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羽林营 (1/2)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太子丹也很是忙碌,主要的几件大事:抗旱、官制改革、工坊制造、选连兵将、招纳贤才,虽说各有阳庆、尉僚、公孙河等专项负责之人,但只是监督提点等事,都让姬丹忙不过来,尤其是农事上,许芝和几个熟手被他派到了桓齮军中,下都这边更是缺人缺的厉害。
常常是忙碌一天下来,姬丹最大的感慨就是手中人才太少!
接到燕王喜强行派来的那些宗子,姬丹心里很是高兴!
当初上书燕王,请求派宗子南下,固然有将这些人掌握在手,借以掣肘其朝中和各地为官的父祖之辈,让这些可能反对变革的既得利益者不敢放手妄为,为父王和范增的改革大计保驾护航的意思。但从内心来说,燕太子姬丹更深的想法就是要亲自影响和培养这些宗室公子,将这些召公子孙变成燕国发展和扩张的骨干力量之一。
因为这些人都还比较年轻,当初太子丹提出要求的时候,是十三岁以上,三十岁以下,官职且低于六百石者,这个要求是姬丹反复琢磨过的,小于十三岁,岁数太小,要是都给搞过来,一来其父祖肯定是没法放心,二来管理照顾起来,实在是难题太多,姬丹自己可没有做一个孩子王的觉悟。
到了十三岁,宗室诸子,大都已在官学之中,初步学了几年,识字已经不成问题,加上有家中仆隶照顾,出门到这里,不用为其生活操太多的心。
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这是最有活力,思想也最活跃的年纪,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一定是非常快的,只要自己让这些年轻人跟在自己身边,亲眼看到诸般新思想、新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管其父祖的思想如何,这批年轻人很快就会被自己争取过来。从将来的可能反对者,变成现实的支持者。
况且,无论如何其理念如何,宗室诸子都同是召公的子孙,对燕国的感情更深,更为忠诚于燕国的江山社稷,更希望自己的国家发展壮大。
他们本身就是燕国文化和血缘的传承者,只要他们能力和观念跟的上,那他们一定就是燕国最核心的组成力量之一。
对于外国贤才,自己尚且要极力招纳以为己用,又怎么可以将这些人放任不管,任其随着其父祖走向自己的对立面呢!
所以,太子丹在奏章上所说的恐将来军功大行,宗室诸枝碌碌无为,爵低官小,难以屏藩王室。既有辱先祖威武之名,又难保富贵之身那些话,不但看起来冠冕堂皇,其实还真就是太子丹心里真实的想法。
十几天时间,赶到武阳城的宗室诸子和权贵之后,将近四百余人。其中不到二十岁的,足足有二百多位。
当然了,这都是正主,还有随来的侍卫、仆隶、女侍,差不多还有将近三千人。
人是都到了,可怎么管制,却还是个大麻烦。
看着这些大都娇生惯养的公子哥们,姬丹一个头有三个大。
好在如今姬丹身边可不缺足智多谋之人,不说尉僚、阳庆等人,单是荆轲、田光、汪日辰这几个,那个都不简单,况且后殿之中,还有一个才女李瑛。
根据这几个人的主意,姬丹在自己身边,设了羽林三营。
十六岁以下诸子全部进入羽林幼郎营,按照军营编制,择其年长明理者为各级官长,以武阳夫人李瑛总掌其事,下都宗伯公孙襄为教授,讲究经史礼仪,并协助李瑛督管营中纪律。每十日休一日,可自由行动,其余九日,三日操训和习练射御,三日学习经史礼仪,三日由尉僚、阳庆、公孙河等宾客贤者,讲求诸子杂学之道。
十六岁到二十一岁,全部进入羽林正营,按照郎官编制,择其学有所长兼有武勇者为各级官长,以夏扶总管,汪日辰协助其事,分为六班,每日三班轮值侍从护卫太子,闲暇之时,则随幼郎营听讲。
二十一岁以上诸子,全部为羽林中郎,由公孙东掌管,以会同太子门下宾客,协助太子料理诸般政事为主。其原有官制的,仍按其原来官秩,原本没有官职或官职低的,则一律以三百石待之。
正营和幼郎营所带来的侍卫仆隶,一律编入营伍,号称仆从师,在武阳城大军营寨之外,单立一营,以宋意为校尉,同受尉僚节制,按军法操训。粮草辎重供应,亦按大军相待。只是每十日放一日假,算是特殊待遇罢了。
至于那些女侍,则一体编入妇女营,有王氏夫人总掌,负责为幼郎营和羽林正营造饭、洗衣等杂务。
同时这幼郎营、正营、妇女营,是各家按人头上交食、住、穿等费用,姬丹可是不管的。
至于安排营房、操训、食宿等杂物,自有汪日辰、鞠成、夏扶、宋意、公孙东等人去操心,足足忙活了五六日,才算搞定。
幼郎营和... -->>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太子丹也很是忙碌,主要的几件大事:抗旱、官制改革、工坊制造、选连兵将、招纳贤才,虽说各有阳庆、尉僚、公孙河等专项负责之人,但只是监督提点等事,都让姬丹忙不过来,尤其是农事上,许芝和几个熟手被他派到了桓齮军中,下都这边更是缺人缺的厉害。
常常是忙碌一天下来,姬丹最大的感慨就是手中人才太少!
