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大魏读书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魏皇宫。
许清宵走出宫殿,他目光平静,朝着刑部走去。
而宫殿内。
张靖已经走出大殿,与其余尚书见面了。
“丞相大人。”
“顾大人,王大人。”
“诸位大人。”
张靖先是对丞相陈正儒开口,而后又想着户部尚书顾言顾大人,礼部尚书王新志王大人喊了一声,至于其他人就一笔带过了。
陈正儒是左丞相,五品大儒,不可不尊重。
顾言是户部的尚书,再加上大理寺寺卿,乃东明会之首。
礼部的王志新也是东明会之人。
客气一声是应该的,至于兵部尚书周严以及工部尚书李彦龙,随便打个招呼就行。
“许清宵如此狂妄,今日我倒要看看他如何弥补大魏国运。”
礼部的王新志开口,他声音平静,可言语之中却充满着冷意。
他压根就不看好许清宵能够弥补大魏国运。
这可是大魏国运啊。
你以为是什么?随便就可以弥补?而且半个时辰内弥补?当真是痴人说梦话啊。
“不一定呢,说不定许清宵能写出绝世文章。”
兵部尚书周严开口,他反倒是看好许清宵。
“绝世文章?”
“周大人倒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当真写出绝世文章也于事无补,这是刑部的问题,难不成说许清宵可以写出刑部的绝世文章?”
“我可不信。”
礼部尚书摇了摇头,并不认为许清宵可以写出关于刑部的绝世文章。
“半个时辰就能揭晓,何必着急呢?”
周严开口道,但眼神之中也的确是担忧,许清宵必须要在半个时辰内写完一篇关于刑部的绝世文章。
绝世文章本身就难写,除非许清宵已经有腹稿了,再者还必须要与刑部有关。
否则的话,即便是绝世文章,也无法弥补大魏因刑部损失的国运。
这的确有些难啊。
“若许清宵能为我大魏增加国运,此前种种,我可一笔勾销,我愿细细教诲他,愿他走上正途。”
也就在此时,陈正儒的声音响起。
他是儒官之首,大魏左丞相,吏部尚书,也是大儒,说话分量以及地位,比刑部尚书张靖要高太多了。
此话一说,其余几位尚书脸色却微微一变。
似乎是感受到众人的神色,陈正儒继续开口道。
“许清宵以七品明意之境,却能凝聚圣意,这可是大儒才能做到的,此子的确是天纵奇才,说是万古大才,陈某也认可。”
或许在他们眼中,许清宵狂妄,可在陈正儒眼中,他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要知道儒者十品。
十品:养气,蕴养浩然正气,下笔如有神。
九品:开窍,开智慧窍,一目十行。
八品:修身,修养身心,延年益寿。
七品:明意,明读书之意,明自我之意。
从七品开始,就是真正的读书人,明白自己读书的道理,有所追求。
【六品:正儒,立心,明意之后,立心从行。】
一旦立心,就要围绕自己的心意,去认认真真做事,勤勤恳恳,譬如说陈正儒立的心,便是让大魏走向繁荣,这就是陈正儒之心。
【五品:大儒】
立书,著作书籍,将自己的心得写在其中,有劝言,有自我理解,有对圣人的理解,也有对世间的理解,尽可能的帮助别人,或者是阐述一个道理,让天下读书人明白这个道理。
这就是五品大儒的境界,需要立书,才能成为大儒,而且绝对不能随便立书,一定是真正有学问的东西。
【四品:天地大儒】
著作的书籍,得到天下文人的认可,得到百姓的认可,亦或者得到一些相关重要之人的认可,比如说当今陛下,如果皇帝认可你的学问,影响到了皇帝,那么皇帝以后做事,会因为你的著作,而改变心意,或者是换一种方式。
可能就会影响大魏无数百姓,这就是成就天地大儒的要求,若得不到认可,即便你当真有所才华,也没有办法,当然等你死后,千百年之后,如果你的著作,得到天下人认可。
你会被天地追封为天地大儒,后世人也会为你塑造雕像。
【三品:半圣】
立学!你著作的书籍,形成一个学派,或者你创建一个学派,在当代影响极大,至少有一成读书人是你的学生,这样一来,便可以成为半圣。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将圣人的学问发扬光大,基本上所有半圣都是如此的。
只是一般活着的半圣很少,大多数是死后过了几百年甚至是千年,才会成为半圣。
不过当世还是有半圣,大魏文宫可能就有,只是到了这个境界,很有可能依靠着一些灵药续命,对于当世来说,只怕很多人都以为他们逝去了。
平日里半圣也不会出现,可能真逝去了,也没有人知晓,王朝会封锁一切消息,毕竟半圣对于妖魔来说,恐怖滔天,一个二品妖魔,在半圣面前如蝼蚁一般。
【二品:亚圣】
无限接近与圣人之境,其之所学,在当代影响极深,天下读书人,天下百姓,包括天下的具有影响力之人,七八成信服此学,影响三代人。
这就是亚圣,可一般来说,圣人前后五千年不可出新圣。
如果世间诞生了一位圣人,他死后五千年是不可能会有新的圣人诞生,连亚圣都不可能,试问一下如果你是一位读书人,摆在你面前的是圣人之学,还有一个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对方可能现在还是一位天地大儒的学问。
请问你会选择什么?
