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困死沙漏的妖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晨五点发伯起床烧水。两口大铁锅都加满水,需要确保有足够的水用来清洗。大块的木柴塞进灶堂,火苖从灶门冲出来几乎燎到发伯的头发,只能偏着头躲开火苗的炙烤。这么大锅的水烧开至少得要一两个多小时。
灶门口散落的小树枝和一些易燃的枯叶要扒得远远的,以免灶堂跳出的火星引燃它们。发伯要赶在水开之前再再去挑几担回来。
推开大门,外面的天色尚早,不太能看清路面。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完全可以摸黑上上下下,这条山路不知已走过多少回。路面有一层薄薄的冰,下坡时需要格外的小心。顺着山路向下不远有一口井,是这山腰里十几户人家取水的地方。
发伯放下水桶,敲开结在井面上的冰,小心舀水以免惊起浮尘。挑起担子生怕脚下打滑,上山的路有些吃力。扁担一高一低,水从桶的四周有节奏地溅洒在碎碎的冰渣上,在这样滴水成冰的清晨迅速凝成一层薄薄的膜。
上山的路有几个岔道,右边可以通向山后面的小学。山后住着更多的人户,也要在这口井里来取水。只是他们那边过来打水要远的多,没发伯家方便。岔路口有一小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发伯得将担子放下来喘口气。
蒙蒙寒气里传来咔咔的脚步声,有人走过来。发伯努力透过湿重的空气想要看清来人,只到高高的身影子渐渐走近他才认出来。
“呵呵,原来是老三?就说这么早谁会出门呢!”这个人是同村的老三,住在后山,同样是来挑水的。
老三原本只顾着下山,被这徒然的说话声吓了一跳。赶紧抬起头看过来,看到发伯放下水桶在歇息。于是他打招呼道:“这么早挑水?听说您家今天杀猪?”
“杀了算了,迟早的事嘛!”发伯把杵在面前的扁担顺了一下说:“你家好像也是约的今天,听杀猪佬说在我这里杀完了接下来就去你那里”他是前几天去约杀猪佬的时候听说的。
老三向前一步靠近发伯,也从身上卸下水桶放到地上。从兜里掏出香烟给发伯递了一支,发伯客气地接过烟说:“这出门没带,要不然应该我递给你的。”
老三出门打工快一年才回来,在发伯眼里应该算是客,所以从道理上应该他先递给老三。山里人很讲究这个,可以表达对人的尊敬之情。
发伯从老三手里接过火点着香烟,看着他问道:“明年什么时候又走?”按老三之前的习惯,每年的冬天回来,正月便又出门去了,所以发伯会有此一问。他们在一个叫福州的地方接了大活儿,听说一个月能挣差不多两百块。
“今年回的早,把猪杀了就下去”老三吐着烟半睁睛看向发伯,那姿势早已不是山里人会有的潇洒。发伯从老三给的烟里抽出了不一样的味道,绝不是枫木乡的人抽过的牌子。这可是外地烟,相比枫木乡和霜河百货店里卖的要高档许多。
发伯认为老三不在家里过年有些不合情理,他劝说:“过了年再下去,这一年到头就回这一次,过年已经没几天了。”
老三摇摇头语重心长地说:“您不知道,下头事太多做不过来,过年还要赶工,主要是工钱高!”
发伯想起家里烧着水不能久留,边拾起桶系套进扁担边说:“烧的水要开了,我先上去。你等会儿来玩,顺便吃个杀猪饭,我接你。”
弓身担起水走了两步又停下来转身对老三说:“一定要来,不让我接第二次!”
