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重活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实那时候中国的许多大型项目,比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城市地铁以及房地产建设,都承受着昂贵的钢铁价格。不客气地说,后世房市那么贵,钢铁建材的价格提高功不可没。
事实上。中国的房价,正是在2005年钢材大涨价地时候,开始了急速爬升,然后这种急速攀升,又在2007年环球经济危机中,慢慢破灭。先不说老百姓受到多少损失,多少人望房兴叹,就连开发商,也整天没精打采。其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不知道有多少。
在过去,唐欢记得刚看到日本大幅度提高铁矿石价格还一直有些纳闷,毕竟铁矿石涨价对日本也是一事同仁的。可日本怎么就会突然在2005年大肆提高,还提高幅度那么大。哪怕就是后来的环球经济危机,唐欢也还没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可现在不同了,现在由于自己本身就投身于金融家的行当,更了解了一些国际间的资本运营,于是也不难发现当时日本的企图。
所有事情一旦串联起来,也就不难理解了,日本毕竟是经历过经济泡沫的,所以对这些经济危机是相当敏感地。他们一定早就预感到美国会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到时候钢铁等产业一定受到冲击,所以及早的在最稳妥地下游产业提高价格保值。同时,这样大幅度提高铁矿石价格,还能最大限度打击中国,从中国捞取外汇,让中国这个渐渐崛起的东亚巨无霸再匀出点好处给日本,借经济危机的机会从中国攫取利润。
可以这么说,通过控制铁矿石企业。中国有很大一部分人民币,都是流向日本这个不产铁矿的国家,日本对矿石资源的看重以及利用,可以说如火纯情。
先比而言,中国对矿产资源的控制就只能用拙劣不堪来形容,最典型的一例就是稀土。
众所周知,稀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特别是现代化社会,稀土的作用更加重要。航空、半导体等等高精尖产业。大都要用到稀土,而全世界地稀土储量偏偏又少得可怜。同时集中度还很高,那么巧的,大部分上稀土资源都存在中国,**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稀土资源占世界的百分之九十还多,且都是易开发的富矿。
按说中国对这种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现代半导体以及化工原料的迫切需求,也让稀土成为供不应求的状况,中国完全可以凭着稀土大赚一笔,可是事实是中国并没有在稀土方面取得多少太大的利润,相反综合起来地恶果,反而还是得不偿失。
这是因为在二十年来,世界稀土价格却一直低迷不振,几乎都是在下跌,所以中国就算扩大出口,但依然并不会多取得多少外汇,而这原因,恰恰就在于中国人自己身上。
当日本人往外卖货的时候,各个集团之间哪怕私下有多大分歧,也会联合在一起,争取一个联合定价,为本国争取最大利益,可中国人救不了。当国外企业来中国购买稀土的时候,国内企业不但不像日本企业那样联合起来,还互相拆台,互相恶意降价,大打价格战,争着抢着在外国商家面前压价。结果,就是由于中国这种恶性降价,中国的稀土价格低廉的要死,结果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少数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纷纷停止开采本国的稀土资源,转而向中国进口。
就这样,仅仅不到二十年,中国的稀土资源就从国际稀土资源的92%,变成只占国际稀土资源地55%,而这二十年间,这些国家从中国用几乎是买废铁地价格买来本应该是昂贵的稀土,然后转而利用这些稀土生产了高级地工业产品,用高昂的价格返销给中国。如果再加上中国因为开采稀土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后期要花费巨大资金回复环境的话,那么中国在这期间遭受的损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据某些专业人士估计,完全可以抵得上中国二十一世纪之后这几年的国防军费总和还多
如果说稀土的事情,国家不怎么报道,国人也还大都不知道其重要性的话,那么中国煤炭出口的事情,就可以说耳熟能详了。
没错,也就是在这八十年代,日本开始大量进口中国的煤炭,然后配合粘土等,沉到自己的海底,用来当作储备资源,而中国却没有发现这点,或者发现了也不在乎,而是哭着喊着向日本人卖煤炭,小煤窑遍地是,并以出口日本为荣。
唐欢还记得,他前生小时候的时候,就遇到几个煤贩子,他们动不动趾高气扬,在人前也动不动大声说着自己的煤炭是出口日本其实出口日本的煤炭,很多时候比卖给本国烧锅炉的价格还低,可以说利润并不高,可当时很多人就是以出口为荣,觉得这样就有一种高人一等的虚荣心,而周围听的人,更是一脸的向往跟羡慕。
“唉,任重而道远啊。”唐欢忽然叹了口气“为什么就会变成这样呢?就算是中国商人趋利所使,可难道国家的政府官员真的都没有一点脑子么?国家资源这么重要的东西,就这么糟蹋?又或者说,中国那么大,以后会这么做的人如过江之鲫,我又能帮得了多少?做得了多少?”
“嗯?您说什么?”看见唐欢在一边默默地自言自语,刚跟某个技术人员谈完,正一脸兴奋的黄副书记转过头来问“怎么,唐先生发现有什么问题么?”