毫无疑问去学习圣人的学问啊,天地大儒虽然也是遥不可及,但跟圣人比还是差太多了。
也正是因为圣人的威望,至少要过五千年才会逐渐消散,这才会有新的圣人诞生,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
因为往往万载不见一尊圣。
至于最后的一品。
【文圣】
天下读书人之首,凌驾于皇权之上,凌驾于一切之上,八方朝拜,众生虔诚。
浩然正气养天地,这个境界无法言说,无法形容,一切的不可思议,都是文圣。
若世间诞生一尊文圣,那这天地之间的妖魔,就可以该吃吃该喝喝了,什么都不用作,等死就好。
这就是儒道十品的划分。
然而许清宵调动圣人伟力,这是大儒才能做到的程度,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大儒。
唯有大儒,可调动部分圣人伟力,许清宵弹劾刑部所展现出来的伟力,就是顶尖大儒才能做到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若没有碰到什么大事,他陈正儒也做不到这个程度。
这就是陈正儒看到不一样的地方。
许清宵七品便能做到五品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说万古大才,真的一点都不足为过。
所以陈正儒起了爱才之心,真正的爱才之心。
哪怕许清宵得罪了朱圣一脉,那又如何?他并不在乎。
自己虽然是朱圣一脉,可自己立下的心,是大魏之心,在他眼中,大魏的繁荣胜过文道之争,争来争去,又有何意?
能让天下百姓吃饱一顿饭吗?
又能让天下百姓多穿上一件衣服吗?
不能。
可为何之前他略显得对许清宵有些不友好,这是因为许清宵并没有展现出能让他惜才的本领。
可今日他对许清宵产生了惜才之意。
但很快,陈正儒摇了摇头,任何事情都不能过早下定论,许清宵有没有万古之才,还没有彻底展露出来。
再者许清宵与武官关系极好,未来肯定是主兵伐的,与他的意见不相同。
所以在这个立意上,自己就绝不可能与许清宵是同一路人。
不是别的意思,如若许清宵否决北伐,愿意支持大兴王朝,休养民生,他陈正儒会毫不犹豫支持许清宵,儒道当中不管谁打压许清宵,他都会接近权力帮助许清宵。
朝堂之上,不管谁找许清宵麻烦,他也会竭尽全力帮助许清宵。
甚至在告老还乡之前,将许清宵扶持到一个高不可及的位置。
可惜的是啊!