老三丢下烟头,嘴里应和着说:“好的,您做好了我来吃现成的!”这就代表他答应了发伯的邀请,山里男人少有假作神客套的习惯。
天已大亮,发伯将第三担水倒进缸里的时候,小雨沐揉着惺忪的睡眼起床了。他知道今天是个好日子,不仅热闹而且还有好吃的。大花山里所有的小孩除了盼望过年之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杀猪。想吃的几乎都有,更主要有吃不完的肉。
“冯老师!”屋外传来杀猪佬的哄亮的声音。许是他的职业造就了他的嗓门儿,或是有这副嗓门才做了杀猪佬。从来都是按时到场,没误过主人家的时间。
发伯快步迎了出来,接下杀猪佬的背蒌,将他让到火堂坐下。看小雨沐已经洗好了脸,便吩咐他说:“快给爷爷倒茶来。”小雨沐很乐意这样做,杀猪佬可是今天的主角。
趁大人不注意,冯雨沐跑到廊下翻看杀猪佬带来的工具,一阵哗哗的声音惊得发伯飞奔出来。他大声地呵斥儿子:“那个谁让你动,都是快口刀,碰一下怎么得了?”扬起想重重给小子一下。
冯雨沐惊荒歪头躲开,发伯哪忍心真打,只不过是想吓唬一下提个醒而已。“不能动这个,知道吗?”发伯怕走后冯雨沐再翻,便又强调一次才离开。
帮忙抓猪的人陆续到来,一时间有说有笑热闹起来。大家来检验老冯家这一年的成绩,也顺便联络一下乡邻的感情。
一切就绪,嗷嗷的声音不久便回荡在大山之间。杀年猪的场面永远都是热闹而忙碌的。
附近几只狗听到猪叫的声音,快速聚拢围着杀猪佬转圈,不时地舔着地上的早已凝固的血水。胆大的狗贼溜溜盯着挂在案边的肠肝肚肺,只要人不注意就会去叨跑。于是冯雨沐在这个场合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不停驱赶这几只贪婪的狗。个子太小,连狗都欺负他,它们一点儿也不害怕,赶走这只又来了那只。大人们不时扭头注意着动静,看小家伙实在赶不过来便一声断吼吓得狗飞步跑开。离得稍远又悻悻地转过头看,摇头摆尾等待着人的赏赐。
冯雨沐觉得那些贪得无厌的狗是因为他守护在现场而不敢近前,得意地朝大人们嬉笑起来。
狗接二连三地低叫,原来是老三从院角走过来。他抱着双手站在一边观望着这一群忙进忙出的男人,一副看热闹的表情。他是发伯邀请来玩的,出门一年多他自己也想借这个机会和乡邻们聚聚,聊天联络一下。
奶奶见老三过来,热情地将他招呼进火堂,随即递上烟倒了茶。看
“老三是稀客,好长时间没看见你,今年还好吧?”
老三客气回答说:“我还好,伯母您身体可好?”
婶侄俩在火堂寒暄了几句之后奶奶要到厨房去,于是对老三说:“你坐会儿,我去给她们帮忙添下火,好早点吃饭。”
老三独自坐在火堂里很无聊,不停加柴将火烧得很旺,屋里顿时暖和起来。
发婶儿听说来客人了也从厨房过来招呼,她笑嘻嘻地说:“听说老三来了?一个人没趣,招呼不周!”言语里透出歉意。
老三见发婶儿挺着大肚子,赶紧站起身将椅子让给发婶儿说:“哪里,哪里。都在忙,我却帮不上忙。”他欠了欠身,想让发婶儿坐在他让出的椅子上。
“你坐,你坐”发婶儿摆手示意客人先坐下,随即准备在对面的椅子坐下。因为怀孕的原故,速度缓慢还得扶着椅背。等完全坐稳才问老三说:“今年外面情况还好?”
老三腼腆地说:“情况还可以,这几天又下去。”没等发婶儿答话他又问道:“快生了?可能喝不到你们的喜酒了,时间对不上。”按时间算,如果老三过几天就出门的确等不到小家伙的满月酒。
发婶儿并没有回答老三的问话,依然打听着他在外面的情况。她问老三说:“那里干什么活儿呀?”从她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她很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老三故作深沉地掏出一支烟,在火堂里夹起一块木炭来点着。其实他带的有火机,只是打小生活在山里习惯木炭点烟。
深深吸了一口,这才抬头看着发婶儿回答她的问话:“你以为是做什么轻松事,下苦力!帮厂子里做搬运。”
从他第一次出远门开始算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刚放下户他就随人一起外出“搞副业”山里出去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老三在“搞副业”这一行绝对算得上是前辈,后来出山的人都是他带走的。
羡慕,是写在发婶儿脸上唯一的表情。向后挪了挪椅子,避开越烧越旺的火堆。不知道是因为火烤还是因为觉得问题太过直接,红着脸问老三说:“今年收入应该也不错?有没有两千块活钱带回来?”