“没有,这里的事情我没发现问题。”唐欢轻轻的摇摇头“我只是想到了一些会发生,却不应该发生的问题。”
“哦?那是什么?”黄副书记皱了皱眉。
“没什么。”唐欢淡淡的一笑,然后转过身“行了,这里也都看了,我们还是回去吧。唉,就算我无法纠正中国工业史上所有的错误,但能做到怎样就怎样吧,尽力而为吧。”
实那时候中国的许多大型项目,比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城市地铁以及房地产建设,都承受着昂贵的钢铁价格。不客气地说,后世房市那么贵,钢铁建材的价格提高功不可没。
事实上。中国的房价,正是在2005年钢材大涨价地时候,开始了急速爬升,然后这种急速攀升,又在2007年环球经济危机中,慢慢破灭。先不说老百姓受到多少损失,多少人望房兴叹,就连开发商,也整天没精打采。其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不知道有多少。
在过去,唐欢记得刚看到日本大幅度提高铁矿石价格还一直有些纳闷,毕竟铁矿石涨价对日本也是一事同仁的。可日本怎么就会突然在2005年大肆提高,还提高幅度那么大。哪怕就是后来的环球经济危机,唐欢也还没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可现在不同了,现在由于自己本身就投身于金融家的行当,更了解了一些国际间的资本运营,于是也不难发现当时日本的企图。
所有事情一旦串联起来,也就不难理解了,日本毕竟是经历过经济泡沫的,所以对这些经济危机是相当敏感地。他们一定早就预感到美国会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到时候钢铁等产业一定受到冲击,所以及早的在最稳妥地下游产业提高价格保值。同时,这样大幅度提高铁矿石价格,还能最大限度打击中国,从中国捞取外汇,让中国这个渐渐崛起的东亚巨无霸再匀出点好处给日本,借经济危机的机会从中国攫取利润。
可以这么说,通过控制铁矿石企业。中国有很大一部分人民币,都是流向日本这个不产铁矿的国家,日本对矿石资源的看重以及利用,可以说如火纯情。
先比而言,中国对矿产资源的控制就只能用拙劣不堪来形容,最典型的一例就是稀土。
众所周知,稀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特别是现代化社会,稀土的作用更加重要。航空、半导体等等高精尖产业。大都要用到稀土,而全世界地稀土储量偏偏又少得可怜。同时集中度还很高,那么巧的,大部分上稀土资源都存在中国,**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稀土资源占世界的百分之九十还多,且都是易开发的富矿。
按说中国对这种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现代半导体以及化工原料的迫切需求,也让稀土成为供不应求的状况,中国完全可以凭着稀土大赚一笔,可是事实是中国并没有在稀土方面取得多少太大的利润,相反综合起来地恶果,反而还是得不偿失。
这是因为在二十年来,世界稀土价格却一直低迷不振,几乎都是在下跌,所以中国就算扩大出口,但依然并不会多取得多少外汇,而这原因,恰恰就在于中国人自己身上。
当日本人往外卖货的时候,各个集团之间哪怕私下有多大分歧,也会联合在一起,争取一个联合定价,为本国争取最大利益,可中国人救不了。当国外企业来中国购买稀土的时候,国内企业不但不像日本企业那样联合起来,还互相拆台,互相恶意降价,大打价格战,争着抢着在外国商家面前压价。结果,就是由于中国这种恶性降价,中国的稀土价格低廉的要死,结果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少数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纷纷停止开采本国的稀土资源,转而向中国进口。
就这样,仅仅不到二十年,中国的稀土资源就从国际稀土资源的92%,变成只占国际稀土资源地55%,而这二十年间,这些国家从中国用几乎是买废铁地价格买来本应该是昂贵的稀土,然后转而利用这些稀土生产了高级地工业产品,用高昂的价格返销给中国。如果再加上中国因为开采稀土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后期要花费巨大资金回复环境的话,那么中国在这期间遭受的损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据某些专业人士估计,完全可以抵得上中国二十一世纪之后这几年的国防军费总和还多
如果说稀土的事情,国家不怎么报道,国人也还大都不知道其重要性的话,那么中国煤炭出口的事情,就可以说耳熟能详了。
没错,也就是在这八十年代,日本开始大量进口中国的煤炭,然后配合粘土等,沉到自己的海底,用来当作储备资源,而中国却没有发现这点,或者发现了也不在乎,而是哭着喊着向日本人卖煤炭,小煤窑遍地是,并以出口日本为荣。
唐欢还记得,他前生小时候的时候,就遇到几个煤贩子,他们动不动趾高气扬,在人前也动不动大声说着自己的煤炭是出口日本其实出口日本的煤炭,很多时候比卖给本国烧锅炉的价格还低,可以说利润并不高,可当时很多人就是以出口为荣,觉得这样就有一种高人一等的虚荣心,而周围听的人,更是一脸的向往跟羡慕。
“唉,任重而道远啊。”唐欢忽然叹了口气“为什么就会变成这样呢?就算是中国商人趋利所使,可难道国家的政府官员真的都没有一点脑子么?国家资源这么重要的东西,就这么糟蹋?又或者说,中国那么大,以后会这么做的人如过江之鲫,我又能帮得了多少?做得了多少?”
“嗯?您说什么?”看见唐欢在一边默默地自言自语,刚跟某个技术人员谈完,正一脸兴奋的黄副书记转过头来问“怎么,唐先生发现有什么问题么?”
“没有,这里的事情我没发现问题。”唐欢轻轻的摇摇头“我只是想到了一些会发生,却不应该发生的问题。”
“哦?那是什么?”黄副书记皱了皱眉。
“没什么。”唐欢淡淡的一笑,然后转过身“行了,这里也都看了,我们还是回去吧。唉,就算我无法纠正中国工业史上所有的错误,但能做到怎样就怎样吧,尽力而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