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阿难:我的印度之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明白我面临一个十字路口:我可以走向重大突破,取得成功,也可以走进这个那个死胡同——的确是“死”胡同:挑错一个方向,可能就是死亡之路。可十字路口本身,包括路口中间,却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诱惑,最大的挑战。
是的,各种迹象都在指向这个诱惑。
苏菲发现了她的身世,已经如此震动。她认为阿难也在寻找他自己的身世“找出来会要了他的命。”这话什么意思?难道苏菲知道一些阿难的今世甚至前世的秘密?“要命”的秘密?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当然,即使我当面责问,她也会说,只是她的猜想。我只能把她的猜想当作实在的危险,以防万一,还是应该的。
辛格上校不约而同出现在各种人提供的线索中:苏菲,茅林,包括那个偶然遇见的加尔格答护士小姐,都指向婆罗尼斯的辛格上校。这是我的一个大胜利,因为我没有让任何一人知道其他人的想法,反而我使他们提供信息,互相印证。身处一个神秘的异国,我不能盲目地跟着异国神灵走。“愿那征服者,皆与我同行,去除诸败坏。我今已征服,所有之恶习。你可当知,我即征服者。”好像是什么长老的偈,突然钻入我的脑海里。
“太理性,太理性的!”我记得一个评论家曾经如此“赞美”我的小说。他说得很对,非常对,对得危险。我从事的生涯迫使我不能靠神秘灵感思索,更不能盲目行动。虽然我喜欢感觉之美,感官享受。我的小说充满了感性的流淌,感觉的喷发。我的读者喜欢这一点,所以我给他们感官的一切放纵,让他们过一次又一次欲望之瘾。只有那个评论家才看出玄机,辨出肉感后的骨架,肌中之理。因此,我不能鼓励他自以为是的聪明劲儿,我得让他明白我的“仇恨”他以后就再也不会评论我的小说了。
不过这个时候,我倒很想听听他的意见。
凭着地图,我很快就顺着巷子走到恒河边。经过昨晚到过的那家日本人开的旅馆,跨进门槛一问,还是没有空位,店主说“住宿情况只会更紧张。”
在辛格上校不讲出我要知道的一切之前,我就厚着脸皮住在他宫殿般的家里。但是,我不必呆在家里——我料到他不会自动回来。
多年修道的辛格,应当喜马拉雅崩于面前而不形于色。但是他看见我的那一刹那,那种兴奋的眼光:我能肯定他的心没有能完全摆脱世间俗事,至少某些他不想记住的往事,至今藏在他的心中。
他家中那几张照片!——如果他想忘却,早就把照片收藏起来;如果他想瞒我,也能迅速取下。但是他不。那么,至少他不拒绝让我看到可能的线索。此刻,他是有意卖乖,知道我要什么,可能也愿意告诉,但是先悬着我。到他选定的时间才对我说。可能为了避免我强迫他立即说明,索性又遁世苦修去了。这种人是无法找到的,除非他有意让我找到。
苦苦思索之后,我依然不知道应当朝什么方向走下去,下一步如何行动。
我记得茅林说的话:“到了关键时刻,可以再联系。”现在是否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不至于。我当然不会忘记我的目标是找到阿难,不能直接达到目标,迂回是我的特长。耐心有必要的,也会有奖赏的。苏菲表现出精神近乎垮掉的样子,只是催我。但是我不必按她的时间表行事。她让我写的印度之行的书,离高潮还早着,我应当悠着点。
