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唐朝小闲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朝凭什么让周边国家俯首称臣。
李绩和韩艺偷偷用眼神交流一番,都是透着喜悦之色,这队友真是太TM给力了。
得到枢要大臣的支持,事情就变得简单起来了。
韩艺在征得李治的同意后,立刻将这一封信刊登在大唐日报上面,标题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唐百姓是震惊不已,他们是真心无法理解倭国是出于何种心里写得这一封信,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倭国是个什么东西,包括桑木都跑去问韩艺,这封信是不是倭国写得,这怎么可能,因为他出生于倭国,他知道倭国是个什么情况,而他又在大唐待了不少年,太了解唐朝的虚实,这完全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这岛上太小,不知世界之大,因为倭国目前而言跟半岛来往的最为密切,跟中原来往的比较少,因为倭国离半岛最近,尤其是百济和新罗,就事论事,那倭主也就一井底之蛙,如今的交通,别说出国,出省都非常艰难,更何况漂洋过海,尤其是那些统治者们,他们更加不会出门,万一死了怎么办,他们不太清楚唐朝是一个什么情况,反正就知道唐朝打高句丽和百济总是打不下,但是他们倭国轻而易举的就控制住了百济,这让倭国觉得大唐不过如此呀,说平起平坐那是在给你们面子。
其实这在古代挺常发生的,因为交通太不便利了,信息来往的比较慢,个个都认为自己最屌,清朝不就是这么挂了的么,相比起来,其实大唐就更加不了解倭国,但是大唐自身实力强,乃是这片区域的霸主,故此大唐看任何国家那都是渣渣,倭国更是渣渣中的渣渣。
而随后韩艺又搬出当年那一段与高句丽的血海深仇,讲述着隋朝将士被高句丽俘虏之后,是如何如何被虐待,活着的时候,是连狗都不如,死了之后,就连尸骨都被当做肥料。
隋炀帝当初是征关中之兵去攻打高句丽的,死得多半也都是关中子弟,这长安就关中,如今很多百姓的爷爷、曾祖都是死在高句丽,如今被这风一吹,什么仇,什么恨都记起来了,这唐朝的百姓可是非常彪悍的,甚至就有人指责李治,想当初先帝在位时,时时刻刻记着这一笔血海深仇,而你即位之后,罢辽东之役,就是偶尔小打小闹一下,太对不起我们了。
可是他们也不想想,当初罢辽东之役,那也是顺应民心,因为李世民晚年,做了许多混账事,导致国力大损,幸亏死得早,不然的话,估计这大唐也就是第二个隋朝,是在李治和长孙无忌他们的治理下,才度过这一个难关的,再加上韩艺的推动,国力才彻底恢复过来,并且更上一层楼,就事论事,如今指责李治,其实是没有道理的。
这君主还是要以百姓为重,打仗把国家都打垮了,百姓都没有饭吃了,纵使你再有理由,你出兵就是不对。想那宋朝与辽国签订檀渊之盟,许多人都说宋朝丧权辱国,可是辽国最后死就死在檀渊之盟上,而宋朝却得益于檀渊之盟,百姓安居乐业,非常富裕,每年给辽国的岁贡,不到半年就能够赚回来,这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是如今李治希望他们指责自己,因为打仗是要百姓去打,故此这得需要民意基础,别以为封建社会就不看民意,没有民意的支持,你就一意孤行,出兵的话,那你就是暴君。
如今这民意基础也已经有了。
李治见也宣传的差不多了,于是召开朝会,商议出兵一事。
搞笑的是,这李治都还没有开口,大臣就纷纷上表,建议李治出兵,平定辽东。
这时候谁要还敢劝住李治,那真是傻逼了,不仅让皇帝不开心,百姓也会看不起你的,这官恐怕都没法当下去了,故此这满朝文武全部建议李治出兵,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李治开心极了,一拍桌子,站起身来,雄心壮志的说道:“朕这回要御驾亲征,不平辽东,誓不归朝。”
太极殿内立刻鸦雀无声,群臣都是一脸懵逼的看着李治,好似在问,我能不能收回刚才说的话?
尴尬!
