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她的小龙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她遇刺的当晚,他回府后禀明详情,父亲即刻命兄长不必北行,留京守护。
霍睿言选择尊重此决定。
毕竟,兄长尊为世子,武功比他高出一大截。
既要远赴北域,不知归期,他且把她的手镯当作纪念,好记住,曾并肩而战的短暂时光。
没准他从蓟关回来,她已嫁作他人妇。
不料,今时今日,她竟胆敢代替兄长执政?
尽管霍睿言早有预感,仍震骇得难以承受,心如被掏空,忘却今夕何夕,此身为谁。
良久,宋鸣珂停止哭泣,呆望园中结成碧色琉璃的小清池,刺绣精美的龙袍更凸显其背影柔弱。
一刹那,霍睿言心中陡然生出一念,他必须变得强大。
强大到……即便分隔千里,他亦具备足够的能力守护她,让她安心定心,无须恐惧,无须惆怅,无须忍耐,无须流泪。
强大到……纵然有朝一日,她仍需以泪水宣泄,他也有坚实肩膀,随时随地供她依靠。
…………
先帝病弱,十日一听事。
宋鸣珂即位后,颁布新令:文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等常参官,每日朝参;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武官五品以上,五日一朝;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则朔、望入朝。
新帝勤政爱民,百官倍感欣慰,却不知龙椅上的小皇帝日日提心吊胆,生怕露馅儿。
她于登基当日痛哭一场,把烦恼、愤懑、悲怨数尽发泄完毕,敛定心神,日夜苦读,七日后迅速融入政务中。
所幸,安王宋博衍一如她记忆中尽心辅佐,悉心教导。
宋鸣珂忙于熟习典章规制,遵照先帝遗愿推行“明黜陟、抑侥幸”之策。
她任命徐怀仁为吏部郎中,命其采取相对缓和的手段进行改制。
然则,再温和,仍触动部分权贵利益,惹来一些争议。
这些不利言论,大多被安王、饶相和定远侯压了下来。
此外,她留下父亲贴身的老内侍刘盛,此人善于察言观色,早将那夜的对话听入耳中,唯有加以重用才安全。
刘盛尽心尽力,在大小事务上处处提点,免去了她许多惶恐。
日复一日,冬雪消融,宋鸣珂始终未能抽身前去北山探望兄长,唯有通过往来两地的太后谢氏和李太医询问病情。
遗憾的是,宋显琛因妹妹代他执政而更加忧心忡忡,阻碍毒性排解。
他若不能完好无损归来,宋鸣珂为守住秘密,不好大肆清查下毒一案。
拖久了,更无迹可寻。
这日早朝,左右相为雪灾后重建起了争执,双方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
最终安王发话:“诸位稍安勿躁,此事容后再议,不妨先听听其他几位大人有何要奏。”
宋鸣珂总算松了口气,颔首赞成。
御史中丞执笏,义正严辞:“启禀陛下,先帝染疾,久治不愈,臣等认为,需彻查翰林医官院,问责相关人员。”
此言如惊涛骇浪拍向宋鸣珂,教她周身一僵。
她终于记起,为何前世等了五年,才得悉兄长死于中毒的真相!
——当年先帝驾崩,包括李太医在内的重要医官,一律遭到贬谪!
宋鸣珂于煎熬中逐渐接受父亲终将离世的命运,唯有请李太医多加些调理脏腑的药,为皇帝延寿。
重生归来,她深信自己能协助兄长夺回皇位,从而扭转家国命脉,挽救千万子民的性命。然而,皇帝恶疾回天乏术,太医们束手无策,她更是无能为力。
此外,李太医还告诉她,经研究,太子所中之毒,无对应解药。且为保守秘密,他没法与同僚讨论,目下只能慢慢调养。
但太子中毒后异常烦躁,时日久了,则郁结难解,旧病未除,新症又至,十分棘手。
皇帝重疾难愈,太子身中奇毒,定王虎视眈眈……宋鸣珂愁得直抓头发。
上辈子傻愣愣,面对危难而不自知;今生凭残存记忆,一步步往前走,她似乎隐约觉察,从穿上太子袍服、参加秋园讲学那天起,她再无回头路可走。
仲冬末,夜静更深,呼啸狂风渗透至东宫各角落。宋鸣珂放下书册,挪步支起窗格,让清冽寒意散去房内炭火气息。
她于方寸之间瞥见庭中银花珠树,灿若仙境,心却沉不下来。
此时此刻,父亲安寝了吗?兄长可有入眠?霍家两位表兄是在挑灯夜读?定王府内那人又在谋划什么?北域的臣民能撑多久?
寒气太盛,她掩牢窗户,目视银霜炭上猩红火光,正感叹民生之多艰,门外脚步声至。
“殿下,圣上口谕——明日早朝设在紫宸殿。”余桐小声道。
“知道了。”宋鸣珂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
依照惯例,太子尚幼,如非特殊情况,不必上早朝。
这回,到举行大朝会的紫宸殿议政,怕是大事不妙!
…………
一夜风雪未歇,寅时,宋鸣珂穿上太子朝服,细心检查过无纰漏,才坐上暖轿,前往大殿。
路上寒风凛冽,不少老臣抬步艰难,颤颤巍巍,而一昂藏身影引起宋鸣珂的注意。
那人身穿蟒袍,头戴紫金冠,正值壮年,蓄短须,长眉墨画,凤眸生威,气宇轩昂,竟是镇守在东海之滨的安王宋博衍!