随便走走,很可能会撞上我要的东西。因为整个世界都到了这里。这个城市有十万人拥入,乘船于恒河上,在阿拉哈巴德,至少有几百万人聚集。虽然大部分人涤罪后就幸福地回去,也有人流连忘返,等着最高潮,最神圣的那天,一场大沐浴——据说能洗净几次轮回的罪孽。
古城有一百多座河阶平台,这个下午能走多少算多少。我沿着河岸走上来,站在石阶上望下去,正值旱季,恒河水位不高,河面依然极宽,起码比我昨天在暮色里的感觉宽得多。不用选择,每一处都是上好的照片,只需拍就是了。
可惜我的相机忘在德里的旅馆,发现时已上了火车,那阵子本没有冲动拍照。当时我想,如果实在要拍照,就买一个一次相机,弄几幅风景作留念就行。这会儿我却有点后悔,要折回街上还不一定有卖的。
那么就用双手扣成一个方框,放在左眼上,右眼眯上。河边人头拥簇,好像别的国家足球场的情景,只是没有那种大声喧腾狂呼乱叫。我不需要看每一张脸,我要找的那双眼睛闪光是特殊的。
当地警察局的高音喇叭,有时候发出声音,好像在宣读什么注意事项。但是也没有声色俱厉,为了尊敬梵天诸神,警察也只好外松内紧。但是我看不到明显的警备。我知道印度政府增派了几万警察,怕这么大的人群出事。哪怕不用怕犯罪,也得防止疾病,防止意外,防备不敬神的人捣乱。为阻止人们走进深水区,主要沐浴地段,都用浮标划出了最远允许距离。
岸上打坐做精神准备的,入河沐浴的人多起来,一群一群的人在站立在水中,向东方朝拜后便浸入河水沐浴,男的只穿短裤,或遮一块布,那些苦行“圣人”平时就几乎不穿衣服,此时当然裸身入水。
相反,女的穿了衣服入水,躲在水中把衣服解开。所以观众只能想象水中的半裸身体,要偷窥都不可能。据说警察的任务之一,就是逮捕胆敢穿两片式泳装下水的女人。这个任务其实不难,只有外国女游客才胆敢做这种事,盯住他们就行,况且每个旅馆都有告示,将处以徒刑。
有游客举着长镜头相机拍沐浴过程,两个当地人模样的中年男子一前一后走过来,拦住游客,说他偷拍没穿衣服的印度教徒,要告他。游客说不知道,打算给些钱了事。殊不知两人嫌钱少。游客一气之下理直气壮要拉两人到附近警察局讨个公道。两人一听就跑掉,围观的人也散了。
既要涤罪,又要有文明人的遮掩,这是特别麻烦的事。我想古代的印度人或许并无此难题。房子建在水里,颜色鲜艳,有粉红有深绿浅绿,橙黄的神的塑像造型奇妙,大都强调肢体美,性感,乳房硕大,印地文弯弯扭扭,呈现着诗意的图案,抢眼得很。
现代人都有这个虚伪的麻烦——只有南丫岛的阿难与苏菲,可以到蓝天大海中去,取回神给他们生来俱有的自由自在。
这个突然的联想,使我心旌摇荡,我觉得自己不应当有此类不虔诚的胡思乱想。因此我眼光渐渐离开河岸,望向沿河岸而建的寺庙。我特别喜欢那些寡妇守节楼——真羡慕她们有自己清静的居所。那穷人的待死房也是好去处:预先尝尝坟墓的滋味。
我已经走到城市边缘地区。面前的一坡石阶上,小摊撑着伞,许多是架在河水里,围了一圈人,也站在河水里。对岸多是泥滩,很荒,像中国农村,有几个人影在动。如果不是印度人的说话声和脸型皮肤,我真以为一不走神回到家乡山城。命运永远有它的不可思议和秘密,我总是能在一个陌生之地发现其和自己喜爱的城市相同点。
这儿一切都自然,除了穷一点,老百姓挖空心思,想挣旅游者的钱,好像不存在其它罪恶,看不见人打架争斗。印度人不喝酒,啤酒就算厉害的,有人悄悄问“要啤酒吗?”神色和声调带着犯罪感,就跟别的地方问你是否要海洛因一样。
记得住宿泰姬陵的那夜,我正在上网,旅馆房间外有人敲门。那已经是半夜了,我吓了一跳。走到门口,不敢开门,谨慎地看着门孔,是一个男人,门孔把脸放得很大。我侧立着身子,靠在门后的墙问“谁呀?”
门外的人说“要不要白兰地?”
我说“谢谢,不要。”
那人又问“要不要葡萄酒?”