一听到钱的问题,老三马上得意起来:“那可不止,包吃包住一个月下来最少也有三百块存。你看去年九月份去的,到这个月初一回来中间是一年多时间,将近四千!”脸上露出的那种自豪足以让发婶儿眼红好一阵子。
“那么厉害?一年搞到几千块钱。在这山里守着谁能挣这么多?”发婶儿说的是实情,大花山里要能拿出五百块钱的家庭估计也不过三五人,更别说上千。在她眼里,老三这收入就是天上而自家就在地下。发伯这辈子可没见过这么多钱,更别说是挣。
老三嘴上说的很溜,其实心里也没多少底气。在外面打工比山里挣钱多的确是事实,但挣毕竟不是捡树叶,不是哪儿都有随便抓的。老三的实际收入每个月可能一百五十块左右,来回的路费开销之后这一年下来也不过一千三四块进账。尽管如此,还是比山里种田的人家强了百倍。
发婶儿想,如果自己也能跟着老三一起出去打工挣钱那该多好。大花山的女人出远门挣钱还没有先例,整个枫木乡和霜河没听说有哪个女人在外面挣钱的。这年代就算是穿个高跟鞋都会被一路看,人见人撇嘴。少有人知道,发婶儿已经出过几回远门,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太陌生。
摸摸临产的肚子,瞬间打消了刚才掠过脑海的念头。在小家伙断奶之前,不可能有机会远走。先探一下老三的口气再说:“过几年,你们在外边找到更好的门路一定得把我也带出去!”
烟已抽完,只余下一个烟头还夹在老三手里。最后一口烟吐得太近,熏得他有点睁不开眼。听发婶儿在问话便强睁着眼答话说:“你这是在说笑,你哪需要出门。到时候两个娃娃要带,冯老师教书养活你们就行了。”
“别提他教书了,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哪养得活家口。今年屋里是个什么情况,外人都看得出来。你不提还好,一讲起这事儿就窝火。”发婶儿在老三面前抱怨起来。
“别这么说,大花山里谁人不晓得老冯家好过?冯老师可是远近闻名的大知识份子,端钱饭碗的没几个!”老三羡慕地说。
发婶儿不以为然,差点笑出声来:“顶个屁用!婆娘娃娃有吃有穿有钱用才是硬道理!”
老三宽慰发婶儿说:“你们家里还不好?这山里头几户人家一年到头有大米吃,估计难数出第二家人来”
这点发婶儿承认,的确少有一年上头吃大米的人家。瞬间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但很快隐了下去。“哎,人比人气死人哟,现在看看你们有能耐,不要一两年就别说是大米,用不完的钱呐,还怕没大米吃?”
“冯老师有铁饭碗,月月旱涝保收,不愁!不愁!”老三觉得还是有稳定收入的比较好。
... -->>
清晨五点发伯起床烧水。两口大铁锅都加满水,需要确保有足够的水用来清洗。大块的木柴塞进灶堂,火苖从灶门冲出来几乎燎到发伯的头发,只能偏着头躲开火苗的炙烤。这么大锅的水烧开至少得要一两个多小时。
灶门口散落的小树枝和一些易燃的枯叶要扒得远远的,以免灶堂跳出的火星引燃它们。发伯要赶在水开之前再再去挑几担回来。
推开大门,外面的天色尚早,不太能看清路面。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完全可以摸黑上上下下,这条山路不知已走过多少回。路面有一层薄薄的冰,下坡时需要格外的小心。顺着山路向下不远有一口井,是这山腰里十几户人家取水的地方。
发伯放下水桶,敲开结在井面上的冰,小心舀水以免惊起浮尘。挑起担子生怕脚下打滑,上山的路有些吃力。扁担一高一低,水从桶的四周有节奏地溅洒在碎碎的冰渣上,在这样滴水成冰的清晨迅速凝成一层薄薄的膜。
上山的路有几个岔道,右边可以通向山后面的小学。山后住着更多的人户,也要在这口井里来取水。只是他们那边过来打水要远的多,没发伯家方便。岔路口有一小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发伯得将担子放下来喘口气。
蒙蒙寒气里传来咔咔的脚步声,有人走过来。发伯努力透过湿重的空气想要看清来人,只到高高的身影子渐渐走近他才认出来。
“呵呵,原来是老三?就说这么早谁会出门呢!”这个人是同村的老三,住在后山,同样是来挑水的。
老三原本只顾着下山,被这徒然的说话声吓了一跳。赶紧抬起头看过来,看到发伯放下水桶在歇息。于是他打招呼道:“这么早挑水?听说您家今天杀猪?”
