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杜天太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入夏以来,全国大面积电荒来势凶猛,折射出了市场煤(价)与管制电(价)矛盾的不可调和,反映出穷(电)厂与富(电)网的利益失衡。前些年火电厂为追求薄利多销期盼多出现高温、严寒等极端天气,才有机会多发电而勉强保本,这是何等可怜的卖碳翁心态。近年来火电厂受“两面夹击”的趋势加剧,发得多,亏得多。中国当今除了房价就是煤价上涨得离谱,火电厂发电意愿不断下降,甚至出现煤电基地宁愿卖煤不愿发电的怪象。即使火电厂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坚持赔本惨淡经营发电,无奈巨额亏损导致资不抵债,债台高筑、融资艰难,没人赊煤让你发电。即使借钱买到不断涨价的电煤,其质量也是一路下滑,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供煤商掺杂使假花样翻新防不胜防,影响机组出力和安全运行。
提高上网电价成了火电厂的迫切诉求,网友却称纯属为涨价折腾,这其实也是信任危机的某种泛化。也许短期内解决电力短缺的办法主要靠完善电价形成机制;而从中期看则须大量开发安全可靠的新型能源;再从长远计,用电无节制增长,一次性化石能源告急,我们对电能的正常消费与无谓消耗关系更应该理顺。
无论政府怎么平衡煤矿、电厂、电网和用户之间的价格利益关系,实难解决电能需求增长与(以燃煤发电为主的)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物质、能量、运动守恒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燃气等一次性化石能源总量有限,如此加倍消耗,无视枯竭的后果,终会自取灭亡。再说发电的温室效应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大肆挖煤、采油、抽气也导致无尽的地质灾害。
提倡节能也许没人公开反对,但近年来节能效果不佳,不仅有开发节能新技术滞后的问题,更有人们全方位的节约意识淡化的问题,没人意识到任何享受“玩的”无不是物质和能源。
节能是受总体节约观念支配的,一个人不可能在其它方面奢侈浪费而唯独对能源特别珍惜。近年来高消费和贪图享乐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大行其道。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追求和拥有“奢侈品”业以成为令人羡慕的时尚。其实真正的富豪未必追求花天酒地,有谁听说李嘉诚浪费吗?比尔?盖茨浪费吗?巴菲特浪费吗?他们有的是实力,却是投入慈善的心理富足远胜于物质的拥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有人不满足于正常的职务消费,超规格极尽骄奢淫逸。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在职期间日均挥霍公款超4万元;原建行老总张恩照,搞一次舞会派对便挥霍115万元等。对比当年第一个工人出生的女副总理吴桂贤,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或接见外宾时喝茶要交一角钱,她知道后宁可不喝茶,只喝白开水;德高望重的朱德委员长去世时,翻遍住所也找不到一件合适的衣服穿。这些不完全是当时条件有限,而是一种节制节约的信念的和品质使然。对此现在不少人觉得那样有点可笑。其实现代西方也并不是无节制地享乐消耗。美国的千万富翁也会把价值5美元的剩菜打包带走,而且打包非常讲究滴水不漏。在芬兰,全国只有5个人有公务专车:总统、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内务部长。芬兰中央银行行长有一次在公务接待中加点了一道鹅肝菜,传媒公布菜单后被指责“超标”结果引咎辞职。
联系最近的“宝马教授”讽学生手机差,认为教师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在他看来读书也罢,出学术成果也罢,终究是为了物质享乐的提档升级。许多大学生也追逐奢侈品,为的是炫耀个性和身份,以求得社会的关注;有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时装,情愿节衣缩食;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不仅大学生如此,儿童用品也日趋“贵族化”
其实我们国家还远远没有达到攀贵斗富的程度,西部“苦读娃”们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人心酸。孩子们是吃着咸菜和黄米饭长大的,对他们来说,吃馍馍已是最大的快乐。零下十几摄氏度,有些西部孩子大部分穿着单衣单鞋,根本就没有棉衣,却在露天里上课,这样是因为露天有太阳照射,暂时比教室里暖和。想想他们或许我们会有些许负罪感,但愿良知让我们节制一点物欲。
对奢侈品为何“消得人憔悴”究其根源是心理贫穷而以物欲填补的消费观。从生理需求论,古人早有“做事十分勤、饭吃八分饱”的古训。有人成天出入高档场所山吃海喝,反而比平常人更多的吞下添加剂、地沟油,身体出了毛病还要进一步多消耗治疗的资源和能源革除不健康的消费观,就是拯救世界和未来的自己。人们如果无节制地对自然界的掠夺性享用,必将导致更多更大的报复性反弹,将来我们的子孙对我们怎么看?怎么想?由此笔者对人类的物欲膨化比电荒更充满恐慌感。
总之,电荒不单纯是个价格效应问题,更是一个节约、节制的信念问题,我们不能成为无节制的消耗机器。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报告,值得每个人深思和和践行。