忒也尴尬了!
李治只觉无比的尴尬,怎么都没有回应呀,这脸都红了,你们也太不给面子了,又铁青着脸,看着他们,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快出来高呼“陛下圣明!”
那许敬宗几乎是滚了出来,激动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呀!”
又是你这老头!李治瞪着许敬宗道:“有何不可?”那眼神好似说,你丫快给我滚回去,否则的话,休怪我不讲情面。
但这事你不讲情面,许敬宗也得硬着披头上呀,急得都快哭了出来,“陛下乃万金之体,关系着江山社稷,岂能轻易冒险,臣恳求陛下收回成命。”
“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不少大臣都站了出来。
李治道:“平定辽东乃先帝意志,朕身为人子,理应为父完成遗愿,朕心意已决,尔等无须多言。”
刘祥道立刻站出来道:“陛下,当初先帝传位于陛下,不仅仅是希望陛下能够平定辽东,更为重要的是希望陛下能够治理好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使我大唐能够千秋万世,平辽东只是其次,陛下若御驾亲征,以身犯险,此乃本末倒置,不孝之举。”
“你---!”
李治双目一瞪。
卢承庆也站出来道:“陛下,倭国、高句丽不过就是弹丸之国,与我大唐作对,乃不自量力,以卵击石,若陛下亲征,反而会助长他们的气焰。而那倭主定会笑我大唐无人矣,他都没有来,而我大唐陛下却御驾亲征。”
之后又有不少大臣站出来,对此是坚决反对。
李治面对满朝文武的反对,不禁也感到有一些压力,一个劲的跟韩艺、李绩使眼色,你们两个还不快出来支持朕,当初咱们可是说好的。
谁跟你说好的,当初我们只是说好出兵高句丽,但是我们可没有答应你,支持你御驾亲征。
李绩和韩艺那都是装睡高手,垂首不语,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权当没有听见。
这可将李治气得够呛呀,只觉自己堂堂皇帝,竟然没有一个人支持,愤怒的一甩袍袖,直接走人了,老子不跟你们这些没见识的逆臣说了。
朝凭什么让周边国家俯首称臣。
李绩和韩艺偷偷用眼神交流一番,都是透着喜悦之色,这队友真是太TM给力了。
得到枢要大臣的支持,事情就变得简单起来了。
韩艺在征得李治的同意后,立刻将这一封信刊登在大唐日报上面,标题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唐百姓是震惊不已,他们是真心无法理解倭国是出于何种心里写得这一封信,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倭国是个什么东西,包括桑木都跑去问韩艺,这封信是不是倭国写得,这怎么可能,因为他出生于倭国,他知道倭国是个什么情况,而他又在大唐待了不少年,太了解唐朝的虚实,这完全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这岛上太小,不知世界之大,因为倭国目前而言跟半岛来往的最为密切,跟中原来往的比较少,因为倭国离半岛最近,尤其是百济和新罗,就事论事,那倭主也就一井底之蛙,如今的交通,别说出国,出省都非常艰难,更何况漂洋过海,尤其是那些统治者们,他们更加不会出门,万一死了怎么办,他们不太清楚唐朝是一个什么情况,反正就知道唐朝打高句丽和百济总是打不下,但是他们倭国轻而易举的就控制住了百济,这让倭国觉得大唐不过如此呀,说平起平坐那是在给你们面子。
其实这在古代挺常发生的,因为交通太不便利了,信息来往的比较慢,个个都认为自己最屌,清朝不就是这么挂了的么,相比起来,其实大唐就更加不了解倭国,但是大唐自身实力强,乃是这片区域的霸主,故此大唐看任何国家那都是渣渣,倭国更是渣渣中的渣渣。
而随后韩艺又搬出当年那一段与高句丽的血海深仇,讲述着隋朝将士被高句丽俘虏之后,是如何如何被虐待,活着的时候,是连狗都不如,死了之后,就连尸骨都被当做肥料。