“杀了算了,迟早的事嘛!”发伯把杵在面前的扁担顺了一下说:“你家好像也是约的今天,听杀猪佬说在我这里杀完了接下来就去你那里”他是前几天去约杀猪佬的时候听说的。
老三向前一步靠近发伯,也从身上卸下水桶放到地上。从兜里掏出香烟给发伯递了一支,发伯客气地接过烟说:“这出门没带,要不然应该我递给你的。”
老三出门打工快一年才回来,在发伯眼里应该算是客,所以从道理上应该他先递给老三。山里人很讲究这个,可以表达对人的尊敬之情。
发伯从老三手里接过火点着香烟,看着他问道:“明年什么时候又走?”按老三之前的习惯,每年的冬天回来,正月便又出门去了,所以发伯会有此一问。他们在一个叫福州的地方接了大活儿,听说一个月能挣差不多两百块。
“今年回的早,把猪杀了就下去”老三吐着烟半睁睛看向发伯,那姿势早已不是山里人会有的潇洒。发伯从老三给的烟里抽出了不一样的味道,绝不是枫木乡的人抽过的牌子。这可是外地烟,相比枫木乡和霜河百货店里卖的要高档许多。
发伯认为老三不在家里过年有些不合情理,他劝说:“过了年再下去,这一年到头就回这一次,过年已经没几天了。”
老三摇摇头语重心长地说:“您不知道,下头事太多做不过来,过年还要赶工,主要是工钱高!”
发伯想起家里烧着水不能久留,边拾起桶系套进扁担边说:“烧的水要开了,我先上去。你等会儿来玩,顺便吃个杀猪饭,我接你。”
弓身担起水走了两步又停下来转身对老三说:“一定要来,不让我接第二次!”
老三丢下烟头,嘴里应和着说:“好的,您做好了我来吃现成的!”这就代表他答应了发伯的邀请,山里男人少有假作神客套的习惯。
天已大亮,发伯将第三担水倒进缸里的时候,小雨沐揉着惺忪的睡眼起床了。他知道今天是个好日子,不仅热闹而且还有好吃的。大花山里所有的小孩除了盼望过年之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杀猪。想吃的几乎都有,更主要有吃不完的肉。
“冯老师!”屋外传来杀猪佬的哄亮的声音。许是他的职业造就了他的嗓门儿,或是有这副嗓门才做了杀猪佬。从来都是按时到场,没误过主人家的时间。
发伯快步迎了出来,接下杀猪佬的背蒌,将他让到火堂坐下。看小雨沐已经洗好了脸,便吩咐他说:“快给爷爷倒茶来。”小雨沐很乐意这样做,杀猪佬可是今天的主角。
趁大人不注意,冯雨沐跑到廊下翻看杀猪佬带来的工具,一阵哗哗的声音惊得发伯飞奔出来。他大声地呵斥儿子:“那个谁让你动,都是快口刀,碰一下怎么得了?”扬起想重重给小子一下。
冯雨沐惊荒歪头躲开,发伯哪忍心真打,只不过是想吓唬一下提个醒而已。“不能动这个,知道吗?”发伯怕走后冯雨沐再翻,便又强调一次才离开。
帮忙抓猪的人陆续到来,一时间有说有笑热闹起来。大家来检验老冯家这一年的成绩,也顺便联络一下乡邻的感情。
一切就绪,嗷嗷的声音不久便回荡在大山之间。杀年猪的场面永远都是热闹而忙碌的。
附近几只狗听到猪叫的声音,快速聚拢围着杀猪佬转圈,不时地舔着地上的早已凝固的血水。胆大的狗贼溜溜盯着挂在案边的肠肝肚肺,只要人不注意就会去叨跑。于是冯雨沐在这个场合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不停驱赶这几只贪婪的狗。个子太小,连狗都欺负他,它们一点儿也不害怕,赶走这只又来了那只。大人们不时扭头注意着动静,看小家伙实在赶不过来便一声断吼吓得狗飞步跑开。离得稍远又悻悻地转过头看,摇头摆尾等待着人的赏赐。
冯雨沐觉得那些贪得无厌的狗是因为他守护在现场而不敢近前,得意地朝大人们嬉笑起来。
狗接二连三地低叫,原来是老三从院角走过来。他抱着双手站在一边观望着这一群忙进忙出的男人,一副看热闹的表情。他是发伯邀请来玩的,出门一年多他自己也想借这个机会和乡邻们聚聚,聊天联络一下。
奶奶见老三过来,热情地将他招呼进火堂,随即递上烟倒了茶。看
“老三是稀客,好长时间没看见你,今年还好吧?”
老三客气回答说:“我还好,伯母您身体可好?”