; 她遇刺的当晚,他回府后禀明详情,父亲即刻命兄长不必北行,留京守护。
霍睿言选择尊重此决定。
毕竟,兄长尊为世子,武功比他高出一大截。
既要远赴北域,不知归期,他且把她的手镯当作纪念,好记住,曾并肩而战的短暂时光。
没准他从蓟关回来,她已嫁作他人妇。
不料,今时今日,她竟胆敢代替兄长执政?
尽管霍睿言早有预感,仍震骇得难以承受,心如被掏空,忘却今夕何夕,此身为谁。
良久,宋鸣珂停止哭泣,呆望园中结成碧色琉璃的小清池,刺绣精美的龙袍更凸显其背影柔弱。
一刹那,霍睿言心中陡然生出一念,他必须变得强大。
强大到……即便分隔千里,他亦具备足够的能力守护她,让她安心定心,无须恐惧,无须惆怅,无须忍耐,无须流泪。
强大到……纵然有朝一日,她仍需以泪水宣泄,他也有坚实肩膀,随时随地供她依靠。
…………
先帝病弱,十日一听事。
宋鸣珂即位后,颁布新令:文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等常参官,每日朝参;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武官五品以上,五日一朝;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则朔、望入朝。
新帝勤政爱民,百官倍感欣慰,却不知龙椅上的小皇帝日日提心吊胆,生怕露馅儿。
她于登基当日痛哭一场,把烦恼、愤懑、悲怨数尽发泄完毕,敛定心神,日夜苦读,七日后迅速融入政务中。
所幸,安王宋博衍一如她记忆中尽心辅佐,悉心教导。
宋鸣珂忙于熟习典章规制,遵照先帝遗愿推行“明黜陟、抑侥幸”之策。
她任命徐怀仁为吏部郎中,命其采取相对缓和的手段进行改制。
然则,再温和,仍触动部分权贵利益,惹来一些争议。
这些不利言论,大多被安王、饶相和定远侯压了下来。
此外,她留下父亲贴身的老内侍刘盛,此人善于察言观色,早将那夜的对话听入耳中,唯有加以重用才安全。
刘盛尽心尽力,在大小事务上处处提点,免去了她许多惶恐。
日复一日,冬雪消融,宋鸣珂始终未能抽身前去北山探望兄长,唯有通过往来两地的太后谢氏和李太医询问病情。
遗憾的是,宋显琛因妹妹代他执政而更加忧心忡忡,阻碍毒性排解。
他若不能完好无损归来,宋鸣珂为守住秘密,不好大肆清查下毒一案。
拖久了,更无迹可寻。
这日早朝,左右相为雪灾后重建起了争执,双方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
最终安王发话:“诸位稍安勿躁,此事容后再议,不妨先听听其他几位大人有何要奏。”
宋鸣珂总算松了口气,颔首赞成。
御史中丞执笏,义正严辞:“启禀陛下,先帝染疾,久治不愈,臣等认为,需彻查翰林医官院,问责相关人员。”
此言如惊涛骇浪拍向宋鸣珂,教她周身一僵。
她终于记起,为何前世等了五年,才得悉兄长死于中毒的真相!
——当年先帝驾崩,包括李太医在内的重要医官,一律遭到贬谪!
宋鸣珂于煎熬中逐渐接受父亲终将离世的命运,唯有请李太医多加些调理脏腑的药,为皇帝延寿。
重生归来,她深信自己能协助兄长夺回皇位,从而扭转家国命脉,挽救千万子民的性命。然而,皇帝恶疾回天乏术,太医们束手无策,她更是无能为力。
此外,李太医还告诉她,经研究,太子所中之毒,无对应解药。且为保守秘密,他没法与同僚讨论,目下只能慢慢调养。
但太子中毒后异常烦躁,时日久了,则郁结难解,旧病未除,新症又至,十分棘手。
皇帝重疾难愈,太子身中奇毒,定王虎视眈眈……宋鸣珂愁得直抓头发。
上辈子傻愣愣,面对危难而不自知;今生凭残存记忆,一步步往前走,她似乎隐约觉察,从穿上太子袍服、参加秋园讲学那天起,她再无回头路可走。
仲冬末,夜静更深,呼啸狂风渗透至东宫各角落。宋鸣珂放下书册,挪步支起窗格,让清冽寒意散去房内炭火气息。
她于方寸之间瞥见庭中银花珠树,灿若仙境,心却沉不下来。
此时此刻,父亲安寝了吗?兄长可有入眠?霍家两位表兄是在挑灯夜读?定王府内那人又在谋划什么?北域的臣民能撑多久?
寒气太盛,她掩牢窗户,目视银霜炭上猩红火光,正感叹民生之多艰,门外脚步声至。
“殿下,圣上口谕——明日早朝设在紫宸殿。”余桐小声道。
“知道了。”宋鸣珂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
依照惯例,太子尚幼,如非特殊情况,不必上早朝。
这回,到举行大朝会的紫宸殿议政,怕是大事不妙!
…………
一夜风雪未歇,寅时,宋鸣珂穿上太子朝服,细心检查过无纰漏,才坐上暖轿,前往大殿。
路上寒风凛冽,不少老臣抬步艰难,颤颤巍巍,而一昂藏身影引起宋鸣珂的注意。
那人身穿蟒袍,头戴紫金冠,正值壮年,蓄短须,长眉墨画,凤眸生威,气宇轩昂,竟是镇守在东海之滨的安王宋博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