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董永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评价古人,最容易用道德批判在刻骨贬损之余获得一点现代人的尊严。我们以前骂孔子,批判秦始皇,皆如此类。我们又往往假借单纯的“生产力”的标准,将当时人们普遍认同欣赏的英雄打入另册,将他们的对立面说成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大唱赞歌,如评价岳飞与秦桧。是历史错了还是我们错了?史记里对皇帝贵戚与草根名人的记载,留下一个最好的评价范本:以人性的标准,注入充沛的感情;包括楚汉相争的失败者项羽,刺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秦始皇的荆轲。这似乎并未妨碍司马迁的公允。什么是人性的标准,说到底,还是归结到评判者的道德良心和学术眼光。我们今天要超越司马迁,我觉得还是很难。
比如,南方周末程亚林品得不公——易中天品三国指瑕一文,写道:品三国扬曹操,抑祢衡,透露出一股强烈的“成者为王败者寇”的气味;品三国说祢衡被杀是“咎由自取”是为黑暗社会中特别恶的专制统治者寻找滥杀的理由,是对被滥杀者落井下石、掘坟鞭尸。
其实,像易先生那样以为历史是胜利者说话的人大有人在;像祢衡,许多人眼里,就是一个会骂街的书生。这里先列一篇奇文与读者共赏。在这篇陶醉生(红袖网友)写的祢衡式的文人里,作者认为祢衡“此人不过一粒鱼目而已;众人觉得他是精品文人的典范,笔者却认为,此子不过是次品文人的代表罢了。”进而推论“祢衡式的文人也许有着不可抹杀的文学成就,但是论起品行见识,他们只能算是一群宵小。”
作者首先揭祢衡的“家底”:“从祢衡的代表作——鹦鹉赋来看,这也只不过是个人情感的小文章,算不得安邦定国的大手笔。”这一招旨在先否定祢衡的文学才华,让他的狂妄没有了骄傲的资本。祢衡有没有文才,在程亚林里文章里是这样一番表述:孔融称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烁”过目过耳不忘“见善若惊,疾恶若仇”都是社会需要的品质和才能;击鼓能“音节殊妙”“声节悲壮”让听者“莫不慷慨”;为文能“轻重疏密,各得体宜”“须臾立成,辞义可观”为人推重;急就的鹦鹉赋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识读碑文,也“一览”不忘,叫人“叹服”这当然可见仁见智,不过,有他的著作摆在那里,倒不是问题了。只不过陶醉生的文才标准,非得要“安邦定国”才算好文章,就似乎有点问题了。我们要知道祢衡还很年轻,被杀时才26岁,他的才华还来不及充分展示。就算祢衡没有丝毫文才,他就不能以高傲的姿态睥睨王侯、笑骂权势了吗?面对侮辱与损害,是否就只能一忍了之?
陶醉生又以为祢衡“摇唇鼓舌,说人论事,则全是人身攻击,出口成脏”“对曹操手下一班文臣武将的评论,尖酸刻薄,冷嘲热讽,极尽挖苦之能事,客观地说,这些都是无凭无据、信口云云罢了”我倒觉得是作者在信口了。我们还是看看程亚林的分析:祢衡对曹操,一贯持鄙视、憎恶态度,但也只按当时惯例,在与人议论时有过批评言辞,并未超常规地主动当面开骂,后来当众裸立、开骂,是因为曹操“图欲辱之”故意降格录用他为“鼓史”还企图在盛大宴会上用所谓必须换装来当众侮辱他;对刘表,他很谦恭“自结于表甚至”“称表之美盈口”使“表悦之为上宾”还重用其才“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之所以被“疏而逐之”是因为苛评过刘表身边的人,他们将他没有说过的侮辱刘表的话强加在他头上,而“表不详察”在这里,他是栽赃诬陷和偏听偏信合谋,共同制造出来的被迫害者;对黄祖,他很敬业,所写公文,十分得体,将黄祖心里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还与黄祖的儿子特别要好,被杀,是因为骄傲、行为出格引起了误会。有一次,一时兴起,回答黄祖问话时突然学起了汉武帝宫廷中的东方朔,使用“俳优饶言”也就是喜剧演员插科打诨、唠唠叨叨的语言,黄祖误以为是骂他,就叫左右“拉而杀之”这里,他根本没有骂人,完全是被误杀。后汉书祢衡列传才说他骂了人,不过,也是在黄祖骂他之后,场合是黄祖“大会宾客”的时候。据说,他出言不逊,黄祖感到羞愧,就骂他,他则盯着黄祖说:“死公,云等道?”意即“死老头子,为什么不许说话?”这也很可能是引用戏剧中的语言继续开玩笑。直到黄祖大怒,叫人审问,并准备用槌子打他,他才开骂。骂谁,骂什么,都不知道。黄祖再一次被惹怒后便下令杀他。加上主管刑杀的官员与他有宿怨,立即执行,他才送了命。后来发生的事情是:黄祖儿子闻讯,鞋子都来不及穿,赤足跑... -->>