许清宵主兴北伐,那么许清宵就是他的敌人,而且是一个天大的敌人,若让许清宵当真掌权,掌势,甚至权衡朝野,北伐或许就真的要死灰复燃了。
所以他只能这样做。
不过好就好在一点,北伐之事,今年必须会有一个结果,这一年内许清宵绝不可能手握大权的,绝对不可能。
当然若是许清宵真能为大魏增加国运,那么关于朱圣一脉的恩怨,他陈正儒愿意放下,可朝堂上的争斗,就没有办法,再惜才,也不可能影响国家。
陈正儒如此想到。
可惜的是,他暂时无法看到许清宵的安国策,若能看到,只怕会颠覆他一切想象。
而大殿内,龙椅之上。
大魏女帝静静地看着已经消失不见的许清宵。
脑海当中并非是今日之事,而是关于北伐之事。
到底是否北伐,今年必有一个结果。
要盖棺定论了。
“待过些日子,安国策,是要拿出来了。”
女帝心中自语,朝堂之争已经越演越烈,北伐之争因为自身登基第一年,文武百官不敢太过于争吵,但今年年末,迟早要决策出来了。
若国不能定意,对于大魏王朝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至于其他尚书,则非常好奇,许清宵如何增加国运。
甚至刑部尚书张靖都已经开始想好了,该如何治许清宵之罪。
此时此刻。
许清宵已然来到刑部当中。
刑部官员已经被唤醒,此时此刻都趴在房间内休息,但依旧可以看到大门口迎面走来的许清宵。
刹那间刑部上上下下都有些恐慌了。
生怕许清宵又发起疯来,那到时候大家还有命吗?
只是,来到刑部大门,许清宵没有继续前行了。
缓缓抬起手来,刹那间浩然正气凝聚成文笔。
手握文笔,许清宵声音洪亮有力,传遍大魏京都。
“吾乃许清宵,今为刑部立言。”
许清宵开口,声音洪亮,无数京都百姓皆然听见这道声音,人们惊讶,不知道许清宵要做什么?
此时,刑部大门之外。
许清宵提起文笔,在左右两旁写下两行字。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许清宵落下十七字。
刹那间,大魏天穹之上,出现一朵朵祥云,光芒照入刑部之中,整个刑部瞬间变得宏伟而神圣。
漫天的祥云出现,连绵万里,一束束光芒照耀在大魏京都当中,沐浴在大魏百姓身上。
而这十四个字,也悬浮于天穹之上,供大魏京都内的百姓观看。
这是无上祥瑞,这一朵朵的金色祥云,朝着大魏宫廷聚去,为大魏增加气运。
其中有数朵祥云,落在许清宵头顶之上,照射一缕缕光芒,滋润许清宵的肉身。
嘶!嘶!嘶!
这一刻大魏所有权贵真的震惊了了。
对于百姓而言,许清宵弹劾刑部,他们其实并不是那么反感,因为他们也遇到或者听说过一些不公平之事,所以许清宵弹劾刑部,反而引来民心支持。
只是刑部乃是大魏国本之一,六部之一,许清宵弹劾,虽让百姓感到痛快,但也让百姓知道刑部不公,所以影响到了百姓对刑部的看法,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国运受到一丝丝削弱,虽然只是一丝丝,但这代表着的是大魏国运,哪怕是一丝丝,也十分恐怖,是常人无法能够承受的。
可如今,许清宵以十四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刑部立言,警示天下,劝人向善,又将今日发生的事情,盖棺定论,可谓是一语三关。
百姓们明白许清宵这句话的意思,也明白这是为刑部立言,自然拍手叫好,如此一来失去的民心,在这一刻全部回来,而且因为许清宵的到来,更是让百姓更有希望,认为出了个好官。
也就是如此,天降祥瑞,国运再次重聚,不但把之前那一丝丝补回了,甚至还增加了一丝丝。
就是因为许清宵这十四字。
十四字增国运。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啊。
此时此刻,大魏京都,大量读书人面色尴尬,本来许清宵弹劾刑部,以致于大魏少了一缕国运,他们聚集在此,就是为了弹劾许清宵,准备等陛下宣旨结束之后,就开始讨伐许清宵。
势必要让许清宵付出惨烈代价。
甚至连怎么骂都已经商量好了,还有人更是写好了讨伐文章,将许清宵贬的十恶不赦。
可没想到的是,许清宵只写了十四个字,将他们所有的文章全部变成废纸一张,甚至有人邀请朋友在家商谈如何如何辱骂许清宵。
现在全部成了笑话。
谁也不会想到,许清宵竟然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言出来。
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读书人,更是有些懵。
这他娘到底是什么人啊?前有千古名词,后有绝世文章,然后再来个千古第一骈文就算了,今日更是来了一句千古名言。
这许清宵莫不是圣人转世?
