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文网 www.114zww.com,帝国霸业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子不仅能风闻各国顶尖人物,更重要的,他有机会离开鲁国,去各国游历讲学,这也拜诸国实行开放政策所赐。孔子游历天下,见过许多人中龙凤,但其中有一个人物,其身后的社会影响丝毫不逊于孔子,也是中国少数的世界级名人,这个人就是老子(李耳)。
这次孔子去东周见老子,并非个人行为,而是受鲁昭公差遣的半官方行为,具体推荐人是鲁国大夫南宫敬叔。孔子应该以是鲁国文化交流大使的身份去东周的,所以鲁昭公资助了孔子的路费,包括一乘车、两匹马,外加一个仆从。孔子并非一个人单独前往,而是带着几个学生,比如颜回、子路等人,算是一个小型的访问团。
鲁昭公对孔子是非常敬重的,如果从派系上来讲,孔子是鲁昭公的嫡系人马,但此时的鲁昭公已经无法对鲁国的权力进行有效控制了。
当时的鲁国官场有三大门派,史称“三桓”:一、季孙任司徒兼宗宰,二、叔孙任司马兼宗伯,孟孙任司空兼司寇,实行“三权分立”。特别是季孙家族,几乎控制着鲁国官场的半壁江山,鲁昭公已经被架空成了“精神领袖”,这也是孔子在官场上的地位迟迟得不到升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鲁昭公手上也有一支自己的部队,但整体实力远不如季孙氏,更何况季孙氏已经和另外两家结成了攻守同盟,鲁昭公根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手下大臣劝鲁昭公不要拿鸡蛋往石头碰,过程很华丽,结果很难看。
鲁昭公和三国魏高贵乡公曹髦的性格很相信,都不甘心最高权力被人所夺,准备对这些权臣动手。但鲁昭公却忽略了两个问题,一是叔孙、孟孙是不会坐等季孙倒掉的,否则等着吃刀头面的就是他们两家。二、鲁昭公军队对国君的忠诚度。
事实证明了鲁昭公在这两点上的疏忽导致了他除奸计划的惨败,叔孙的军队在鲁昭公背后狠插一刀,孟孙的军队也跑来打了两桶油。更让鲁昭公无法接受的是,自己的军队居然毫无斗志,面对强敌,一哄而散,大臣郈昭伯被孟孙所杀。
鲁国已经没有办法再呆下去了,鲁
昭公唯一能逃亡避难的地方,只能是相近的齐国。齐景公对鲁昭公还算客气,以国礼待之,鲁昭公虽然失去了鲁公的尊贵地位,但至少可以在齐国当个寓公,总比被那三个权臣做掉要好。这一年是鲁昭公在位的第二十五年九月,也就是公元前517年,距离孔子离周还鲁,只有一年。
孔子其实也不是后世被神化或被丑化时的不食人间烟火,他也是一个吃五谷杂粮的俗人。他年轻时在基层历练,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后世所看到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是被神化过的。现在的社会,高楼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反而少了,即使是在电梯里,也不会轻易和陌生人说话的。
孔子的政治观点,确实不符合历史的发展,什么谋道不谋食,不谋食,人都死光了,又何能谋道。他的政治思想是好古的,幻想回到周公那一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汉朝以后尊孔,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孔学说提倡阶级固定说,什么富而好礼,贫而乐道,让所有人都满足于自己的阶级定位。
富人还好说,穷人谁愿意甘受贫穷?其实历代尊孔也只是做表面文章,多是外儒内法,真正玩通天下的,哪个不是以法家思想杂霸之?真正以儒治国没几个,那都是糊弄老百姓的。孔子学说最大的价值还在于修身养性,具有很好的社会教化功能。
墨子是伟大的圣人,他的政治思想和孔子是基本对立的,提倡穷人造富人的反,这自然要被统治阶级打压,是诸子中的梁山好汉,没有哪个统治者会喜欢这样的学说。因为这次只写春秋,不写战国,所以就没有写墨子。如果以后有机会,肯定会考虑写墨子这位圣人的。这次写春秋,确实感觉有些冗长,一篇好几千字,而孔子就有好几篇,上万字。狼的水平也有限,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以后写作时,还是要考虑精简篇幅,毕竟篇幅长了,读者看起来会比较累。谢谢大家。
对孔子有知遇之恩的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紧接着就要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他是留在鲁国当炮灰,还是跟着鲁昭公去齐国。留下来肯定是不行的,三家都是追名逐利之徒,孔子在这种人手下做事,别说做出一番事业,脑袋哪天被借走都不知道。