我犹豫了,我正想有这东西多好。但摸不弄来路,如果被人放了毒或放了蛊怎么办?我连靠门都不愿意,生怕门外的人对准门开枪,那我就死定了,电影里经常是这么一个凶杀场面。
一个人在外,只得小心。想想,我只好忍痛割爱了,忙说不要。
那天不要酒是对的,这阵也不想要。怕喝了酒忘了事。到印度,我可能就把酒给戒了,像很久以前戒香烟一样不知不觉,没有有意为之,反而做到了。
石阶上端摊位是酸奶,一桶一桶放在伞下,橘红的陶桶,小桌上摆着粗糙的小陶碗,是成都诗人朋友开的仿古香馔厨餐馆那种,也是用木勺舀一勺洁白的酸奶,盛入陶碗里,少女之纯白和少年的糙红正好调成是爱情的色彩。铁锅翻开涨的牛奶,香气溢开,上面飘浮着一层奶衣。我打破不随便吃街上食物的自我约束,掏出钱来买一杯,坐在石阶上,注视着石阶下的恒河,感觉就坐在家乡码头的石阶上。
阳光到了最好的时候。
我走下石阶,河边的人群里,有一个头上套红色花环的女人,非常惹眼。我不顾脚在冷水里会抽筋的危险,下到河水里。她的花环像顶帽子,而别人的花环一大长串挂在胸前,她的个子高出河水里的人,一头长发深黑,披在肩上。在肚脐处系了一条朱色短布,像是寺庙里的僧袍,不过上半身未穿上,双胸裸着。她转过脸来,我一下呆住,因为她明显向我递眼神。这点我当然不会弄错,我能读出眼神,就像别人解开密码。那女人从水里跨上来,把身上的布重新再缠了一下,遮住了她的乳房。我走向她,马上明白这是德里那个女护士,那个阿难的崇拜者,能背得出阿难歌曲的歌迷,让我到婆罗尼斯来找阿难的指路人。
她一步跨三级石阶,避开我似的,身后跟着两个短打扮的精悍小伙子。
她将插在腰上的墨镜取下,戴上,加快脚下步子。
我想也没有想就追了上去:我怎么能上这样的当!我早就应当明白:异国他乡,就别想巧合。凡是巧合,多半落进算计。
想到这里,我几乎要对自己怒吼起来。我正拐过巷子,向上爬坡,却发现有一人紧紧跟着我。就在这时,我又看见那三人奔上了石阶。后面出现了一个盯我的人,我对这种事情很敏感,马上就会发现。哪怕他与其他人一模一样,而且小心翼翼,总在我回头前闪到一边去。
但是我心里一紧张,差一点丢了追的人。我们在婆罗尼斯迷宫的巷子绕着圈,一会在河边一会儿到街上,他们走得快,走得熟悉,走得沉着。他们的衣服松弛,我穿着印度服装,又是拖鞋,就碍手碍脚。终于无法再看见那批人,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远近寺庙响着乐声,混和着教徒的诵经声,像是从一处处河边沐浴的人那儿传来。
男女老少似乎都喜欢坐在路边地上,坐在地上的人神情都满足而快乐,印度少年的眼睛特别清亮,很迷人。卖槟榔鲜花,按摩,请人理胡须,修脸面,布施金钱给乞丐。奇怪,就在我一闪神之际,他们不见我视线里了。
我拿出地图一查,我在马尼卡尼卡的河阶平台。
这儿的火葬场,尸体先用布包裹起来,男的用白布,女的用红布。然后放在竹制担架上,从不同的巷子和弄堂抬来。石阶上堆积着无以数计的木材,旁边有一个巨大的磅秤。每一根木头都要过秤,以便精确计算火葬费用。工人们有经验地将木材堆叠在尸体上,由亲近的人点着葬火。没有人哭,因为是葬礼仪式公开,每个人都可以观看,有的人在岸上看,有的人在船上看,死亡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件普通的事。一边是死亡,一边是沐浴净身,上面是烈火,下面是圣水。
我浑身汗淋淋,累得干脆坐在石阶上。火焰燃烧的声音轰轰响,一阵风吹过,热乎乎,像有骨灰扑打在脸颊上。我心里生气,一直跟着那三个人,怎么突然从视线里溜掉,盯我的人,怎么可能放过我?明显她们要找我,而不是我要找她们!