接到燕王喜强行派来的那些宗子,姬丹心里很是高兴!
当初上书燕王,请求派宗子南下,固然有将这些人掌握在手,借以掣肘其朝中和各地为官的父祖之辈,让这些可能反对变革的既得利益者不敢放手妄为,为父王和范增的改革大计保驾护航的意思。但从内心来说,燕太子姬丹更深的想法就是要亲自影响和培养这些宗室公子,将这些召公子孙变成燕国发展和扩张的骨干力量之一。
因为这些人都还比较年轻,当初太子丹提出要求的时候,是十三岁以上,三十岁以下,官职且低于六百石者,这个要求是姬丹反复琢磨过的,小于十三岁,岁数太小,要是都给搞过来,一来其父祖肯定是没法放心,二来管理照顾起来,实在是难题太多,姬丹自己可没有做一个孩子王的觉悟。
到了十三岁,宗室诸子,大都已在官学之中,初步学了几年,识字已经不成问题,加上有家中仆隶照顾,出门到这里,不用为其生活操太多的心。
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这是最有活力,思想也最活跃的年纪,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一定是非常快的,只要自己让这些年轻人跟在自己身边,亲眼看到诸般新思想、新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管其父祖的思想如何,这批年轻人很快就会被自己争取过来。从将来的可能反对者,变成现实的支持者。
况且,无论如何其理念如何,宗室诸子都同是召公的子孙,对燕国的感情更深,更为忠诚于燕国的江山社稷,更希望自己的国家发展壮大。
他们本身就是燕国文化和血缘的传承者,只要他们能力和观念跟的上,那他们一定就是燕国最核心的组成力量之一。
对于外国贤才,自己尚且要极力招纳以为己用,又怎么可以将这些人放任不管,任其随着其父祖走向自己的对立面呢!
所以,太子丹在奏章上所说的恐将来军功大行,宗室诸枝碌碌无为,爵低官小,难以屏藩王室。既有辱先祖威武之名,又难保富贵之身那些话,不但看起来冠冕堂皇,其实还真就是太子丹心里真实的想法。
十几天时间,赶到武阳城的宗室诸子和权贵之后,将近四百余人。其中不到二十岁的,足足有二百多位。
当然了,这都是正主,还有随来的侍卫、仆隶、女侍,差不多还有将近三千人。
人是都到了,可怎么管制,却还是个大麻烦。
看着这些大都娇生惯养的公子哥们,姬丹一个头有三个大。
好在如今姬丹身边可不缺足智多谋之人,不说尉僚、阳庆等人,单是荆轲、田光、汪日辰这几个,那个都不简单,况且后殿之中,还有一个才女李瑛。
根据这几个人的主意,姬丹在自己身边,设了羽林三营。
十六岁以下诸子全部进入羽林幼郎营,按照军营编制,择其年长明理者为各级官长,以武阳夫人李瑛总掌其事,下都宗伯公孙襄为教授,讲究经史礼仪,并协助李瑛督管营中纪律。每十日休一日,可自由行动,其余九日,三日操训和习练射御,三日学习经史礼仪,三日由尉僚、阳庆、公孙河等宾客贤者,讲求诸子杂学之道。
十六岁到二十一岁,全部进入羽林正营,按照郎官编制,择其学有所长兼有武勇者为各级官长,以夏扶总管,汪日辰协助其事,分为六班,每日三班轮值侍从护卫太子,闲暇之时,则随幼郎营听讲。
二十一岁以上诸子,全部为羽林中郎,由公孙东掌管,以会同太子门下宾客,协助太子料理诸般政事为主。其原有官制的,仍按其原来官秩,原本没有官职或官职低的,则一律以三百石待之。
正营和幼郎营所带来的侍卫仆隶,一律编入营伍,号称仆从师,在武阳城大军营寨之外,单立一营,以宋意为校尉,同受尉僚节制,按军法操训。粮草辎重供应,亦按大军相待。只是每十日放一日假,算是特殊待遇罢了。
至于那些女侍,则一体编入妇女营,有王氏夫人总掌,负责为幼郎营和羽林正营造饭、洗衣等杂务。
同时这幼郎营、正营、妇女营,是各家按人头上交食、住、穿等费用,姬丹可是不管的。
至于安排营房、操训、食宿等杂物,自有汪日辰、鞠成、夏扶、宋意、公孙东等人去操心,足足忙活了五六日,才算搞定。
幼郎营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