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唐朝小闲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尽天良啊!
那些文臣恨不得用口水淹死韩艺,你也配合董仲舒齐名。
李治也都有些为韩艺感到脸红。
韩艺毫不在乎,他真不觉得自己是在吹牛,他确实认为自己比董仲舒要强,又向李治道:“陛下,我大唐科举制度远胜于前朝,不过就是没有好好利用罢了,以前的科举分常科和制科,进士科和明经科都包含在常科里面,而制科是为朝廷招纳特殊人才的,但是制科一直不受重视,导致形同虚设,但是微臣认为朝廷离不开制科,工部需要兴修水利、宫宇的人才,户部需要算账的人才,兵部需要研制武器的人才,等等。
而制科对于科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因为他能够让人才分流,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毕竟有些人擅长打仗,有些人擅长治国,但两者缺一不可。微臣建议将六学统一规划到制科里面,为朝廷提供各种各样的人才。”
许敬宗一听,心里乐了,你小子还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呀。道:“陛下,虽然老臣有所不认同,但是特派使说得也的确不无道理,老臣认为可以试一试。”
制科是出来就要面临淘汰的东西,因为制科求的是特殊人才,一般选官不从制科里面选,哪怕选上了,也都是一些没有实权的官员,没有权力的官,谁愿意当,而且制科是皇帝开口说考才能考,没有规章制度的,不像常科一样,年年都考,故此不受人重视,没有人去考这些,所以后来就淘汰了,你把贤者六学扔到制科里面来,那你不就是自取灭亡么。
又有一些大臣站出来支持韩艺,其中有些是真的有才之士,还有些就跟许敬宗一样,垃圾就应该放到垃圾桶里面去,这是正确的。你们寒门不是推崇贤者六学么,你们寒门就都去弄制科吧,咱们士族走进士科,皆大欢喜。
李治不懂这贤者六学,听着也好像有些道理,尤其是农学,这值得去发展的,毕竟大唐是小农经济,农耕也是国家头等大事,点点头道:“此事朕准奏了。但是关于这六学如何考,考什么,这个你还得上一份详细的奏章来。”
“微臣遵命!”
韩艺暗想,你们这些家伙,忘记是我干什么的么,我可是一个老千,比商人还要狡猾的老千,老千生产的商品,哪怕是一坨屎,也是能够卖出去的,哥们既然生产了这玩意,就必须将它卖出去。又笑眯眯道:“陛下,关于科考,微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
还有!
李治虽然有些不耐烦了,但他得忍,毕竟他要从谏如流,道:“说吧。”
韩艺道:“一旦大兴科举,可以预见的是,这将会成为我大唐子民的头等大事,甚至可能发展为一考定终身,这对于百姓而言意味着一生,但仅凭科考的成绩而言,未免有些武断了。因此微臣建议,应该将考生平时的行为、品行作为重要的参考。朝廷要得不是那些贪念权势的人才,而是那些有抱负,有理想,是真的想未国家和百姓作出贡献的人才。”
李治本来是不耐烦,但这一听,有点意思,道:“你详细道来。”
“是。”
韩艺道:“微臣以前在扬州的时候,曾听闻扬州有一个考生,总想着当官,因此他拼命的读书,而他年迈的父母就拼了命的耕地、织布,养着他,供着他,因而积累了一身的病痛,然而,在家里的时候,他父母若声音稍大一点,影响到他看书了,都会招收到他的责骂。但是此人饱读诗书,你要与他论孝道,他能跟你说上一天一夜,绝不重复一句话。我朝科考中也有考《孝经》的内容,你要他考这个,他绝对没有问题,但陛下认为他这么是孝顺还是不孝顺?”
李治皱眉道:“此人当然是不孝之子。”他是很注重孝顺的,很不开心。
韩艺道:“科举的弊端就在这里,虽然我们考得都是道德、孝道,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有些人读这些书,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已,但并不会这么做,所以微臣认为一个人平时的表现,是最能够体现这人的品行和道德的,圣人说得那些,不是体现在纸上的,而是体现在生活当中,因此微臣建议将这一部分考核的内容,放到生活中去评估。一人可以隐瞒一时,但是他隐瞒不了二十年的过去。”
李治点点头道:“不错,朕非常赞同你的这番建议,孝道不是嘴上说说,还得看平时的表现。道德、礼仪也皆是如此。”
韩瑗突然道:“陛下,特派使之言虽不无道理,但是这施行起来十分复杂,难以付诸实践,而且考核的官员也有可能会借此敛财,滋生出腐败来。”
李治点了下头。
韩艺笑道:“在我大唐还是有许多不为五米折腰的君子,朝廷不能让官员去考核这些,因为官员还是要顾忌人情世故的,应该从民间挑选出一些品格高尚,有名望,受人尊敬的名士前去各地考核。这些人必须一生中的都是没有污点,至少在道德上是没有污点的,而且随机分配,这样可以防止腐败的发生。”
李治嗯了一声,道:“这倒是一个好法子。”话虽如此,他的计划完全给韩艺大乱了,心里也没有底,目光扫视群臣,见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于是朗声道:“特派使说得不错,兴科举事关重大,不能过于激进,但慎重考虑,尔等回去之后,多想想,朕也得好生考虑一下。”
“陛下圣明。”
群臣齐声喊道。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
(未完待续。)
尽天良啊!
