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家务事 (1/2)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随行公孙河、阳庆、荆轲等人,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都知道此物乃是太子要用来提水抗旱之用。
眼见流水哗哗,阳庆、公孙河都是见过姬丹出手的人,知道姬丹心中胸罗万象,这个东西虽然稀奇,但太子天授,那也不算什么。倒是荆轲、刘季等人,眼见太子两日赶路,回来不到一日就指点造出此物,对于太子之才,不由大是佩服。
三架水车,一架因尺寸掐的不好,转动不过两周,即被刮水板卡住转轴,不能使用,另一架稍微有点好点,也不过用了三刻,就要调动。只有其中一架,提水将近大半个时辰,依然转动如飞。姬丹大喜,唤过这组木匠,每人赏了五百钱。
姬丹又唤过令两组工匠,嘱咐众人丈量尺寸,看看自己所做,是哪里有误。将水车扛了,立刻回去修正以后再试。
姬丹传令公孙河,立刻将这架好用的水车扛了,回去拆散,丈量精细尺寸,分件测定阔窄高低厚薄数,以为标准,集合八成工坊木匠,全力打造这提水车。
公孙河一力应承,同时提出,这木匠当中,手艺高低各有不同,有善做车轴园物者,也有善做家具精刻之物,当然更有锯侃之辈。如是分组,恐不易调配。
莫如将这器物各部分解成件,以所测标准为尺寸,各依所长制之,如原来做车之工,可令其专做大小幕齿转轴,有的则专做解木刨木长坂之事,有的则专门制作挡水板等等。最后则有木匠之经验丰富者,专司组装。
姬丹听了,心里一动,这不是后世的流水线作业么?
姬丹当即大笑,道:“卿所言甚善,依卿所奏,制作当是更快!”
考虑到工匠到底有限,姬丹又让荆轲到尉僚那里,让尉僚在军中,选出略知木器的军士,派到公孙河这里统一调用,给这些工匠打些下手,好加快水车制作的进度。同时,调军中一千名军士,在其官佐的率领之下,由张耳安排,陆续将这水车送达各城,按乡里分配,教导使用。
到了次日,下都工坊数百木匠开始赶工,虽然说是皆按标准制作,但大家毕竟不熟,环节之间还需要来回协调。公孙河巡视各处,逐一指点规范,忙活了半日,才算进入正轨,到了晚间,终于新制出水车五十多架。
公孙河很是惭愧的对太子丹奏道:“实乃臣管理不力,数百人制作,居然只得区区五十架。”
姬丹倒无所谓,笑道:“卿不必自责,今日乃是新作,大家工序不熟,能有五十多架已经不少,想必明日大家熟了,数量定会翻上一番!”
公孙河高声道:“此物关系灌溉,当真是急如星火。众工匠也都知道,以臣之见,明日当有百五十架!”
这种大规模的复制,流水线制作可以充分利用非技术熟练工的劳动力,在人多的时候,能充分发挥巧匠的关键作用,制作效率最高,这一点姬丹当然清楚,但流水线式制作,最重要的是要标准化。所有人用的标准一致才行。
公孙河从管理工坊的实践中,不自觉的发现了这种模式,但对于这种模式本身的诀窍所在,毕竟还有些模糊,姬丹遂将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管理特点给公孙河解说了一遍,并告知公孙河,管理这种流水线,一是每个环节都要有技术标准,二是及时调度,在管理中,可以根据观察,制定制作目标,实行不同岗位的数量的承包制和奖励,如此可极大的调动工匠们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择技艺娴熟的老工匠为头目,负责检验监督质量,避免只重数量产出废品的弊端。按照工坊传统,每个工序都要自刻记号,标明制作人和工序,便于验收时追究质量不符的责任。
这样一种运作体系,不但适用制作水车,但凡大规模制作同一物体,均可采用,比如马鞍、马镫、乃至各种兵器铸造。
而且,流水线作业的最大好处就是,他不要求工匠熟悉和掌握所有的相关技艺。而是只要能够完成一个制作环节即可上手。这一点,非常利于解决大规模扩张生产量时缺少熟练工匠的问题。
公孙河听了,对太子所说大为赞同,兴冲冲的辞了太子,立刻跑回工坊,琢磨如何将太子所传用到实践当中。
大殿中灯火辉煌,看着公孙河匆匆而去的背影,姬丹心里很是高兴,这公孙河身为宗室远枝,受自己提拔才得展其才,忠心是不用说的,况且为人聪明,心灵手巧极其善于之制作不说,更兼读书识字,对自己所讲诸多道理,理解颇快,看来自己日后诸多构想,都可以放心的借助他的手来完成。
姬丹正自思索,背后有一人轻声笑道:“殿下独立在此,不知有何所思?”
