,为刘邦、郦商、桓礼、曹参等人从燕国大臣之家各自定了一门亲事。也好将这些外来贤才们都好好的融合到燕国中来。
一路南来,沿途所见,秋收早已完毕,今年的一年两熟,着实让庶民看到了好处。故而沿途田中,大都已经长出了青青的麦苗。太子让刘季等人,直接从蓟城奔上谷,收容整理漠南万户集合的兵马,自己则带着侍卫亲军和郦商所部,直接到武阳城。
太子丹一路行来,也是有些奇怪,按说今年诸侯必有大战,为何到了现在,燕国居然还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
别处没消息也就罢了。燕国出兵北伐东胡五个多月之久,诸侯想必早就知道了消息,或许在诸侯各国判断,太子丹出兵北征,一定是战事耗费甚巨,一时无力难顾,燕国又被赵国隔绝在北,除非是联合燕赵两国,或是联赵制燕都还可行,至于其他的想法,有赵国在中间,燕国可是出不上什么力的。
但赵国不应该也没消息呀。
如今形势,秦国独强,魏韩疲弱,单以魏韩两国,已经很难对秦国有什么巨大的威胁,在秦人眼里,如果只是想攻略几个城池,捞点便宜,那攻魏也好,伐韩也罢,都是不难。可是要一统天下,则必须将赵国打趴下不可。
这不是说赵国实力就是冠绝诸侯,而是赵国的位置。
齐在东,楚在南,虽然实力下降了不少,可都是人口众多,土地广阔的大国,攻取这两国,非举全力不可。
可秦要举全力对付齐或楚,赵国却是在秦军得侧背,真要是秦国全力攻伐齐或楚,赵国大兵突出,自后相攻,则秦军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要想在一统天下中,取得决定性的优势,秦国必须灭掉赵国,或者把赵国打到爬不起来的地步才行。
原来的历史中,秦自嬴政亲政,几乎无年不战,或大或小而已,去年消停,只不过是因为旱灾罢了。
前年秦在赵吃了大亏,以秦王政宁折不弯的秉性,今年肯定会对赵动手,一来是继续一统的进程,二来也是报上次战败之仇。
可赵国怎么就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在历史没改变之前,姬丹自觉还可以凭借着先见之机从中渔利,可这两年,可是让他推着历史转了几次方向,这后面的事件,是不是还会如期发生,与过去有什么不一样,太子丹现在可是没底,正因为如此,这平静的局势,反倒让太子丹有些惴惴不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