那些文臣恨不得用口水淹死韩艺,你也配合董仲舒齐名。
李治也都有些为韩艺感到脸红。
韩艺毫不在乎,他真不觉得自己是在吹牛,他确实认为自己比董仲舒要强,又向李治道:“陛下,我大唐科举制度远胜于前朝,不过就是没有好好利用罢了,以前的科举分常科和制科,进士科和明经科都包含在常科里面,而制科是为朝廷招纳特殊人才的,但是制科一直不受重视,导致形同虚设,但是微臣认为朝廷离不开制科,工部需要兴修水利、宫宇的人才,户部需要算账的人才,兵部需要研制武器的人才,等等。
而制科对于科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因为他能够让人才分流,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毕竟有些人擅长打仗,有些人擅长治国,但两者缺一不可。微臣建议将六学统一规划到制科里面,为朝廷提供各种各样的人才。”
许敬宗一听,心里乐了,你小子还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呀。道:“陛下,虽然老臣有所不认同,但是特派使说得也的确不无道理,老臣认为可以试一试。”
制科是出来就要面临淘汰的东西,因为制科求的是特殊人才,一般选官不从制科里面选,哪怕选上了,也都是一些没有实权的官员,没有权力的官,谁愿意当,而且制科是皇帝开口说考才能考,没有规章制度的,不像常科一样,年年都考,故此不受人重视,没有人去考这些,所以后来就淘汰了,你把贤者六学扔到制科里面来,那你不就是自取灭亡么。
又有一些大臣站出来支持韩艺,其中有些是真的有才之士,还有些就跟许敬宗一样,垃圾就应该放到垃圾桶里面去,这是正确的。你们寒门不是推崇贤者六学么,你们寒门就都去弄制科吧,咱们士族走进士科,皆大欢喜。
李治不懂这贤者六学,听着也好像有些道理,尤其是农学,这值得去发展的,毕竟大唐是小农经济,农耕也是国家头等大事,点点头道:“此事朕准奏了。但是关于这六学如何考,考什么,这个你还得上一份详细的奏章来。”
“微臣遵命!”
韩艺暗想,你们这些家伙,忘记是我干什么的么,我可是一个老千,比商人还要狡猾的老千,老千生产的商品,哪怕是一坨屎,也是能够卖出去的,哥们既然生产了这玩意,就必须将它卖出去。又笑眯眯道:“陛下,关于科考,微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
还有!
李治虽然有些不耐烦了,但他得忍,毕竟他要从谏如流,道:“说吧。”
韩艺道:“一旦大兴科举,可以预见的是,这将会成为我大唐子民的头等大事,甚至可能发展为一考定终身,这对于百姓而言意味着一生,但仅凭科考的成绩而言,未免有些武断了。因此微臣建议,应该将考生平时的行为、品行作为重要的参考。朝廷要得不是那些贪念权势的人才,而是那些有抱负,有理想,是真的想未国家和百姓作出贡献的人才。”
李治本来是不耐烦,但这一听,有点意思,道:“你详细道来。”
“是。”
韩艺道:“微臣以前在扬州的时候,曾听闻扬州有一个考生,总想着当官,因此他拼命的读书,而他年迈的父母就拼了命的耕地、织布,养着他,供着他,因而积累了一身的病痛,然而,在家里的时候,他父母若声音稍大一点,影响到他看书了,都会招收到他的责骂。但是此人饱读诗书,你要与他论孝道,他能跟你说上一天一夜,绝不重复一句话。我朝科考中也有考《孝经》的内容,你要他考这个,他绝对没有问题,但陛下认为他这么是孝顺还是不孝顺?”
李治皱眉道:“此人当然是不孝之子。”他是很注重孝顺的,很不开心。
韩艺道:“科举的弊端就在这里,虽然我们考得都是道德、孝道,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有些人读这些书,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已,但并不会这么做,所以微臣认为一个人平时的表现,是最能够体现这人的品行和道德的,圣人说得那些,不是体现在纸上的,而是体现在生活当中,因此微臣建议将这一部分考核的内容,放到生活中去评估。一人可以隐瞒一时,但是他隐瞒不了二十年的过去。”
李治点点头道:“不错,朕非常赞同你的这番建议,孝道不是嘴上说说,还得看平时的表现。道德、礼仪也皆是如此。”
韩瑗突然道:“陛下,特派使之言虽不无道理,但是这施行起来十分复杂,难以付诸实践,而且考核的官员也有可能会借此敛财,滋生出腐败来。”
李治点了下头。
韩艺笑道:“在我大唐还是有许多不为五米折腰的君子,朝廷不能让官员去考核这些,因为官员还是要顾忌人情世故的,应该从民间挑选出一些品格高尚,有名望,受人尊敬的名士前去各地考核。这些人必须一生中的都是没有污点,至少在道德上是没有污点的,而且随机分配,这样可以防止腐败的发生。”
李治嗯了一声,道:“这倒是一个好法子。”话虽如此,他的计划完全给韩艺大乱了,心里也没有底,目光扫视群臣,见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于是朗声道:“特派使说得不错,兴科举事关重大,不能过于激进,但慎重考虑,尔等回去之后,多想想,朕也得好生考虑一下。”
“陛下圣明。”
群臣齐声喊道。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