隋炀帝当初是征关中之兵去攻打高句丽的,死得多半也都是关中子弟,这长安就关中,如今很多百姓的爷爷、曾祖都是死在高句丽,如今被这风一吹,什么仇,什么恨都记起来了,这唐朝的百姓可是非常彪悍的,甚至就有人指责李治,想当初先帝在位时,时时刻刻记着这一笔血海深仇,而你即位之后,罢辽东之役,就是偶尔小打小闹一下,太对不起我们了。
可是他们也不想想,当初罢辽东之役,那也是顺应民心,因为李世民晚年,做了许多混账事,导致国力大损,幸亏死得早,不然的话,估计这大唐也就是第二个隋朝,是在李治和长孙无忌他们的治理下,才度过这一个难关的,再加上韩艺的推动,国力才彻底恢复过来,并且更上一层楼,就事论事,如今指责李治,其实是没有道理的。
这君主还是要以百姓为重,打仗把国家都打垮了,百姓都没有饭吃了,纵使你再有理由,你出兵就是不对。想那宋朝与辽国签订檀渊之盟,许多人都说宋朝丧权辱国,可是辽国最后死就死在檀渊之盟上,而宋朝却得益于檀渊之盟,百姓安居乐业,非常富裕,每年给辽国的岁贡,不到半年就能够赚回来,这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是如今李治希望他们指责自己,因为打仗是要百姓去打,故此这得需要民意基础,别以为封建社会就不看民意,没有民意的支持,你就一意孤行,出兵的话,那你就是暴君。
如今这民意基础也已经有了。
李治见也宣传的差不多了,于是召开朝会,商议出兵一事。
搞笑的是,这李治都还没有开口,大臣就纷纷上表,建议李治出兵,平定辽东。
这时候谁要还敢劝住李治,那真是傻逼了,不仅让皇帝不开心,百姓也会看不起你的,这官恐怕都没法当下去了,故此这满朝文武全部建议李治出兵,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李治开心极了,一拍桌子,站起身来,雄心壮志的说道:“朕这回要御驾亲征,不平辽东,誓不归朝。”
太极殿内立刻鸦雀无声,群臣都是一脸懵逼的看着李治,好似在问,我能不能收回刚才说的话?
尴尬!
忒也尴尬了!
李治只觉无比的尴尬,怎么都没有回应呀,这脸都红了,你们也太不给面子了,又铁青着脸,看着他们,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快出来高呼“陛下圣明!”
那许敬宗几乎是滚了出来,激动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呀!”
又是你这老头!李治瞪着许敬宗道:“有何不可?”那眼神好似说,你丫快给我滚回去,否则的话,休怪我不讲情面。
但这事你不讲情面,许敬宗也得硬着披头上呀,急得都快哭了出来,“陛下乃万金之体,关系着江山社稷,岂能轻易冒险,臣恳求陛下收回成命。”
“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不少大臣都站了出来。
李治道:“平定辽东乃先帝意志,朕身为人子,理应为父完成遗愿,朕心意已决,尔等无须多言。”
刘祥道立刻站出来道:“陛下,当初先帝传位于陛下,不仅仅是希望陛下能够平定辽东,更为重要的是希望陛下能够治理好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使我大唐能够千秋万世,平辽东只是其次,陛下若御驾亲征,以身犯险,此乃本末倒置,不孝之举。”
“你---!”
李治双目一瞪。
卢承庆也站出来道:“陛下,倭国、高句丽不过就是弹丸之国,与我大唐作对,乃不自量力,以卵击石,若陛下亲征,反而会助长他们的气焰。而那倭主定会笑我大唐无人矣,他都没有来,而我大唐陛下却御驾亲征。”
之后又有不少大臣站出来,对此是坚决反对。
李治面对满朝文武的反对,不禁也感到有一些压力,一个劲的跟韩艺、李绩使眼色,你们两个还不快出来支持朕,当初咱们可是说好的。
谁跟你说好的,当初我们只是说好出兵高句丽,但是我们可没有答应你,支持你御驾亲征。
李绩和韩艺那都是装睡高手,垂首不语,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权当没有听见。
这可将李治气得够呛呀,只觉自己堂堂皇帝,竟然没有一个人支持,愤怒的一甩袍袖,直接走人了,老子不跟你们这些没见识的逆臣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