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改制上 (2/2)
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大宋帝国征服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陈正汇摇头沉声:“岛上总共有四万三千六百六十四户!如果加上衢山、琼崖、琉球等外岛的。那就足有四万九千余户!”
“啊有这么多了?!”赵瑜惊喜道。去年年底的统计。整个东海也才四万户不到的样子。但现在不过五个月。就一下涨了两成还多。按这个增长速度。两三年后。就能达到十万户了。十年后。三十万户也不是不可能。户口是兵源、是财源。户口越多。兵就越多。钱粮也就越多。要是十年后。能在台湾岛上组建起五万常备军。就可以登陆中原。如滚雪球般扩张势力。几年内。平宋灭金。席卷天下也不在话下。
“是啊。真的有这么多。现在东海辖下有近五万户。不过南方户小。平均每户壮丁也就两人不到。人口也不会超过四人。所以丁口计有八万一千。人口总计十八万有余。”
“不少了。不少了!”赵瑜连声笑道。
陈正汇冷着脸道:“地确是不少。但大当家你可知道。岛上这么多人。有多少官吏在管着吗?”
赵瑜摇头。他哪记得这些数字:“有多少?”
“只有一百一十七人!”
“不够吗?”赵瑜问道。他听出陈正汇想说什么。“一个县才几个官?一百多人不算少了罢?一千五百人养一个官啊!”这个时代又不是后世。官制叠床架铺。放在此时。大宋人口一亿。在吏部四选挂名地官员才不过四万多。而职位才万五不到。就这样已经就被称为冗官了。而台湾岛上的官民比例。比大宋还高。怎么也不算能少。
陈正汇摇头叹道:“东海官吏不分。若是细分下来。真正能称为官地。也就二十人啊!”“啊。这么少?!”赵瑜倒没想到这一点。
陈正汇正色道:“这半年。投奔东海的移民日渐增多。但现在东海的治理能力。已经跟不上户口增加的速度。除此之外。各乡各寨。若是有个纷争。很多时候。不是到基隆来禀官。而是去附近的寨堡找军头们调解。军政不分。这是大忌啊!大当家。东海即将内附。正好可以趁此机会。改革军政二制。旧日称号。也可以趁机取消东海若想继续发展下去。现在的制度必须得改!”
赵瑜摸着下巴沉思不语。而门外突然传来赵文的声音。“陈先生所言正合我意!”他几步走进门来。在赵瑜面前抱拳道:“大当家。现在的制度多是源自旧日。早已不敷使用。我们既然要上表内附。日后就是官身。如今的官制、军制。当是要改一改了。”
那日之后。得了赵文、陈正汇的建言。赵瑜也忙碌起来。一封封书信接连发往外岛。半月之内。赵琦、赵武等几个在外的大头领都被紧急招了回来。这也多亏了军中新近装备的梭子快船。让东海各岛之间联络传信的速度直接提高了五成。
四月二十九日。丁亥。
基隆堡议事厅。厅门紧闭。甲士封门。而厅中。隔了数月。又终于坐满了人。自从斩了李乾德的那一天之后。这间大厅中。还是第一次出现东海军的十几个大头领济济一堂的场面。若在往日。这些人聚在一起。总少不了些高声喧哗。不过今日。却安安静静。只有压得极低的交头接耳声。
赵瑜高坐厅上。看着下面的人悉悉唆梭的议论。方才他让赵文把与童贯的密议向众人通报了一遍。这些事。可以瞒下面。但大头领们却必须都知会到。
交投接耳一阵后。赵武第一个出头:“二郎。你好好的东海王不做。干嘛向赵官家低头。我们又不怕他!日后做了大宋臣子。哪有现在这般快活。”
赵瑜没说话。赵文出言道:“虽然现在要上表内附。但也只是敷衍罢了。也可算是称王前的一步。毕竟交趾李乾德能称王。大当家就更有资格。只不过。现在时机不到。等日后。天下变乱。能有西夏。自然也可以有东海。”
赵武还想再问。赵瑜这时抬起手来。“关于上表内附之事。我已下定决心。不必再多说。今天招各位来聚。并非为了此事。而是更重要的、关系到我东海未来事业的一件事。”
“何事?”