不是他们夸张。
而是这十四个字,既是劝阻天下人,不要因为是一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也不要因为是一件较坏的但坏事就去做。
这是人生之警句,也是刑部对天下人的警句。
更是许清宵对刑部的警句啊。
这巴掌打的是真够疼啊。
比刚才仗刑二十还要疼,言语的力量,远胜刀剑。
刑部之下,许清宵没有说什么,他静静立在门下,沐浴着国运之力,虽然仅仅只是一缕缕一丝丝,但没入许清宵体内后,这一缕缕的国运,却如同海啸一般,但好在许清宵以大日圣体压制住了。
同时的确就是一丝丝国运,肉眼根本看不见,唯独许清宵才能感受到。
此时,刑部左右的警句,也弥漫着一缕缕圣意,这是千古名言,可传至千古,石毁而字不灭,千古之后,这句话才会消散,被天地认可。
大魏皇宫。
宫殿之外。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左丞相,陈正儒。
“好!好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此言乃是千古名言啊,许清宵,万古之大才,万古之大才啊!”
陈正儒第一时间惊叹,别看许清宵这简简单单十四个字,但这句话的意义,却无穷之大,因为这句话通俗易懂,又蕴含无穷大道理,即便是孩童也能知晓,极其适合教育这天下百姓。
很多时候,文学并不是他不好,而是学习程度极难,就好比朱圣著书,天下人都知道这是好东西,可天下百姓有几个能看懂?
唯有读书人才能看懂,而读书人看懂之后,会去教书育人,会去教化百姓。
可这个教化多漫长?这个教化又有多辛苦?
可能你跟一个农夫说了三天三夜,他回过头一觉醒来什么都忘记了。
但这句话不一样,既有警世之用,又包含了无数道理在其中,用一句话概括一切。
哪怕是再没有文化的百姓,也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他们也可以教育自己的儿女。
这才是文字的作用,教化万民,一句警言,却能做到无数大儒都做不到的程度。
陈正儒顿时明白此话的含义,所以他才忍不住叫好。
“陛下,陛下,天降祥瑞,天降祥瑞啊,你看天穹之上,祥瑞无限啊。”
“大魏国运回来了,回来了。”
兵部尚书周严则无比激动地喊道,他指着天穹那一朵朵玄黄之云,大赞祥瑞。
不止是他,整个京都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一幕。
&n... -->>
大魏皇宫。
许清宵走出宫殿,他目光平静,朝着刑部走去。
而宫殿内。
张靖已经走出大殿,与其余尚书见面了。
“丞相大人。”
“顾大人,王大人。”
“诸位大人。”
张靖先是对丞相陈正儒开口,而后又想着户部尚书顾言顾大人,礼部尚书王新志王大人喊了一声,至于其他人就一笔带过了。
陈正儒是左丞相,五品大儒,不可不尊重。
顾言是户部的尚书,再加上大理寺寺卿,乃东明会之首。
礼部的王志新也是东明会之人。
客气一声是应该的,至于兵部尚书周严以及工部尚书李彦龙,随便打个招呼就行。
“许清宵如此狂妄,今日我倒要看看他如何弥补大魏国运。”
礼部的王新志开口,他声音平静,可言语之中却充满着冷意。
他压根就不看好许清宵能够弥补大魏国运。
这可是大魏国运啊。
你以为是什么?随便就可以弥补?而且半个时辰内弥补?当真是痴人说梦话啊。
“不一定呢,说不定许清宵能写出绝世文章。”
兵部尚书周严开口,他反倒是看好许清宵。
“绝世文章?”
“周大人倒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当真写出绝世文章也于事无补,这是刑部的问题,难不成说许清宵可以写出刑部的绝世文章?”
“我可不信。”
礼部尚书摇了摇头,并不认为许清宵可以写出关于刑部的绝世文章。
“半个时辰就能揭晓,何必着急呢?”