我们评价古人,最容易用道德批判在刻骨贬损之余获得一点现代人的尊严。我们以前骂孔子,批判秦始皇,皆如此类。我们又往往假借单纯的“生产力”的标准,将当时人们普遍认同欣赏的英雄打入另册,将他们的对立面说成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大唱赞歌,如评价岳飞与秦桧。是历史错了还是我们错了?史记里对皇帝贵戚与草根名人的记载,留下一个最好的评价范本:以人性的标准,注入充沛的感情;包括楚汉相争的失败者项羽,刺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秦始皇的荆轲。这似乎并未妨碍司马迁的公允。什么是人性的标准,说到底,还是归结到评判者的道德良心和学术眼光。我们今天要超越司马迁,我觉得还是很难。
比如,南方周末程亚林品得不公——易中天品三国指瑕一文,写道:品三国扬曹操,抑祢衡,透露出一股强烈的“成者为王败者寇”的气味;品三国说祢衡被杀是“咎由自取”是为黑暗社会中特别恶的专制统治者寻找滥杀的理由,是对被滥杀者落井下石、掘坟鞭尸。
其实,像易先生那样以为历史是胜利者说话的人大有人在;像祢衡,许多人眼里,就是一个会骂街的书生。这里先列一篇奇文与读者共赏。在这篇陶醉生(红袖网友)写的祢衡式的文人里,作者认为祢衡“此人不过一粒鱼目而已;众人觉得他是精品文人的典范,笔者却认为,此子不过是次品文人的代表罢了。”进而推论“祢衡式的文人也许有着不可抹杀的文学成就,但是论起品行见识,他们只能算是一群宵小。”
作者首先揭祢衡的“家底”:“从祢衡的代表作——鹦鹉赋来看,这也只不过是个人情感的小文章,算不得安邦定国的大手笔。”这一招旨在先否定祢衡的文学才华,让他的狂妄没有了骄傲的资本。祢衡有没有文才,在程亚林里文章里是这样一番表述:孔融称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烁”过目过耳不忘“见善若惊,疾恶若仇”都是社会需要的品质和才能;击鼓能“音节殊妙”“声节悲壮”让听者“莫不慷慨”;为文能“轻重疏密,各得体宜”“须臾立成,辞义可观”为人推重;急就的鹦鹉赋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识读碑文,也“一览”不忘,叫人“叹服”这当然可见仁见智,不过,有他的著作摆在那里,倒不是问题了。只不过陶醉生的文才标准,非得要“安邦定国”才算好文章,就似乎有点问题了。我们要知道祢衡还很年轻,被杀时才26岁,他的才华还来不及充分展示。就算祢衡没有丝毫文才,他就不能以高傲的姿态睥睨王侯、笑骂权势了吗?面对侮辱与损害,是否就只能一忍了之?
陶醉生又以为祢衡“摇唇鼓舌,说人论事,则全是人身攻击,出口成脏”“对曹操手下一班文臣武将的评论,尖酸刻薄,冷嘲热讽,极尽挖苦之能事,客观地说,这些都是无凭无据、信口云云罢了”我倒觉得是作者在信口了。我们还是看看程亚林的分析:祢衡对曹操,一贯持鄙视、憎恶态度,但也只按当时惯例,在与人议论时有过批评言辞,并未超常规地主动当面开骂,后来当众裸立、开骂,是因为曹操“图欲辱之”故意降格录用他为“鼓史”还企图在盛大宴会上用所谓必须换装来当众侮辱他;对刘表,他很谦恭“自结于表甚至”“称表之美盈口”使“表悦之为上宾”还重用其才“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之所以被“疏而逐之”是因为苛评过刘表身边的人,他们将他没有说过的侮辱刘表的话强加在他头上,而“表不详察”在这里,他是栽赃诬陷和偏听偏信合谋,共同制造出来的被迫害者;对黄祖,他很敬业,所写公文,十分得体,将黄祖心里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还与黄祖的儿子特别要好,被杀,是因为骄傲、行为出格引起了误会。有一次,一时兴起,回答黄祖问话时突然学起了汉武帝宫廷中的东方朔,使用“俳优饶言”也就是喜剧演员插科打诨、唠唠叨叨的语言,黄祖误以为是骂他,就叫左右“拉而杀之”这里,他根本没有骂人,完全是被误杀。后汉书祢衡列传才说他骂了人,不过,也是在黄祖骂他之后,场合是黄祖“大会宾客”的时候。据说,他出言不逊,黄祖感到羞愧,就骂他,他则盯着黄祖说:“死公,云等道?”意即“死老头子,为什么不许说话?”这也很可能是引用戏剧中的语言继续开玩笑。直到黄祖大怒,叫人审问,并准备用槌子打他,他才开骂。骂谁,骂什么,都不知道。黄祖再一次被惹怒后便下令杀他。加上主管刑杀的官员与他有宿怨,立即执行,他才送了命。后来发生的事情是:黄祖儿子闻讯,鞋子都来不及穿,赤足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