声音清脆悦耳,恰是武阳夫人李瑛。
姬丹转过身来,只见李瑛在两个侍女的陪侍之下,自殿后转了过来。只见李瑛一身白色纱胡式袍服,上面绣了几只展翅欲飞的翠鸟,腰间碧玉带,头上黑发高耸,插了一个金钗斜插,随着脚步声不断地颤动,迎着烛火晃出闪闪的金光。炎夏之际,想是走的急了,脸上微微有些汗,倒显得更加的肌肤胜雪,明眸善睐。
姬丹看着璧人,满脸是笑,嗔道:“这大热的天,不在宫中好好歇... -->>
随行公孙河、阳庆、荆轲等人,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都知道此物乃是太子要用来提水抗旱之用。
眼见流水哗哗,阳庆、公孙河都是见过姬丹出手的人,知道姬丹心中胸罗万象,这个东西虽然稀奇,但太子天授,那也不算什么。倒是荆轲、刘季等人,眼见太子两日赶路,回来不到一日就指点造出此物,对于太子之才,不由大是佩服。
三架水车,一架因尺寸掐的不好,转动不过两周,即被刮水板卡住转轴,不能使用,另一架稍微有点好点,也不过用了三刻,就要调动。只有其中一架,提水将近大半个时辰,依然转动如飞。姬丹大喜,唤过这组木匠,每人赏了五百钱。
姬丹又唤过令两组工匠,嘱咐众人丈量尺寸,看看自己所做,是哪里有误。将水车扛了,立刻回去修正以后再试。
姬丹传令公孙河,立刻将这架好用的水车扛了,回去拆散,丈量精细尺寸,分件测定阔窄高低厚薄数,以为标准,集合八成工坊木匠,全力打造这提水车。
公孙河一力应承,同时提出,这木匠当中,手艺高低各有不同,有善做车轴园物者,也有善做家具精刻之物,当然更有锯侃之辈。如是分组,恐不易调配。
莫如将这器物各部分解成件,以所测标准为尺寸,各依所长制之,如原来做车之工,可令其专做大小幕齿转轴,有的则专做解木刨木长坂之事,有的则专门制作挡水板等等。最后则有木匠之经验丰富者,专司组装。
姬丹听了,心里一动,这不是后世的流水线作业么?
姬丹当即大笑,道:“卿所言甚善,依卿所奏,制作当是更快!”
考虑到工匠到底有限,姬丹又让荆轲到尉僚那里,让尉僚在军中,选出略知木器的军士,派到公孙河这里统一调用,给这些工匠打些下手,好加快水车制作的进度。同时,调军中一千名军士,在其官佐的率领之下,由张耳安排,陆续将这水车送达各城,按乡里分配,教导使用。
到了次日,下都工坊数百木匠开始赶工,虽然说是皆按标准制作,但大家毕竟不熟,环节之间还需要来回协调。公孙河巡视各处,逐一指点规范,忙活了半日,才算进入正轨,到了晚间,终于新制出水车五十多架。
公孙河很是惭愧的对太子丹奏道:“实乃臣管理不力,数百人制作,居然只得区区五十架。”
姬丹倒无所谓,笑道:“卿不必自责,今日乃是新作,大家工序不熟,能有五十多架已经不少,想必明日大家熟了,数量定会翻上一番!”
公孙河高声道:“此物关系灌溉,当真是急如星火。众工匠也都知道,以臣之见,明日当有百五十架!”
这种大规模的复制,流水线制作可以充分利用非技术熟练工的劳动力,在人多的时候,能充分发挥巧匠的关键作用,制作效率最高,这一点姬丹当然清楚,但流水线式制作,最重要的是要标准化。所有人用的标准一致才行。
公孙河从管理工坊的实践中,不自觉的发现了这种模式,但对于这种模式本身的诀窍所在,毕竟还有些模糊,姬丹遂将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管理特点给公孙河解说了一遍,并告知公孙河,管理这种流水线,一是每个环节都要有技术标准,二是及时调度,在管理中,可以根据观察,制定制作目标,实行不同岗位的数量的承包制和奖励,如此可极大的调动工匠们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择技艺娴熟的老工匠为头目,负责检验监督质量,避免只重数量产出废品的弊端。按照工坊传统,每个工序都要自刻记号,标明制作人和工序,便于验收时追究质量不符的责任。
这样一种运作体系,不但适用制作水车,但凡大规模制作同一物体,均可采用,比如马鞍、马镫、乃至各种兵器铸造。
而且,流水线作业的最大好处就是,他不要求工匠熟悉和掌握所有的相关技艺。而是只要能够完成一个制作环节即可上手。这一点,非常利于解决大规模扩张生产量时缺少熟练工匠的问题。
公孙河听了,对太子所说大为赞同,兴冲冲的辞了太子,立刻跑回工坊,琢磨如何将太子所传用到实践当中。
大殿中灯火辉煌,看着公孙河匆匆而去的背影,姬丹心里很是高兴,这公孙河身为宗室远枝,受自己提拔才得展其才,忠心是不用说的,况且为人聪明,心灵手巧极其善于之制作不说,更兼读书识字,对自己所讲诸多道理,理解颇快,看来自己日后诸多构想,都可以放心的借助他的手来完成。
姬丹正自思索,背后有一人轻声笑道:“殿下独立在此,不知有何所思?”
声音清脆悦耳,恰是武阳夫人李瑛。
姬丹转过身来,只见李瑛在两个侍女的陪侍之下,自殿后转了过来。只见李瑛一身白色纱胡式袍服,上面绣了几只展翅欲飞的翠鸟,腰间碧玉带,头上黑发高耸,插了一个金钗斜插,随着脚步声不断地颤动,迎着烛火晃出闪闪的金光。炎夏之际,想是走的急了,脸上微微有些汗,倒显得更加的肌肤胜雪,明眸善睐。
姬丹看着璧人,满脸是笑,嗔道:“这大热的天,不在宫中好好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