周严开口道,但眼神之中也的确是担忧,许清宵必须要在半个时辰内写完一篇关于刑部的绝世文章。
绝世文章本身就难写,除非许清宵已经有腹稿了,再者还必须要与刑部有关。
否则的话,即便是绝世文章,也无法弥补大魏因刑部损失的国运。
这的确有些难啊。
“若许清宵能为我大魏增加国运,此前种种,我可一笔勾销,我愿细细教诲他,愿他走上正途。”
也就在此时,陈正儒的声音响起。
他是儒官之首,大魏左丞相,吏部尚书,也是大儒,说话分量以及地位,比刑部尚书张靖要高太多了。
此话一说,其余几位尚书脸色却微微一变。
似乎是感受到众人的神色,陈正儒继续开口道。
“许清宵以七品明意之境,却能凝聚圣意,这可是大儒才能做到的,此子的确是天纵奇才,说是万古大才,陈某也认可。”
或许在他们眼中,许清宵狂妄,可在陈正儒眼中,他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要知道儒者十品。
十品:养气,蕴养浩然正气,下笔如有神。
九品:开窍,开智慧窍,一目十行。
八品:修身,修养身心,延年益寿。
七品:明意,明读书之意,明自我之意。
从七品开始,就是真正的读书人,明白自己读书的道理,有所追求。
【六品:正儒,立心,明意之后,立心从行。】
一旦立心,就要围绕自己的心意,去认认真真做事,勤勤恳恳,譬如说陈正儒立的心,便是让大魏走向繁荣,这就是陈正儒之心。
【五品:大儒】
立书,著作书籍,将自己的心得写在其中,有劝言,有自我理解,有对圣人的理解,也有对世间的理解,尽可能的帮助别人,或者是阐述一个道理,让天下读书人明白这个道理。
这就是五品大儒的境界,需要立书,才能成为大儒,而且绝对不能随便立书,一定是真正有学问的东西。
【四品:天地大儒】
著作的书籍,得到天下文人的认可,得到百姓的认可,亦或者得到一些相关重要之人的认可,比如说当今陛下,如果皇帝认可你的学问,影响到了皇帝,那么皇帝以后做事,会因为你的著作,而改变心意,或者是换一种方式。
可能就会影响大魏无数百姓,这就是成就天地大儒的要求,若得不到认可,即便你当真有所才华,也没有办法,当然等你死后,千百年之后,如果你的著作,得到天下人认可。
你会被天地追封为天地大儒,后世人也会为你塑造雕像。
【三品:半圣】
立学!你著作的书籍,形成一个学派,或者你创建一个学派,在当代影响极大,至少有一成读书人是你的学生,这样一来,便可以成为半圣。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将圣人的学问发扬光大,基本上所有半圣都是如此的。
只是一般活着的半圣很少,大多数是死后过了几百年甚至是千年,才会成为半圣。
不过当世还是有半圣,大魏文宫可能就有,只是到了这个境界,很有可能依靠着一些灵药续命,对于当世来说,只怕很多人都以为他们逝去了。
平日里半圣也不会出现,可能真逝去了,也没有人知晓,王朝会封锁一切消息,毕竟半圣对于妖魔来说,恐怖滔天,一个二品妖魔,在半圣面前如蝼蚁一般。
【二品:亚圣】
无限接近与圣人之境,其之所学,在当代影响极深,天下读书人,天下百姓,包括天下的具有影响力之人,七八成信服此学,影响三代人。
这就是亚圣,可一般来说,圣人前后五千年不可出新圣。
如果世间诞生了一位圣人,他死后五千年是不可能会有新的圣人诞生,连亚圣都不可能,试问一下如果你是一位读书人,摆在你面前的是圣人之学,还有一个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对方可能现在还是一位天地大儒的学问。
请问你会选择什么?
毫无疑问去学习圣人的学问啊,天地大儒虽然也是遥不可及,但跟圣人比还是差太多了。
也正是因为圣人的威望,至少要过五千年才会逐渐消散,这才会有新的圣人诞生,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
因为往往万载不见一尊圣。
至于最后的一品。
【文圣】
天下读书人之首,凌驾于皇权之上,凌驾于一切之上,八方朝拜,众生虔诚。
浩然正气养天地,这个境界无法言说,无法形容,一切的不可思议,都是文圣。
若世间诞生一尊文圣,那这天地之间的妖魔,就可以该吃吃该喝喝了,什么都不用作,等死就好。
这就是儒道十品的划分。
然而许清宵调动圣人伟力,这是大儒才能做到的程度,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大儒。
唯有大儒,可调动部分圣人伟力,许清宵弹劾刑部所展现出来的伟力,就是顶尖大儒才能做到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若没有碰到什么大事,他陈正儒也做不到这个程度。
这就是陈正儒看到不一样的地方。
许清宵七品便能做到五品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说万古大才,真的一点都不足为过。
所以陈正儒起了爱才之心,真正的爱才之心。
哪怕许清宵得罪了朱圣一脉,那又如何?他并不在乎。
自己虽然是朱圣一脉,可自己立下的心,是大魏之心,在他眼中,大魏的繁荣胜过文道之争,争来争去,又有何意?