婶侄俩在火堂寒暄了几句之后奶奶要到厨房去,于是对老三说:“你坐会儿,我去给她们帮忙添下火,好早点吃饭。”
老三独自坐在火堂里很无聊,不停加柴将火烧得很旺,屋里顿时暖和起来。
发婶儿听说来客人了也从厨房过来招呼,她笑嘻嘻地说:“听说老三来了?一个人没趣,招呼不周!”言语里透出歉意。
老三见发婶儿挺着大肚子,赶紧站起身将椅子让给发婶儿说:“哪里,哪里。都在忙,我却帮不上忙。”他欠了欠身,想让发婶儿坐在他让出的椅子上。
“你坐,你坐”发婶儿摆手示意客人先坐下,随即准备在对面的椅子坐下。因为怀孕的原故,速度缓慢还得扶着椅背。等完全坐稳才问老三说:“今年外面情况还好?”
老三腼腆地说:“情况还可以,这几天又下去。”没等发婶儿答话他又问道:“快生了?可能喝不到你们的喜酒了,时间对不上。”按时间算,如果老三过几天就出门的确等不到小家伙的满月酒。
发婶儿并没有回答老三的问话,依然打听着他在外面的情况。她问老三说:“那里干什么活儿呀?”从她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她很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老三故作深沉地掏出一支烟,在火堂里夹起一块木炭来点着。其实他带的有火机,只是打小生活在山里习惯木炭点烟。
深深吸了一口,这才抬头看着发婶儿回答她的问话:“你以为是做什么轻松事,下苦力!帮厂子里做搬运。”
从他第一次出远门开始算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刚放下户他就随人一起外出“搞副业”山里出去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老三在“搞副业”这一行绝对算得上是前辈,后来出山的人都是他带走的。
羡慕,是写在发婶儿脸上唯一的表情。向后挪了挪椅子,避开越烧越旺的火堆。不知道是因为火烤还是因为觉得问题太过直接,红着脸问老三说:“今年收入应该也不错?有没有两千块活钱带回来?”
一听到钱的问题,老三马上得意起来:“那可不止,包吃包住一个月下来最少也有三百块存。你看去年九月份去的,到这个月初一回来中间是一年多时间,将近四千!”脸上露出的那种自豪足以让发婶儿眼红好一阵子。
“那么厉害?一年搞到几千块钱。在这山里守着谁能挣这么多?”发婶儿说的是实情,大花山里要能拿出五百块钱的家庭估计也不过三五人,更别说上千。在她眼里,老三这收入就是天上而自家就在地下。发伯这辈子可没见过这么多钱,更别说是挣。
老三嘴上说的很溜,其实心里也没多少底气。在外面打工比山里挣钱多的确是事实,但挣毕竟不是捡树叶,不是哪儿都有随便抓的。老三的实际收入每个月可能一百五十块左右,来回的路费开销之后这一年下来也不过一千三四块进账。尽管如此,还是比山里种田的人家强了百倍。
发婶儿想,如果自己也能跟着老三一起出去打工挣钱那该多好。大花山的女人出远门挣钱还没有先例,整个枫木乡和霜河没听说有哪个女人在外面挣钱的。这年代就算是穿个高跟鞋都会被一路看,人见人撇嘴。少有人知道,发婶儿已经出过几回远门,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太陌生。
摸摸临产的肚子,瞬间打消了刚才掠过脑海的念头。在小家伙断奶之前,不可能有机会远走。先探一下老三的口气再说:“过几年,你们在外边找到更好的门路一定得把我也带出去!”
烟已抽完,只余下一个烟头还夹在老三手里。最后一口烟吐得太近,熏得他有点睁不开眼。听发婶儿在问话便强睁着眼答话说:“你这是在说笑,你哪需要出门。到时候两个娃娃要带,冯老师教书养活你们就行了。”
“别提他教书了,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哪养得活家口。今年屋里是个什么情况,外人都看得出来。你不提还好,一讲起这事儿就窝火。”发婶儿在老三面前抱怨起来。
“别这么说,大花山里谁人不晓得老冯家好过?冯老师可是远近闻名的大知识份子,端钱饭碗的没几个!”老三羡慕地说。
发婶儿不以为然,差点笑出声来:“顶个屁用!婆娘娃娃有吃有穿有钱用才是硬道理!”
老三宽慰发婶儿说:“你们家里还不好?这山里头几户人家一年到头有大米吃,估计难数出第二家人来”
这点发婶儿承认,的确少有一年上头吃大米的人家。瞬间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但很快隐了下去。“哎,人比人气死人哟,现在看看你们有能耐,不要一两年就别说是大米,用不完的钱呐,还怕没大米吃?”
“冯老师有铁饭碗,月月旱涝保收,不愁!不愁!”老三觉得还是有稳定收入的比较好。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