入夏以来,全国大面积电荒来势凶猛,折射出了市场煤(价)与管制电(价)矛盾的不可调和,反映出穷(电)厂与富(电)网的利益失衡。前些年火电厂为追求薄利多销期盼多出现高温、严寒等极端天气,才有机会多发电而勉强保本,这是何等可怜的卖碳翁心态。近年来火电厂受“两面夹击”的趋势加剧,发得多,亏得多。中国当今除了房价就是煤价上涨得离谱,火电厂发电意愿不断下降,甚至出现煤电基地宁愿卖煤不愿发电的怪象。即使火电厂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坚持赔本惨淡经营发电,无奈巨额亏损导致资不抵债,债台高筑、融资艰难,没人赊煤让你发电。即使借钱买到不断涨价的电煤,其质量也是一路下滑,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供煤商掺杂使假花样翻新防不胜防,影响机组出力和安全运行。
提高上网电价成了火电厂的迫切诉求,网友却称纯属为涨价折腾,这其实也是信任危机的某种泛化。也许短期内解决电力短缺的办法主要靠完善电价形成机制;而从中期看则须大量开发安全可靠的新型能源;再从长远计,用电无节制增长,一次性化石能源告急,我们对电能的正常消费与无谓消耗关系更应该理顺。
无论政府怎么平衡煤矿、电厂、电网和用户之间的价格利益关系,实难解决电能需求增长与(以燃煤发电为主的)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物质、能量、运动守恒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燃气等一次性化石能源总量有限,如此加倍消耗,无视枯竭的后果,终会自取灭亡。再说发电的温室效应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大肆挖煤、采油、抽气也导致无尽的地质灾害。
提倡节能也许没人公开反对,但近年来节能效果不佳,不仅有开发节能新技术滞后的问题,更有人们全方位的节约意识淡化的问题,没人意识到任何享受“玩的”无不是物质和能源。
节能是受总体节约观念支配的,一个人不可能在其它方面奢侈浪费而唯独对能源特别珍惜。近年来高消费和贪图享乐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大行其道。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追求和拥有“奢侈品”业以成为令人羡慕的时尚。其实真正的富豪未必追求花天酒地,有谁听说李嘉诚浪费吗?比尔?盖茨浪费吗?巴菲特浪费吗?他们有的是实力,却是投入慈善的心理富足远胜于物质的拥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有人不满足于正常的职务消费,超规格极尽骄奢淫逸。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在职期间日均挥霍公款超4万元;原建行老总张恩照,搞一次舞会派对便挥霍115万元等。对比当年第一个工人出生的女副总理吴桂贤,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或接见外宾时喝茶要交一角钱,她知道后宁可不喝茶,只喝白开水;德高望重的朱德委员长去世时,翻遍住所也找不到一件合适的衣服穿。这些不完全是当时条件有限,而是一种节制节约的信念的和品质使然。对此现在不少人觉得那样有点可笑。其实现代西方也并不是无节制地享乐消耗。美国的千万富翁也会把价值5美元的剩菜打包带走,而且打包非常讲究滴水不漏。在芬兰,全国只有5个人有公务专车:总统、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内务部长。芬兰中央银行行长有一次在公务接待中加点了一道鹅肝菜,传媒公布菜单后被指责“超标”结果引咎辞职。
联系最近的“宝马教授”讽学生手机差,认为教师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在他看来读书也罢,出学术成果也罢,终究是为了物质享乐的提档升级。许多大学生也追逐奢侈品,为的是炫耀个性和身份,以求得社会的关注;有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时装,情愿节衣缩食;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不仅大学生如此,儿童用品也日趋“贵族化”
其实我们国家还远远没有达到攀贵斗富的程度,西部“苦读娃”们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人心酸。孩子们是吃着咸菜和黄米饭长大的,对他们来说,吃馍馍已是最大的快乐。零下十几摄氏度,有些西部孩子大部分穿着单衣单鞋,根本就没有棉衣,却在露天里上课,这样是因为露天有太阳照射,暂时比教室里暖和。想想他们或许我们会有些许负罪感,但愿良知让我们节制一点物欲。
对奢侈品为何“消得人憔悴”究其根源是心理贫穷而以物欲填补的消费观。从生理需求论,古人早有“做事十分勤、饭吃八分饱”的古训。有人成天出入高档场所山吃海喝,反而比平常人更多的吞下添加剂、地沟油,身体出了毛病还要进一步多消耗治疗的资源和能源革除不健康的消费观,就是拯救世界和未来的自己。人们如果无节制地对自然界的掠夺性享用,必将导致更多更大的报复性反弹,将来我们的子孙对我们怎么看?怎么想?由此笔者对人类的物欲膨化比电荒更充满恐慌感。
总之,电荒不单纯是个价格效应问题,更是一个节约、节制的信念问题,我们不能成为无节制的消耗机器。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报告,值得每个人深思和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