那么我应该趁此机会溜掉。
小渡口,船夫站在船舷上,拿着长长的竹桨,还有些人蹲在岸上,无所事事。船夫不断地吆喝“要开船了!”跳上小船的人中没有。这一段河水浑浊,但河水就在房子门边... -->>
我明白我面临一个十字路口:我可以走向重大突破,取得成功,也可以走进这个那个死胡同——的确是“死”胡同:挑错一个方向,可能就是死亡之路。可十字路口本身,包括路口中间,却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诱惑,最大的挑战。
是的,各种迹象都在指向这个诱惑。
苏菲发现了她的身世,已经如此震动。她认为阿难也在寻找他自己的身世“找出来会要了他的命。”这话什么意思?难道苏菲知道一些阿难的今世甚至前世的秘密?“要命”的秘密?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当然,即使我当面责问,她也会说,只是她的猜想。我只能把她的猜想当作实在的危险,以防万一,还是应该的。
辛格上校不约而同出现在各种人提供的线索中:苏菲,茅林,包括那个偶然遇见的加尔格答护士小姐,都指向婆罗尼斯的辛格上校。这是我的一个大胜利,因为我没有让任何一人知道其他人的想法,反而我使他们提供信息,互相印证。身处一个神秘的异国,我不能盲目地跟着异国神灵走。“愿那征服者,皆与我同行,去除诸败坏。我今已征服,所有之恶习。你可当知,我即征服者。”好像是什么长老的偈,突然钻入我的脑海里。
“太理性,太理性的!”我记得一个评论家曾经如此“赞美”我的小说。他说得很对,非常对,对得危险。我从事的生涯迫使我不能靠神秘灵感思索,更不能盲目行动。虽然我喜欢感觉之美,感官享受。我的小说充满了感性的流淌,感觉的喷发。我的读者喜欢这一点,所以我给他们感官的一切放纵,让他们过一次又一次欲望之瘾。只有那个评论家才看出玄机,辨出肉感后的骨架,肌中之理。因此,我不能鼓励他自以为是的聪明劲儿,我得让他明白我的“仇恨”他以后就再也不会评论我的小说了。
不过这个时候,我倒很想听听他的意见。
凭着地图,我很快就顺着巷子走到恒河边。经过昨晚到过的那家日本人开的旅馆,跨进门槛一问,还是没有空位,店主说“住宿情况只会更紧张。”
在辛格上校不讲出我要知道的一切之前,我就厚着脸皮住在他宫殿般的家里。但是,我不必呆在家里——我料到他不会自动回来。
多年修道的辛格,应当喜马拉雅崩于面前而不形于色。但是他看见我的那一刹那,那种兴奋的眼光:我能肯定他的心没有能完全摆脱世间俗事,至少某些他不想记住的往事,至今藏在他的心中。
他家中那几张照片!——如果他想忘却,早就把照片收藏起来;如果他想瞒我,也能迅速取下。但是他不。那么,至少他不拒绝让我看到可能的线索。此刻,他是有意卖乖,知道我要什么,可能也愿意告诉,但是先悬着我。到他选定的时间才对我说。可能为了避免我强迫他立即说明,索性又遁世苦修去了。这种人是无法找到的,除非他有意让我找到。
苦苦思索之后,我依然不知道应当朝什么方向走下去,下一步如何行动。
我记得茅林说的话:“到了关键时刻,可以再联系。”现在是否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不至于。我当然不会忘记我的目标是找到阿难,不能直接达到目标,迂回是我的特长。耐心有必要的,也会有奖赏的。苏菲表现出精神近乎垮掉的样子,只是催我。但是我不必按她的时间表行事。她让我写的印度之行的书,离高潮还早着,我应当悠着点。