能让天下百姓吃饱一顿饭吗?
又能让天下百姓多穿上一件衣服吗?
不能。
可为何之前他略显得对许清宵有些不友好,这是因为许清宵并没有展现出能让他惜才的本领。
可今日他对许清宵产生了惜才之意。
但很快,陈正儒摇了摇头,任何事情都不能过早下定论,许清宵有没有万古之才,还没有彻底展露出来。
再者许清宵与武官关系极好,未来肯定是主兵伐的,与他的意见不相同。
所以在这个立意上,自己就绝不可能与许清宵是同一路人。
不是别的意思,如若许清宵否决北伐,愿意支持大兴王朝,休养民生,他陈正儒会毫不犹豫支持许清宵,儒道当中不管谁打压许清宵,他都会接近权力帮助许清宵。
朝堂之上,不管谁找许清宵麻烦,他也会竭尽全力帮助许清宵。
甚至在告老还乡之前,将许清宵扶持到一个高不可及的位置。
可惜的是啊!
许清宵主兴北伐,那么许清宵就是他的敌人,而且是一个天大的敌人,若让许清宵当真掌权,掌势,甚至权衡朝野,北伐或许就真的要死灰复燃了。
所以他只能这样做。
不过好就好在一点,北伐之事,今年必须会有一个结果,这一年内许清宵绝不可能手握大权的,绝对不可能。
当然若是许清宵真能为大魏增加国运,那么关于朱圣一脉的恩怨,他陈正儒愿意放下,可朝堂上的争斗,就没有办法,再惜才,也不可能影响国家。
陈正儒如此想到。
可惜的是,他暂时无法看到许清宵的安国策,若能看到,只怕会颠覆他一切想象。
而大殿内,龙椅之上。
大魏女帝静静地看着已经消失不见的许清宵。
脑海当中并非是今日之事,而是关于北伐之事。
到底是否北伐,今年必有一个结果。
要盖棺定论了。
“待过些日子,安国策,是要拿出来了。”
女帝心中自语,朝堂之争已经越演越烈,北伐之争因为自身登基第一年,文武百官不敢太过于争吵,但今年年末,迟早要决策出来了。
若国不能定意,对于大魏王朝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至于其他尚书,则非常好奇,许清宵如何增加国运。
甚至刑部尚书张靖都已经开始想好了,该如何治许清宵之罪。
此时此刻。
许清宵已然来到刑部当中。
刑部官员已经被唤醒,此时此刻都趴在房间内休息,但依旧可以看到大门口迎面走来的许清宵。
刹那间刑部上上下下都有些恐慌了。
生怕许清宵又发起疯来,那到时候大家还有命吗?
只是,来到刑部大门,许清宵没有继续前行了。
缓缓抬起手来,刹那间浩然正气凝聚成文笔。
手握文笔,许清宵声音洪亮有力,传遍大魏京都。
“吾乃许清宵,今为刑部立言。”
许清宵开口,声音洪亮,无数京都百姓皆然听见这道声音,人们惊讶,不知道许清宵要做什么?
此时,刑部大门之外。
许清宵提起文笔,在左右两旁写下两行字。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许清宵落下十七字。
刹那间,大魏天穹之上,出现一朵朵祥云,光芒照入刑部之中,整个刑部瞬间变得宏伟而神圣。
漫天的祥云出现,连绵万里,一束束光芒照耀在大魏京都当中,沐浴在大魏百姓身上。
而这十四个字,也悬浮于天穹之上,供大魏京都内的百姓观看。
这是无上祥瑞,这一朵朵的金色祥云,朝着大魏宫廷聚去,为大魏增加气运。
其中有数朵祥云,落在许清宵头顶之上,照射一缕缕光芒,滋润许清宵的肉身。
嘶!嘶!嘶!