子不仅能风闻各国顶尖人物,更重要的,他有机会离开鲁国,去各国游历讲学,这也拜诸国实行开放政策所赐。孔子游历天下,见过许多人中龙凤,但其中有一个人物,其身后的社会影响丝毫不逊于孔子,也是中国少数的世界级名人,这个人就是老子(李耳)。
这次孔子去东周见老子,并非个人行为,而是受鲁昭公差遣的半官方行为,具体推荐人是鲁国大夫南宫敬叔。孔子应该以是鲁国文化交流大使的身份去东周的,所以鲁昭公资助了孔子的路费,包括一乘车、两匹马,外加一个仆从。孔子并非一个人单独前往,而是带着几个学生,比如颜回、子路等人,算是一个小型的访问团。
鲁昭公对孔子是非常敬重的,如果从派系上来讲,孔子是鲁昭公的嫡系人马,但此时的鲁昭公已经无法对鲁国的权力进行有效控制了。
当时的鲁国官场有三大门派,史称“三桓”:一、季孙任司徒兼宗宰,二、叔孙任司马兼宗伯,孟孙任司空兼司寇,实行“三权分立”。特别是季孙家族,几乎控制着鲁国官场的半壁江山,鲁昭公已经被架空成了“精神领袖”,这也是孔子在官场上的地位迟迟得不到升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鲁昭公手上也有一支自己的部队,但整体实力远不如季孙氏,更何况季孙氏已经和另外两家结成了攻守同盟,鲁昭公根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手下大臣劝鲁昭公不要拿鸡蛋往石头碰,过程很华丽,结果很难看。
鲁昭公和三国魏高贵乡公曹髦的性格很相信,都不甘心最高权力被人所夺,准备对这些权臣动手。但鲁昭公却忽略了两个问题,一是叔孙、孟孙是不会坐等季孙倒掉的,否则等着吃刀头面的就是他们两家。二、鲁昭公军队对国君的忠诚度。
事实证明了鲁昭公在这两点上的疏忽导致了他除奸计划的惨败,叔孙的军队在鲁昭公背后狠插一刀,孟孙的军队也跑来打了两桶油。更让鲁昭公无法接受的是,自己的军队居然毫无斗志,面对强敌,一哄而散,大臣郈昭伯被孟孙所杀。
鲁国已经没有办法再呆下去了,鲁
昭公唯一能逃亡避难的地方,只能是相近的齐国。齐景公对鲁昭公还算客气,以国礼待之,鲁昭公虽然失去了鲁公的尊贵地位,但至少可以在齐国当个寓公,总比被那三个权臣做掉要好。这一年是鲁昭公在位的第二十五年九月,也就是公元前517年,距离孔子离周还鲁,只有一年。
孔子其实也不是后世被神化或被丑化时的不食人间烟火,他也是一个吃五谷杂粮的俗人。他年轻时在基层历练,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后世所看到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是被神化过的。现在的社会,高楼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反而少了,即使是在电梯里,也不会轻易和陌生人说话的。
孔子的政治观点,确实不符合历史的发展,什么谋道不谋食,不谋食,人都死光了,又何能谋道。他的政治思想是好古的,幻想回到周公那一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汉朝以后尊孔,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孔学说提倡阶级固定说,什么富而好礼,贫而乐道,让所有人都满足于自己的阶级定位。
富人还好说,穷人谁愿意甘受贫穷?其实历代尊孔也只是做表面文章,多是外儒内法,真正玩通天下的,哪个不是以法家思想杂霸之?真正以儒治国没几个,那都是糊弄老百姓的。孔子学说最大的价值还在于修身养性,具有很好的社会教化功能。
墨子是伟大的圣人,他的政治思想和孔子是基本对立的,提倡穷人造富人的反,这自然要被统治阶级打压,是诸子中的梁山好汉,没有哪个统治者会喜欢这样的学说。因为这次只写春秋,不写战国,所以就没有写墨子。如果以后有机会,肯定会考虑写墨子这位圣人的。这次写春秋,确实感觉有些冗长,一篇好几千字,而孔子就有好几篇,上万字。狼的水平也有限,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以后写作时,还是要考虑精简篇幅,毕竟篇幅长了,读者看起来会比较累。谢谢大家。
对孔子有知遇之恩的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紧接着就要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他是留在鲁国当炮灰,还是跟着鲁昭公去齐国。留下来肯定是不行的,三家都是追名逐利之徒,孔子在这种人手下做事,别说做出一番事业,脑袋哪天被借走都不知道。