随便走走,很可能会撞上我要的东西。因为整个世界都到了这里。这个城市有十万人拥入,乘船于恒河上,在阿拉哈巴德,至少有几百万人聚集。虽然大部分人涤罪后就幸福地回去,也有人流连忘返,等着最高潮,最神圣的那天,一场大沐浴——据说能洗净几次轮回的罪孽。
古城有一百多座河阶平台,这个下午能走多少算多少。我沿着河岸走上来,站在石阶上望下去,正值旱季,恒河水位不高,河面依然极宽,起码比我昨天在暮色里的感觉宽得多。不用选择,每一处都是上好的照片,只需拍就是了。
可惜我的相机忘在德里的旅馆,发现时已上了火车,那阵子本没有冲动拍照。当时我想,如果实在要拍照,就买一个一次相机,弄几幅风景作留念就行。这会儿我却有点后悔,要折回街上还不一定有卖的。
那么就用双手扣成一个方框,放在左眼上,右眼眯上。河边人头拥簇,好像别的国家足球场的情景,只是没有那种大声喧腾狂呼乱叫。我不需要看每一张脸,我要找的那双眼睛闪光是特殊的。
当地警察局的高音喇叭,有时候发出声音,好像在宣读什么注意事项。但是也没有声色俱厉,为了尊敬梵天诸神,警察也只好外松内紧。但是我看不到明显的警备。我知道印度政府增派了几万警察,怕这么大的人群出事。哪怕不用怕犯罪,也得防止疾病,防止意外,防备不敬神的人捣乱。为阻止人们走进深水区,主要沐浴地段,都用浮标划出了最远允许距离。
岸上打坐做精神准备的,入河沐浴的人多起来,一群一群的人在站立在水中,向东方朝拜后便浸入河水沐浴,男的只穿短裤,或遮一块布,那些苦行“圣人”平时就几乎不穿衣服,此时当然裸身入水。
相反,女的穿了衣服入水,躲在水中把衣服解开。所以观众只能想象水中的半裸身体,要偷窥都不可能。据说警察的任务之一,就是逮捕胆敢穿两片式泳装下水的女人。这个任务其实不难,只有外国女游客才胆敢做这种事,盯住他们就行,况且每个旅馆都有告示,将处以徒刑。
有游客举着长镜头相机拍沐浴过程,两个当地人模样的中年男子一前一后走过来,拦住游客,说他偷拍没穿衣服的印度教徒,要告他。游客说不知道,打算给些钱了事。殊不知两人嫌钱少。游客一气之下理直气壮要拉两人到附近警察局讨个公道。两人一听就跑掉,围观的人也散了。
既要涤罪,又要有文明人的遮掩,这是特别麻烦的事。我想古代的印度人或许并无此难题。房子建在水里,颜色鲜艳,有粉红有深绿浅绿,橙黄的神的塑像造型奇妙,大都强调肢体美,性感,乳房硕大,印地文弯弯扭扭,呈现着诗意的图案,抢眼得很。
现代人都有这个虚伪的麻烦——只有南丫岛的阿难与苏菲,可以到蓝天大海中去,取回神给他们生来俱有的自由自在。
这个突然的联想,使我心旌摇荡,我觉得自己不应当有此类不虔诚的胡思乱想。因此我眼光渐渐离开河岸,望向沿河岸而建的寺庙。我特别喜欢那些寡妇守节楼——真羡慕她们有自己清静的居所。那穷人的待死房也是好去处:预先尝尝坟墓的滋味。
我已经走到城市边缘地区。面前的一坡石阶上,小摊撑着伞,许多是架在河水里,围了一圈人,也站在河水里。对岸多是泥滩,很荒,像中国农村,有几个人影在动。如果不是印度人的说话声和脸型皮肤,我真以为一不走神回到家乡山城。命运永远有它的不可思议和秘密,我总是能在一个陌生之地发现其和自己喜爱的城市相同点。
这儿一切都自然,除了穷一点,老百姓挖空心思,想挣旅游者的钱,好像不存在其它罪恶,看不见人打架争斗。印度人不喝酒,啤酒就算厉害的,有人悄悄问“要啤酒吗?”神色和声调带着犯罪感,就跟别的地方问你是否要海洛因一样。
记得住宿泰姬陵的那夜,我正在上网,旅馆房间外有人敲门。那已经是半夜了,我吓了一跳。走到门口,不敢开门,谨慎地看着门孔,是一个男人,门孔把脸放得很大。我侧立着身子,靠在门后的墙问“谁呀?”
门外的人说“要不要白兰地?”
我说“谢谢,不要。”
那人又问“要不要葡萄酒?”