这一刻大魏所有权贵真的震惊了了。
对于百姓而言,许清宵弹劾刑部,他们其实并不是那么反感,因为他们也遇到或者听说过一些不公平之事,所以许清宵弹劾刑部,反而引来民心支持。
只是刑部乃是大魏国本之一,六部之一,许清宵弹劾,虽让百姓感到痛快,但也让百姓知道刑部不公,所以影响到了百姓对刑部的看法,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国运受到一丝丝削弱,虽然只是一丝丝,但这代表着的是大魏国运,哪怕是一丝丝,也十分恐怖,是常人无法能够承受的。
可如今,许清宵以十四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刑部立言,警示天下,劝人向善,又将今日发生的事情,盖棺定论,可谓是一语三关。
百姓们明白许清宵这句话的意思,也明白这是为刑部立言,自然拍手叫好,如此一来失去的民心,在这一刻全部回来,而且因为许清宵的到来,更是让百姓更有希望,认为出了个好官。
也就是如此,天降祥瑞,国运再次重聚,不但把之前那一丝丝补回了,甚至还增加了一丝丝。
就是因为许清宵这十四字。
十四字增国运。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啊。
此时此刻,大魏京都,大量读书人面色尴尬,本来许清宵弹劾刑部,以致于大魏少了一缕国运,他们聚集在此,就是为了弹劾许清宵,准备等陛下宣旨结束之后,就开始讨伐许清宵。
势必要让许清宵付出惨烈代价。
甚至连怎么骂都已经商量好了,还有人更是写好了讨伐文章,将许清宵贬的十恶不赦。
可没想到的是,许清宵只写了十四个字,将他们所有的文章全部变成废纸一张,甚至有人邀请朋友在家商谈如何如何辱骂许清宵。
现在全部成了笑话。
谁也不会想到,许清宵竟然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言出来。
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读书人,更是有些懵。
这他娘到底是什么人啊?前有千古名词,后有绝世文章,然后再来个千古第一骈文就算了,今日更是来了一句千古名言。
这许清宵莫不是圣人转世?
不是他们夸张。
而是这十四个字,既是劝阻天下人,不要因为是一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也不要因为是一件较坏的但坏事就去做。
这是人生之警句,也是刑部对天下人的警句。
更是许清宵对刑部的警句啊。
这巴掌打的是真够疼啊。
比刚才仗刑二十还要疼,言语的力量,远胜刀剑。
刑部之下,许清宵没有说什么,他静静立在门下,沐浴着国运之力,虽然仅仅只是一缕缕一丝丝,但没入许清宵体内后,这一缕缕的国运,却如同海啸一般,但好在许清宵以大日圣体压制住了。
同时的确就是一丝丝国运,肉眼根本看不见,唯独许清宵才能感受到。
此时,刑部左右的警句,也弥漫着一缕缕圣意,这是千古名言,可传至千古,石毁而字不灭,千古之后,这句话才会消散,被天地认可。
大魏皇宫。
宫殿之外。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左丞相,陈正儒。
“好!好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此言乃是千古名言啊,许清宵,万古之大才,万古之大才啊!”
陈正儒第一时间惊叹,别看许清宵这简简单单十四个字,但这句话的意义,却无穷之大,因为这句话通俗易懂,又蕴含无穷大道理,即便是孩童也能知晓,极其适合教育这天下百姓。
很多时候,文学并不是他不好,而是学习程度极难,就好比朱圣著书,天下人都知道这是好东西,可天下百姓有几个能看懂?
唯有读书人才能看懂,而读书人看懂之后,会去教书育人,会去教化百姓。
可这个教化多漫长?这个教化又有多辛苦?
可能你跟一个农夫说了三天三夜,他回过头一觉醒来什么都忘记了。
但这句话不一样,既有警世之用,又包含了无数道理在其中,用一句话概括一切。
哪怕是再没有文化的百姓,也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他们也可以教育自己的儿女。
这才是文字的作用,教化万民,一句警言,却能做到无数大儒都做不到的程度。
陈正儒顿时明白此话的含义,所以他才忍不住叫好。
“陛下,陛下,天降祥瑞,天降祥瑞啊,你看天穹之上,祥瑞无限啊。”
“大魏国运回来了,回来了。”
兵部尚书周严则无比激动地喊道,他指着天穹那一朵朵玄黄之云,大赞祥瑞。
不止是他,整个京都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一幕。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