“改制
/>
陈正汇摇头沉声:“岛上总共有四万三千六百六十四户!如果加上衢山、琼崖、琉球等外岛的。那就足有四万九千余户!”
“啊有这么多了?!”赵瑜惊喜道。去年年底的统计。整个东海也才四万户不到的样子。但现在不过五个月。就一下涨了两成还多。按这个增长速度。两三年后。就能达到十万户了。十年后。三十万户也不是不可能。户口是兵源、是财源。户口越多。兵就越多。钱粮也就越多。要是十年后。能在台湾岛上组建起五万常备军。就可以登陆中原。如滚雪球般扩张势力。几年内。平宋灭金。席卷天下也不在话下。
“是啊。真的有这么多。现在东海辖下有近五万户。不过南方户小。平均每户壮丁也就两人不到。人口也不会超过四人。所以丁口计有八万一千。人口总计十八万有余。”
“不少了。不少了!”赵瑜连声笑道。
陈正汇冷着脸道:“地确是不少。但大当家你可知道。岛上这么多人。有多少官吏在管着吗?”
赵瑜摇头。他哪记得这些数字:“有多少?”
“只有一百一十七人!”
“不够吗?”赵瑜问道。他听出陈正汇想说什么。“一个县才几个官?一百多人不算少了罢?一千五百人养一个官啊!”这个时代又不是后世。官制叠床架铺。放在此时。大宋人口一亿。在吏部四选挂名地官员才不过四万多。而职位才万五不到。就这样已经就被称为冗官了。而台湾岛上的官民比例。比大宋还高。怎么也不算能少。
陈正汇摇头叹道:“东海官吏不分。若是细分下来。真正能称为官地。也就二十人啊!”“啊。这么少?!”赵瑜倒没想到这一点。
陈正汇正色道:“这半年。投奔东海的移民日渐增多。但现在东海的治理能力。已经跟不上户口增加的速度。除此之外。各乡各寨。若是有个纷争。很多时候。不是到基隆来禀官。而是去附近的寨堡找军头们调解。军政不分。这是大忌啊!大当家。东海即将内附。正好可以趁此机会。改革军政二制。旧日称号。也可以趁机取消东海若想继续发展下去。现在的制度必须得改!”
赵瑜摸着下巴沉思不语。而门外突然传来赵文的声音。“陈先生所言正合我意!”他几步走进门来。在赵瑜面前抱拳道:“大当家。现在的制度多是源自旧日。早已不敷使用。我们既然要上表内附。日后就是官身。如今的官制、军制。当是要改一改了。”
那日之后。得了赵文、陈正汇的建言。赵瑜也忙碌起来。一封封书信接连发往外岛。半月之内。赵琦、赵武等几个在外的大头领都被紧急招了回来。这也多亏了军中新近装备的梭子快船。让东海各岛之间联络传信的速度直接提高了五成。
四月二十九日。丁亥。
基隆堡议事厅。厅门紧闭。甲士封门。而厅中。隔了数月。又终于坐满了人。自从斩了李乾德的那一天之后。这间大厅中。还是第一次出现东海军的十几个大头领济济一堂的场面。若在往日。这些人聚在一起。总少不了些高声喧哗。不过今日。却安安静静。只有压得极低的交头接耳声。
赵瑜高坐厅上。看着下面的人悉悉唆梭的议论。方才他让赵文把与童贯的密议向众人通报了一遍。这些事。可以瞒下面。但大头领们却必须都知会到。
交投接耳一阵后。赵武第一个出头:“二郎。你好好的东海王不做。干嘛向赵官家低头。我们又不怕他!日后做了大宋臣子。哪有现在这般快活。”
赵瑜没说话。赵文出言道:“虽然现在要上表内附。但也只是敷衍罢了。也可算是称王前的一步。毕竟交趾李乾德能称王。大当家就更有资格。只不过。现在时机不到。等日后。天下变乱。能有西夏。自然也可以有东海。”
赵武还想再问。赵瑜这时抬起手来。“关于上表内附之事。我已下定决心。不必再多说。今天招各位来聚。并非为了此事。而是更重要的、关系到我东海未来事业的一件事。”
“何事?”
“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