我犹豫了,我正想有这东西多好。但摸不弄来路,如果被人放了毒或放了蛊怎么办?我连靠门都不愿意,生怕门外的人对准门开枪,那我就死定了,电影里经常是这么一个凶杀场面。
一个人在外,只得小心。想想,我只好忍痛割爱了,忙说不要。
那天不要酒是对的,这阵也不想要。怕喝了酒忘了事。到印度,我可能就把酒给戒了,像很久以前戒香烟一样不知不觉,没有有意为之,反而做到了。
石阶上端摊位是酸奶,一桶一桶放在伞下,橘红的陶桶,小桌上摆着粗糙的小陶碗,是成都诗人朋友开的仿古香馔厨餐馆那种,也是用木勺舀一勺洁白的酸奶,盛入陶碗里,少女之纯白和少年的糙红正好调成是爱情的色彩。铁锅翻开涨的牛奶,香气溢开,上面飘浮着一层奶衣。我打破不随便吃街上食物的自我约束,掏出钱来买一杯,坐在石阶上,注视着石阶下的恒河,感觉就坐在家乡码头的石阶上。
阳光到了最好的时候。
我走下石阶,河边的人群里,有一个头上套红色花环的女人,非常惹眼。我不顾脚在冷水里会抽筋的危险,下到河水里。她的花环像顶帽子,而别人的花环一大长串挂在胸前,她的个子高出河水里的人,一头长发深黑,披在肩上。在肚脐处系了一条朱色短布,像是寺庙里的僧袍,不过上半身未穿上,双胸裸着。她转过脸来,我一下呆住,因为她明显向我递眼神。这点我当然不会弄错,我能读出眼神,就像别人解开密码。那女人从水里跨上来,把身上的布重新再缠了一下,遮住了她的乳房。我走向她,马上明白这是德里那个女护士,那个阿难的崇拜者,能背得出阿难歌曲的歌迷,让我到婆罗尼斯来找阿难的指路人。
她一步跨三级石阶,避开我似的,身后跟着两个短打扮的精悍小伙子。
她将插在腰上的墨镜取下,戴上,加快脚下步子。
我想也没有想就追了上去:我怎么能上这样的当!我早就应当明白:异国他乡,就别想巧合。凡是巧合,多半落进算计。
想到这里,我几乎要对自己怒吼起来。我正拐过巷子,向上爬坡,却发现有一人紧紧跟着我。就在这时,我又看见那三人奔上了石阶。后面出现了一个盯我的人,我对这种事情很敏感,马上就会发现。哪怕他与其他人一模一样,而且小心翼翼,总在我回头前闪到一边去。
但是我心里一紧张,差一点丢了追的人。我们在婆罗尼斯迷宫的巷子绕着圈,一会在河边一会儿到街上,他们走得快,走得熟悉,走得沉着。他们的衣服松弛,我穿着印度服装,又是拖鞋,就碍手碍脚。终于无法再看见那批人,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远近寺庙响着乐声,混和着教徒的诵经声,像是从一处处河边沐浴的人那儿传来。
男女老少似乎都喜欢坐在路边地上,坐在地上的人神情都满足而快乐,印度少年的眼睛特别清亮,很迷人。卖槟榔鲜花,按摩,请人理胡须,修脸面,布施金钱给乞丐。奇怪,就在我一闪神之际,他们不见我视线里了。
我拿出地图一查,我在马尼卡尼卡的河阶平台。
这儿的火葬场,尸体先用布包裹起来,男的用白布,女的用红布。然后放在竹制担架上,从不同的巷子和弄堂抬来。石阶上堆积着无以数计的木材,旁边有一个巨大的磅秤。每一根木头都要过秤,以便精确计算火葬费用。工人们有经验地将木材堆叠在尸体上,由亲近的人点着葬火。没有人哭,因为是葬礼仪式公开,每个人都可以观看,有的人在岸上看,有的人在船上看,死亡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件普通的事。一边是死亡,一边是沐浴净身,上面是烈火,下面是圣水。
我浑身汗淋淋,累得干脆坐在石阶上。火焰燃烧的声音轰轰响,一阵风吹过,热乎乎,像有骨灰扑打在脸颊上。我心里生气,一直跟着那三个人,怎么突然从视线里溜掉,盯我的人,怎么可能放过我?明显她们要找我,而不是我要找她们!
那么我应该趁此机会溜掉。
小渡口,船夫站在船舷上,拿着长长的竹桨,还有些人蹲在岸上,无所事事。船夫不断地吆喝“要开船了!”跳上小船的人中没有。这一段河水浑浊,但河水就在房子门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